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课程设计_第1页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_第2页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_第3页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_第4页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珠海到后河铁路选线设计院系: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 09级运营管理 小组成员:XXX 指导教师: 线路走向及方案概述一、沿线地形地貌概述 线路起点 A 位于珠河镇附近,中心里程 D1+000 ,中心高程 35.0m 。终点B 位于后河镇附近,中心高程 50.0m 。起点和终点地势平坦,适于建设车站。 沿线有两河流,中河和后河。 沿线路起点,地形呈上升趋势且坡度较陡。三个垭口分别位于上、中、下三线上,其高程分别为113.5m 、121.8m 和84.3m 。三个垭口后的地形呈下降趋势且坡度放缓,直到中河。中河后的地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后河后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 沿线

2、有居民点若干,张村、李屯、笔湾、陈庄、马家、曾溪、周口、春头、 孙家坎、理店、兰村等。 二、线路走向方案 本设计采用中线方案。线路大致走向为 A ®中线垭口® B 。 AB 两点航空折线距离(含中线垭口)为 12.125km 。 从中线沿线地形来看,中河以前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高差大;中河以 后地形相对平坦,高差小。 中线垭口附近高程较大,为克服高程障碍、降低越岭高程、缩短线路长度,需设置隧道。行经途中有汇入河中的细小水流,需设置涵洞。 初步概略定线方案为 A ®李屯附近®中线垭口(高程121.8m )®中河®垭口(高程 62.0m

3、 )®孙家坎附近®垭口(高程 63.0m )®后河® B 。线路通过中河、后河,需设桥两座。 选定方案定线说明一、定线原则 1、 紧坡地段定线原则: 紧坡地段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限制,更主要是受高程障碍的控制,这时主要矛盾在纵断面一方。紧坡地段通常应用足最大坡度定线,以便争取高度使线路不至额外展长。 当线路遇到巨大高程障碍时,若按短直方向定线,就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或 出现很长的越岭隧道。为使线路达到预定高度,就需用足最大坡度结合地形展长线路。 在展线地段定线时,应考虑到若在长距离内机械地全部用足最大坡度,丝毫不留余地,必然会给以后的局部改线带来严重困难

4、。所以,应注意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在坡度设计上适当留有余地。 线地段若无特殊原因,一般不采用反向坡度,以免增大克服高度引起线 路不必要的展线长和增加运营支出。 在紧坡地段定线,一般应从困难地段向平易地段引线。因为垭口附近地形困难,展线不易,故从预定的越岭隧道洞口开始向下引线较为合适。个别情况下,当受山脚的控制点控制时,也可由山脚向垭口定线。 2、 缓坡地段定线原则: 缓坡地段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这时主要矛盾在平面一方。 只要注意绕避平面障碍,定线时可以航空线为主导方向,按短直方向定线,既要力争线路顺直,又尽量节省工程投资,即可得到合理的线路位置。 二、平面设计 1、定线说明 平面共设

5、曲线 4处,最小曲线半径1000m 。 从起点 A 到中线垭口地段: 由 A 点出发后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条通过李屯上方到达中线垭口,另一条通过李屯和笔湾之间到达中线垭口。由于要通过中线的垭口附近,故第一方案 的通车里程明显短于第二方案,且第一方案只需设置两个曲线即可(第二方案需设置三个曲线)。另外,由于中线垭口附近高程较大,为克服高程障碍、降低越岭高程、缩短线路长度,需设置隧道。如果用第二方案,隧道长度明显大于第一方案,增加了工程造价。但第一方案的自然坡度大于第二方案,采用第一方案的填挖方量可能要大 于第二方案,且第一方案的设计坡度值也要大于第二方案。通过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用第一方案。

6、从中线垭口地段到中河: 考虑到中河后的居民点春头,为避免与居民点相交,在中河之前设置一曲线,使得线路绕过春头。线路过河后交于一垭口(高程 62.0m )。线路方向与河流方向正交。 从中河到线路终点B : 过河之后,等高线较前稀疏,坡度放缓,此时主要采用缓坡定线的办法进行定线。为了减少线路的填挖方量,尽量使线路在同一等高线上行进。此部分设置了一个曲线,最后到达线路终点 B 。 三、纵断面设计由A点到中河:由于地形从A点出发地形相对比较陡峭,所以开始采用满坡度向上爬坡,应该采取11的最大限制坡度爬坡,但是为了考虑竖曲线的因素,即1、旅客舒适条件;2、列车不脱钩条件;3、列车不脱轨条件采取限制坡度1

7、0爬坡至高程为55m的点变坡进入隧道,在高程67.5m处进入隧道,在隧道内70m处进行变坡,然后以5向下以66m高程出隧道,在中河上的桥引桥前高程降至60m,以60m的高程过桥。从中河到B点: 此地段地形起伏较小,为了方便施工,采取填挖方的方式,将线路高程控制在60m,在DK9+400m处实行变坡,使得坡度在后河前降至50m,以50m的高程通过后河的桥,到达B点,整条线路完成。四、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评述及改善意见 设计方案采用中线方案。沿线地势复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据此原因,设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较大的设计坡度来避免线路的过分展长,但导致有害坡地段的比例增加。设计一开始就用足最大坡度,但仍然有

8、较大的填挖方量产生。中河以后的线路尽量沿 60m 左右的等高线行进,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填挖方量。但在后河地段又有一个较大的坡度产生。如果从中河一开始就逐渐下坡,该处坡度可以减小。 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一个设计坡度与填挖方量都能兼顾的平衡点。另外,地形的复杂程度也使得设计的难度加大。 各具体参数及计算过程1. 地图比例尺为1:25000,等高距5M2. 始发点珠河车站,中心高程35M;终到站后河车站,中心高程50M3. 最大限制坡度:114. 隧道限制坡度:85. 线路走向坡度:从A到中线垭口: 为紧坡地段从中线垭口到中河: 为紧坡地段从中河到B: 为缓坡地段6. 线路平面设计指标:项目单位线路指标正线线路总长Km12.6曲线个数个4最大曲线半径M2500最小曲线半径M10007. 平面曲线要素交点编号曲线半径(m)曲线转角(。)缓和曲线长度(m)圆曲线长度(m)圆曲线切线长度(m)JD1250075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