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智慧城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_第1页
关于开展智慧城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_第2页
关于开展智慧城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_第3页
关于开展智慧城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_第4页
关于开展智慧城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改革委、网信主管部门,各有关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各有关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办高技20141770号),加快形成智慧城市建

2、设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重点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和评价对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坚持以实效为导向、标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评价为抓手,着力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强化标准应用实施,形成并不断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指导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科学有序。突出国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协调各方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集

3、中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合理安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开放发展、动态更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支持核心关键急需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鼓励成熟的部门及地方率先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验证及试评价工作,总结经验,为在全国范围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应用推广的全面推开形成样板。示范推动,标杆引领。鼓励地方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支持标准应用实施的试点、示范。充分结合地方特色,集中优势资源,科学准确评价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形成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

4、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应用水平。三、主要目标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核心和急需标准,确保智慧城市涉及的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标准基本健全,到2017年完成20项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制订工作,到2020年累计共完成50项左右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制订工作,同步推进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力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应用及试点示范。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市发展需求,制定

5、科学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成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升。2015起至2016年同步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试评价,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四、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一)标准体系框架根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梳理现有相关标准和研究标准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等七个大类。标准体系框架详见图1(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

6、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2015到2020年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试行稿见图2,2020年正式发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HC件严守测值号飞w-4-SF=i£e«E*wnc_milIcwlg女XTa«'惶:Ktw-产业&yfle.fp一芦AH-bsx-*也宜m-i,2匕宿修'<过UI®葬制吼城好尊一寺二交城罩时血KK生再帆Mit怅二口*:>«&*1业%-&呷心一什味电用ftrtF,胃董dH匹N*«4z

7、rfz亨航域却收胃刖士式二fc«型士学尊Ksrlrzs11*、行ilm物眠rshl,三HUF"得1:1aj由-R1sfsfsK*15-4r3o一产或I-淮又和图1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试行稿)一Itllial诞II(nBBUnfl一匠.尸隼一一*一生一普第5工产伸|<|=L7注寄*H*图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五、重点任务(一)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基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制定智慧城市术语、参考模型、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数据融合、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性、关键性标准。进一步征集地方、产业的智慧城

8、市标准化需求,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相关现有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优先支持急需的智慧城市基础性、共性标准立项和研制。同时,收集标准示范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和新需求,促进标准制定与实际应用结合,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二)建立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总体要求(详见附件1、2),开展各领域分项评价指标的研制工作,鼓励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评价指标较为成熟的部门于2015年底发布第一批3-5个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并逐年扩展其他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研制工作,加快形成我国整体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和完

9、善智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机制和手段,鼓励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提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三)推动标准体系应用实施宣传贯彻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工作思路,开展重点及核心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地方和城市知晓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方向,了解智慧城市目前可用的标准资源。结合地方标准化需求,编制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开发智慧城市标准咨询培训和标准服务支撑工具,支撑地方实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四)推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结合分项评价指标和相关标准制定,同步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落实评价指标的应用实施,鼓励地方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开展自评价工作,促进地方智慧化水平的提升。2

10、015年至2018年,由相关部门依据所制定的分项指标,组织开展年度智慧城市分领域评价工作。2019年至2020年,国家统筹开展智慧城市综合评价工作。(五)开展宣贯培训工作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宣贯工作,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的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宣传培训活动、高峰论坛、研讨会等,加大智慧城市标准及评价指标的宣传力度和范围,提高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六)大力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继续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结合我国已取得的国际标准化地位、国际标准研究等成果,发现并吸纳地方标准化领域的人才,向国际输送我国专家力量,使国家标准化工作与地方紧密结合。将我国智慧城市取得实效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推

11、向国际,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顺利接轨,进一步夯实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六、保障措施(一)强化工作机制按照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国家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及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综合协调,形成从标准研制、宣贯、评价、认证的长期长效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管理手段配合完成标准应用实施的推进工作。(二)加大资金投入各有关部门及地方在各类专项中给予智慧城市标准的配套资金支持,促进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多主体参与的格局。(三)重视人才培养地方积极

12、配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施宣贯培训工作,选拔一批地方标准化工作人才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四)推进国际交流支持有关单位参与和主导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推进国际城市间标准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10月22日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按照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制定提供

13、统一依据和参考。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总则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特点和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导向清晰,体现各部门管理及服务重点,满足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能适度与国际接轨,可用于合理、客观地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水平与未来方向,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原则应包括:人本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强调以人为本,从城市主体-人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评价民生服务的便捷化、公共治理的精准化、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反映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出智慧城市中最主要、最本质与最有代表性的元

14、素。指标体现市民、企业等用户主观感受,评价方法和技术角度应尽量创新,以能获取有关数据为导向,尽量避免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的因素。系统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系统全面,从多角度、多层次描述智慧城市发展程度。各指标之间具有逻辑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广泛代表性,方便操作,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我国的社会背景、物质基础以及人们

15、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相适应,易于实践推广。可扩展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开放的和可扩展的。对于原有其它领域内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技术可以融合到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同时,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也可以向其它领域或评价对象开放,在公开的使用环境中不断的成熟与完善。为指导和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既包括来自不同分领域的、带有领域特色的指标项,

16、也包括适用于城市整体评价、不属于特定领域的通用指标项。分领域A.能力差指标B11基础设施智能化B41生活环境宜居化B21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体系现代化A2网络安全保障收到创新能力保障慎4发展机制保障城市整体图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其中,能力类指标往往是客观性的指标,体现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发展机制、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共四个方面的保障水平;成效类指标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体现给市民、企业、政府等用户带来的实际影响和用户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及产业体系现代化共五个方面的城市建设成效。(二)智慧城市评价

17、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根据图1中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提出如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典且看丫啬色片料件手足丹姬支鼻I.-I乾力产也体系图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图三、总体框架说明(一)总体框架组成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能力类及成效类指标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均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每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代表对一级指标某一个侧重面的考量依据。各分项制定中可根据领域特性和需求、参考二级指标评价要素确定相应的二级指标项。总体而言,总体框架共包含9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二)总体框架指标说明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能

18、力类4个一级指标是指用于评价城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要素项,包括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发展机制完善程度。成效类5个一级指标是指用于评价城市居民、企业及政府管理者本身所感受到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性、宜居性、舒适性、安全感、幸福感等相关的一系列定性或定量的要素项,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程度、公共服务便捷化程度、社会管理精细化程度、生态环境宜居化程度、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36个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及其说明见表1-级指标(分类)二级指标评价要素二款指标评价要

19、素说明信息源信息贲源/放城市公共、基布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范围和水平信息资源共享城市跨部门借息共享机制健全程度和应用成效,以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住累建设水平信息资源尹发利用社会力量应用政府开放的信息资源提供新型信息服务水平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健金兰又及重要信息系统设计.实施.运行全过程拊洌络安全保障水平三三及寺会三三三重要管息系统和涉军营总系统的安全防广水平要害效捱安全重要信守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矶制健全生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水W创新能力城市生态环境的宣居才-干和改善成效警X京、三汁具、工数这等¥W笆三法十在城市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水干琪式创新城市运营r彗理、投融资与股

20、务等模式的仓L新与实践效果或光研发与创新城市新技术研发能力与技术包新俅系水口科班成果转化国家相关科研技术攻关成果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转化应用程度一级指标(分类)二级指标评价要案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说用发展机制规划与建设方案城市智慧城市规划与卷设方案的完善性及与其他规划衔接性水平标准体系坡市实施国家智慧城行标准体系的程度以及制定、推广地方智慧城市关铤标准水平政策法规城市所制定的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法规健全性投融资机制坡市,所建立的智黑城后建设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完罟性及应用水平组织管理机制坡市所制定的智慧城行建设能套组或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传全性基花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为走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二

21、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百推L三网融曾二,平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水、能源(包名水老气)、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过采用信息我求手段这到先智桀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服务便樊度城市居艮、企业能够逋过多渠重、多方式快速茨碍和使用城市冬类公共服务的程度服务丰富度城市居民、企业能够茯得的城市各类公共股务的类别、形态和内容的多样化程度服务覆盖度城市各类公共服务无能衩城市居艮、企业访问和使用的范围服务集成度城市居艮、企业所需的城市重要公共服务或城市各类应用的整合程度服务满意度城市居民、企业对城市公共服务桀满足其个性化.定制化零求以及价珞合理性.使用便提性的程度1社会管理办理快捷度城行居民、企业以及城市管理者感受到的城市

22、社会管理各项宴务办理周期缩短、办理手段方便的程度管理公开度城百后艮.企业以及城市管婴者感受到的城市政府管理机制,流程,状态的开放、透明程度管娼精准度城W居民、仝业以及城市管理者感受到的城市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的精细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针对住水平跨部门协同度城可告民.企业以及城市管爰者惑受到的城市透过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政府的门叵跨部门协作就能力和水平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乡公共安全保瘴体系以及城闩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水平及应用效果信用环境速设水平城市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寿和违法违纪等信用记录管理水平生杰宜居生态环境改善度城市生态环境的宜居水二和改善或效环境

23、监测防控能力城书环境信息智葩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关服务系统定设水平向应用成效社区信息服务水平城市社区居民获取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等绦合僖息服务水平生活数字化程度城市卖庭获取爰疗、教药、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便捷性和水皿二st指标评价要素二被指标评价要素说明农史生产经营信息化本平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供给紧密街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水平两化融合水工大型工业企业深化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水干、中小企业公共信息眼务平台建设水平以及工业互联网新兴业态应用水平新型信息眼分提供能力基亍云计算,穴救据、位置暇务.普动互聚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

24、城市居民.企止Q我府管理者提供方便、实用的生活服务和知识上二型技多的与雪服冬二支展二千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成效城市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各领域应用和发展的水平产业”系一级指有(分类)(三)总体框架应用建议根据指导意见各项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提供了通用性、基础性、全面性指标分类,用于指导从城市某个纵向行业角度或某个横向方面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分项。各分项可根据特定领域需求,裁减筛选总体框架中的若干一级指标、参考二级指标评价要素设立分项的相应一级、二级指标。相关要求参见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附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试行稿)按照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

25、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总体框架)制定本要求,旨在指导和规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的制定。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目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应可用于评价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建设中相关智慧化能力的保障水平,或用于评价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建设所带来的实际成效。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旨在为开展智慧城市特定领域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以引导和推动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定领域智慧应用的规划和建设。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原则除了满足总体框架所规定的人本

26、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可操作性原则,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的设立还应重点满足以下原则:导向性:分项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突出智慧城市的本质和特征,注重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成效,能够充分发挥对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代表性:分项评价指标应体现本领域特点和指导意见中规定的领域相关要求,且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规范性:应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下,根据第三章规定的设立要求,制定分项评价指标。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设立要求(一)指标体系组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应由能力类和成效类指标组成,共包含两个级别的指标,具体要求如下:1、一级指标参照总体框架中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

27、的一级指标组成及说明,各分项应从总体框架的9项一级指标中筛选部分一级指标作为分项的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名称可做适当修改,体现分领域特征。比如,总体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公共服务”,在智慧医疗领域可采用医疗服务”作为该领域相应的一级指标。2、二级指标在分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一级指标下,参考总体框架中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中的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及说明,结合领域特征,设立若干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作为具体操作中相关定性或定量的指标项,用于进行数据采集和开展评价工作。建议二级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且数量不宜过多。二级指标可分为核心指标、扩展指标。核心指标是智慧城市分领域建设必须完成的指标,每个一级指标

28、下原则上不超过5项二级核心指标;扩展指标是体现智慧城市分领域建设效果的其他指标(如探索性、创新性等),作为可选项,建议每个一级指标下不超过15个二级扩展指标。(二)指标选取要求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第二章的指标设立原则,并充分考虑该指标是否能体现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特征及是否适用于该领域当前发展阶段特征。止匕外,分项评价指标选取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1、具有明确的数据来源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便利度,设立分项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同时给出每个二级指标所能采用的数据来源。可能的数据来源包括:权威的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采集、互联网等。2、确保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要尽量避免指标相互之间具有重复性或其他关联。对于具有重复性、关联性的多个指标,应进行适当筛选或合并。如果确实需要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具有关联性的指标,相关指标的说明中应对这种关联进行说明。3、开展指标的验证与意见征集工作选取分项评价指标时,应开展充分的调研与意见征集工作。应选择不同类型城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