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_第1页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异学研究一、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大收获,也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可比性基础及理论核心是文学的差异性存在样态,及异质性和变异性二、研究范围1. 跨国变异研究形象学2. 跨语际变异研究译介学3. 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学接受研究4. 文化变异研究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5. 跨文明研究文明对话与话语变异三、文学的他国化研究1. 定义指一国文学在传播到他国后,经过文化过滤、译介、接受之后,出现理论改变,从而产生新质,发生更为深层次的样态;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过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为他国(接受国)所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

2、。五四诗歌采用西方诗歌形式和规则寒山诗在美国的盛行2. 特点(1)文学的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经一国传播到另一国,并且传播国与接受国的文明是不同质的2)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言说方式和话语原则必须与本土文学、文化相结合(3)在传播和结合过程中,传播国文学的话语原则和言说方式必然被改造,并创生新质,新质的创生是以接受国的话语原则为主的3. 现实性&可能性(1)必须有不同质文明的差异性存在(2)必须有开放的环境作为传播的客观条件(3)在传播过程中必须经碰撞与结合而产生新质四、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一)文化过滤1. 定义文学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

3、、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产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内涵:(1)文化过滤产生的基础在于接受者特定的文化构成性(2)文化过滤是接受过程中主体性与选择性的体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文化过滤还体现为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2. 作用机制(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经过了本土文化的过滤老舍离婚的两个不同英译本在美国的不同境遇3. 理论基础(1)接受美学(2)哲学解释学(3)文化相对主义(二)文学误读1. 概

4、念指文化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会因文化过滤的原因而造成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因为发送者文化与接受者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影响误差,或者叫创造性接受。2. 特征(1)文学误读因阅读者主体性因素而存在(2)文学的传播不但跨越了空间地域差异,同时也意味着历史时空的错位(3)文学误读是一种创新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译诗由于主客观原因有诸多错译五、译介学1. 定义源于传统的媒介学,采用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相关的译学理论进行探讨;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中发生的种种“叛逆”,也就是变异现象;这种变异性,是译介学与媒介学的最大区别。2. 研究范畴(1)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理论的首要问题是

5、“翻译是什么”,正是对“如何界定翻译”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使译介学明显区别于传统翻译学(2)翻译文本研究: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主要是为了深究文学交流中的深层问题比如各种文化、政治因素如何制约了翻译行为并产生变异(3)翻译文学史研究:其一,通过重新检视翻译的历史,重建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其二,关注异域文学被引入的语境的探讨六、形象学1. 定义和特点研究文学作品中国人对“他国”形成的文化和人格上的印象,即对“他国”所形成的“集体想象”。美国人形象:抗日时期“飞虎队”抗美援朝时期“打败美帝野心狼”从两个层面把握其定义和特征:(1)形象学中包含着变异学因子(2)形象学体现出综合性研究的特质2. 研究范围

6、和内容(1)注视者形象的想象者和创建者,是形象学研究的重心建构;他者形象是注视者借以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A. 先见:历史与传统所形成的前见,其先于注视者而存在并为注视者提供必要生存环境B. 身份:更多表现为个体差异C. 时间(2)他者A. 异国形象:具体而实在B. 异国地理环境:注视者对于他者最宏观的感受C. 异国人中国古代文学把异国异族想象为“异形异禀”(3)注视者与他者关系他者形象的建构和表现必须依靠注视者,而异国作为他者形象的存在为注视者的注视提供了必要的源泉;注视者与他者之

7、间是相互发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二者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关系马可波罗游记万里长城四川好人等外国文学对中国的描写有正面也有反面3. 研究方法(1)文学内部研究主要在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三个层面展开A. 词汇:构成他者形象的最基本单位B等级关系:宏观表现为我一叙述者本土文化,与他者一被描述人物文化的两组关系的对立;具体表现在时空和人物体系等方面C.故事情节:重点在文本是如何通过程序化和模式化的一系列叙事序列建构异国形象的(2)文学外部研究可分为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作家想象的异国形象与客观的异国关系三个层面A.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涉作家创作的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看法B. 作家C

8、. 作家想象的异国形象与客观的异国关系:重点对象五、接受学1. 定义又称“接受研究”,是建立在接受美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变异的状况。2. 研究内容(1)在跨国界、跨文化/文明的范围内,不同文化/文明圈的接受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于意义理解上所产生的认识差异中西方读者对司汤达红与黑的评价截然不同(2)各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审美趣味与追求下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折射出不同民族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3)异域文学作品进入本土后是如何被本土作家改写、再创造二终至发生变异的路遥人生中高加林形象对红与黑中

9、于连形象的借鉴3. 研究方法由受众的多面性和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影响,研究方法多种多样(1)采用以审美方法为主、实证方法为辅的研究方法(2)通过大量实践在理论上进行规律的探究和概括4. 比较文学接受学与接受理论(1)接受理论A. 承认读者对作品接受的多样性,认为读者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是一种客观存在B. 一切阅读活动都在具体历史时空进行,受地域时代影响,不同的历史距离造成了理解的多样性C. 任何理解和阐释都已读者的“先在结构”和“成见”为基础,读者“期待视野”决定理解D. 文本多层次结构中的“空白点”和“未定点”为读者多种阅读提供可能性E. 从共识性和历时性两个角度出发将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分为“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2)联系:接受理论对读者在作品实现过程中主导地位的肯定,对读者接受规律的研究,契合了比较文学研究影响的放送路线中对接受者的关注,从而促成接受学的诞生(3)区别:A. 接受理论重视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虽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中心意识接受学注重读者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阐释B. 接受理论将读者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未设定限制,可为同质的也可为异质的接受学主要研究跨国家、跨学科跨文化/文明中文学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