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赛课获奖教案_0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赛课获奖教案_0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原精魂:滚山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滚山珠”文化的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滚山珠”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资料搜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分析“滚山珠”文化,激发学生积极拼搏的意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通过搜集“滚山珠”相关资料,掌握基本的资料搜集方法。学习难点:通过了解分析“滚山珠”文化,激发学生积极拼搏的意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学生分成4组搜集滚山珠的相关资料,主持人撰写主持稿。活动主持:1名女同学,1名男同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梁俊歌曲苔导入。二、百川

2、入海:学生主持,各组汇报资料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总结小组1:悲壮的迁徙史滚山珠的起源小组2:叹为观止滚山珠的艺术魅力小组3:名扬四方滚山珠在国内外的影响小组4:精魂犹在滚山珠对后人的精神启迪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了解过“滚山珠”艺术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引导学生透过“滚山珠”文化看到家乡的苗族同胞顽强的生存意志,增强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教师总结明确:明晰“滚山珠”精神,即不畏艰难,奋勇拼搏,引导学生弘扬“滚山珠”精神,做国家和家乡的建设者。(五)作业布置:为“滚山珠”写一段解说词(五)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附:学生主持稿、各组搜集的资料高原精魂:滚山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主

3、持人稿件一、开场白男:同学们,盘古开天劈地,以血肉之躯铸就宇宙,而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则用血肉之躯在深山密林中开辟处一条生存的道路。女:这就是苗族,他们没有文字,但是却用“滚山珠”这种艺术形式记载历史,传承精神。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近高原精魂:滚山女:下面我宣布,高原精魂,滚山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始。二、小组展示男: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明珠,“滚山珠”就是其中一颗,那么“滚山珠”是从何而来呢?接下来让我们追根溯源,跟随第1小组的脚步一起探究,掌声有请第1小组的组长为我们进行展示。女:感谢第1小组带来的精彩展示,刚才第1小

4、组为我们掀开了“滚山珠”神秘面纱的一角,接下来,有请第2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彻底揭开“滚山珠”的精彩奥秘,让我们一览“滚山珠”的风采,大家掌声欢迎。男:感谢第2小组的精彩展示,“滚山珠”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大家可能不知道,滚山珠凭借着它高超的表演形式早以名扬中外,下面就有请第3小组的同学为我们详细地介绍滚山珠在中国和外国的影响力。女:感谢第3小组的展示,“滚山珠”表现的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那么,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内涵呢?下面掌声有请第4组的同学为我们做详细的介绍。三、小组讨论男:感谢第4小组的介绍,文化遗产是一份精神的大餐,它能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听完第四组对“滚山珠”的精彩汇报,相信

5、你们的内心一定有所触动,下面请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之后大家积极发言,告诉我们你的收获或感想,讨论开始。(3分钟后停止讨论开始发言)四、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女:感谢大家的发言,听大家的精彩汇报和发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张老师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张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五、主持人活动结束语女:芦笙阵阵,响彻高原大地。男:步伐矫健,踏遍万水千山。女:今天,我们在滚山珠中受到精神的鼓舞。男:今天,我们在滚山珠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女:只要我们牢记滚山珠的精神,今天我们以家乡为荣,明天家乡将以我们为傲。男:现在我宣布,高原精魂:滚山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圆满结束,感谢

6、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高原精魂:滚山珠“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各组资料搜集情况第1组:“滚山珠”的起源澳大利亚史学家格迪斯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展示PPT由于战争、种族压迫等种种历史问题,在苗族的历史上有过五次被迫大迁徙,第一次迁徙发生在炎帝黄帝时期,第二次发生在尧舜禹时期,第三次发生在秦汉至唐宋时期,第四次发生在元明清时期,第五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苗族几千多年的迁徙史是十分沉重悲壮的记忆。大规模的迁徙印证了苗族沉重的灾难历史,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处处都留有它的痕迹。苗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系统,但是却没有发

7、明文字,但是他们通过服装、舞蹈、传说、歌谣等形式记录下了自己民族的历史。元朝时期,在苗族第四次迁徙中,有一支苗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他们离开自己依恋着的家乡,把家乡的城池画成战旗,做成披肩,大家请看(展示PPT,这就是他们的披肩,在迁徙的过程中,走路时穿在身上,当发生战争时,把披肩举起来就成了一面战旗,在这面战旗上,(展示PPT外面的方形代表着城墙,方形的田地纹代表着苗族祖先耕种的土地,穿插其间的是田间阡陌纹,象征土地肥沃、阡陌相通、田园相连,中间是纵横的街道,还有小米纹,周围的红色条纹象征着哺育他们的黄河,可见他们的家乡是如此美丽而富饶。(展示PPT由于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行走十分艰难,英勇

8、的苗族青年为了给父老乡亲们开辟一条通道,就用布把自己包裹起来,用自己强壮的身躯从满地的荆棘丛中滚出一条道路,让父老乡亲们顺利通过,终于迁徙到今天的纳雍县猪场乡彝族自治乡,从此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人们为了褒奖这些青年的英勇行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业绩,就模仿他们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编成芦笙舞,取名叫“地龙滚荆”,也就是今天的“滚山珠”。这就是“滚山珠”的起源,本小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第2组“滚山珠”的艺术魅力“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又叫“滚地龙”,苗语称为“子罗夺”。传统的“滚山珠”一人或数人均可表演。其表演特色是:不管表演动作怎样艰苦高难,表演者都要手持芦笙,口吹芦笙,保持笙不离口,曲音不

9、断,笙与舞自始至终相伴相配,协调进行。“滚山珠”是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的苗族民间舞。“滚山珠”,再现了苗族先民迁徙的艰难过程,(展示PPT)“瞭望”“搭人桥”表现了苗族先民在险恶的山水丛林中为了探路搭人梯,为了过河搭人桥的场景,单腿扫地的动作则是表现先民们用血肉之躯扫平荆棘的场景,其中,地龙滚荆(展示PPT)则是表现了苗族青年用身体在荆棘丛滚出一条道路来的动人场景,地龙滚荆以前动作比较单一,古朴稚拙,以再现当年年轻人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为主,一人数人均可表演。(展示PPT)表演时用6支长约20厘米木制梭镖,镖头插入地下,围成一个直径约0.7米的圆圈,或用6只对顶的饭碗摆成圆圈代替镖

10、头亦可,表演者必须手持芦笙一边吹奏,一边跳跃,围着梭镖或水碗翻滚,碗中水不能倾泻,这样的表演难度极大,异常惊险。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步将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生动技巧,融汇到芦笙舞蹈中,不断改进完善。“滚山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进各种技巧,不断完善。到1989年,芦笙舞"“滚山珠”"由以往的单人表演发展成为6至8人同时表演的舞蹈。表演者手执六管芦笙,头戴箐鸡翎帽,身着绣花白褂,吹奏着世代传承的芦笙舞曲,围绕梭镖或盛满水的碗进行舞蹈表演,时而以头为足,芦笙舞步与技巧运用难度随表演进程不断增加。最后,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短片来一起欣赏“滚山珠”的魅力吧。(播放视频)以上就

11、是本组展示的内容,谢谢大家。第3组“滚山珠”在国内外的影响一、国内外的影响“滚山珠”是出自贵州省纳雍县的一枝苗族的芦笙舞蹈奇葩,它多次被搬山舞台进行表演并屡屡获奖。1957年3月2日为党中央领导演出,毛主席、朱总司令都来参观并对“滚山珠”进行大加赞赏。1984年,年仅7岁的苗族少年王景全参加全国少年儿童歌舞录相比赛,“滚山珠”一举摘取了该项目的桂冠。1985年。王景全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金雀杯"歌舞比赛,又获表演奖。1987年在北京为全国民间工艺、文物展览会演出时再获三等奖。1989年,“地龙滚荆”经过进一步的开掘和整理、加工、提炼、升华,形成了一个由多人表演为主的芦笙舞,正式更名为“

12、滚山珠”。1989年,纳雍县组织“滚山珠”舞蹈队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歌舞队赴广州为“中华羊城博览会”演出,“滚山珠”表演了90余场。观众达百万人次,轰动羊城,令人叫绝的舞艺倾倒众人。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还接见了“滚山珠”剧组。1990年,“滚山珠”参加北京亚运会艺术节表演28场,7分钟的节目竞赢得18次热烈的掌声,成为贵州艺术团的压轴戏。1991年,“滚山珠”受国家文化部委派赴香港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受到港澳台同胞的齐声赞誉;同年,又在广西南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为贵州代表队夺得唯一的艺术表演金杯奖,6名演员分获6枚金牌。1991年还赴加拿大演出,历时40多天。1992年,“滚山珠”麦演

13、队一行6人参加文化部组团赴荷兰参加37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先后在挪威、比利时、丹麦演出。1993年5月,参加由国家民委组派的中国民族艺术团”出访加拿大,圆满完成任务。1994年,“滚山珠”又上北京到中华民族园演出两个月,与驻京外国官员联欢交流。2005年8月16日,“滚山珠”参加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式演出,受到中外贵宾的极大好评。2005年12月,“滚山珠”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2006年5月,“滚山珠”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景才被评选为“滚山珠”传承人。2006年4月12日,参加多彩贵州风”演出20多场;9月16日参加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开幕式演出。9月24日,赴

14、贵阳参加多彩贵州风”演出18场;11月19日,首次挑战吉尼斯,在湖南卫视黄金强档枝江大曲杯”谁是英雄栏目登台献艺;12月15日,参加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式演出,历时半月,共演出三十二场。还先后到阳江市参加母亲文化寻根游推介会及中山市三乡镇2007年元旦文艺晚会演出,元月14日,赴哈尔滨参加由贵州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联办的“龙江韵、野山情”春节联欢晚会演出;4月1日,赴大方参加中国贵州杜鹃花节开幕式演出;7月27日,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获”“银瀑奖”。2011年9月1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第一名时至今日,“滚山珠”以其古朴

15、雄浑的舞步依旧在震撼着世人,对于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一直在加强对它的保护。二、保护2005年,纳雍县抢抓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一难得的契机,率先将1985年纳雍县政府划拔1万元用于后继人才培训,2003年纳雍县文广局在猪场乡修建培训基地(展示PPT),精心保存原汁原味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拟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2005年12月,“滚山珠”的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获得专利权,2006年5月,“滚山珠”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公布,同年6月文化部正式授牌。由此,“滚山珠”便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党和国家的重视,我们相信在历史进程中“滚山珠”一定会越来越好。以上就是本组展示的内容,谢谢大家。第4组:精魂犹在一一“滚山珠”留给后人的精神启迪“滚山珠”用芦笙舞承载和传递民族迁徙历史的脉脉不绝的信息,表现了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