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驿路梨花教学实录时间:一课时上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假如你正走在望不到尽关的深山老林里,此时,你已精疲力竭,干渴难熬。要是能有水喝该多好呀!就在这时你突然发现前硕不无这处不一口井,于是甩掉包裹,不顾一切的奔了过去。哇,一竹筒清凉的甘泉就放在井边。正当你低关喝水时。却发现旁边写有这样几句话:“这是一筒引水,请将它放在汲水器里,打上水后再渴。别忘了留下引水再离去,否则,后面垢人就喝不到水了。”一边是解渴的清泉,一边是为了后人的方便,此时此刻,筋疲力尽的你会怎么选择?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做人不能只想自己。(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表示要选择后者)师:说的真好。从这几个同学垢发言中,我看到了咱班同学朴实
2、、美好的心灵。老师很感动,因为大家懂得做从之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题目是驿路梨花,是当代作家彭荆风写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故?故事中的人们是怎么做的。(板书:驿路梨花一个故事)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2、学习文中主人公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板忆:1、精巧构思;2、助人为乐)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用自己的话把课文里的故事概述下来。(师配乐背诵全文)(一生复述)师:这们同学的语言很简练。还是这些内容。如果按照时间先顺序概述,应该怎么说?生: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
3、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师:语言更简练。老师有个问题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了十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生:我认为如果按时间顺序写就太平淡了,也不吸引人。师:对。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板忆并画山的简笔画)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在我国古代,如果有人因为一篇好文章考取了状元,人们就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这里的“文曲”大家明白吗?“曲”就是曲折、起伏、有悬念才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军二次误会、三个悬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先找出无次误会,看一看在哪些段落中
4、。(板书:二次误会三个悬念)生读课文。生:第一次误会在13和14两段,第二次误会在3032段。师:请读一下吧。(生读课文)师: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生: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师: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板书:主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找出作者巧设的三个悬念。想想看,主人究竟是谁?生读课文。生:第一处悬念在第7、8段。师:这是第一处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处悬念呢?生:12至14段。师: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这是第二处悬念,第三处
5、呢?生:29至32段。师:这几段我们分角色朗读。我(旁白)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三个同学一定要注意模仿你所扮演的角色的语气,同学们当评委,评一下哪一个角色读得最好。生读。师:你认为谁读的好?生:女同不读的好,她把小女孩的天真读了出来,其次是旁白,因他读的内容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生笑)师:你的评有道理,刚才这几个同学读的是第三处悬念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谁知道他们为什么盖房子?生:为了方便路人。师:解放军叔叔说的多好啊!把他们说的这句话划下来,请大家齐读。生齐读师:既然小茅屋是解放军盖的那主人就是解放军了,你同意老题的意见吗?生:不同意。师:你认为主人是谁?能把理由告诉大家吗?生:我认为是
6、解放军和梨花,因为他们分是建造者和照料者。生:我认为还有瑶族老人和“我们”。生:我认为所有建造者和照料者,凡是为小屋做过事的人,都应是主人。生:我认为是雷锋叔叔,因为是雷锋教他们这么做的。师:同学们分析的都有道理。雷锋、解放军、梨花、瑶族老人、“我”和老余,所有为小茅屋做好事的人,包括你、我、他,我们大家都是主人。(板书:大家)师:课文分析到这里,同学们能体会出作者要歌颂一种什么精神吗?生: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生:我为是学雷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师:说的对。作者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文学作品源于
7、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以后,同学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持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当年曾住过的深山老林里只为方便他人的小茅屋,想起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人。”同学们,作者说的多朴实啊!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能不能从文中捕捉到作者的心声,找出文中所有人围绕小茅屋做的五件好事,并把这张表格填好。(实物投影表格)师:填好了吗?我们看这个同学是怎么填的。(将
8、答案投影)请自己读一下好吗?生:解放军叔叔建造小屋,梨花照料小屋,梨花妹妹照料小屋,瑶族老人来送米,我们修理房屋。师:概括的真简练。如果哈尼小姑娘不来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不来送米,我们不修理房屋会是什么情形呢?生:没水,没米,也没火;如果遇上雨雪天气,有可能走不出去。困死在深山里。师:那多可怕啊!正是人人心里想着他人,都想为小茅屋为事,所以多少年来,小茅屋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人们到了那里,就像到了家里。既然做了这么多好事,作者为什么不用好事或小茅屋的故事为题?想想看,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为题?师:想不出来?那同学们先把文中描写梨花的段落找出来,一共有几处?生:三处。生:四处。师:第27段算吗?为什
9、么?生:通过梦境来写梨花,我认为应该算吧?师:通过梦境写梨花是虚写,其他3处是实写,一共是4处。(板书:四写梨花)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人记事歌颂助人为乐的好风尚,而非写景文章,但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梨花呢?师:同学们看黑板,如果老师在这儿画一轮弯月,孤零零的,好看吗不好看,怎么样就好看呢?谁能替老师在这儿补上几笔?(一女生上台画)师:这位女同学一出手就这样美,美在她的心里装着呢!她在月亮旁边点缀上几朵白云,配以婀娜多姿的柳枝。在云和柳的映补下,弯弯的新月显得有生气了。这就是烘云托月的效果,我们叫它烘托。(板书:烘托)如果这轮弯月就是文章要歌颂的人,歌颂的精神,那么,梨花林
10、和小茅屋又起什么作用?生:烘托。用梨花来烘托人。生:我认为是用景美衬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师:大家的思维真敏捷;夜静极了,轻柔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洒向大地;同学们,你嗅到甜美的花香了吗?你看到随山泉飘流而;生:感受到了;师: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读;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读出;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无人举手);师:那就再看一眼,只看二眼;(学生踊跃举手,试着背诵);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师:大家的思维真敏捷。用景美来烘托人美,那么景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到月光下的梨花林中去领略一下夜静极了,轻柔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洒向大地
11、。远处的树,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洁白的梨花绽满枝关,象月光下羞涩的少女,不时有几片花瓣轻轻飘落下来。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面而来,远处传来泉水欢快的跳跃声。同学们,你嗅到甜美的花香了吗?你看到随山泉飘流而去的梨花瓣了吗?你听到山泉在唱歌了吗?你感受到如水的月光了吗?生:感受到了。师: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读。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两句也行。(无人举手)师:那就再看一眼,只看二眼。谁来试一下(学生踊跃举手,试着背诵)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下来,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再
12、来感受一下梨花林的美景。(师配乐朗诵)师:感受了梨花的美之后,谁再来说说题目的含义?先说梨花指什么?生:我认为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生:我认为还象征着一种精神。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可“驿路”呢?联系课下注释1。生读注释1。师:在古代,没有飞机、轮船,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今天的传真和因特网,那么信息靠什么传递呢?靠马。几千里的的路程,即使是最快的马,一天也到不了,驿站,设有驿站的大路就叫驿路。师:谁能联系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来说一下?生:我认为是雷锋精神处处开放。师:你理解的真深刻,还有没有其它的理解?联系一下“驿路”,再想想看?生:我认为是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师: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3、,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仅要传递好,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去做,去关心他人。正如托尔斯泰给我们讲的七颗钻石的故事那样-“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倒在草地上。她醒来时,罐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的她想喝个够,但想到生病的妈妈,她赶紧抱着水罐往回跑,匆忙中,她被脚下的一条小狗绊倒了。奇怪的是,水罐好好的,水一点也没洒,看到可怜的小狗,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让小狗舔净了。这时,水罐变成了银的。回到家,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快
14、死了,还是你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瞬间,银罐变成了金罐。正当小姑娘忍不住想喝里,从门外走进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也没想,把水罐给了过路人。这时,奇迹出现了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越飞越高,最后飞到天上,成了现在的大熊星座。”同学们,当每一次爱心传递的时候,就会出现奇迹。尽管这只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它却是人性美最朴实的体现。记住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点评)课堂教学贵在创新。本堂课前不久在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得到了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听了这堂课大家都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别出心裁。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发展轨迹,“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教学一篇文章,必须顺着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的真谛,但不一定篇篇都是从头到尾问问答答,这样不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莹石干粉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商铺转租合同电子版编辑与租赁合同违约责任
- 2020-2025年中国天然气公交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24年查询塔城地区社会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年度金融资产托管与银行受托支付合同
- 2025年度房屋抵押贷款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中国缝纫机械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度地下停车场车位转让及增值服务综合合同
- 修模师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土地托管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2024年11月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 10我们爱和平(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烈士褒扬课件教学课件
- 退休延期留用岗位协议书
- 3.1 歌曲《音阶歌》课件(10张内嵌音频)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2024年储能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报告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青岛版(六三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