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_第1页
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_第2页
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_第3页
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_第4页
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征文类别:A类标 题: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摘 要: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的不断推进,工程运用效益日益显现。工程运用在课堂(以下简称“工程新课堂”)层面上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以下简称“学科整合” ),又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所形成的课堂建构。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由怀疑、适应、再蓬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出现各种疑惑、矛盾、并不断求知进步的过程。本文就以宏观上的工程推进和微观下的工程新课堂进行思考,指出了工程推进中的六大误区,并以一线的课堂亲历,总结出如何抓好三大要素,让工程新课堂更加健康深入。关键词:

2、工程新课堂 教学实践 三要素 工程推进中的常见误区误区一、工程运用存在着很大的偏向性这里说的偏向性,是指工程在学科教学运用的空间上出现不平衡。包括地区间、校间、班间、科间的不平衡。工程在地区间和校间的偏向性,是由于意识层次和经济基础导致硬软件差别而造成的。比如,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实验学校在工程的运用研究上的力度上要大些,经验成果也多些。但是,这些先“富”起来的经验成果并没有向四周和向下辐射,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而是热衷于自身荣誉式的研究。即使在同一学校,工程运用也在班间和科间产生差异。如很多学校的工程运用偏向于实验班中。并且语文、数学、英语又是工程运用的热门学科,其他学科如理、化、生、

3、政、史、地、体、音、美等与工程似乎总是少些接触。我统计了2007-2010年本校在工程引导下的学科教学所占百分比,如上图:工程实施的偏向性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如果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对整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却是全局性的。误区二、条件不成熟,工程难以实质性地走进课堂有些学校做了一些实践后,方知工程运用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个拦路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得力的措施,很多学校处于观望状态,工程运用踯躅不前。特别地,很多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愿面对或缺乏研究学习的积极性,把工程运用看成是赶时髦,好看不中用,固步自封,痴迷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场景

4、中。事实上,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工程实施的条件。比如我所在的农村初中,从历史上的硬软件积累,再到近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已经有了先进的远程教育室、卫星接收系统、全新的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设备等也一应俱全,现代教学设备档次是历史上空前的。而且湖北省地区各学校通过卫星接收系统可以接收中央电教馆和湖北教育网台两路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完全能够带动教师迅速步入工程进课堂的轨道。可见,认为条件不成熟更多的是一种惰性思想的借口,就算确实条件落后一些,也不能观望着停止不前。工程实施是一个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领导到一线教师,都要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转变,以

5、及技术和资源的改善,工程运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大有作为的。误区三、课程改革与农远工程,两条单线各自前行。工程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工程不可能孤立地创造教育奇迹。近年来广大教师都有两大触动:一是课改的启动和推进,二是农远工程。虽然都是促进素质教育、信息化教育、未来教育的好事,却是两条战线,各自前行。尽管理论上课程改革支持农远工程,但在操作上,从上级组织的培训到校级的具体工程运用,就像两只手在抓,两条线平行着,没有切实的交叉融汇。这两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虽然有着时间上的略微差异,但我认为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首先农远工程对课程改革实施有何作用

6、呢?由于农远工程可使教师轻易地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由此促进教师有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迅速运用现有的资源让工程走进课堂教学,而不会因为教学资源问题阻碍工程的落实,二是由此进一步可以让教师潜移默化地形成主动谋求自身教育技术提高的姿态,迅速让思想转轨。举例:我校的语文教师刘占忠,男,48岁,一直认为电脑太难,缺少信心不愿主动钻研,觉得这个年龄不适合也不必再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了。去年底,了解了农远工程后,就让笔者帮他在学校的农远资源库里找到我的叔叔于勒的课件和课例上了一节公开课,信心倍增,现在他不再满足仅用鼠标播放课件了,经常抽空向年青老师请教,想自己动手制作,尝试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下三张照片为

7、我校的工程运用时老师的电子备课和工程新课堂教学实践) 老师在电子备课 工程课堂实践 工程课堂实践 反过来课改对农远工程有何作用呢?这其实是显而易见的,英雄得有用武之地。农远工程如果无处发挥效益,自然就会成为人们担心的形像样板工程。课程改革正好是农远工程的练兵场。课改的的不断推进也就鞭策着农远工程在应用效益上不断发展,激发它的巨大潜力。因此课程改革与农远工程是完全可以整合研究和推进的。两者可比作好鞍与好马,能不能跑得稳跑得远,关键看做主人的教育者怎么去驾奴了。课改的课堂运用实践与农远工程的教学资源形成的一种相互促进的交融关系如图:误区四、工程环境下的学科整合教学=技术捆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工

8、程新课堂的学科整合也往往就被变形为技术捆绑:即运用电脑技术,把应该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搬到电脑里的课件中再投影到屏幕上,为了使效果更好,就把课件打造得五彩缤纷,对学生来个视觉听觉全方位的感观轰炸!显然这是一种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工程新课堂中学科整合应该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学科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且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建立起“新型教学结构” 。教师在整合时要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教学环境要素在信息技术和新课标环境下分析,并做出

9、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学科整合才是有意义的。误区五、多媒体课件求新求大求高档工程新课堂的开展更多的时候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与固步自封不愿学用多媒体的现象相反,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工程运用效益,出现人人做课件的“大炼钢铁”局面。大家都不甘落后,农远资源库里的不用、别人做的不用、市面上推广的不用。相互攀比华丽的界面,动感的展示,高超的技术,这种突出个人价值的做法,其实是一种低效的重复建设,同一知识点的课件就算多如牛毛却质量低下。课件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地位如同黑板擦和粉笔一样。是不是每个教师用自己造的黑板擦和粉笔上课,才叫有教学特色

10、呢?工程运用的核心是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分工合作,探究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能力,应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只占用很少的时间。这就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近些年来热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发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的主流仍然是“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这一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多了一个看点“课件”。多媒体教学成了课件满堂灌,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可以说,以前学生看老师的脸色,现在是看课件的颜色了!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

11、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我认为工程环境下的课件制作,不必如电影般追求一条主线下来,片断式的就行。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教法上去,注重以构建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合理处理好师、生、课件在课堂里的关系,如图:误区六、公开课非得用课件,片面注重教学手段从评价体系上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课件的作用,也是当前工程运用中的一大弊病,这是一个指挥棒的问题。在一些优质课评比选拔的评价标准里,“使用课件加5分”赫然在目!这其实就是限制了教师选择教学手段的自由性。似乎课件就是工程的替身、是教学现代化的唯一标准。现在的公开课,

12、没人敢不用电脑放课件了!我认为这是绝不妥当的,评委们注重的是一节课的课堂效果呢,还是注重教学手段呢?如果课堂效果是检查一节课的最终标准的话,那么对教师选用的教学媒体手段又何必进行硬性规定?举例:在教学初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知识点时,有两种方案:A教师花大力气制作了声、像、动画俱全的优美课件进行演示,B教师仅在纸上画了一个图形如图,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讲解。那么谁的效果好呢?分析:两个教师都能达到让学生轻易搞懂知识点的目的。但由于这个知识点并不难,仅是一种平面思维,我更赞成的是B教师的做法,A教师华丽的课件既花费了大量精力,眼花瞭乱的演示又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本末倒置,让课件占居了课堂的

13、主体地位。还比如:教学初中古文石壕吏,包括生字、时代背景、朗读的节奏、语气的轻重、感情色彩、人物刻画、主题思想等方面。传统教学即使让学生死记硬背了全文的内容,也无法令他们深刻理解战争对平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更无法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我见过一位教师(市教研室组织的到我镇送课下乡)选择了融动画、声音、文本为一体的优秀课件配合讲解,效果很好,这节课中,多媒体课件就呈现了它应有的价值。所以用不用课件的权利应该在是教师,由教学者根据所授内容决定。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三要素我自2005年起,从事学校的农远工程管理工作,参加过上级组织的工程培训,回来后对本校老师进行了校本培训,并引导工程在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根

14、据本人的体验,要让工程根植课堂、发挥持久效益,必须落实好三大要素: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要素一、教学准备前期准备是进行工程新课堂教学设计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必须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我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寻找工教学设计时的依据。1学生情况研究 教学的对像是全体学生,而学生正是贯彻工程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 兴趣方面: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总会有好奇心,态度普遍比较积极。但对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来说,未必有想象的强烈,因此我们应做好充分的掌握。 活动能力方面:了解学生是否常常与他人交流,敢不敢发表意见。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的学生活

15、动能力强,但自制力要差;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表达,但非常沉稳。了解这些,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知识结构方面: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处在一个未定型期,对某些学科会有偏爱,成绩基础也不一样,有必要对他们的知识现状作一次摸底,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 以上研究的方法可以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找学生聊天。只要尊重学生,学生一般都会乐意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做教学设计和策略指导时就能有的放矢了。2指导策略研究 指导策略是提升学生在工程研究活动中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兴趣的长久保持、研究过程能否顺利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就有必要

16、掌握一些指导的技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持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常见的指导策略有如下几种: 激励法:当学生在研究中有突出的进展时,教师应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要让学生有种自豪感。要学会欣赏学生,即使学生的某次研究毫无收获,也不应指责,要与学生一道分析失败原因,同时鼓励学生去继续自己的实践,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 激将法:当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挫折,比如对自己选择的任务完成不了时,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勇气。如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某个小组的同学已经有了研究结果,你们就承认自己不如那些同学吗?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培养他们知难而进的争胜意

17、识。 求助法:教师有时候不妨拿一些自己已经知道的问题去向学生求教,当一回学生,让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教师的滋味。这一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可密切师生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指导艺术。3教学资源准备 工程新课堂应该是一个研究性活动的开放式课堂,老师和学生各需要哪些资源,得有事先准备好,不能空枪上战场。教师方面需要制作什么样的课件,准备哪些教具;学生方面,需要哪那些工具和材料,得课前让学生准备妥当。有时学生的条件确实有限,找不到学习时所需要的资源,教师就要帮忙了。资源的获取途径有:农远卫星资源、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也可以到社会上去寻求帮助,如新华书店、科教中心等;再次就是取得家

18、长的支持。要素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活动的中心要素,一般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问题定向阶段、体验探究阶段、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推动的。1、问题定向阶段主要是产生问题,确定主题。研究的问题可由教师根据学科知识提出,也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提出,确定多个选题,最后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任务。2、体验探究阶段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确定研究方案后即开始运作,在课内外、校内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按照课题要求,通过探究、调查、实验、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储存等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思考,进行研究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要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9、。3、交流研讨阶段主要是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1)学会交流 (2)学会倾听 (3)学会质疑教学设计举例:笔者的梯形辅助线作法教学设计:这节课是初中数学四边形-梯形单元学完后对辅助线作法的提炼总结,因此比较适宜学生合作式学习完成。步骤一、教师给出学习任务:讨论梯形辅助线在各种情形下的作法种类。步骤二、全班同学至少六人分成一组,选出小组长,着手合作研究。步骤三、教师到各组观摩巡视,进行策略指导,解疑。步骤四、请有研究成果的小组组长到台上当老师,绘制辅助线的作法,并讲解该辅助线对解题带来的妙处。步骤五、由其他小组提出不解之处或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老师在旁边顺势点拨。步骤六、教师总结,表扬先进,鼓励落后。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