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文化知识_第1页
浙江茶文化知识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茶文化知识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葛玄先后创建了浙江天台上上首批道观,由于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葛玄亦钟情于茶相继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和临海竹山开辟了“葛仙茶圃”。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于潜、钱塘,睦州的桐庐。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在唐宋时期,浙江的名茶都是产在一些名山之中。浙江名茶与浙江名山秀水之间的关系。如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浙江龙井茶,普陀山上的佛茶,天台山素有“佛国仙山”之称,天台山上主峰华顶峰出产华

2、顶云舞茶,天下奇秀的的雁荡山“白云茶”等等都是与名山大川相伴的。随着优秀水质的发现,以及茶种植、制茶技术的提高,人们饮茶成风,这使浙江茶区在唐宋时期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也随之增加,茶叶的销售也很畅通。如唐时期,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茶叶市场主要集散地。到了宋代发展到了星罗棋布的状况。茶叶的繁荣又推动了浙江饮茶风俗及茶文化的发展。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据冬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记载,士族商贾家庭在操办婚礼时候广宴宾客,其中必须备茶,古人在结婚大喜之日烹茗待客人,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互相勉励祝福,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龙井茶文化是浙江茶文化的骄傲,西湖龙

3、井茶成了中国绿茶的代表,浙江各地以生产龙井茶为时尚,各地茶叶生产亦以龙井茶为目标,至今龙井茶的生产工艺已传播至越南等国家。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龙井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名茶本身的物质层面,它成了中国茶的代名词。龙井茶在中国茶的至尊地位的形成,是浙江杭州茶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其所产生的辐射力已超越茶本身,各地来杭州观光旅游者,以到龙井问茶、虎跑品泉为幸,以到茶区观光,欣赏采茶、制茶、茶艺过程为风雅,西湖龙井茶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成分。浙江地区名茶迭出,许多名茶有着优美的传说、典故和趣谈,如龙井茶、鸠坑毛锋、九曲红梅等都有

4、着优美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亲情、爱情等美好情感的向往,而与茶有关的泉、井也纷纷被抹上了神秘色彩,如龙井和老虎刨出的“虎跑泉”等等,与乾隆皇帝有着密切关系的“十八棵御茶”和“胡公庙”等现在都已成为游览观光的好去处。“杭州双绝”之“龙井茶叶虎跑水”,现已成为杭州一句著名民谚。人以育茶,茶亦育人。古往今来,在浙江这片奇川秀水里涌现出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陆羽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期间,因安史之乱一度隐居余杭将军山麓之泉畔(今属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所辖),明嘉靖(1528年)余杭县志、双溪十景诗等中对此均有述及,现当地确有俗称陆家井的陆羽泉,然陆羽在余杭著书一事缺少唐宋期间的重要材料作为佐证,仍需

5、作进一步研究。唐以后至清代的1200年间,共有茶书120余种,其中编撰者为杭州籍的有8人,茶书有10种。如宋代钱塘人沈括撰有本朝茶法和茶论,明清时吴旦编水辨、茶经外集,孙大绶编茶谱外集,程用宾撰茶录,都是新安(今淳安)人,撰煮泉小品的田艺蘅、茶考的陈师,茶疏的许次纾和续茶经的潘思齐,都是钱塘或仁和(今杭州)人。另有宋代蔡襄、吕惠卿和清代程淯,都曾在杭州为官或寓居,分别编撰有茶录、建安茶记、龙井访茶记。此外,古代在杭州任职的文化人中,嗜茶吟诗好泼墨的就更多了,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苏轼、陆游、吴昌硕等。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严谨的完整体系,既亲和内省,又显质朴平和。且与绘画、雕塑、歌舞

6、戏曲等文化艺术渐渐融合,如1980年临安县水邱氏墓出土的晚唐白瓷连托把杯上一侧置有模印的卷曲形龙云纹把手,刻纹精细流畅。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鲰鱼歌就是经文人的改编配曲再返回民间的茶歌。20世纪七十年代由周大风作词作曲的采茶舞曲,展现了一副清新的江南茶园的茶事风光画卷。而以名茶为题材的楹联更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奇葩。杭州九溪烟霞有座林海亭,亭上有副古楹联,上联是“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是“日归可缓,试吟陌上花来”,禅味隽永。发生在杭州天竺寺的“坐、请坐、请上座,茶、泡茶、泡好茶”等等茶联趣事,都与茶有着密切关系。茶文化的发展与宗教尤其是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唐西湖群山产茶

7、就与天竺、灵隐寺有莫大关系,两宋临安所产的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垂云茶、於潜茶等也都是僧道创制或宣传出来的,据南宋淳佑临安志记载和苏轼、林和靖等传世佳作来看,后世的龙井茶其前身应为白云茶、香林茶,白居易与韬光禅师烹茗煮茶、苏轼寻访辩才法师等有关文人、茶与禅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南宋杭州径山茶及径山茶宴得以传到日本也是与学佛有着莫大关联。“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中浙江与茶相关的民俗也逐渐被固定了下来。西湖茶乡有“女采茶、男炒茶”的习俗。开采日,全家要吃青团子。炒茶之夜,要吃红糖鸡蛋,采茶则讲究时间,茶谚说:“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七家茶相传起源于南宋,至今尚流传

8、西湖茶乡。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乡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以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春节民间用茶、酒祀神名曰拜土地,另外还有敬元宝茶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讲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宝茶,在茶中加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青豆茶也是在浙江地区普遍用于招待客人的“吉祥茶”。茶在民间旧式婚礼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订婚时,男方要到女方“下茶礼”(茶叶、饰物、糖果包),有预祝生男育女的含意。新娘陪嫁中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结婚行礼后,新郎新娘还要献上香茗,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长辈要摸出红纸

9、包的拜见钱,放在茶盘上,仪式才算结束。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杭州茶肴饮喻中外,“龙井虾仁”的发源地,是辛亥革命后在灵隐开设的“天外天”菜馆。是由祖居天竺山间的名厨吴立昌发明的。11街头巷口的“茶叶蛋”更是价廉物美的寻常茶点。以临安天目山云雾茶为基料,与甘草、槟榔、莲子等研制而成的戒烟茶一度也成为戒烟茶药。浙江之所以成为令人向往的茶文化旅游胜地,还由于山水之胜、林壑之美总与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现如今,茶文化旅游已成为西湖、千岛湖、天目山、富春江、径山等景区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有“名山名寺出名茶”之说,杭州天竺、灵隐、大慈山狮峰山、南屏山等自佛

10、教盛行以来,陆续建有天竺寺、灵隐寺、韬光寺、广福院和净慈寺等,狮峰山胡公庙前还植有乾隆钦点的“十八棵御茶”。而余杭径山,历史上以佛教圣地和茶道祖庭而闻名中外。唐大历三年(768年)建径山禅寺,香火延及宋元。径山茶和径山茶宴经由日本学佛僧人传至日本。在余杭、临安两县交界处之径山,由凌霄、堆珠、鹏搏、宴座、御爱五大峰组成。清余杭县志:“地峙五峰,中辟高原,境地清幽,岩壑深邃。”山上现存古迹有龙井、东坡洗砚池、望江亭、佛圣水、棋盘山、罗汉石,并盛产径山茶。临安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天眼山、天池山。为江南宗教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在此修道,乾隆帝刺封“大树王”,自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始,改称天目

11、山,一直沿用至今。天目青顶产于此。明代袁宏道天目山记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均有“产茶”记载。桐庐桐君山,历史上便是名茶产地。有诗为证:“桐君云山采雀舌(茶),富春江水煮龙团。”诗情画意,令人向往不已。宋代范仲淹亦云:“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茶。”淳安佛教名山蜜山岛,距淳安县城15公里。清乾隆淳安县志载:“有蜜水出空罅中,故名。”山中原有古庙,名蜜山堂,香火旺盛。庙旁有泉,名蜜山泉,久旱不涸,清凉甘美,今庙毁泉存。淳安千岛湖湖中岛屿森林覆盖率达82.5%,大森林和大面积水域,形成千岛湖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C。盛产千岛玉叶、千岛银珍等名茶。建德严陵八景之一的双塔凌

12、云,位在梅城对岸巽峰顶和城东碧溪坞卯峰顶上,前者称南峰塔,后者名北峰塔,隔江相望,凌云突兀。现在的双塔均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周善长有登南峰古塔诗:“曲径盘旋上,游山屐印泥。昂头一天逼,俯瞰万山低。破寺供春茗,荒村报午鸡。读碑怀胜迹,今昔感增凄。”自古又有好茶当须好水配一说,而杭州历代较为出名的当属虎跑泉和龙井泉。虎跑泉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大慈山白鹤峰麓。明代万历杭州志也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一日,梦见“二虎刨地作穴”,泉水从穴中涌出,故名虎刨泉,后又改名为虎跑泉,此之由来。如今,刻于石壁上的“虎跑泉”三个大字,出自西蜀书法家谭道一之手。明代高濂四

13、时幽赏录载:“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清代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品评天下佳茗,敕封虎跑泉为“天下第三泉”。杭州龙井泉,一名龙泓,又名龙湫,位于杭州西湖西南的凤篁岭上。传说,龙井与江海相通,龙居其中,故名。元代虞集咏龙井茶、明孙一元饮龙井诗和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对龙井泉备为推崇。龙井泉周围还有神运石、涤心沼、一片云等胜迹。同时,与龙井寺、龙井村、龙井茶,“四龙合一”,相得益彰。现今,距离龙井泉几百米外的凤篁岭落晖坞还有一口老龙井,紧挨它的山岩,岩壁上有“老龙井”三个字,据分析,它出自苏轼之手。杭州历史上的名泉另外还有玉泉、杭州韬光泉、冲泉等。余杭双溪陆家井,又称“苎翁泉”、“陆羽泉”,据地方志记载陆羽隐居余杭双溪撰写茶经,初隐桑苎山,后寓双溪吴山,再隐居在将军山清泉附近,并在此汲泉烹茶。新唐书.隐逸传和余杭县志均有提及。桐庐县严子陵滩水钓台近旁有“天下十九泉”遗址,传说唐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