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11586_第1页
夜归鹿门歌11586_第2页
夜归鹿门歌11586_第3页
夜归鹿门歌11586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味诗歌意境 。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融合的。 【教学方法】诵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诵孟浩然的春晓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

2、0),襄阳(今属湖北)人, 和王维并称“王孟”, 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

3、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文体知识: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等诗人是我国东晋田园诗派的代表,谢灵运、谢朓

4、等诗人是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的代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是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二、 整体感知1字音辨识寂寥(liáo)岩扉(fi)乘栖2、单元技法切入: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5、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三、鉴赏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诗题解读: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

6、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用典。 2、诗句意象 山寺钟鸣、渔梁渡头、江村、乘舟、鹿门、月、烟树、庞。3、思考:本诗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山中和江边两个场景,请找出场景对应的诗句,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比较这两个场景的特点?明:山中: 山寺钟鸣昼已昏 沉缓的钟声悠长沉缓 鹿门月照开烟树 婆娑的月光皎洁清冷 朦胧的树影清幽寂寥岩扉松径长寂寥 幽寂的松径幽深僻静 江边: 渔梁渡头争渡喧 嘈杂的人声 纷繁芜杂3、赏析首联(

7、1)概括大意。 明: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2)用了什么手法? 明:此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中,使人想起诗人洒脱的胸怀。 沉缓的钟声 嘈杂的人声(对比) 佛门清静     _     尘世纷繁 4、赏析颔联(1)概括大意。 明: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2)用了什么手法? 明:此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世人向江村

8、 我亦归鹿门(对比)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只用世人回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志趣。(3)诗中所写 “乘舟归鹿门”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归向何处?你能体会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么? 明: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情感:欣喜 沉醉 迷恋(4)本诗前两联既有静谧的场面也有喧嚣的场面,既写了向江村的人也写了归向鹿门的自己,两相比照暗示了诗人的什么志向情感? 明:世俗的喧嚣 世人向江村 (归心似箭) 钟声的悠然 我亦归鹿门 (潇洒超

9、脱)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怡然自得的心情。5、赏析颈联(1)概括大意。 明: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我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2)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明: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

10、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3)用了什么手法? 明:用典。5、赏析尾联 (1)概括大意明: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2)这以联写了什么?明: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3)用了什么手法? 明:用典自比。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

11、寥的生活。2、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6、这首诗除了诗人隐逸的志趣与超然自得外,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明:除了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外,还有一种孤寂无奈之情。7齐读全诗概括本诗手法 。明:(1)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一比;(2)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3)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4)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

12、,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8、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辆个场景时不同侧重点,说说他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明;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两个场景间突出了诗人的隐者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它们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9、感悟诗境 明: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

13、意境。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四、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明:同: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1) 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2) 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异:夜归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