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 人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 人教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2019-2020 年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人教版年高二化学有机化学中的几点重要规律人教版一、平均值解有机混合物问题一、平均值解有机混合物问题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中,其平均量X平均有如下关系:平均1若xx,贝yxx平均x;反之,若知道了X平均就可以定性判断x和x的取值范围,迅速121平均2平均12找出解题突破口,通过十字交叉法,定量计算出组分间唯一的比例。即:Ax1Bx2若x=X,则A和B以任意比混合都有x=x平均=X.反之若知道了x=x平均,贝9一定有121平均21平均x=x2平均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例:某气态烷烃和丙炔的混合气体对空

2、气的相对密度为0.83,该烷烃一定是:ACHBCHCCHDCH426384102、平均原子数法:例: 某种气态烷烃和炔烃的混合气体1moL, 完全燃烧生成1.4moLCO2(体积均在相同状态下测得)该混合物可能是:ACHCHBCHCHCCHCHDCHCH422434223626343、平均分子式法:例:在120C时,1L由A、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02中充分燃烧后,得到同温同压下2.5LCO2和3.5L水蒸气。又知道A烃分子中碳原子数比B少2个。试确定A、B的分子式及体积比:4、混合物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法:例:下列混合气体比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高的是:ACHCHBCHCHCCHCHDCHCH43

3、624410223626345、平均耗氧量法:例:下列各组气体VL,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燃烧时需要相同状况下氧气体积都相同的是:ACOCHBHCOCCHCHDCHCH24226244246、平均反应量法:例:饱和烃A和不饱和单烯烃B在常温下均为气态,且A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多于B。将A和B按一定比例混合,1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在同温同压下得到3.6LC02。1试推断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及混合时的体积比21L该混合气体恰好能使含0.4moLBr的CCl溶液完全褪色,试推断上述组合中符合该24条件的与的分子式:二、加聚反应问题二、加聚反应问题1、不对称烯烃与HX等极性化合物的加成规律(马氏规则)例

4、:CH一CHCH+HB-CHCHBrCH(氢多加氢)32332、1,3一丁二烯的1,2或1,4加成规律(双键中移)3、成物质的量的关系例: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CH2CR2(R为烃基),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后,产物中含()CHCH22n则x-x平均2x-xn(A)_n(B)CHRCHR2gx平均-CHCHCHCR2222nCHCHCHRCHR22nCH一CR22n三、烃的燃烧规律及其应用三、烃的燃烧规律及其应用1、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大小变化规律例:125C时,1L某气态烃在9L氧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的混合物气体体积仍为10L(同条又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

5、子,所得的化合物可能有()A3种B4种C5种D6种五、有机物分子里原子共线共面问题五、有机物分子里原子共线共面问题例: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则可得到的分子如图,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C25H20B、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此分子属非极性分子D、此物质属芳香烃类物质E、最多只有13个C原子共平面六、溴苯实验补充六、溴苯实验补充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1、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2、主要步骤:1烧瓶中加入苯,再加入纯溴2加入少量的铁屑3、现象:烧瓶中有橙红色蒸气,锥形瓶内有白雾,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4、注意事项:1长导

6、管(烧瓶)的作用:导气和冷凝苯蒸气。2插入锥形瓶的导管能伸入液面下吗?不能,否则会倒吸。3如何提出粗溴苯?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分液。2019-20202019-2020 年高二化学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人教版年高二化学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人教版件下测得),则该烃可能是(ACHBCHCCH424222、烃燃烧时耗氧量的规律例:质量相等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ACHBCHC3836四、同分异构体的题型问题四、同分异构体的题型问题例: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A(CH)CHCHCHB)DCHCH46消耗氧气最多的是()DCH78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CHCH)CHCHC(CH)CHC

7、H(CH)32233232D(CH)CCHCH3323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2、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方法。教学重点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在无机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计算分子式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讲解:在有机物中同样也会遇到这样问题,请阅读课本 P162例 1: 先求出分子式, 再看课本解法。 小结: 本题是根 据 式 量 , 结 合 质 量 分 数 来确定的。例 2:课本 P162法一、见课本法二、先求实验式,再求分子式(同例

8、 1)法三、根据方程式求解解:设 A 的分子式为 CHOxyzMr(A)=29X1.6=46CHO+(x+y/4-z/2)0 xCO+y/2HOxyz22246gxmol9yg23g01mol27g贝 9:12x+y+16z=4646g/23g 二 xmol/01mol46g/2.3g=9yg/2.7g即 x=2y=6z=1例 3.见课本 P164解:根据通式和方程式求解。见课本例 4.已知某烃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确定其可能的分子式。解:126/12 整数值为 C 原子数,余数为 H 原子数,则分子式是 CH,106又 12H 可以代替 1C,所以分子式又可以为 CH918例 5.某气态烃

9、和一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 4.48L(标准状况)通入溴水中, 溴水增重 2.8g。 测得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13,求两种烃的分子式。解析: 根据相对密度, 可以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 13X2=26 又分子量小于 26 的烃只有甲烷,贝气态烃为甲烷。根据题意可求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26g/molX4.48L/22.4Lmol-i=5.2g,又溴水增重 2.8g 必为烯烃的质量,所以甲烷的质量为 5.2g-28g=24g,则烯烃的摩尔质量二 m/n=28g/(02mol-24g/16g/mol)=56g/mol设烯烃的分子式为 CnH2nn2n则 12n+2n=56 即 n=4 烯烃的

10、分子式为 CH48小结:(1)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主要有四条途径:1已知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已知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3已知混合物分子的平均组成和通式4已知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的相关量。(2)求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方法: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p,则 Mr=22.4p2已知两种气体的相对密度 D,则 Mr=MrD(D=p/p)1212求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较多, 特别要注意有机物的通式和方程式的写法。课题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2、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教学重点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

11、方法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内容复习引入:求有机物的分子式有哪些方法?知道了有机物的分子式,我们还要能够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哪么怎样才能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呢?通常我们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 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来确定其结构式下面我们以乙醇为例。 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有的结构式。根据学生写出的结构,比较二者的异同,设疑,怎样才能区别出二者呢?提问:我们如何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呢?讲解:我们必须根据乙醇的化学性质来确定,因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是物质结构的体现。我们利用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的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练习:0.1mol 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 1.1

12、2L 的氢气。根据上述实验所得数据,怎样推断乙醇的结构究竟是(1)还是(2)?分析:1.比较(1)和(2)式 CHO 中 6 个氢原子的地位相同吗?262.根据数据分析得出 ImolCHO 转换 lmol 氢原子,即一个 CHO 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2626子可被转换。CHO 分子中只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氢原子。26结论: 有机物 A(乙醇)的结构式只有是(2)。 板书板书: 二二、 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练习: 例 14.6g某饱和一元醇 C 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 1.12L(标准状况)的氢气。求该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讲解: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求

13、出,有机物的分子式可以通过有机物通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共同求出。练习:例 2 燃烧 2mol 某有机物,生成 4molCO2和 6molH2O,同时测知消耗 5molO2,推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解析:设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HO,根据题意可写出燃烧方程式:xyz2CHO+5O4CO+6HOxyz2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而得出分子式为 C2H6O2。262讲解:本题介绍了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的通式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气体体积求出分子式的方法要求熟练书写有机物燃烧反应的通式。教具准备练习:例 30.2mol有机物和 0.4mol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 CO?、CO 和 HR(g

14、)。燃烧后的这些产物经过浓 HSO 后,质量增加 10.8g;再通过灼热的 CuO 充分反应24后, 固体质量减轻 3.2g, 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 质量增加 17.6g。 (1)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2)若 0.2mol 该有机物在与过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后放出 4.48LH2(标准状况),试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解答:此题考查了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浓 HSO 增重说明生成水的质量为 10.8g。242灼热的 CuO 减重 3.2g,说明生成 CO 的量,而 CO 又被氧化为 CO2,故碱石灰增重实际为原燃烧生成的 CO2及 CO 被氧化生成的 CO2质量之和

15、。23该物质与金属钠能发生反应产生 H2,说明含有一 0H,这是推断其结构的依据。40 的量不足量。2根据条件:(1)燃烧产物中有 CO,说明有机物燃烧时 0 不足。CO 通过灼热的 CuO 充分反应后,2CuO 质量减轻 3.2g, 即参与反应的 CuO 中含氧元素 3.2g, 也就是有机物燃烧时缺少 02的质量为 3.2g。3.2g02的物质的量为,即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 02的物质的量为:0.4mol+0.5mol=0.9mol2;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 CO 和水的物质的量为:2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H0oxyzQHg+十彳口各心+泸 2(劝1-$,将,代入得 cil0.4molO.Sm

16、ol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02O(2)可与 Na 反应放出 H2,说明其结构中含有羟基(一 0H)。旳(HJ=厲汆r=0.2ml22.4L-ni01_1C2H6O2H2ImolCHO 与 Na 反应后可放出 ImolH,说明 CHO 分子中含有 2 个可被 Na 置换的氢原子,即含有2 个一 OH,为 c2H(H)2,结构简式为归纳总结:通过该题,学习利用有机物反应的通式经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利用有机物的性质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课题专题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有机物燃烧规律教学重点有机物燃烧规律教学难点有机物燃烧规律教学类型习题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内容(一)通式:烃的燃

17、烧通式:CxHy+(X+丁)02TxCO2+2H2O烃的衍生物燃烧通式:cHO+(x+工-z)0TxCO+YHOxyz422222)相同量的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所需氧气量的比较:1. 物质的量相同:2x+zCHO+(2)OTxyz222. 质量相同采用“”法:xCO耗氧量可根据的值来比较。3.当时最大,烷烃中耗氧最多。3.当时最大,烷烃中耗氧最多。烯烃的耗氧量相同。当时最小,在炔烃中耗氧最少。当时最小,在其中耗氧最少。三)混合物总量一定时的计算:1.总质量相等,任意混合:生成相等,即含碳量相等;生成相等,即含氢量相等。(1)相对分子量相等:指同分异构体。(2)相对分子量不相等:J最简式

18、相同为特例不同类通过等效代换进行转换2. 总物质的量相等,任意混合耗氧量相等:(1) 生成相等:指分子中 C 原子数相等,即;(2) 生成相等:指分子中 H 原子数相等,即。四)混合气体的成分确定:1. 差量法:CH+(x+Z)OTxCO+yHOxy422221(液)1(气)利用的变化,可确定分子式中含 H 量。2. 守恒法烯烃的耗氧量相同。当时最小,在炔烃中耗氧最少。当时最小,在其中耗氧最少。三) 混合物总量一定时的计算:1.总质量相等, 任意混合: 生成相等, 即含碳量相等; 生成相等, 即含氢量相等(1)相对分子量相等:指同分异构体。(2)相对分子量不相等:最简式相同为特例不同类通过等效

19、代换进行转换2. 总物质的量相等,任意混合耗氧量相等:(1) 生成相等:指分子中 C 原子数相等,即;(2) 生成相等:指分子中 H 原子数相等,即。四) 混合气体的成分确定:1. 差量法:专题二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一) 通式:烃的燃烧通式:CH+(x+上)OTxCO+卫HOxy42222烃的衍生物燃烧通式:CHOxyz二) 相同量的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所需氧气量的比较:1. 物质的量相同:2x+zCHO+(2)OTxCOxyz22耗氧量可根据的值来比较。2. 质量相同采用“”法:典型例题】33);例 1在常温常压下,下列烃各,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答案答案:E)。A.B.C.D.E.例 2充分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氧气最多的是()。A.乙酸乙酯 B.异丁烷 C.乙醇 D.葡萄糖分析:分析:A.CHOCH、CH、COB-4822622C.D.CHOCH、CH、3CO61262662启示:启示:将含氧衍生物中的氧转化为或,意味着这一部分不耗氧,然后再来比较其余部分耗氧量。例 3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量最多的是(答案:答案:A)。A.丙烷 B.丁烯 C.已炔 D.苯分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烃均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