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_第1页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_第2页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考试大纲】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课标解读】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 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但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 定的片面性。B案【基础知识整合】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 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2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得到发

2、展。3 思想:西方 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进行 革命,必须进行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 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 逆流。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新青年)。2 .代表人物: 、李大钊、鲁迅、 等。3 指导思想:西方的 、思想和达尔文的 。4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 ”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4 主要阵地:新青年。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成就)1 .思想革命(1) 提倡,反对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和愚昧。(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以孔子和 为代表、维护 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

3、“ ”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的全面清算。其中, 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 和 纲常礼教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 揭露“ _、_、_”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 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 根本对立。2 .文学革命:(1) 斗争锋芒:指向 及其文体一一 ,以彻底清算旧文化。(2) 发起: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 一文,系统提出了的主张,即提倡,反对;提倡,反对。(3) 发展:陈独秀发表,主张以取代,推倒,建立。3 文化平民化(1) 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 思潮。(2) 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

4、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四新文化的意义1. 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2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 和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和运动。3.促使人们追求 、追求,为在中国的传播和 的发生创造了条件。C案 课堂探究1近代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相互推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 设置了一大批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学 校,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马尾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 (1866年卜天津电报学堂(1879 年)、武备学堂(1895年)和南京陆军学堂(1895年)等。白莉、汪刘生中

5、西文化冲突与教育价值取向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今时局变异,外侮交迫,非读万国之书,则不能通一国之书。”他还具体指出,“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 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他所注重的“中国经史大义”实际上是经过康有为改造,并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公羊春秋”学说。(时务学堂)培养的大批人才如林圭、李炳寰、蔡锷、唐才质等,有的成为维新运 动的中坚,有的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特别是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一一长沙时务学堂:开湘学之新风材料三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 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一一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材

6、料四 准此以定中国教育之方针, 教于斯,学于斯,吾国庶有起死回生之望乎?依此 方针,说其义于下方:(一)现实主义。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信斩焉。(二)惟民主义。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三)职业主义。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 今之教育,倘不以尊重职业为方针,不独为俗见所非,亦经世家所不取。盖个人以此失其独立自营之美德,社会经济以此陷于不克自存之悲境也。摘编自陈独秀今日教育方针(1915)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教育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时务学堂在教育观念上的重大突破及其积极影响。(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宗旨。据材料四,

7、概括陈独秀主张的教育要义。(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 ) ,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 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 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 之余地?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 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 者,当为伦理

8、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 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 可相融之物? (5 分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 的?结果如何? (5 分 )(3) 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4 分)(4) 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6 分 )A 案【真题演练】 1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 了近代中国 ( )A .学习西方

9、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 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3 . 学 者 殷 海 光 在 论 及 五 四 运 动 时 , 认 为 它 以 iconoclasm( 打 倒 偶 像 ) 和 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 要倡导 ()A.

10、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 .改良与革命D .民主与科学4.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 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 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

1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 世纪 40 年代、 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 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

12、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基础巩固训练】1.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 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 (2015 门模拟)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

13、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 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3. (2015北京西城区检测)佃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 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 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 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4. (2015大连模拟)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

14、国历史的走 向。主要原因在于 ()A. “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 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 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 “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5.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 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 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6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考孔 于VS/* F * H“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A 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

15、设B 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D 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7.“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 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 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8. (2014深圳一模)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 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 反对民主共和制B 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 高举社会主义大旗9(2015珠海质量监测)“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 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

16、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据此材料推 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它主要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是指政府滥发纸币,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D 它出现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 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产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 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A.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1.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7、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 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B 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C.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D 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121919年 2月 9日,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依我看起来,就是个德谟克拉西所谓的德谟克拉西,就是扫除社会上贵族阶级,用一般民众,组成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团体。所谓经济的德谟克拉 西',就是废止资本主义生产,

18、用一般民众,造出大家是劳动者,大家做了大家用的一个平 等的经济组织。 ”该文A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B 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C.将社会主义的内容注入到民主的口号中D 呼吁以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3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 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 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这里的“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是指A.自由与平等B法制与科学C 民主与自由 D 民主与科学14.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 被婆婆卖给了习老

19、六。不料习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 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 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易错提醒】1. 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则“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正确。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维新,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 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正确。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 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无产阶级的代表,

20、因此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错误。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来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都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 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他们才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的代表。【归纳总结】一、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 新文化运动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 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 克思主义。

21、二、新文化运动的全面评价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 20 世纪初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2进步性(1)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 有利条件,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2)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清算旧文化的革命。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以白话文逐渐 取代文言文,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 繁荣,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3) 新文化运动推动

22、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反对迷信与蒙昧,倡导科学思 想、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 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3局限性(1) 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第 21 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参考答案【真题演练】1 解题提示:定时空: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抓关键: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 ”向西方学习历程体现的阶段特征。答案:C2 解题提示:定时空:中国近代。抓关键: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 “新”与“旧 ”并坐讨论等体现了兼容并包。答案:D3解题提

23、示:定时空:五四运动时期。抓关键:打倒偶像”启蒙”知识运动”。答案:D4由 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出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 B、 C 三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故答案为 D 项。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 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答案】 A6. 【解析】B。徐志摩“ 24岁以前”,即 佃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 1917 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

24、 “文学革命” 的口号。 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 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 (科学 )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D 项亦可排除。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发展。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此中国开始遭受外来的殖民侵略,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 族民主双重革命任务。在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进程:先是40年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再是 6

25、0 年代开始的中体西用, 自强求富; 90年代的维新变法以及此后的辛亥革 命等,在这其中主要体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进程。A、 B、 C 三项的表述均存在问题,表述不够全面到位,故正确答案选 D。【基础巩固训练】1.选A 2.选C 3.选D 4.解析:选D 5.答案 C6.选C 7. D8.选B项。9. C 10. D11. A12. C. 13.D14.A.探究 1 (1)进步:向西方学习。不足:仅限于科技、军事、语言等领域。特点:中体西用。 (2)突破:力倡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积极影响:推动了政治变革和近代教育的发 展。(3) 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要义:现实主义

26、,民主,职业训练、振兴实业。(4) 民族危机的刺激,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推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由关注器物、科技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探究2(1)实质:儒家伦理道德。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2)学术觉悟”: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两者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取代封建纲常。(4) 评价: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精神的弘扬。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 全盘肯定不可取。中国的出路

27、不是靠伦理的觉悟,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20课【解析与探究】请结合时代背景,对“西学中源”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进行分析评价。提示: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时期的看法,它对西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林昌彝提出“西学中源”说是为了解西方技术提供合理的理由。材料二是“体用之争”时期的看法,它对西学的认识已经提高到学习运用的阶段上,奕运用西学技术提供依据,这种说法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论调为基础的,并不主 张改变“中学”的核心内容如政治制度、纲常伦理等。材料三是“维新思潮”时期的看法, 它对西学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制度层面。严复的批判则是对“中体”说的彻底颠覆,要求直接去掉“中学”的遮盖,全面系统学习西学的深层理论。不同时期的不同看法,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对西学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思潮和 现实需要的不断发展。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张都有一定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 了积极作用,对“西学中源”说不管是支持还是批评,都为西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各种不足与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