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

2、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态因素定义。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

3、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设。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相互讨论归纳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和温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验。推荐器材:现在

4、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干土、湿土,纷纷动手组装实验装置。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验证假设1的装置验证假设2的装置提问:有了实验装置,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设计数据记录表:附后。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燥的环境。讨论得出:把鼠妇放在培养皿的中间,即明暗交界处,计算一定时间内鼠妇最终移至何处。分小组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如果教室内光线不足,可移至室外阳光处。边进行实验,边记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综合全班

5、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讲述:在影响鼠妇生活的这些因素中,光、水、温度、空气、土壤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因此称为非生物因素,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鼠妇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因素。绝大多数同学赞成把鼠妇放回大自然,接受情感教育。展开自己的想像回答: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讲述: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把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播放视频:“水对动物生活的影响”,“草原大

6、迁移”。总结:生物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它们的生活,人类的捕捉也会影响它们。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讨论: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请同学们讨论: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会受到损失?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小结: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出示:仙人掌。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小结:叶一一退化成刺,减少烝腾作用;茎贮水,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

7、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回忆积累的知识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代替叶光合作用;根一一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播放视频:“秋海棠适通过过观看动、植物适应应阴暗的环境”;“地星对环环境的4个例子,提高兴趣,境的适应”;“保护色”;“螳进一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螂的拟态”。应。观察:P17页中资料分析。提问:你知道蚯蚓对自说出蚯蚓依靠刚毛运动,然界有什么影响吗?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播放:FLASH“蚯蚓对土壤中钻穴和呼吸。环境的影响”及视频“蚯蚓”。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观看,认识到生物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仅

8、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环境。五、作业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六、课后反思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七、板书设计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因素1、生态因素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I非生物因素八、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它分为和2. 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4.生物能适应环境,如

9、;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二、选择题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三、简答题1.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2. 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试分析其原因。3.4.5.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名师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

10、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德育目标: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难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二、导入新课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

11、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自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

12、实际归纳总结。4、解疑合探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点评要点:(1) 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2) 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 生物能进行呼吸,如; 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有遗传和变异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3)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观察;利用照相

13、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结合实际归纳总结能力。5、质疑再探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不能很好的解释,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疑惑:教师为质疑做准备:如: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1)

14、 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明显反应对刺激没有明显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适应和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由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结构(3)生物的特征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2、有新陈代谢现象3、有应激性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8、生物能进行呼吸9、能够排除体内废物10、对外界刺激有所反应6

15、、运用拓展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拓展题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 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 猫生小猫属于。(3) 猫生猫,鼠生鼠属于。(4)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四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将从同一棵向日葵上取下的两粒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棵向日葵总是有一些形态特征不一样。(1) 材料说明生物的。(2) 材料说明生物的。四、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

17、节生物的特征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排除身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课本练习参考答案1. 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2. (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背景资料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生物学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生物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

18、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贮存着遗传信息。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后代个体也会产生各种变异,因此,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6. 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含羞草遇到刺激所作反应的说明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在白天,当部分小叶受到震动时,也会成对地合拢。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