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王洋32420132204724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叫做温室效应,目前,人类在能源系统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直接排放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同其他环境问题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空间大且作用时间长,因此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x10-4(体积分数,下同)上升到目前的3.56X10-4。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预计到202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6.60X10-4。一方面,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废为宝,实现其分离回收与综合利用是摆在广
2、大环境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碳资源,可转化为巨大的可再生资源。现阶段,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且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二氧化碳的处理技术一般分可为从大气中分离固定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两大类。现阶段,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生物法,而从燃放气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1.1 从大气中分离固定二氧化碳如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浓度,设法将其从大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固定,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陆地、海洋生态环境中的植物、自养微生物等的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来实现分
3、离和固定。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物主要是植物和自养微生物。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上。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植物不能生长的特殊环境中,自养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是一支决不能忽视的力量。二氧化碳是不活泼分子,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燃烧过程的最终产物。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微生物(生物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向有机碳的转化,微生物在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可获得许多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在环境、资源及能源等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对吸收二氧化碳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日本有关学者已筛选出能在很高
4、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繁殖的海藻,并计划在其太平洋海岸进行大面积人工繁殖试验,旨在吸收该地区工业化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美国还利用盐碱地里的盐生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在墨西哥进行试植。1.2 从燃放气中分离处理二氧化碳1.2.1物理法物理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变压(变温)吸附法、海洋深层储存法和陆地蓄水层(或废油、气井)储存法等。1)物理吸收法:通过交替改变二氧化碳与吸收剂(有机溶剂)之间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析,从而达到分离处理二氧化碳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所需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少。一般讲来,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着压力增加和温度
5、下降而增大,反之则减小。物理吸收法其关键在于确定优良的吸收剂。对吸收剂的要求是: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选择性好、沸点高、无腐蚀、无毒性、化学性能稳定。常见吸收剂有丙烯酸酯、N-甲基-2-D吡咯烷酮、甲醇、乙醇、聚乙二醇及噻吩烷等高沸点有机溶剂,以减少溶液损耗和蒸气外泄。2)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一些聚合材料,如醋酸纤维和聚酰亚胺等制成的薄膜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率这一特性来分离气体,其中包括分离膜和吸收膜两种类型。其推动力是膜两边的压差。工业上用于二氧化碳分离的膜材质主要有醋酸纤维、乙基纤维素、巨苯醚及聚砜等。近些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不少性能优异的新型膜质材料,如聚酰亚胺膜
6、、聚苯氧改性膜、二胺基聚砜复合膜、含二胺的聚碳酸酯复合膜及含相对分子质量低的丙烯酸脂的浸膜等,它们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二氧化碳渗透性。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制膜技术的不断完善,膜分离法在从燃放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方面一定会大有作为3)变压(变温)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活性炭、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对原料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有选择性的可逆吸附作用来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吸附法主要包括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吸附剂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吸附二氧化碳,降温(或降压)后将二氧化碳解吸出来,通过周期性的温度(或压力)变化,实现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的分离。采用吸附
7、法时,一般需要多座吸附塔并联使用,以保证整个过程中能连续地输入原料气,连续地取出二氧化碳气及未吸附气体现阶段,变压吸附法发展较为迅速,大型工业化吸附装置已投入使用,其二氧化碳分离效率可达99%以上。在化肥、石化等工业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在国内,西南化工研究院技术力量雄厚,在变压吸附研究、开发、设计、安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4)海洋处理法:基本构想是本着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最小的原则,将工业燃放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后送到海上,在指定海域将二氧化碳送入一定深度的海洋中。目前,可考虑的方法主要有海洋中层稀释放流法和深海储流法。国外在这方面研究较多。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可将二氧化碳以笼形包合物的形
8、式储存在海底,这样就增加了长期储存的安全性,而不使储存于深海中的二氧化碳重返大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深层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0.1kgm3,而其溶解度为40kgm3。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估计海洋中无机碳总量为38亿吨,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60亿吨年。事实上,海洋储存二氧化碳的潜力是很大的。计算表明,尽管地下蓄水层、废油气井对二氧化碳有很大的储存容量(分别为870亿吨、1250亿吨)并增加回收原油40亿吨,但与海洋的20千亿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当前,上述两种二氧化碳处理法距离实际应用尚远,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然而,它不失为一条21世纪解决大气“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9、。5)地下处理法:地下处理法其基本设想是将从燃放气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压入枯竭的油田、天然气田或是带水层,从而达到与大气隔离的目的。估算表明,地下蓄水层储存二氧化碳的容量为870亿吨,而废油气田的储存容量为1250亿吨。在荷兰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选择适宜的地下蓄水层,估算二氧化碳的储存容量和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其潜在的问题包括酸化对炭石造成的侵蚀、地下水污染及对地壳造成的不稳定性。1.2.2化学法化学法分离处理二氧化碳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及碳氢化合物转化法等。1)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使原料气和化学溶剂在吸收塔内发生化学反应,二氧化碳进入溶剂形成富液,富液进入脱吸塔加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吸收与脱吸
10、交替进行,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其关键是控制好吸收塔和脱吸塔的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化学吸收法所用化学溶剂一般为K2CO3水溶液或乙醇胺类的水溶液。热K2CO3法包括苯非尔德法(吸收溶剂中K2CO3质量分数为25%30%,二乙醇胺1%6%,加适量V2O5作催化剂和防腐剂)、砷减法(VetroCokes法,K2CO3质量分数23%,As2O312%,或用氨基乙酸和V2O5代替As2O3)、卡苏尔法(Carsol法,K2CO3、胺、V2O5)和改良热碳酸钾法(CataCarb法,K2CO3、乙醇胺盐、V2O5)。以乙醇胺类作吸收剂的方法有MEA法(一乙醇胺)、DEA法(二乙醇胺)及MDEA法(甲
11、基二乙醇胺)等16。2)碳氢化合物转化法:碳氢化合物转化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丙烷、一氧化碳、甲醇及乙醇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方法。日本东北电力公司以铑-镁为催化剂,可使二氧化碳与氢按1:4(体积比)的比例,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混合,生成甲烷。日本东芝公司采用一种工程上更为可行的原料配合,直接用燃放气与以氢为基底的乙炔混合,利用电子束或激光束激励,生产甲醇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原料,可进一步合成甲醇。碳氢化合物转化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工业大规模实用阶段尚远。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潜在的巨大的资源,已引起世界众多国家有关科技人员的关注。1.2.3物理-化学法目前,物理-化学法主要有二氧化碳分解法。该法是借助高能射线或电子射线等放射线,对排出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燃放气进行辐射,使其中的二氧化碳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一氧化碳在经过高能辐射,转而生成C3O2和O2,其反应方程式为:一次辐射:CO2海。0+1202;二次辐射:3C0探C3O2+1202和3CO2海。302+202。这种方法,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要实现工业化,还有大量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结束语当前,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防止大气“温室效应”、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FDM-3D打印知识培训课件
- 显微根管治疗术护理配合
- 神经内科个案护理
- 背部护理医学操作规范
- 2025年济南天桥区泺口实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前测考试试卷(含答案)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理论力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经典应用题全面提升训练》(试题)
- 福建省泉港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作文纸(网格600字A4)
- 肾上腺疾病诊治指南
- 学习解读2023年新制订的外国国家豁免法课件
- 沙漠之心(2009新疆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 药物靶标发现与筛选
-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检索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合同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制度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实录】手工橡皮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
- 2023年四川二造《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木建筑)》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