利用恰当的提问来促进教学-教育文档_第1页
利用恰当的提问来促进教学-教育文档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用恰当的提问来促进教学有的老师上课时只管自己讲, 平铺直叙, 不提一个问题, “满 堂灌”,学生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即使偶尔提 问,也是低级的、重复的、模模糊糊的发问,依然引不起学生的 兴趣。于是下课时常听学生说:上课我也能听懂,可课后一做就 错。老师就抱怨:我已经讲过多少次了,讲得够透彻了,强调过 多遍了,学生还是不明白,解题时生搬硬套,思绪混乱,这些学 生怎么这么笨呢!殊不知,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课堂缺少课堂提 问,无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事倍功半。下面我用几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精美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全反射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

2、实验:器材很简 单,有烧杯、清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 夹在试管夹上)。过程也很简单:将光亮的铁球出示给学生看, 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制, 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 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比在阳光下更亮。 好奇的学生误以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的黑色物, 当我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 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全 反射一节的教学就缓缓地拉了序幕, 由于学生急于知道答案, 所 以他们的思维就会被紧紧抓住, 接下来的关于光疏介质、 光

3、密介 质、临界角这三个问题的讲解,学生就会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下,带着“我要知道答案”而不是“要我知道答案”的一份探究 的热情,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我的第二个 问题顺势提出: 本实验现象属于光的全反射, 你能把上述实验中 的物质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对号入座吗?于是学生纷纷展开 激烈的讨论,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二次高潮,不一会儿,我提问几 个学生让他们站起来回答,他们大都带着一份成功的愉悦。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上课前我问这样 一个问题: 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用 天平称量。接着我又问, 那如果这个物体是地球呢?学生的心猛 地一震,接着面带困惑

4、,继而摇了摇头。我说:我能称量出地球 的质量。我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了称量二字,并给其加上了引号。 这时,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有的学生小声嘀咕到:伽利略也只不 过是假想着要把地球撬起来罢了! 我们竟然要去称量地球! 令人 震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惑和求知的欲望, 在我的导演下走进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紧接着当然是几个小问题的提问(1 1)开普勒的第三定律是什么?(答案是R3/T2=KR3/T2=K(定值)(2 2)追问:上式中的 K K 到底等于什么呢(答案是 R3/T2=GM/4R3/T2=GM/4n2 2) (3 3)继续 追问:如果上式中的 M M 指地球的质量呢?怎样去求?这里我适时 地提示一

5、下,可以用大家比较熟知的东西,比如月亮,R R 与 T T 分别代表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半径和周期,带入运算。(4 4)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这个问题, 对于那些关注嫦娥一号的 同学来说并不陌生, 是三十八万公里! 嫦娥奔月已经将近一年的 时间了,这是学习物理的同学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可能不知。 到此学生的疑惑被层层解开。 他们顺利地算出了地球的质量! 问 题不怎么难,若果平铺直叙,会使人感到乏味,这样一问会激发 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一番提问, 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 的这一点上的应用,不仅顺利掌握,而且会长时间不忘,再因势 引导,其他的几个应用也顺理成章了。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

6、旁 通的效果!同时,教师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因为我的确 “称量”出了地球的质量, 而且是足不出户, 在普通的教室里就可完成,增强了学生的信任,增进了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上两例是在新授课时的提问,其实,在高三的复习课中, 精美的课堂提问也突显了它的价值, 比如在火车脱钩问题里, 简 述一下题目:机车的质量是 M,M,拖着质量是 m m 的车厢在平直的路 上匀速行驶,某时刻车厢脱钩,司机发现时,机车已前进了L L,于是立即刹车, 假设行驶的过程中阻力恒与车的重力成正比, 求 机车和车厢都停止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好多同学看到本题大都会 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求解,他们假设了一系列的物理量,

7、 列出了一长串方程式,此时我没有让他们去计算, 就问几个同学, 面对如此多的方程式,要算出正确结果,大概要多长时间,他们 的回答是,最快要五分钟,我说你们的思路很正确,方程式列的 也对,就是过程太复杂,运算量太大,高考时争的是时间,这样 一个题用这种方法做, 最快要十分钟, 有些长。于是我因势利导, 提出问题: 可不可以用动能定理来求呢?学生在我的提示下, 从 分析到得到正确结果用时不到五分钟。 他们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接着我又说, 其实这个题如果大家认真地比较两车的情 况,可以只用一个式子就可以解决, 不过这种方法的思维综合性 很强,但列式很简单, 不想尝试一下吗?部分思维较灵活的同学

8、 思索了一会儿,便得出了 :K(M+m)gL=KMgK(M+m)gL=KMg 磁个方程式,于是顺 利的得到了 S=(M+m)L/MS=(M+m)L/M 这个正确结果!他们此时惊呆了!最后,我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水到渠成了:本题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大家 一致得到解这一类题的方法: 一般的, 对既能用牛顿运动定律结 合运动学求解, 也能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 优先选用动能定理 ! ! 在我的连环式提问下, 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深刻的领悟了解一类 题的技巧,要比教师强行讲解,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课堂提问的设计的度, 以培养学生的进攻性的学习状态为精 美。文首已经提过,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提问,会让学生 觉得枯燥、 乏味;问得过难, 问题显得大而空, 学生摸不着边际, 会丧失信心,挫伤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