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教案 沪粤版_第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教案 沪粤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2019-2020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3)教案沪粤教案沪粤版版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2、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不同形式的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杠杆在生

2、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还不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思路编写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跷跷板”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开放地思考,找出最有价值的探究课题:怎样才能使跷跷板成水平平衡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进行简化,利用木尺和钩码分别代替跷跷板和人

3、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木尺的水平平衡由两边力的大小和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引出杠杆的概念,并介绍支点、力臂、平衡等名词。紧接着引导学生把实验探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升华为科学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通过“例题”巩固探究所得的结论, 从理性上认识跷跷板的奥秘。 接着让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讨论:什么样的杠杆能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既不省力又不费力?再通过“活动”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杠杆是如何工作的,工作时有什么特点。最后,介绍人体和高新科技中的杠杆,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能认识到杠杆应用的广泛性。本节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是人们分析、计算杠杆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研究

4、其他各种简单机械的基础,所以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力臂的定义,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所以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是本节的难点。3 3、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如用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 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 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小实验引入。例如自制“蜡烛跷跷板”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

5、顶端一样露出烛芯。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儿,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儿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调试蜡烛,使它平衡。这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点燃蜡烛两头,熔化的蜡就会一滴一滴地不断滴下来。滴下蜡油的一端会向上翘一些,蜡烛两端会交替上下晃动,跟跷跷板一样。这个实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引入,例如进行“拔钉比赛”出示两个相同的铁钉和木板,教师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邀请男、女两个学生上讲台来,男同学试着用手拔钉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别弄伤了手),女同学用羊角锤拔钉子,结果女

6、生赢了。女生为什么会取胜?这个工具起什么作用?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他们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等等。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经过讨论可自行解决,或者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最后把问题锁定在: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2 2)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师生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跷跷板中间有一个固定的转动轴,男生、女生分别给跷跷板一个向下的力,调整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当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和两力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时

7、,跷跷板就能处于水平状态。为了用实验研究上述问题, 可以对它进行简化, 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到,对实际物体(研究对象)进行简化、抽象后,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3 3)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教材表格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把悬挂点选在木尺的中心处,使用前要调节木尺平衡,钩码对木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钩码的重量,注意测准钩码的重量和钩码到 0 点的距离。要多次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和它在木尺上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4 4)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老师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分析,木尺水平平衡由

8、哪些因素决定?分析你的实验数据,看看在什么条件下,木尺才能平衡?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认识到木尺水平平衡由两边力的大小和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杠杆、动力、阻力、支点、力臂的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介绍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概念时,要向学生指出: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 使杠杆绕轴转动的力为动力;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为阻力。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是其他物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不要把杠杠作用给别的物体的力误认为是杠杆受到的力。无论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做下

9、面的实验,如图 6-19 图 6-19所示。沿 a、b 两个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观察两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想为什么?明确了动力、阻力、力臂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表中收集的实验数据,找出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即匚XL=FXL 或。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较小的力可以撬起大石头?为什么跷跷板上大人也会被小孩跷起来?“例题例题”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二是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跷跷板的奥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关于“讨论讨论”中

10、涉及的两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省力”指的是FIF,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XL=FXL 让学生讨论得出:当 LL 时,FVF,1211221212为省力杠杆;当 LF,为费力杠杆;当 L=L 时,F=F,为等臂杠杆,杠杆不12121212省力,也不费力。在“活动 1 生活中的杠杆”中,教材展示了学生熟悉的 6 幅图,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杠杆。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实质上都属于杠杆,并让学生指出各个杠杆支点的位置、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的位置。在确定杠杆的支点时,可以设想让杠杆转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便可确定杠杆绕着转动的点支点。画力臂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明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

11、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画力臂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过 F、F 的直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足在12力的作用线上,(4)标出力臂。可简记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力臂。”除了画教材上所给的几个杠杆的支点和力臂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类器具,让学生巩固力臂的画法,多做几个练习,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含义。图 6-20可供参考。人体内许多地方的骨骼、关节也构成杠杆,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教师可以联系生物课、体育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学科渗透,再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体会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12、机械手”体现了简单机械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最好配合幻灯片或多媒体动画进行介绍。通过对教材图 642 以及其他各种杠杆类工具的抽象、概括,应使学生体会到“杠杆”是一个物理模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探究所得到的规律,可以应用到各类实际的杠杆类器具中去,这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最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案秤、杆秤,并对照实物认识案秤与杆秤的结构,明确它们的制作原理,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AB(第9題)CD4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课堂测评课堂测评1._ 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图 6-23 所示的托盘天平属于杠杆,缝纫机踏脚板属于杠杆,铡刀属于杠杆。2._

13、如图 6-24 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它相当于一个(填“省”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 100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5 倍,则抬起拉杆的力至少为N。3某同学分别用如图 6-25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甲图中手施的动力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如图 6-26 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开啤酒瓶盖的开瓶器B.剥核桃壳的核桃钳图6-23图ABCD5如图 6-27 所示,质量可忽略的杠杆上所标的每一格长度都是相等的,0 为支点,杠杆两边所挂的每一个钩码均相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 两边

14、都减少一个钩码图 627B. 两边的钩码下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C. 左边钩码向右移一格,右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D. 右边钩码下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6如图 6-28 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0 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大肚皮的蚂蚁同时从 0 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啥一.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图 6-28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7._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

15、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图 6-29 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 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图6-292.实验次数动力F/N动力臂 L/cm阻力 F/N2阻力臂 L2/cm11.510121201031201.510(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_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8小明在学校参加植树活动时,使用如图 6-30 所示的钢丝钳剪铁丝固定小树苗。(1)他使用的钳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2)在图中画出动力 F勺

16、力臂 L1和作用在这根杠杆上的阻力 F2。(3)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 10cm,阻力臂长为 2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 1000N 的力,小明至少用多大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等臂费力省力 2省 203小于 4C5D6.C 提示提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匚L1=F2化简得叫-=叮笃。7.水平力臂左左(1)158. (1)省力杠杆(2)如图 6-31 所示(3)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自我评价与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指导L=-FL21X1000N=200N。10cmL,可知 mgvt 二 mgvt211222(2)动力臂测量错误2.1.略3. 解:由 GL=FL,得 F=GL/L=

17、1000NX0.3/1.5=200N。21214. 解:由 FL=FL,得 F=FL/L=500NX0.9/(0.9+0.80.8)265265N112212212019-20202019-2020 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 2)教案沪)教案沪粤版粤版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

18、中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2 2、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展示 5 幅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然后通过生

19、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然后教材通过“信息浏览”栏目,介绍了“摩擦定律”和“滚动摩擦”的有关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教材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先结合生活中的两个现象,创

20、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两个环节,教材并没把现成的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详尽地写出来,而是指引思路,通过“金钥匙”教给方法,利用简捷明了的图片提示实验方法步骤,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方法编写,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又不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有利于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本节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

21、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 3、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生活中的摩擦生活中的摩擦本节课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例如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进时,如果不蹬脚踏板,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滑旱冰的运动员穿的溜冰鞋的鞋底为什么装有小轮子?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常刻有一些竖条纹?为什么沾油的手很难将杯子拿起或播放一段滑雪、滑冰、汽车在泥地里打滑的录像,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入新课。也可以用新奇的小实验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出示一只气球和一只烧杯,问学生:你们

22、能利用这只气球将这只烧杯提起来吗?学生可能想不出办法,教师演示:把气球放在烧杯中,用嘴将气球吹起,使气球与烧杯内壁紧密接触,向上提气球时,就把烧杯提起来了。也可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玻璃杯里装入大半杯大米,把筷子插在中间,往大米上加少许水,等一段时间,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上节课拿来演示加米、加水,下节课再展示提起筷子就可以把米和杯子提起。本实验出乎学生预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具有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引入。挑选两名同学,一名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名力气一般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让男生穿上旱冰鞋,再与女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男生“输”了。或利用一根不

23、锈钢棒(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进行拔河比赛。请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再举出生活中与摩擦有关的其他事例,相互交流和讨论,体验摩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建议不要在此补充静摩擦的概念,以免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关于滑动摩擦力定义中“相对运动”的含义,学生不容易理解,可引导学生做一做下面的实验:用毛刷在木板上滑动,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毛刷不动,抽动木板,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讨论上述两种情况下,毛刷相对木板的运动方向各是怎样的?毛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各是怎样的?摩擦力对毛刷相对木板的运动各起什么作用?通过上述实验和讨论,学生对“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4、就容易理解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部分教材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教学时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建议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例如可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也可按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还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放一段录像,展现生活中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一些

25、场景:人在冰上打滑,一匹骡子在冰面上打滑;汽车在冰面上打滑,加上防滑链后不打滑;汽车陷入泥坑中,车轮打滑,加上草垫后顺利通过;抓鱼时不用力,鱼会滑脱,用力可以抓住;传送带松了不能正常运转,张紧皮带后正常工作。看完录像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这些现象,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什么疑问?此时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只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个“为什么”如“人为什么在冰面上易打滑,而在地面上不打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得出“都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教师再追问:“对于摩擦力的大小,你还想知道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至此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提出较为深刻、具

26、有研究价值的问题。(2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可能会有这样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跟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既要对学生大胆的猜想给予鼓励,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可合并为四个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有关。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了。(3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

27、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如何才能准确读数?并且要求学生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大都能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如:可用大玻璃瓶代替木块,用细绳牵引玻璃瓶在木板表面上滑动,在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加水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瓶底朝下和瓶口朝下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还可以让瓶子滚动来研究滚动摩擦等等。(4

28、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建议学生每 24 人为一组,因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可选择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必选问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自选问题:其他几个猜想任选其一进行实验。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1匀速拉木块运动时,拉动木块所用的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拉力的大小。2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图 6-17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3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木块时,可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而不是只

29、拉住吊环。4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为方便操作和减小实验的误差,也可以采用图 6-17 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弹簧测力计的提环固定,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水平地拉住木块,向左水平抽动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匀速滑动。在这个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更容易读准示数。(5)(5) 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分类整理,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在接

30、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6)(6) 收获与反思收获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结束后,可以询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这里的“收获”不仅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哪些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信息浏览信息浏览”中关于“在相同压力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31、小得多”,可以通过小实验来验证:把带轮的小车车轮向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小车倒置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或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木块下放几根圆柱形的铅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先问学生: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让学生自由辩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指出摩擦有时是有益的

32、,有时是有害的,认识到摩擦跟其他许多事物一样,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两面性,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学生会提出加润滑剂和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珠轴承)等方法。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学生根据探究所得到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分析,不难得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和用滑动代替滚动(如汽车急刹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加润滑剂、减小压力和用滚动代替滑动

33、(如滚珠轴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分析它们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以推来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实现的?还可以介绍另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 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例如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磁悬浮列车通过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摩擦力大大减小(最好能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视频资料)。4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课堂测评课堂测评1在光滑的冰面上,空手行走往往比挑担子行走的人更容易打滑,这是由于挑担后对冰面的增大,从而使增大的缘故。2._ 下列各种摩擦中, 属于有害摩擦的是,属于有益摩擦的是(填序号)。(1) 机器运转时,各部件之间的摩擦;(2) 拔河比赛时,手与绳子之间的摩擦;(3) 自行车行进时,后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4) 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3. 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A.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B. 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C.钢笔帽拧得太紧不易打开,要把笔帽拧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D.为了把桌面上的污渍擦干净,常常用较大的力压抹布4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来改变摩擦的是()A. 陷在泥泞中的汽车,车轮打滑时,常在车轮下铺一些碎石或稻草B. 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