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钝化讲课讲稿_第1页
金属钝化讲课讲稿_第2页
金属钝化讲课讲稿_第3页
金属钝化讲课讲稿_第4页
金属钝化讲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钝化 二、金属钝化因素二、金属钝化因素 非贵金属不耐蚀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变成耐蚀、稳定的金属称为钝化。 1、化学因素引起的钝化 一般是强氧化剂引起的,如硝酸、硝酸银、重铬酸钾、高锰酸钾以及氧等,它们也称为钝化剂。但有时非氧化性酸,也能使金属钝化,如钼(Mo)可在盐酸(HCl)中钝化。 铁在硝酸中可能的反应:l HNO3O十HNO2l HNO3 O十NO2十H+l O e(Me)O(吸附) 硝酸中的氧化作用很强,能和Fe的表面直接发生作用。 而且Fe离子以及 H原子发上氧化。 2、电化学因素引起 钝化l(1)金属的电极电位朝贵金属的方向移动;如:铁的电位从-0.50.2伏升到十0.51

2、.0伏;铬的电位从一0.6 0.4伏升到十 0.81.0伏。 l(2)耐蚀性提高。接近贵金属 。 不管是化学钝化,还是电化学钝化, 实质是一样的。阳极极化下的高电位,使溶液中的阴离子也会失去电子被氧化。 在含氧酸中,阳极极化保持了高的氧化电位,溶液中的阴离子容易失去电子,即阴离子容易氧化。 2OH O十H2O十2e SO42 O十SO3十2e O e(Me)O(吸附) 在双电层的作用下,或者把阳极上的金属拉下来,或者O2一被挤人晶格中,形成氧化物,或者在阳极上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 2OH一十MeMe O十H2O十2e 2OH一十MeMe(HO)2十2e 典型金属阳极极化曲线FeFe2+2eFe

3、3O4十8H+一 3Fe3+十4H2O十eFe 2+Fe 3+ 金属由活性状态变为钝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目前比较能被大家所接受理论是成相膜理论和吸附膜理论。 成相膜理论认为:金属在溶解过程中,表面上生成一层致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体产物。这些反应产物可视为独立的相(成相膜),它把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的隔离开来,使金属的溶解速度降低,即转变成不溶解的纯态。 l事实证明:成相膜必须是电极反应形成的固体产物 ,大多数是金属氧化物,此外,磷酸盐、铬酸盐、硅酸盐,以及难溶的硫酸盐、卤化物等;l支持实验:椭圆偏光法观察到膜的存在;用X射线、电子衍射、电子探针及电化学法等测定出了膜

4、的结构、成分和厚度。 吸附膜理论认为,要使金属钝化,只要在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上形成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就可以。这些粒子吸附后,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使金属反应的活化能显著升高。吸附膜理论认为金属的钝化是由于金属表面本身的反应能力降低,而不是膜的隔离作用。能使金属表面吸附而钝化的粒子有氧原子、O2一或OH。 钝性吸附的历程: 1、化学理论:认为吸附的氧饱和了整个表面上的原子活性价键;形成了与被吸附原子有关的金属表面的不活泼层氧的单分子吸附层, 2、电化学吸附理论:认为是金属阳极溶解过程受到电化学阻滞,其中氧吸附层增加了阳极电位,这是因为原先的金属离子平衡电位将部分地被吸附电位所代替,结果金属

5、总电位正移,阳极变稳定了。 吸附膜理论支持实验:如电化测量表明要金属钝化,有时只需要零点几毫库仑厘米2的电量,如此小的电量只刚刚够形成单原子层吸附膜,远远不足以形成成相膜固体产物。 l共同点:是都认为由于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极薄的膜阻碍了金属的溶解;l不同点:在于对成膜的解释。吸附膜理论认为形成单分子层的二维膜导致钝化;成相膜理论认为至少要形成几个分子层厚的三维膜才能保护金属,最初形成的吸附膜只轻微的降低了金属的溶解速度,而完全钝化要靠增厚的成相膜。l可以认为金属钝化时,先是生成吸附膜,然后发展成为成相膜。膜的生长服从对数规律,吸附膜控制因素是电子隧道效应,成相膜是离子通过势垒的运动。钝化的难易

6、主要取决于吸附膜,而钝化状态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成相膜。 厚度约3060 ,无定形绒毛状氧化物,含水较多,成分结构多变;类似凝胶,具有强的吸附性。钝化膜的种类很多,常见有氧化膜,还有磷酸盐膜、硫酸盐膜、硫化物膜、氯化物膜、氟化物膜等。钝化膜的组成以及性质与溶液的pH值、阴离子性质、浓度和电极电位有关。 oAl钝化膜的成分 可借助于原子吸收光谱、纸 上 色 谱 、 电 子 探 针 、 俄 歇 谱 仪 、Mossbauer谱仪以及原始的化学方法等相互配合来确定。l钝化膜结构 主要是用X射线电光谱仪XPS、二次离子谱仪SIME、离子散射谱仪ISS 、俄歇谱仪等近代科学方法来确定。 1、化学、电化学破坏

7、钝化膜这种方法是往溶液中添加活性阴离子。常用的是由卤素离子及OH一、SCN一等,特别是Cl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最为突出。 钝化膜穿孔发生溶解所需要的最低电位值临界击穿电位,随Cl浓度增加,而减少 。 Cl离子对膜的破坏,是从点蚀开始的。钝化电流在足够高的电位下首先击穿表面膜有缺陷的部位(如杂质、位错、贫Cr区等),露出的金属便是活化钝化原电池的阳极。 l1、当Cl与其他阴离子共存时,Cl在许多阴离子竞相吸附过程中能被优先吸附,使组成膜的氧化物变成可溶性盐;l2、吸附的Cl离子进入晶格代替膜中水分子、OH一或O2,并占据了它们的位置。l3、吸附Cl以后,由于负电荷的场作用,将影响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可以加速金属的阳极溶解。 (1)膜本身的介电性质 如:高场强诱发产生的电致伸缩作用 ; (2)机械性质 如:膜的内应力 、机械碰撞 。 金属在强的氧化介质中或者电位明显提高(增大)时,保护膜(钝化膜)转变成为易溶解而无保护性的高价氧化物,又发生腐蚀溶解的现象被称为过钝化。 低电位区活性溶解时,以低价转入溶液: FeFe2+2e E=-0.44伏 CrCr3+ 3e E=-0.74伏 电位升高,阳极表面形成不溶性的Fe3O4 Cr2O3 4H2O Cr2O72 十8H十6e Fe3O4十8H+一 3Fe3+十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