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设计2套_第1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设计2套_第2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设计2套_第3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设计2套_第4页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教学设计2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本单元中,第 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第

2、2 课至第 4课, 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本单元第4 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

3、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 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2)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4、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有什么区别?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疑点】:内阁首辅与以往的宰相有何异同?明朝内阁与近代内阁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对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应如何评价?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

5、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知道一些感性知识,比如专制主义在思想上的表现: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三、教法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将 “启发发现”式教学法、联系比较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期初期进一步培养历史学习和分析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点。四、教学过程分析【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一 丞相者, 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

6、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 .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三.上(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周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59从材料 1 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秦汉时期丞相在政权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帮助皇帝处理事物,统领百官,一

7、人之下,万人之上。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终于达到了顶峰。明朝初年,(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 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板书: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板书 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就是什么?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察司管监察)注意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 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一一宰相。过渡:

8、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 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 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1376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宰相制度正式废除。“宰相”之“宰”有“主宰”之意,“相”意指“辅佐”,宰相“掌丞天子, 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但权力过大则会威胁君权,妨碍皇 权的高度集中,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 矛盾)如今“废宰相,权分六部”,则可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这是君相 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 但如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所 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 而且这些

9、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 何疏忽。我们书上讲,明太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 200多件,处理国 事400多件。这也就相当于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写 50篇论文,每篇论文要5000 这以上,而且还要保证论文的质量,那同学们能不能完成呢?一一不能。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 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 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秩定为正五品, 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 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加。那殿阁大学士的设置,就为内阁的创 立奠定了基础。(板书:2、在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背景:措施: 影响:)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

10、处在宫中,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 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注意点:票拟即票旨、条旨,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 纳。但票拟只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 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 的御批。明内阁有何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纵横加深理解)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的内阁并不是职位名,只不过是皇帝让自己信任的文臣对国事提出参考 意见以供选择,这些人原来的官职并不高,没有权力直接指挥行政,是属于议政 的部门,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他们表面位尊而权重,

11、但并无决策权。其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支持与信任,即“票拟”被采纳的程度,其与皇帝沟通受 制于宦官,提拔选举贤良又受到了吏部、兵部的约束。2、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板书:3、内阁的创立原因内阁制的确立与演变内阁制的本质特点)过渡: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内阁的权利逐步扩大,随着内阁权利的扩大,地 位也越来越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纵臣。特别是万历皇帝前期,也就是 明神宗,出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1644年精兵入关,作为少数民族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其原先的政权系统 是否适用于新时期的统治呢?清朝历代皇帝又会针对实际情况做何调整?

12、从汉 至明不断强化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清朝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清朝前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她在政治制度上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和发展? 分别设立了哪些机构?材料一.(康熙)十六年,圣祖(康熙帝)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 书房。命(张)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 讨三藩,军书旁午,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 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 之。幸南苑及巡纾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清史稿卷267张英传材料二.(雍正)八年(1730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

13、隆宗门内,以 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票事 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珠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 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 章政事,参与机密。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 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 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 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 壬子( 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昭植啸亭杂录卷4议政大臣从最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14、,到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与内阁制度形成三足鼎 立,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最后乾隆时期军机处凌驾于其他机构,“议 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板书:1、议政王大臣会议2、康熙加强皇权的措施与影响)那么军机处是如何处理事务的,由此看出权力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生阅读课本回答)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善意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 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全力就集中在了皇 帝手中了,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板书:3、军机处的设立由来 特点)扩散思维:明清时期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近代西方: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明朝:内阁是皇权专制强

15、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君主专制制度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材料一.(故宫太和殿照片)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 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 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傅之子孙,受 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 天下之肝

16、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 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宣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西方18世纪工业革命图片)材料四.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 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

17、 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高翔近彳t的初曙 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 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学生讨论,探究,回答问题)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 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消极作用:权极度膨胀,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主张了官场因循守旧的风气, 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也是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 性特点,极大的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

18、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总结):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于中国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 是其消极影响却远远大于积极影响, 他严重的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 发展的步伐,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特别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发展1、秦:三公九卿制2、汉:中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4、北宋:中书门下.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5、元: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6、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7、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1、分封制:西周2、郡县制:春秋后

19、期开始出现,秦全国推行。3、郡国并行制:汉初4、行省制度:元五、设计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 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 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如何体现面向全体, 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 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措施一:要形成较固定

20、的历史学习合作小组。选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 措施二: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措施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印发相关的材料, 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个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保证课堂上小组交流能成功实现的一个前提。六、知识与能力巩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重要矛盾之一,明朝建立后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急待解决。1、朱元璋为解决这一矛盾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三省,分割丞相权力B废除丞相,由六部分掌其权C设置军机处,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D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2、为解决这一矛盾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A设三省六

21、部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3、内阁制作为明朝集中央权力于皇帝的重要措施,正式确立是在()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先宗时期(4) “废行省、设三司”明初政治改革的具体表现之一,理解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C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央集权也空前加强 。5、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A B CD6、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军机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

22、文字狱7、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臣” “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D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8、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 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A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B清初加强君主专政C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D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9、(2000年全国)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 是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10、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特务机构,

23、由皇帝直接控制 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拔管理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11、材料一:朱元璋镇压了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又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 产生了一系列的冤狱。明朝开国功臣蓝玉、陆钟亨、傅友德、徐达等先后遇害。 功臣宿将几乎均被杀光了;幸免的朝臣,每当上朝,都同家人诀别。材料二:明太祖的杀戮连他的皇太子也看不下去了。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第二天,太祖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 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问题:太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把“棘”去掉他还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设计

24、本案例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1)第1单元第4课。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 知识和能力:识记:废丞相、设三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立。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运用:探究中西方社会君主制度的区别。2 过程和方法:以史料研习、观点辩论、中外历史比较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明清时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教学内容分析1 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

25、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课教材依据此标准编写,内容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讲授1课时。标准虽然只列出了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三个知识点,但明朝内阁的设置缘起于宰相制度的废除,而讲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又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事实,因此本课设置了睾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三个子目,即把第一个知识点扩展为两目内容,后两个知识点归并为一个子目。2 本课内容在学习模块中的地位本单元共有4课,内容跨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发展阶段。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本课内容在必

26、修模块(I )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归纳与概括,只有在认真回 顾和分析前面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本课在论述清代君主 专制的高度强化时,又通过中西政体的比较,得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的结论,从而为 下一单元讲述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的内容埋下伏笔,使两个单元自然地衔接起来。3 本课知识与初中教材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从知识层面上讲,初中的内容比较全面,不仅包括本课的几个知识点,还有文字狱和满洲贵族的腐 败两个子目;但从理解层面讲,本课内容对学生思维要求比较高。联系:本课知识,不

27、仅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坚持了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还着重强 调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教材客观地指出,封建专制的高度强化,极大地妨碍社会 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因而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第二,注意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与比较。通过联系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由此彰显明清强化君主专制 的消极后果。三、学情调查分析1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是:初步掌握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知道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初步理解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文化、经济基础之间的辨 证关系

28、。2 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从学习习惯讲,学生习惯于知识的记忆和教师的讲解,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从思维角度讲,学生思维的广度(中西之间政体的比较)和深度(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需要培 养;从学习目标讲,学生需实现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拓展;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讲,学生受一些影视 作品的影响,对明清君主专制的本质认识有一些误区。3 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从课堂实施的角度讲,学生需要探讨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辨证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讲,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设计讲,要突出直观教学,采

29、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四、教学策略设计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1)过程:(课件展示朱元璋像)明初承袭元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丞相管辖六部;1 3 7 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三司分别隶属 中央有关部门。1 3 8 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影响: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3)特点:官员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最后都听命于皇帝。丞相制度的废除是本目的重点,为让学生加深印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内容,教师可作以下设计: 智能拓展师:中国历史上既出现过一些贤相,名垂青史;也有一些奸相,留下万古骂名。请分别举几个例子说明。(譬如贤相:文天祥正气永存;魏征刚正不阿;比干直言纳谏;包拯:铁面无私。奸相:赵高颠倒黑白;贾似道祸国殃民;李林甫口蜜似剑;秦桧残害忠良。)观点碰撞辩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请对此展开辩论。观点:正方:丞相存在有利于政治清明;反方:丞相存在不利于政治清明。问题探究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