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_第1页
接触网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_第2页
接触网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_第3页
接触网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_第4页
接触网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接口检查1.1 主要存在问题:1、基础型号不对,位置、里程不符。2、基础预埋螺栓间距、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等不达标。3、预留接地端子遗漏或被混凝土覆盖。4、隧道滑槽预埋里程、间距不达标。5、过轨管及手孔预留遗漏。1.2 原因分析:主要为站前施工。1.3 防治措施:1、提前介入,与土建施工单位联系,与土建单位图纸进行核对,指导土建施工单位预埋支柱、拉线基础螺栓预埋。2、对以施工的区段,要加强接口检查,不符合标准的及时通知站前单位整改,并防治后续问题的发生。2、施工测量2.1 主要存在问题:1、测量数据不达标2.2 原因分析:1、测量仪器工具的精准度、操作方法不正确2、测量

2、方法错误。2.3 防治措施:1、定期对仪器工具的检测,加强对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的培训。2、在测量中配备足够的人员,做好测量记录。3、基坑开挖3.1 主要存在问题:1、基坑开挖尺寸不达标。2、基坑防护、警示不到位。3、工具、材料、弃土等堆放及转运。3.2 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未按标准进行施工。2、对塌方坑水坑要防护板不够、坑口警示标志未设置、人员配备不足。3、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3.3 防治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对基础模具要精确复核。2、采取正确的坑壁支撑方法,木方和木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在施工区段两端及坑口要设置警示标志;配备足够人员,坑下作业时,必须有人防护。3、工具材料应堆码整齐,严

3、禁侵限;弃土应投出坑外0.6m以外的地方,堆放不准超高轨面,设置基坑周围防护。4、支柱安装整正4.1 主要存在问题:1、支柱型号错误、安装不上。2、支柱吊装过程中损伤支柱。3、四角螺帽松掉调整。4、支柱整正没达到规范要求。4.2 原因分析:1、施工前检查不仔细。2、吊装过程中操作不当,保护意识不够。3、未按标准施工。4.3 防治措施:1、支柱安装前必须对预留钢柱基础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跨距检查、侧面限界检查、螺栓外露长度与防腐质量、螺栓间距检查、基础接地端子预埋质量检查、基础顶面的高程偏差、基础的方位(垂直线路中心,允许误差22、支柱吊装应采用高强度尼龙吊装带,防止损伤支柱表面

4、漆层及镀锌层,班组施工负责人必须协助吊车司机进行吊装,严禁碰撞CPIII桩、轨道板底座、轨道板、竖墙、电缆槽、基础螺栓等。3、支柱整正时,严禁卸下螺帽进行整正。5、腕臂预配及安装5.1 主要存在问题:1、预配尺寸、方向、力矩未达标。2、铁模压板安装不到位。3、棒瓶损坏。3、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斜腕臂未进入棒瓶中。5.2 原因分析:1、预配未经系统培训,预配人员不是同一批人员,工具不合格。2、运输过程中碰伤。3、安装完后未检查。5.3 防治措施:1、应采用预配车间预配,预配人员应固定,应认真学习各项技术标准。各零件的紧固力矩值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执行。各螺栓穿向应统一。力矩板手,应用专人

5、管理,预配前由专人设定力矩值,预配完毕,应使力矩设定值归零,使用次数达五千次,校准一次。2、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3、腕臂安装后应检查各重点受力部位。6、拉线安装6.1 主要存在问题:1、线夹受力面不正确。2、拉线未受力,受力后螺栓外露过长,螺栓方向不统一等。6.2 原因分析:1、技术标准掌握不够。6.3 防治措施:1、安装时应确定楔形线夹的受力面,不应装反。连接螺栓装好后,应穿开口销,并用钳子扳开口销两支使其夹角大于12000NUT线夹受力后,螺扣应外露,其长度不应小于20mm,且最大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拉线应绷紧,两条拉线松紧一致。拉线在线夹内回头长度500mm,端部用2.0mm线绑

6、扎三圈。7、棘轮补偿安装7.1 主要存在问题:1、棘轮螺栓力矩未达标。2、棘轮各部位未横平竖直。3、棘轮安装后,棘轮卡块与棘轮本体间距不达标。7.2 原因分析:1、棘轮装置,螺栓多,部件多,易混淆。安装后不会立即使用,施工人员未按要求安装。7.3 防治措施:7.4 1、对各技术标准要严格执行。7.5 轮体必须垂直,用水平尺检测。通过螺栓轴和固定底座上的调节板调整轮体。各类螺栓连接紧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值,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确保轮槽4&垂(如出现偏斜可调整下底座的调节板中间孔使轮槽4&垂;上轮缘与下轮缘偏斜控制在5mm以内);调整制动卡块与棘轮的距离(1520mm),间隙均匀。补偿绝不应有

7、松股、断股等缺陷,不得有接头。8、附加线架设8.1 主要存在问题:1、悬瓶偏斜、每跨线索驰度不一致、悬挂点未在护线条正中位置。2、线材损伤。8.2 原因分析:1、倒线时,未从中间向下锚方向倒线。放线过程中出现卡滞或分段下锚等原因使整个线索受力不均。2、放线时,滑轮不够,巡线人员不够。8.3 防治措施:1、张力应严格按设计附加导线弛度表中的张力或弛度值施工。2、导线在放线过程中,防护人员应观察,注意不该发生摩擦,背扣断股等现象。如万一发生,应立即停止展放,做好标记,以便处理。9、承导线架设9.1 主要存在问题:1、锚柱强度不够。2、曲线上腕臂晃动,损伤棒瓶。3、ab值无调节余地。9.2 原因分析

8、:1、放线前,未检查锚柱强度。2、曲线上未加固腕臂。3、下锚时,a、b值过大,导致无法调整。9.3 防治措施:1、架设前,必须检查锚柱的顺线路倾斜率,调整拉线调整螺栓,保证其符合标准,紧线时认真观察,如大于标准时,应立即停止紧线,由施工负责人盯控操作人员进行拉线调整。2、承力索架设前,应对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配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复线曲段采用对拉的方式进行加固,铁线不宜过紧,能承受紧线时腕臂偏移力即可。当曲线区段位于单线或对侧无固定物时,支柱装配临时加固采用两根50*50固定角钢固定,转换柱可采取将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用双股64.0铁线绑在一起来加固。3、在线索架设时,补偿装置的a值需略小于设

9、计值,避免因各种因素在悬挂调整完毕后,造成a值过大而无法调整。10、悬挂调整10.1 主要存在问题:1、承力索倒鞍子后,腕臂偏移不正确。2、导线扭面。3、弹吊张力不到位。4、吊弦线夹变形,吊弦导流环方向不一致。5、电连接处线索未打磨、未涂导电膏。6、定位线夹安装反。10.2 原因分析:1、承力索倒鞍子时,未从中锚向锚柱方向进行。2、卡定位时,未清理线面。导线架设后,长时间未卡定位。3、未使用张力计。4、吊弦线夹力矩过大,导致变形。10.3 防治措施:1、悬挂调整顺序:腕臂偏移检查及调整-定位装置安装及调整-弹性吊索安装-吊弦安装-拉出值检查及调整-导高检查及调整-下锚补偿装置调整(即对终端锚固线夹及调整a、b值)f各部尺寸、绝缘距离及的复核、记录-结束。2、在接触线架设后48小时内必须完成定位器安装,否则长时间不卡定位将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