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练习习题_第1页
《观沧海》练习习题_第2页
《观沧海》练习习题_第3页
《观沧海》练习习题_第4页
《观沧海》练习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沧海1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写的是动景,“_,_,_”写的是静景.2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5 这首诗的主旨是: 学习指导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明确: 。2.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 和来此的 。“临

2、”作“ ”讲。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回答: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回答:到“ ”为止。提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明确:“ ”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 ”展开。下面两句“ ”,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很明显,这两句是照应上文“ ”而写的。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明确: 启发:

3、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主旨: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伟大抱负。3、欣赏诗歌(1)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 ,抒发了 的宏伟抱负。(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全诗以“ ”字统领全篇。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静动相配,

4、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4.分析韵律。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 ”“ ”“ “志”等字,可见押的是“ ”韵。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 东临碣石 临:_2. 水何澹澹何:_澹澹:_3. 山岛耸峙耸:_峙:_4. 星汉灿烂 星汉:_5. 幸甚至哉幸:_至:_二.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家, 家,诗人  。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抒发

5、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次北固山下阅读指导与练习 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 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 直接表达思

6、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主旨:借停舟北固山下所见,抒发了 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艺术享受。练习题:1、这是 朝诗人 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诗,内容上属于_之作。2、解择加点词语。次北固山下次:   客路青山外客路:       乡书何处达 乡书:   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 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

7、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 5、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 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_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  9“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8、60;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12.“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1. 次北固山下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9、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一、钱塘湖春行阅读指导及练习阅读练习主旨:通过描绘了 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2、赏析中间两联。 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 “几处”为什

10、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练习题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

11、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6.默写一首课外写西湖的诗词 二、练习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

12、晚年又叫_。 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

13、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三钱塘湖春行赏析练习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请你描绘一下句中图景,说说这两词好在何处 2.请你体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14、蹄”中两个划线词的意思,说说两词带给你的丰富想象。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曲的_。2天净沙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