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_第1页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_第2页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选择题【A型题】细胞内液中的主要离子是A. Na+B. K+C. Ca2+D. Cl-E. Mg2+与细胞膜内外n6、k+分布不均有关的过程是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钠泵活动D. 出胞作用E. 入胞作用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B.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C. 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D.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

2、素是A. 膜两侧的浓度差B. 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C. 膜通道的激活D. 物质分子量的大小E. 物质的脂溶性5.02跨细胞膜转运的动力是A. 分压差B. 电位差C. 水溶性D. 脂溶性E. ATP分解供能6.葡萄糖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A. 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7.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9.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出胞和入胞B.经

3、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E.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1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A.单纯扩散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12.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A.饱和性B.电压依赖性C.结构特异性D. 竞争性抑制E. 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A. 消耗能量B. 均是可逆过程C. 均有蛋白质参与D. 均是转运大分子物质E. 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转

4、运有关主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消耗能量B. 逆电化学梯度进行C. 由泵蛋白质完成D. 恢复和维持离子跨膜的不均匀分布E. 仅有载体蛋白质完成有关被动转运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耗能B. 由膜脂质分子完成C. 转运的是离子和小分子物质D. 顺电化学梯度转运E. 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16.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A.cAMPB.cGMPC.二酰甘油(DGD.肾上腺素E.三磷酸肌醇(IP3)17.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肪B.糖类C.糖脂D.蛋白质E.氨基酸18.具有化学门控通道的组织是A.肌梭B.骨骼肌终板膜C.神经胶质细胞D.毛细胞E.心室肌细胞19.直接控制电压门控通道启闭的是A.

5、化学物质B.温度变化C.机械刺激D.刺激强度E.跨膜电位变化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X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A.12倍B.30倍C.50倍D.70倍E.90倍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6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A.2倍B.5倍C.10倍D.20倍E.30倍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扌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6,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2个N扌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N6移出

6、膜外,同时有2个N扌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N扌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N6移入膜内,同时有A.B.C.D.ATP分子,钠泵能使3个K+移入膜内2个K移入膜内2个K+移出膜外2个K+移出膜外3个K移出膜外E.24.细胞膜内、外正常NS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膜在安静时对NS通透性大B.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膜上N扌-K+泵的作用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B.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C.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

7、力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动作电位的幅度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E.等于正常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 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可兴奋细胞包括A. 神经细胞、肌细胞B. 肌细胞、腺细胞C. 神经细胞、腺细胞D.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E. 神经细胞、肌

8、细胞、骨细胞关于阈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只要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便可诱发动作电位B. 一次阈下刺激不能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C. 阈电位与静息电位差值越大,细胞兴奋性越大D. 阈电位的大小与细胞兴奋性有关E. 比静息电位绝对值小1020mV关于神经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A. 属于电压门控通道B.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被大量激活C. 是引起去极相中再生性钠内流的通道D. 具有开放和关闭两种功能E. 主要分布在有髓纤维的郎飞结处刺激阈值指的是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

9、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与静息电位无关的是A. 膜内外离子浓度差B. 膜对的通透性C. 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D. 膜对负离子的通透性E. 膜的表面积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B. 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A. 极化B. 去极化C. 反

10、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 阈电位B. 峰电位C. 负后电位D. 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38.肌细胞动作电位不会融合的原因是存在A.静息期B.低常期C.超常期D.相对不应期E.绝对不应期39.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绝对值)加大时,其兴奋性A. 不变B. 减小C. 增大D. 先减小后增大E. 先增大后减小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 肌肉收缩B. 腺体分泌C. 神经冲动D. 动作电位E. 局部电位阈电位是指A. 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细胞膜对N6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D. 细胞膜对N

11、扌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 细胞膜对N6、X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A.终板电位B.感受器电位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锋电位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A. 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B. 不受细胞外N扌浓度的影响C. 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D. 与静息电位无关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A. K+内流B. K+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Cl-外流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A. K+内流B. K+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Cl-外流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

12、于A. 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B. 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C.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D.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E. 超射值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A. 单向传导B. 传导速度慢C. 衰减性传导D. 跳跃式传导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 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 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呈不衰减式传导的原因是局部电流A. 等于阈强度B. 远大于阈强度C. 消耗较多能量D.

13、呈跳跃式传导E. 具有双向传导性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A. 全或无学说B. 局部电流学说C. 膜的离子流学说D. 局部兴奋学说E. 跳跃式传导学说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A. 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B. 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C. 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D. 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E. 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6通道开放所致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A. 终板电位B.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C. 神经干动作电位D. 锋电位E. 后电位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现“全或无”特性B. 有不应期C. 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D

14、. 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E. 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B. 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C. 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D. 有不应期E. 是全或无的关于终板电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B.是由Na内流引起C.是由许多微终板电位总和而成的D.是由K+外流引起的E.有关的离子通道为化学门控通道有关神经递质释放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出胞释放B. 呈量子式释放C. 不需离子参与D. 消耗能量E. 释放量受许多因素影响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A. 1.51

15、.7卩mB. 2.02.2卩mC. 2.52.7卩mD. 3.03.5卩mE. 4.04.2卩m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A. 对N6、X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 对N扌、口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 对CeT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 对CT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 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A. Na+B. Ca2+C. K+D. Cl-E. ACh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B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D胆碱酯酶E胆碱乙酰化酶61.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A. ACh释放减少B. ACh释放增加

16、C.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 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 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B.K+C.Ca2+D.Cl-E.Mg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 肾上腺素B. 乙酰胆碱C. 多巴胺D. 5-羟色胺E. 去甲肾上腺素美洲箭毒和a-银环蛇毒的相同作用是A. 阻断接头前膜动作电位的发生B. 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C. 破坏胆碱酯酶D. 水解神经递质E. 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A. 双向传递B. 时间延搁C. 1对1的关系D.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E. 易受药物的影响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被动张

17、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A. 幅值变大B. 幅值变小C. 发生复合D. 独立存在E. 频率变低B型题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原发性主动转运62. Na+、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63.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64. 氧由肺泡进入血液是65. 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属于72.02和CO跨膜转运的方式是电压门控通道A. 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D. 细胞间通道信使门控通道73.终板膜上的ACh受体属于74突触前膜上的钙通道属于75. 突触后膜上的钠通道属于76.

18、可使一组细胞进行同步性活动的是77. 与内耳毛细胞声电换能有关的通道是A.K+B.+Na+C.Ca2+D.Mg2+E.Cl-78. 细胞膜在安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79.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80. 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81.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为82.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X离子外流引起83. 安静时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84. 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85. 阈下刺激引起膜的K+外流A. N6内流CeT内流B. K+平衡电位N6平衡电位86.

19、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接近于87. 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88. 神经纤维峰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89. 神经纤维峰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A.阿托品B.河豚毒美洲箭毒B. 四乙胺六烃季铵90. 选择性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91. 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92. 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A.阈电位B.阈强度C.动作电位D.静息电位E.局部电位93.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用94. 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是95. 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96.终板电位的性质是二、名词解释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1. 单纯扩散(si

20、mplediffusion)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viaionchannel)2.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active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3. 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4. 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potential)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5. 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阈强度(thresholdintensity)6. 阈电位(thresholdmembranepotential)7. 极化(polar

21、ization)8. 去极化(depolarization)9.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10. 复极化(repolarization)11. 峰电位(spikepotential)12. 局部反应(localresponse)13.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drivingforce)14. 兴奋性(excitability)15. 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16. 量子释放(quantalrelease)17.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coupling)18. 横桥周期(cross-bridgecycling)19. 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20. 等张收缩(isotoniccontraction)21. 单收缩(singletwitch)22.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tetanus)23.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tetanus)24. 前负荷(preload)25. 初长度(initiallength)26. 后负荷(afterload)27. 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三、简答题1. 简述细胞膜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特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