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1页
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2页
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3页
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文阅读。含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孟子与_合称为“孔孟”。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欲:A欲望。 B想要,希望。 C需要。 D将要。鱼,我所欲也。(_) 王林有强烈的求知欲。(_)胆欲大而心欲细。(_) 山雨欲来风满楼。(_)3给下列句子选择一项最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A.

2、鱼和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就只要鱼。B.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时,我不要鱼要熊掌。2. 阅读加油站。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 解释词语。(1)不自哀:_(2)尚:_(3)戍:_(4)夜阑:_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_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应怎样理解?_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_3.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3、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_4.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余尝谓 _  (2)心不在此_(3)却只漫浪通读_  (

4、4)心到最急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5. 课文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5、不能久也。_2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为什么?(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_3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_4结合你自己读书的情况,谈谈你对“读书三到”的认识。_6. 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_)(2)破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

6、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7. 小古文阅读。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盖士人读书  _第三要有恒 _如井蛙之窥天  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2翻译句子。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翻译:_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译:_8. 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

7、答问题。梁国杨氏子(   ),甚(   )。孔君平(   ),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1)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_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9. 轻松阅读快车。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

8、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孺子:_尝:_戏:_人语之曰:_10. 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 吾矛之利(_) 或曰(_) 弗能应也(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

9、生活实际说一说。_11. 课外阅读。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的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

10、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别致:_恳切:_  2.齐白石欣赏梅鸡图是因为。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的意思是 (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C.画的意境 D.意思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C.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5.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白石是

11、一个怎样的人?_12. 课内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_);(有识则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2曾国藩认为,读书要“三有”,即有_,有_,有_。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志”是指“志向”,“识”是指“知识”,“恒”是指“恒心”。(_)(2)“学问无尽”可以用现代成语“学无止境”来形容。(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中的句子的意思。_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1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14.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