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面貌(复习好)_第1页
地球的面貌(复习好)_第2页
地球的面貌(复习好)_第3页
地球的面貌(复习好)_第4页
地球的面貌(复习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认识地球3、知道经纬线的特点,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点的经、纬度和位置并能够辨别方向.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观察推测阶段(盖天说:天圆地方、观察推测阶段(盖天说:天圆地方 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包黄)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包黄) 2、实践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 3、科学探测阶段(卫星照片)、科学探测阶段(卫星照片)西西 班班 牙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麦哲伦船队航行的意义麦哲伦船队航行的意义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

2、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的不规则球体两级稍扁 赤道略鼓平均半径:平均半径:63716371千米千米赤道周长约:赤道周长约:4 4万千米万千米地球表面积:地球表面积:5.15.1亿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6357千米赤道半径赤道半径63786378千米千米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赤道和纬线赤道和纬线1、纬线的形状、纬线的形状2、纬线是否等长、纬线是否等长3、纬线所指示的方向、纬线所指示的方向圆形圆形不等长不等长东西东西方向方向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30S60N30N060S90S90N纬度的变化

3、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的变化规律:北增北纬,南增南纬渐大渐大N渐大渐大S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1 1)在下图每条纬线的左侧空格中填上纬度,右侧空格中填上名称并在图中)在下图每条纬线的左侧空格中填上纬度,右侧空格中填上名称并在图中填出五带的位置。填出五带的位置。(2)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热 带带 四季变化明显四季变化明显 有太阳直射现象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南、北温带 终终 年年 炎炎 热热 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寒带南、北寒带 终终 年年 寒寒 冷冷 无极昼、极

4、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3)在七大洲中,热带范围最广的是)在七大洲中,热带范围最广的是 洲洲.学校位于学校位于 带带.非非北温北温热带热带北温带北温带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赤道北极圈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圈23.5N23.5s066.5N66.5s90s90N度数度数变化规律变化规律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圈内容内容项目项目纬纬 线线经经 线线定定 义义形形 状状长长 度度指示方向指示方向度数范围度数范围写法写法半球划分半球划分重要重要经纬线经纬线 圆圆 圈圈不相等(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不

5、相等(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东东 西西 方方 向向 0 09090 S S或或 N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0 0纬线(赤道)纬线(赤道)23.523.5 N N(S S)()(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66.566.5 N N(S S)()(南北极圈)南北极圈)北增北纬,南增南纬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经线经线北极北极南极南极1、经线的形状、经线的形状2、经线是否等长、经线是否等长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经线所指示的方向半圆形半圆形等长等长南北南北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垂直相交的半圆00150150300300450450450W450E东经东经45

6、0西经西经450(西经)(西经)1800 (东经)(东经)经度的划分与写法经度的变化规律:西增西经,东增东经经度的变化规律:西增西经,东增东经东东西西20160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一定要区分开的知识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4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赤道赤道200W1600E180000度数度数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内容内容项目项目纬纬 线线经经 线线定定 义义形形 状状长度长度指示方向指示方向度数范围度数范围表表 示示半球划分半球划分重要重要经纬线经纬线在地球仪表面,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

7、圈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圆 圈圈不相等(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不相等(赤道最长,两极最短)东东 西西 方方 向向 0 09090 S S或或 N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0 0纬线(赤道)纬线(赤道)23.523.5 N N(S S)()(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66.566.5 N N(S S)()(南北极圈)南北极圈)由赤道向两极递增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半半 圆圆相等相等南南 北北 方方 向向0 0180180E E 或或W2020 WW和和160160 E E组成的经线圈组成的经线圈是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 0经线(本初子午线)经线(本初子午线)1801802020W,160W,160E E0经线向西向东各为180,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经线重合。 E 写出写出A、B两点的地理坐标:两点的地理坐标: A: B: . A点在点在B点的点的 方向;方向; B点在点在C点的点的 方向。方向。 A点在点在 半球(南、北);半球(南、北); B点在点在 半球(东、西)半球(东、西) C点在点在 纬度(高、中、低)纬度(高、中、低) 在地球五带中的在地球五带中的 带带。 A、C两点中有太阳直射的两点中有太阳直射的 是是 点。点。 EWNNN东经东经西经西经20W,23.5

9、N20E,60N西南西南中中北北东东北温北温西北西北A经纬网的判读经纬网的判读0 横纬横纬竖经竖经北纬南纬023.5N20w 总结梳理总结梳理-归纳方法归纳方法在经纬网上:在经纬网上:1、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最关键)、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最关键) 判断规律:经度:东增东经(判断规律:经度: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西增西经(W);); 纬度:北增北纬(纬度: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南增南纬(S)2 、知道某个点的经纬度,可判定:、知道某个点的经纬度,可判定: a、南北半球(、南北半球(N在北半球,在北半球,S在南半球)在南半球) b、低中高纬度范围、低中高纬度范围 c、所在温度带、所

10、在温度带根据经度可判定:根据经度可判定: 东西半球东西半球 (20 W ,160E)根据纬度可判定根据纬度可判定3、判断某个地点位于另一个地点的什么方向:两点在同一、判断某个地点位于另一个地点的什么方向: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是正东或正西方;在同一条经线上,是正南或条纬线上,是正东或正西方;在同一条经线上,是正南或正北方。正北方。(1)请写出)请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两点的经纬度。(2)请判别两点之间的方向。)请判别两点之间的方向。(3)请判别三点的半球位置。)请判别三点的半球位置。300 00 300 00 200 400 600 A B C (20S,30E)40S,30WEFGH(1)(

11、2)(3)(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复习目标:复习目标:2、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3、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4、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半球。(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 B. C. D. E. F. G. (3)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4)甲处为)甲处

12、为 运河,它是运河,它是 洲与洲与 洲的分界线。洲的分界线。(5)乙处为)乙处为 运河,它是运河,它是 洲与洲与 洲的分界线。洲的分界线。(6)丙处为洲与洲的分界线:)丙处为洲与洲的分界线: 山脉、山脉、 河、河、 海海 、 山山 脉脉 海、海、 海峡。海峡。(7)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洲,最小的是洲,最小的是 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最小的是洋,最小的是 洋洋东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亚洲亚洲北美洲北美洲非洲非洲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大洋洲南极洲南极洲欧洲欧洲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太平

13、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冬半球冬半球冬半球冬半球西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北半球(2)南北半球的分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线是 ,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的分界线是 (3)太平洋沿岸的)太平洋沿岸的5个个大洲是:大洲是: (4)被赤道横穿的)被赤道横穿的3个个大洋是:大洋是: (5)全部位于北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的大洋是: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大洲是:.(6)地球表面积为)地球表面积为 亿平方千米,陆地与海洋的比亿平方千米,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例是 。陆地主要集中在。陆地主要集中在 ,海洋主要集中,海洋主要集中在在 。大西洋大西洋 太平洋太平洋 印度洋印度洋赤道赤

14、道20W,160E.北冰洋北冰洋南极洲南极洲5.1 3:7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1)A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为西半球的是,为南半球的是,为北半球的是。(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3)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陆地主要集中在,海洋主要集中在。赤道20W,160E5。13:7北半球南半球世界的地形 描述高度的两个概念描述高度的两个概念-海拔海拔与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图中甲的海拔是多少?乙的海拔是多少?甲乙的相对高度是多少?1500米500米1000米计算:丘陵丘陵山地山地盆地盆地高原高原平原平原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地表各种高低起

15、伏的形态,总称地形世界上两条巨大山系的分布世界上两条巨大山系的分布太平洋太平洋 科科 迪迪 勒勒 拉拉 山山 系系地形地形类型类型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海拔高低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地面起伏共同点共同点平原平原高原高原山地山地丘陵丘陵盆地盆地低(低(200m以下)以下)平坦广阔平坦广阔较高较高较高(较高(500m以上)以上)较低较低 四周高,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低 起伏不大,起伏不大,边缘陡峭边缘陡峭 坡度较陡,坡度较陡,沟谷较深沟谷较深坡度和缓,相对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高度不超过200m地面起地面起伏小伏小地面崎地面崎岖不平岖不平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世界最

16、雄伟的山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 世界最长的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世界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 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最深的海沟?世界最深的海沟? 世界最高峰?世界最高峰?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地形之最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中国与尼米,中国与尼伯尔的边界伯尔的边界大大洋洋中中脊脊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等高线分层设色图

17、的判读绿色表示平原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高原、丘陵、山地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高原、丘陵、山地褐色表示高山褐色表示高山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100200200300300200山顶山顶山山 脊脊鞍部鞍部山山 谷谷100200200200200200200100100300300200山顶:山的最高部分鞍部:两座山峰之间的凹陷部分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2、判断山体不同部分的名称、判断山体不同部分的名称1、画等高线图、画等高线图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

18、的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稀疏。4、等高距、等高距等高距:等高线与等高线之等高距:等高线与等高线之间的距离。间的距离。判读下图:判读下图:(1 1)写出以下山体部分的名称:)写出以下山体部分的名称: A A;B B; C C; D D; E E。(2 2)B B点的海拔在点的海拔在 之间。之间。(3 3)图中的山坡)图中的山坡M M和和N N哪一个哪一个, , 较陡?较陡? 原因是原因是山顶山顶山谷山谷山脊山脊陡崖陡崖400-500米NN处等高线较密处等高线较密 鞍部鞍部 ABCDEMN陆陆 地地海海 洋洋例证: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 全球由全球由六六大板块组成大板块组成(懂得填图、看图回答懂得填图、看图回答)2. 板块在不断地板块在不断地运动运动之中之中3. 板块板块内部内部比较比较稳定稳定、板块与板块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交界地带地带,地壳比较地壳比较活跃活跃, 多火山地震。多火山地震。(懂得用此理论解释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