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_第1页
《鸿门宴》导学案_第2页
《鸿门宴》导学案_第3页
《鸿门宴》导学案_第4页
《鸿门宴》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拔山兮泣鬼神,重瞳怒向汉王瞋。鸿门宴酒哀逃敌,垓下悲歌痛失亲。踏马屠城投一炬,挥刀斩将扫三秦。英雄气短长天叹,洗泪无颜对楚人。鸿门宴导学案一、温馨晨读篇哲思短章等待花开鸟儿叫着揭开了春的裙摆,在春的百褶裙上歌唱。草儿睁开了矇眬的睡眼,在春的怀抱里纵情舞蹈。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严冬,在春天的第一个早晨,冰冻在西伯利亚的白蝴蝶振起了翅膀,乘着带着寒意的暖风,飞向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飞舞在青青的柳条间,准备迎接下一个快乐的夏天。今年的春天,天气变换起来像个娃娃脸,忽冷忽热,让人难以琢磨。那娇嫩的花儿也不肯露出五彩的笑颜,我只好在等待中盼望着,想象着,那些簇拥着挤在一起的小家伙的多变的笑脸,数着日子,等

2、待花开。终于,在我真诚的祈祷声中,在一个温暖的早晨,它们开花了。那些刚开放的白玉兰,就像圣洁的天使们正朝着上帝认真地做着弥撒。我望着她们,真不忍心打扰她们,所以就远远地站在一边欣赏她们,用心和她们交谈。看着她们高高地站在树上,真怕她们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摔得粉身碎骨。她们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我轻轻地告诉她们:“站得太高,一定要小心呢!”可是,怕什么它却来什么,在一场寒冷的春雨后,玉兰们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一阵风过,片片花瓣如冬日里飘扬的飞雪,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就这样悄然逝去。望着飘落满地的玉兰花瓣,我的心中闪过一丝惆怅。不由得感慨起来,写下几句凄冷的诗句:昨夜凭栏听雨声,叶打芭蕉冷雨时。风扬小

3、叶何时止,夜半无眠心系外。雨过云散天难晴,只因园中无点红。绿瘦花落正惆时,凄冷遥遥装满园。心中酸酸的,为那些零落的玉兰感到惋惜,低头回顾时,一团浅兰色的火焰闪在我眼中,欢乐地跳动着,她只是一朵无名的兰色野花,坚强地在风中飘摇。望着这迎风吹、落叶归的兰色小花,我的心中闪过一丝游离的快乐,我终于等来了真正的花开。修身名句·贵和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赏读: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4、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赏读:为老百姓的快乐而快乐,老百姓也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老百姓也为他的忧愁而忧愁。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赏读: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心。良好的时机是可以创造的,恶劣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而一旦丧失良好的人群合作关系,我们只能走向失败。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赏读:对待民众和气,对待下属厚道,对待别人宽容,这样的人才是君子。人要养成宽容的美德,能够宽谅他人无心之过,让人有改过向上的机会,才是君

5、子之行。审美视窗史家绝唱司马迁 你,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你没有屈服,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你,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你的凛然正气,才使得你能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你,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留给了人们永远的崇敬。诗歌赏读 垓下歌 大风歌 项羽 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风起兮云飞扬,时不利兮骓不逝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骓不逝兮可奈何

6、,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虞兮虞兮奈若何 。历史评价: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鉴赏: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

7、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首

8、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

9、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

10、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鉴赏: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

11、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

12、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二、知人论世篇(一)作家作品 郑板桥评史记“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

13、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二)了解背景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咸阳,驻军新丰鸿门。双方剑拔弩张,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三)补充注释1、范增(前2

14、77前204):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素家居,好奇计。项梁(项羽叔父)起兵后,他前往劝说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赵时,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渡河救赵。行至安阳,停四十余日不进,项羽乃杀死宋义,夺其权,率军渡河,大破秦军。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范增成为他的主要谋士。刘邦甚忌范增,乃用反间计;项羽疑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离去,中途病死。2、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说项梁立韩成为韩王,韩王用张良为申徒。刘邦沿河南西进击秦,中途经韩,张良引兵从刘邦。戏下之会后,刘邦被迫迁汉中,乃遣张良归韩。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张良抄小路逃往汉中,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3、项羽、

15、项伯东向坐: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4、司马迁论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

16、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5、西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秦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刘邦秦末为地方小吏,任泗水亭长。公元209年,他响应陈胜起义,称沛公,隶属项梁,经常与项羽并肩作战,前206年分兵。刘邦向西取南阳、武关攻秦,项羽领兵北上救赵。刘邦先项羽一月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自称应为关中王,与秦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法。随后项羽入关,大封十八王,

17、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不久楚汉战争爆发,经过四年争战,汉胜楚败刘邦即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大封同姓诸侯王以为屏藩。迁东方六国贵族后裔及豪强以实关中京师,便于加强控制。又推行重农抑商与黄老无为政治,与民休息,参照秦律制定了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恢复遭受战乱的残破经济,并使汉朝保有几百年的基业。善于用人,这是楚亡汉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邦做了皇帝。群臣让他总结胜利的原因。刘邦在洛阳设宴庆功,他在庆功会上说:“在军营中定计决策,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取胜,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使运输从不断绝,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

18、大军,决战必定胜利,功城必定取得,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超凡的英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但不能够始终任用,这就是他被我禽灭的原因。”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刘邦用他的亲身战斗经历生动地又一次说明了这一个普通的真理。刘邦起自布衣,因此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而无功为侯为王者,无法立足于天地之间。所以秦末六国之后,如楚怀王心、赵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韩王成、韩王信、齐王田儋、田荣、田广、田安、田市等,以及汉初所封异姓王,都只是先秦封建积习的回光返照,不数年而灭亡。到了西汉七国之乱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由朝廷,诸侯王仅是食租衣税而已。

19、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而成后世征辟、选举、科目、杂流,这就是天地间的社会大变局,因刘邦布衣为天子而成定局。6、历史名将项羽: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 、名将 、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少学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观始皇巡游威仪,认为“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项梁杀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陈胜。项梁死,归楚怀王节制。三年冬,率楚军主力5万人渡河(黄河)救赵,大败秦军,解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围。继迫秦将章邯举军投降。拥众数十万,名震诸侯(见秦末农民战争)。不久,坑杀降卒20万人于新安(今

20、属河南)。入关后,焚宫室,收财宝、妇女,大失人心。汉王元年(前206)春,挟灭秦之功,封18个诸侯,使分踞各地。自号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占有梁、楚九郡。二年冬,使人杀怀王。诸侯叛离,齐国田荣率先举兵,项羽乃亲自率兵击齐将田荣等,烧杀掳掠,激起齐民反抗。楚汉战争之初,不察刘邦意图,未予严密防范,以致刘邦顺利东进。四月,由齐地领精兵3万人奔袭,大败已占领彭城的刘邦及诸侯联军,几乎生擒刘邦。其后,与汉军长期鏖兵,一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两夺成皋(今荥阳西北),迫刘邦仓皇逃遁。终因不善筹谋,不纳良策,逐渐失去优势和主动。四年八月,议和东归,复大败刘邦追兵于固陵(今淮阳西北)。后被合围

21、于垓下(今鹿邑东,一说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失利,溃围而出。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犹指挥28骑两次冲击由数千名汉军组成的包围圈,杀数十人。五年十二月,退至乌江(今和县境),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躲避,下马步战,杀汉兵上百人,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项羽作战勇悍,长于突击,自言“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前汉纪卷三)。时人称其用兵疾如雷电。据载曾著兵书一篇。三、自学预习篇(一)理解积累文言知识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数 骑 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戮 戳 哙 刽 桧 侩 脍 烩 籍 藉 飨 飧 玦 抉 诀 蔽 弊 蹩 3、

2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距关,毋内诸侯 ( 通 )张良出,要项伯 ( 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通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通 )令将军与臣有卻( 通 ) 沛公不胜桮杓( 通 )项王则受璧,置于坐上 ( 通 )4、重点实词王关中: 山东: 无所: 幸: 五采: 范增说项羽曰: 5、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目似瞑,意暇甚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军中不得驱驰 足下一军敌

23、彼二军 李广军极简易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低眉信手续续弹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弟子不必不如师 沛公起如厕 公屡促之,必如约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中江举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众议举宠为督 杀人如不能举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范进中举 6、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臣之不敢倍德也 不如因善遇之 夜驰之沛公军 曹无伤言之 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击破沛公军 使子婴为相 约为婚姻

24、客何为者 我为鱼肉,何辞为? 劳苦而功高如此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拔剑切而啗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7、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范增说项羽曰:“”古义: ;今义:说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义: ;今义:常用来表示感谢。当是时古义: ;今义:表示判断的词。请以剑舞古义: ;今义:常用于请求别人。而听细说古义: ;今义:常用于详细地陈述。再拜古义: ;今义:常用于下一次。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今义:指山东省。亡去不义。古义: ;今义:往。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所以遗将守关者。古义: ;今义: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备他

25、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常用作副词,其义为:太,很。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8、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名词的活用吾得兄事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常以身翼蔽沛公 籍吏民,封府库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刑人如恐不胜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籍吏民 若人前为寿 形容词的活用素善留侯张良 此其志不在小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动词的活用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亡秦之续 9、文言句式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倒装句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省略句 欲王(于)关中 具告(之)以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6、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 固定句式 孰与君少长 军中无以为乐。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10、名句名段填空 ,大礼不辞小让。 今者项庄拔剑舞,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谁为大王此计者?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二)预习问题思考:“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双方力量悬殊,项羽居于主动的、优势的地位,刘邦居于被动的、劣势的地位。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项羽是怎样一步步由主动向被动转化,刘邦又是怎

27、样一步步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四、课文学习篇(一)整体把握思路1、通读全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根据课文注释,初步疏通课文。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划分出课文情节结构第1段 开端 曹无伤告密第2段 发展 项伯夜访第3、4段 高潮 鸿门宴第5、6段 结局 沛公脱身第7段 尾声 诛杀曹无伤3、根据文章题目,按时间顺序划分出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 宴前 第二部分(34) 宴中 第三部分(57) 宴后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疏通积累文言知识2、内容探讨(1)宴前主要写了几件事?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2)刘项的矛盾是如何发展的?事件 矛盾曹无伤告密 导火线范增分析 激 化 矛盾由激化趋向缓和,这项伯夜

28、访 转 机 就为下文鸿门宴上惊心动张良献策 转 化 魄的场面作了铺垫刘项联姻 趋 缓项伯谗言 缓 和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一)疏通积累文言知识(二)内容探讨1、座位的探讨:在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中,司马迁不吝笔墨,专写了座位的安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必定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课文及所了解的知识,分析座位安排的含义。 (1)文化常识: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

29、与项羽的自高自大。(2)项羽“东向坐”及其意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祭,太祖之位东向。即支际流亦宾东向,主人西向。” 史纪会注考证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1)项羽居尊位的原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2)“居尊不让”的心理意蕴表现出他“自衿功”、“欲以武力经营天下”,善斗勇的性格特点。(3)刘邦“北向”及其意蕴“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 如淳史记· 会注 可见:南向是君位,北向是臣位。1)刘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实力不济(“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灞上。”)先入咸

30、阳,且得民心。项羽对之怀恨在心。(“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刘邦在不利的形势下善于采取积极退让的应变之策,展现了老练成熟、老谋深算的性格。该低调时果断放低姿态,放柔身段。(4)张良鸿门之上的智者张良幕后操纵,张良借项伯之手而安排的。突现了他在秦末汉初的时代风云中仙风道骨、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2、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2)范增示意项羽不应(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3、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1)张良召哙樊哙闯帐(2)义责项羽项无以应4、分析在刀光剑影、杀机重重的鸿门宴上,刘项集团的矛盾又是如何发展的。情 势 事 件 矛 盾 项羽内部 一起一落 范增暗示杀刘 趋向紧

31、张 杀不杀刘的矛盾项羽默然不应 趋缓 分崩离析二起二落 项庄舞剑 击刘 形势严峻 击刘与卫刘的矛盾项伯翼蔽沛公卫刘 延缓三起三落 樊哙闯帐 一触即发项羽善待之 缓和 峻 延 发 缓 张 趋 严 缓 即 和紧 缓 触一 这些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使人为之惊心动魄。七、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7)1、疏通积累文言知识2、内容探讨:本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请分别用4个字归纳)5段:沛公脱身6段:张良留谢 范增愤骂7段:沛公除奸总结全文:本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始,到范增骂项羽终;以曹无伤告密始,

32、以曹无伤被杀终。整个文章矛盾复杂,波澜起伏,结构严谨,前呼后应,构成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八、深入探究篇1、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2、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讨论刘邦项羽等人物形象。(1)刘邦性格特征: 提示: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谢罪项羽(

33、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性格特点: 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变,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2)项羽性格特征: 提示: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见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斥(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自矜功伐,豪爽直率;刚愎自用,胸无城府;沽名钓誉,缺乏远见;寡谋轻信,轻敌自大。项羽和刘邦共同点:胸怀大志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中国3、文本审美(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

34、,是否在席间杀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王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

35、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张良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 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绕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 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3)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4、写作迁移

36、(任选一个写于日记本)【角度一】 作者不下断语,通过言行表现人物,刘邦老谋深算,项羽胸无城府,樊哙粗中有细,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请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200字左右。【示例】 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地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唯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

37、还用眼角撩我几下。 (老舍牺牲)(作者对人物的脸、眼、牙作了精细的描写,脸洼到什么状况,眼深藏到什么程度,牙严严地关到什么情况,一笔一笔细雕,把这个人物深藏自己的阴冷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角度二】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的确,时代不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请结合材料,以“时代造英雄”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示例】 个人的力

38、量贡献固然重要,可是,一滴水是不能发挥整个大江的作用的,一片叶子也不能代替郁郁丛林。唯物主义认为我们不能忽视个人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可过分夸大个人的力量。所以,时势造英雄。而在和平社会,时势就是环境,英雄即为人才。良好的环境出人才,落后的环境埋没人才。把一条热带鱼放进小鱼缸里,他只能长到两三寸,而在大鱼池里,他可能长得更大,试想,如果他生活在广阔的海洋里,那么它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生长?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生活在野外,试问,如果将它们圈养在动物园里,会怎样?心理学家告诉10个普通人说他们是有天赋的人,于是他们成功了,看似简单的心理暗示,实际上却是为他们营造了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环境。而鱼生活在海洋

39、里能更健康的生长,是因为他们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狼在野外之所以能保持野性,是因为有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动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5、漫漫古典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词句注释: 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2.地利:

40、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优势。3.人和: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6.环(huán):包围。7.之:代这座城8.而:连词表转折。9.夫:句首发语词,不译。10.而:连词表递进。11.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12.是: 这。13.也: 表判断语气,“是”。14.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15.池:护城河。16.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17.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18.米粟(sù):粮食。19.多:充足。20.委:抛弃。21.而:然后22.去:离开。

41、23.之: 代词,代“城”。 24.是:代词,这25.故: 所以。26.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27.以: 凭借。28.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29.固:巩固。30.国:国防。31.山溪:山河。32.险: 险要的地理环境。33.威: 威服。34.以:凭借,依靠之意。35.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36.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37.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38.寡:少。39.之至:到达极点。40.畔:通“叛”,背叛。41.之:意思是“到、到达”。 42.至:意思是“极点”。 43.

42、顺: 归顺,服从。44.以: 凭借。45.之: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6.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47.故: 所以。48.有: 要么,或者。49.胜:取得胜利。白话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3、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赏析: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

44、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

45、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

4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6、美文欣赏流浪的二胡 刘荣力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

47、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

48、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