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库含答案_第1页
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库含答案_第2页
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库含答案_第3页
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库含答案_第4页
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蚕遗传育种学习题集第一部分习题绪论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2、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3、近代家蚕品种研究有何特点?4、二H一世纪家蚕品种研究可能有哪些方向?第一章形态性状的遗传1、名词解释(1)p群基因(2)E群基因(3)黄体色(4)龙角(5)虎斑(6)褐圆斑(7)狭胸(8)螯虾蛹2、简答(1)等位基因和相似性状非等位基因的命名有何区别?(2)家蚕卵形态性状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各自的遗传规律怎样?(3)家蚕白色卵类、褐色卵类、灰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为何?(4)田中和蒋同庆关于家蚕基楚斑纹、附加斑纹的划分有何不同?(

2、5)油蚕成因为何?有哪些主要种类?(6)黄血基因与黄红茧系茧色有何关系?(7)显性白茧的实质是怎样的?3、分析比较题(1)已知家蚕第2白卵(w-2)对与其独立遗传的红色卵(re)基因表现上位作用,t#图示w-2与re杂交的F1、F2基因型、表型、分离比。(2)图示家蚕互补绿茧(CafGaGBG坊与纯合白茧(+/+/+)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形。4、叙述题叙述家蚕赤蚁性状突变基因的种类、特征、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第二章连锁遗传1、名词解释(1)基因分析(2)相引/相斥(3)基因定位(4)连锁遗传图12、简答什么是家蚕连锁遗传的最大特点?在基因分析中有何利用?3、分析题已知家蚕幼虫虎斑(Ze)基因和黄体

3、色(lem)基因均属于第3连锁群,现选择一个既是虎斑又是黄体色的系统与正常型(非虎斑和正常体色)系统杂交,请写出其亲本(P)、Fi、F2世代的基因型、表型与F2的分离比。4、分析计算题已通过连续分析探明,家蚕隐性灰卵(gr-r)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隐性灰卵系统为姬蚕(p)、白血(+丫),通过与暗色斑(内黄血(Y)系统杂交进行基因定位,Fi雄与该隐性灰卵雌测定,其性状分离调查结果如下表(其中基因符号代表表型):(gr-r+)(gr-r+)x(+PY)Fi含性状分离情况表现型个体数gr-rP+1084+1pMY1019+PY111gr-r1PM+102gr-rPY310+1PM+286+P+3gr

4、-r1PMY1(1)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2)确定gr-r、PMY三基因的直线顺序;(3)计算出双交换值和三基因两两间的单交换值;(4)绘出三基因的连锁图。5、叙述题举例说明家蚕连锁检索的方法。第三章性遗传1、名词解释(1)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2)性嵌合体(3)问性2、简答题(1)家蚕性型为哪一种?(2)家蚕染色体水平上的性决定是怎样的?(3)家蚕染色体数目(2n)是多少?其形态有何特点?(4)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在蚕业上各有何应用?3、叙述题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联系与区别。第四章染色体及染色体变异1、名词解释(1)性染色体/常染色体(2)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3)联合复合体

5、(4)平衡致死(5)单体/单倍体(6)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2、简答题(1)减数分裂的特点和重要意义为何?(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哪些主要类型?各自的细胞学特征和遗传效应主要有哪些?(3)染色体数目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怎样表示?(4)迄今主要有哪些家蚕限性系统?3、叙述题简述家蚕无性繁殖的概念、种类、机理与方法。第五章发生遗传学1、名词解释(1)拟等位基因(2)E群基因极性现象(3)孤雌生殖(4)雄核发育2、简答(1)长岛的家蚕皮肤移植试验结果说明基因作用与细胞质的关系为何?(2)家蚕E群基因有那些特点?(3)家蚕嵌合体的种类有那些?(4)嵌合体的形成机制有那些?(5)简述家蚕遗传致死的种类与

6、家蚕致死基因种类。(6)家蚕孤雌生殖发生机理。(7)单性生殖在家蚕遗传育种中有何利用?第六章同工酶遗传叙述题:家蚕同工酶遗传研究进展与同工酶遗传在经济性状选择上的意义。第七章分子遗传及遗传工程1、家蚕基因克隆研究已取得哪些主要成果?2、简述丝蛋白基因的结构。3、家蚕转基因研究获得了怎样的进展?4、查阅DN够态性分析在蚕业研究中应用的最新文献,写出400A5000字的综述。第八章数量遗传1、名词解释(2)遗传力(5)遗传距离(3)广义遗传力(1)数量性状(4)狭义遗传力2、简答题(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有何区别?(2)在广义遗传力的估算中,利用两纯种亲本的杂交Fi代表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的根据是什

7、么?(3)家蚕数量性状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主要有哪些?(4)性状间的相关可划分为哪两类?相关的遗传原因有哪些?3、计算练习运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遗传距离和通径的计算演练。第九章实用性状的遗传1、名词解释(1)实用性状(2)部分伴性遗传(3)饲料效率2、简答(1)简述沈敦辉关于茧丝性状部分伴性遗传的理论解释。(2)哪些茧丝性状表现普通遗传?各自有何特点?(3)化性的部分伴性遗传有哪些基因参与?各自作用怎样?(4)伴随性成熟基因对化性和眠性的修饰作用有何不同?(5)家蚕有哪些主要食性异常突变?你认为有何利用潜力?(6)何谓广义饲料效率和狭义饲料?如何表示?(7)

8、据前人研究,认为哪些突然变异蚕具有高饲料效率性?(8)饲料效率各构成因素间有着怎样的相关性?各因素的遗传特性怎样?3、叙述题综合叙述家蚕化性和眠性的遗传规律。第十章选择1、名词解释(1)选择系数(2)适应值(3)混合选择(4)蛾区选择(5)直接选择(6)间接选择(7)遗传进度(8)选择差(9)选择强度2、问答题(1)育种上完全淘汰隐性有害基因有何途径?(2)单项性状和综合性状选择有何特点,如何在育种上利用?(3)比较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优缺点,如何应用间接选择?(4)蛾区选择和混合选择各有何特点,在实践中如何应用?(5)如何提高选择效果?第十一章近亲交配1、名词解释(1)近亲交配(2)近交衰退

9、(3)近交系数(4)亲缘系数2、问答题(1)近亲交配的遗传效应受哪些因素影响?(2)育种上用近亲交配应遵守哪些原则?(3)近亲交配有何作用?第十二章育种目标1、蚕丝生产对蚕品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制定育种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第十三章品种资源和引种1、名词解释(1)品种资源(2)引种2、问答题(1)品种资源在家蚕育种上有何意义?(2)品种资源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价值?第十四章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1、名词解释(1)系统育种(2)杂交育种(3)轮回亲本(4)遗传平衡群体(5)分级交配2、问答题(6)对号交配(7)随机交配(1)在家蚕多品种杂交育种中,如何安排杂交顺序?为什么?(2)系谱记载对育种有何

10、意义?(3)选择杂交亲本有哪些原则?(4)杂交育种有何的意义?(5)家蚕杂交育种中,为什么通常早期世代采用混合育、中期世代采用蛾区育?(6)杂交育种的后期世代如何选择,为什么?3、简述题(1)比较杂交育种中单品种杂交和多品种杂交的优缺点。(2)简述家蚕育种中交配控制的方法和作用。(3)概述家蚕系统育种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4)简述杂交育种中茧质、丝质、健康性以及形态等性状的选择原理和方法。(5)举例说明回交在近代家蚕育种上的作用。第十五章诱变育种1、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2)突变频率(3)特定座位法(4)显性致死法2、问答题(1)影响诱发突变频率的因素有哪些?有何影响?(2)家蚕辐射敏感性有

11、何遗传规律?3、简述题(1)简述桥本虎斑限性的诱发与检出方法。(2)简述木村茧色限性系统的诱发与检出方法。(3)简述田岛卵色限性的诱发与检出方法。第十六章抗病遗传及育种1、名词解释(1)侵染抵抗性(2)扩展抵抗性(3)垂直抵抗性7(5)LD-P线(4)水平抵抗性2、问答题(1)家蚕对病原物的抵抗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2)如何通过抗性遗传分析模型判断家蚕感染抵抗性的遗传方式?(3)家蚕对常见病毒病的抵抗性的如何遗传?第十七章杂交优势1、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2)杂种效果(3)杂种优势率(4)杂种优势指数(5)势能比值2、问答题(1)杂种效果与F1表现型值及双亲有何关系?(2)势能比值和真杂种

12、优势率有何实践意义?(3)度量杂交优势的方法有哪些?(4)生产上家蚕杂种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十八章配合力1、词解释(1)普通配合力(2)特殊配合力2、简述蚕业生产上常用配合力测定方法的特点。3、试述配合力的遗传效应和选择。第十九章品种鉴定1、问答题(1)品种鉴定的一般程序是什么?(2)农村生产鉴定有何要求?2、简述题(1)简述品种鉴定的目的和意义(2)简述实验室鉴定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绪参考答案简答题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答: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研究亲子间遗传和变异的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家蚕遗传学是研究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

13、门学科,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是一门应用学科。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是改良家蚕群体遗传结构,使之符合不断发展的蚕丝生产需要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家蚕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遗传学与育种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遗传学是通过育种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学科,遗传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了育种学的发展。绪论2、家蚕近代品种研究有何特点?答案要点:从土种发展到杂交种;从有色茧品种发展到白茧品种;从少丝量品种发展到多丝量品种;由多化性品种发展到二化性品种。3、21世纪蚕品种研究方向可能有哪些?答:省力化低成本蚕品种研究;生丝多用途原料茧蚕品种研究;

14、广普抗性蚕品种研究;雄蚕品种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方法体系研究。二、叙述题: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答:最初对家蚕遗传育种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法国的COUTAGNE氏(1902),耗时10年,首创连续个体选择法,将茧层率自16.2%提高到23%;并研究了家蚕斑纹、茧色、翅色的遗传。最先自孟德尔立场研究家蚕遗传的学者是外山龟太郎,他在“昆虫的杂种学研究”(1906)中,广泛研究了家蚕茧色、斑纹、卵黄色、茧形、缩皱、茧层量、茧丝纤度、化性等遗传性状。田中义磨自1910年开始研究家蚕遗传育种,历50余年,最先发现斑纹(姬蚕、普通斑、

15、黑镐、暗色)与血色(黄血、白血)之间的连锁(第二连锁群)发现雌为完全连锁(1913),相继发现伴性遗传(第一连锁群,1917),第四连锁群(1927)等。发表了蚕的遗传与品种改良、蚕的遗传讲话、家蚕遗传学。191A1930年间,被称为家蚕遗传育种的黄金时代,以日本学界为代表,在蚕的形态遗传、生理遗传、辐射遗传等广泛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宏大的业绩。40年代后在生化遗传方面(卵色、茧色、体色)取得了突出进展,并在形态遗传、细胞遗传、辐射遗传、生理遗传、发育遗传、数量遗传、抗性遗传等各个分支,都有大量的研究。铃木(1972)开始的关于丝素基因的研究,标志家蚕遗传学进入分子遗传学的时代。日本前田(19

16、85)研究利用蚕生产干扰素并取得了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国际“蚕分子育种”计划,分子标记连锁图的绘制,基因组测序及功能。第一章形态性状的遗传一、解释名词:(1) p群基因:第二染色体上控制幼虫斑纹性状的一群复等位基因。主要包括:姬蚕(p)、普通斑(+P)、暗色斑(PM)、黑缩斑(pS)、黑色蚕(pB)o(2) E群基因:是位于家蚕第6染色体上的一群突变基因,迄今已经发现30多个,与幼虫斑纹和附属肢及体节的发生分化有关,并引起畸形等性状,发现部分成员间可以发生交换,因此认为属于相邻接的复合座位上的拟等位基因。(3)黄体色:黄体色蚕由于喋吟还原酶极弱,使黄喋吟B1在体壁真皮细胞中积聚

17、而呈黄体色。(4)龙角:在幼虫半月纹、星状纹以及褐圆斑、多星纹等的斑纹位置上出现瘤状突起物。K基因与蚕的饲料效率有关。(5)虎斑:幼虫各环节前缘1/4为整齐的黑色带,其余3/4为白色,头部两颊有深褐色颊斑。(6)褐圆斑:环节背面有一对大型褐色或黄色斑纹,亦称茶斑,此种斑纹出现的对数受许多修饰基因的影响,与催青温度也有关系。(7)狭胸:幼虫胸部狭窄,腹部肥大,近纺锤行,手触松弛。(8)螯虾蛹:前后翅膨胀成囊状,向外侧突出,形似螯虾的爪钳,故此得名,膨胀的囊状物易破裂出血。二、简答:(1) 等位基因和相似性状非等位基因的命名有何区别?答:属复等位或拟等位基因群的基因,在基本基因记号的右上角记字符或

18、数字,标注字母的大小写,基因名称及记号如对正常型为显性者则以大写字母,为隐性者则以小写字母开始记写。表现型相似的非等位基因,在基本记号后划一横线,再写数字或字母,或者在基本记号后面直接写字母。如:w-1、w-2、w-3;oa、od等。家蚕卵形态性状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各自的遗传规律怎样?答:(1)家蚕卵的形态性状主要包括:卵形和卵色以及卵黄色;其中卵色有两类,一类是卵壳色,一类是浆液膜色。(2)遗传规律:a卵形性状由卵壳的形状决定,由母体基因型决定,是母体性状的一部分,故表现为“假母性遗传”,其分离的规律为:Fi代表现亲代性状,F2表现显性一方,F3发生分离,并且以蛾区为单位;b.乱壳色性状和

19、卵黄色的遗传规律与卵形同;c.浆液膜层次的卵色变异种类多,遗传规律也比较复杂,有母性遗传,也有普通遗传;其中母性遗传者有三种类型。母性遗传第一型的特征为:Fi代表现母性性状或两亲中间性状(当变异型为母本时),F2表现显性一方,F3以蛾区为单位发生分离,其代表有w-1;母性遗传第二型的模式与第一型相似,但形成机制不同,其代表有b-1,b-t;第三型又称混合型母性遗传,特征为:'代情形与第一、二型相同,但F2发生蛾区内的普通分离,其代表有b-2,apy。(注:绘出遗传模式图说服力更强。)(2) 家蚕白色卵类、褐色卵类、灰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为何?答:白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分

20、别为: 第1白卵(w-1:10-12.7),属于第一型母性遗传,但眼色为普通遗传。 第2白卵(w-2:10-16.1),属于普通遗传。 第3白卵(w-3:10-19.6),属于普通遗传。 第4白卵(w-4:10-?),属于普通遗传。第5白卵(w-5:10-?),属于普通遗传新白卵(wn:10-?),属于普通遗传。桃红眼白卵(pe:5-0.0),普通遗传。褐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分别为:第1褐卵(b-1:6-8.0),属于母性遗传第二型。第2褐卵(b-2:6-8.0),属于母性遗传第三型。第3褐卵(b-3:10-19.6),属于普通遗传。第4卵(b-4:20-21.9),属于普通遗传。t褐

21、卵(b-t:13-3.6),属于母性遗传第二型。灰色卵类的主要种类及其遗传特点分别为:灰色卵(Gr:2-6.9)。欧16灰色卵(Gr16:2-6.9)。鸟眼卵(G5:2-6.9)。淡灰色卵(Gr1:2-6.9)。X线诱发灰色卵(Grx-1:2-6.9)。第2X线诱发灰色卵(Grx-2:2-6.9)。桂灰卵(Grk:2-7.2)。 镇灰卵(Gr2:2-6.9)。 隐性灰卵(gr-r:2-7.5)。 斑灰卵(mgr:6-8.9)。上述灰色卵在遗传上的特点:由于都为卵壳性状,故全部表现假母性遗传;隐性灰卵(gr-r:2-7.5)、斑灰卵(mgr:6-8.9)为隐性遗传,其余为显性突变;除斑灰卵(mg

22、r)遗传基因属于第6连锁群外,其余均属于第二连锁群,属于第二连锁群者,除桂灰卵(Grk:2-7.2)和隐性灰卵(gr-r:2-7.5)位于近邻位置以外,其余为等位基因。(3) 田中和蒋同庆关于家蚕基楚斑纹、附加斑纹的划分有何不同?答:田中将家蚕幼虫斑纹划分为:能单独表现的斑纹为基础斑纹,不能单独表现者为附加斑纹两类。蒋同庆将第二染色体的P、+P、P、PS、PB作为基础斑纹,而第二染色体以外的Ze、L、msq作为附加斑纹,其中由于附加斑纹间的组合更分为一次附加斑纹,二次附加斑纹,三次附加斑纹。(4) 油蚕成因为何?有哪些主要种类?答:油蚕成因:正常蚕幼虫皮肤含大量白色尿酸盐结晶,呈不透明状。油蚕

23、皮肤透明,因真皮细胞中缺乏吸附此种尿酸盐的蛋白质,故尿酸盐含量仅为正常幼虫的3%-80%;其量越少,透明度越高。或者因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尿酸盐而表现油蚕。油蚕的主要种类:显性短节油蚕(Obs:18-6.2)、显性筑紫油蚕(Odc:16-29.7)、伴性油蚕(os:18-6.2)、od油蚕(od:1-49.6)、oal斑油(oal:2-26.7)、中国油蚕(oc:5-40.8)、阿斯可里黄茧油蚕(og:9-23.6)、白卵油蚕(w-3e:10-19.6)、青熟油蚕(oa:14-42.2)、霜降油蚕(oh:20-0.0),等。合计有40余个基因引起油蚕,它们分布在15个染色体的20余个基因座。(

24、5) 黄血基因与黄红茧系茧色有何关系?答:黄血是由于桑叶里的类胡萝卜素能通过幼虫的中肠进入血液中,故血呈黄色。黄血的等位基因有野蚕黄血(Ya)、淡黄血(YD)。只有黄血基因存在时,才能形成黄红茧系茧色。故黄血基因可以称实际上是黄红茧系茧色的条件基因。(6) 显性白茧的实质是怎样的?答:黄血抑制基因(I)能抑制类胡萝卜素从中肠渗透到体腔,从而抑压Y基因的表达(煤姬黄血抑制基因1s亦能抑压Y的表达)。显性白茧并非白色茧本身为显性,而是当黄血抑制基因(I)存在时,当其与黄红茧(不含有黄血抑制基因I)杂交时,F1代必然不能表现黄血,因而也不能表现黄红茧色。三、分析比较题:(1)已知家蚕第2白卵(w-2

25、)对与其独立遗传的红色卵(re)基因表现上位作用,请图示w-2与re杂交的Fi、F2基因型、表型、分离比。答:Pw-2/w-2+re/+rex+巧+w-2re/reFiw-2/+w-2re/+re(正常型黑褐色卵)F29+w-2/+re/3+w-2/re/re3w-2/w-2+re/1w-2/w-2re/re黑褐色卵红色卵第2白卵第2白卵比例:黑褐色卵:红色卵:第2白卵=9:3:4(2)图示家蚕互补绿茧(Ca/GaGtYG切与纯合白茧(+/+/+)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形。答:PGa/GaGb/Gb乂+/+/+,FiGa/+Gb/+(绿色茧)F29Ga/Gb/3+/+Gb/3Ga/+/+1+/+/+

26、绿色茧白色茧白色茧白色茧比例:绿色茧:白色茧=9:7四、叙述题:叙述家蚕赤蚁性状突变基因的种类、特征、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答案要点提示:(1)种类:隐性赤蚁、第2隐性赤蚁、淡赤蚁、伴性赤蚁、显性赤蚁、母性赤蚁、伴性限性伴性;(2)特征:按照体色深浅、头部颜色、体色消失情况、壮蚕斑纹及气门色泽来描写;(3)遗传特性:显、隐性,是否与性别有关等;(4)关系:基因位点关系(是否等位),连锁或独立关系,是否有上位或下位作用关系。第二章连锁遗传一、解释名词:(1) 基因分析:研究某性状形成过程中由那些基因支配,这些基因与其他基因间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遗传方式,这些就是基因分析的基本内容。基因分

27、析的基本方法是杂交试验,通过调查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分离比,来确定基因的作用及性状的遗传方式。(2) 相引/相斥:连锁遗传中两个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在一起的叫相引;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在一起的叫相斥。(3) 基因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即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他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4) 连锁遗传图:根据基因定位的方法,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标志出来,就能绘出连锁遗传图。二、简答:什么是家蚕连锁遗传的最大特点?在基因分析中有何利用?答:(1)家蚕连锁遗传的最大特点是:雌完全连锁,雄部分交换。(2)在基因分析中,

28、尤其是连锁检索中,就可以利用雌完全连锁而在杂交F2及其测交后代产生的特殊分离模式,而加以判断。(要求学生答题时写出相引、相斥情况下,采用什么杂交后代群体最好,其理论模式是什么;特别也要说明,由于雌完全连锁,因此测算重组值应该采用什么组合。)三、分析题:已知家蚕幼虫虎斑(Ze)基因和黄体色(lem)基因均属于第3连锁群,现选择一个既是虎斑又是黄体色的系统与正常型(非虎斑和正常体色)系统杂交,请写出其亲本(P)、Fi、F2世代的基因型、表型与F2的分离比。P虎斑黄体色x非虎斑正常Zelem/Zelem+/+FiZelem/+虎斑正常体色比例:虎斑正常:虎斑黄体色:非虎斑正常=2:1:1四、分析计算

29、题:已通过连续分析探明,家蚕隐性灰卵(gr-r)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隐性灰卵系统为姬蚕(p)、白血(+丫),通过与暗色斑(P)黄血(Y)系统杂交进行基因定位,Fi雄与该隐性灰卵雌测定,其性状分离调查结果如下表(其中基因符号代表表型):(gr-r+)?x(gr-r+)x(+PY)Fi8性状分离情况表现型个体数gr-rP+1084+pMY1019+PY111gr-rPM+102gr-rPY310+pM+286+P+3gr-rPMY1(1)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2)确定gr-r、PMY三基因的直线顺序;(3)计算出双交换值和三基因两两间的单交换值;(4)绘出三基因的连锁图。(1)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0、:pgr-r+Y/pgr-r+Y,pM+9r-rY/pM+gr-rY;(2)三基因的直线顺序为:pM-gr-rY;(3)双交换值:(3+1)/(1084+1019+111+102+310+286+3+1)=4/2910=0.0014=0.14%;pM与gr-r间的单交换值:(111+102)/2916+0.0014=0.073+0.0014=0.0744=7.44%gr-r与Y间的单交换值:(310+286)/2916+0.0014=0.204+0.0014=0.204+0.0014=0.2054=20.54%PM与Y间的单交换值:(111+102+310+286)/2916=0.2774=2

31、7.74%(4)三基因的连锁图:Mpgr-rYLL_7.4420.54五、叙述题举例说明家蚕连锁检索的方法。答案提示:家蚕雌为完全连锁,这使家蚕连锁的两对相对性状处于相引情况时,它们杂交的F1代雌与对应的双隐隐亲本测交,后代只产生2种亲本表型(理论比1:1),而不会出现交换型个体;当处于相斥情况时,它们杂交的F2代只产生3种表型,双隐性不出现,并且理论比为2:1:1。因此,进行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测验时,通常利用这两个特殊模式,可以增加灵敏度(准确性),不至于要太大的群体。(具体方法及例子,请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叙述和例举,并要求结合例子说明。)第三章性遗传一、解释名词:(1)伴性遗传:家蚕的

32、性型为ZW-ZZ型,W染色体除雌性决定作用外未发现其他基因,而Z染色体上已发现有十余个基因,这些基因与Z染色体一起行动,受精时雌(ZW)的Z染色体与雄(ZZ)的Z染色体组成子代雄,雄的Z染色体与雌的W染色体组成子代雌,因而在Z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雌雄交叉遗传,此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2)限性遗传:性状只在雌雄性别之一方表现的遗传方式。(3)从性遗传: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在性别双方的表现明显不同,甚至一方为显性,一方为隐性。也叫性影响遗传。(4)嵌合体:雌雄嵌合体为空间的性嵌合体,在发育过程中雌雄品行分布发育而成,故性分布异常,在表型上两性嵌合地结合。(5)间性:为时间的性嵌合,在发育过程中

33、雌雄的部分互有先后地发育而成的性生理异常,在表型上为两性的中间生物。问性是依不同发育时期其性征不同者,即最初由一种性别出发,尔后变为其相反之性者。二、简答题:(1)家蚕性型为哪一种?答:家蚕性型为ZW(ZW-ZZ)型:雌体为异配型,记为ZW,雄体记为ZZ。即雌体产生Z与W二种配子,雄体产生一种配子,与Z结合为雄,与W结合为雌。(2)家蚕染色体水平上的性决定是怎样的?答:性决定中W染色体具有雌性决定作用,只要出现W染色体即为雌性,无W染色体即为雄性。雌性决定基因在W染色体基部,靠近与Z染色体+0s基因(1-0.0)配对的区段。Z染色体任何区段的缺失与重复,对雌雄性征均无影响,但Z染色体任何区段缺

34、失均可造成雌性死亡,说明Z染色体在性决定方面作用微弱,但对生活力却有很大影响。常染色体对性别决定没有影响。(3)家蚕染色体数目(2n)是多少?其形态有何特点?答:家蚕染色体数目2n=56。其形态特点:家蚕染色体的形态在有丝分裂中期为短杆状或颗粒状,成熟分裂中期多成为颗粒状。(4)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在蚕业上各有何应用?答:(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Z或X)上的基因,在杂交后代中,伴随性染色体的传递而表现其特定的遗传方式,其特征为“交叉遗传”,在葭含性别中均可以表现,但频率不同。伴性遗传在蚕业上的应用:利用伴性油蚕来检出W磔色体上的易位型,是诱变育种中检出目的基因的有效工具。利用伴性油蚕、伴性

35、赤蚁等进行早期鉴别。利用伴性致死基因可以改变性比。由于雄蚕茧层率高,体质强健,在经济上比雌蚕有更大的价值,因此可以利用伴性致死基因改变性比,增加雄蚕的比率,以达提高经济价值的目的。(2)限性遗传:性状只在雌雄性别之一方表现的遗传方式。限性遗传在蚕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将形态标记性状基因易位到W磔色体上,作成了多种性别标记系统,达到雌雄分养、茧分绿丝的目的。包括:限性卵色系统、限性蚁色系统、限性斑纹系统、限性血色/茧色系统。三、叙述题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三种遗传方式均与性别有关。(2)区别:a.遗传基因方面: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Z或X),故又叫“性连锁遗传

36、";限性遗传基因一般是易位到性别决定染色体(W或Y)上的显性基因,也有更复杂的情况;从性遗传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b.表现特征方面:伴性遗传在雌雄双方均可表现,但频率不同,常表现“交叉遗传”特点;限性遗传只在性别一方表现;从性遗传又叫性影响遗传,在性别双方表现程度不同,甚至一方为显性,一方为隐性。第四章染色体及染色体变异一、解释名词:(1)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的染色体。/性染色体外的其余染色体。(2)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来自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即包括一定数目、一定形态结构和一定基因组成的染色体群便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人们通常将一种

37、生物体细胞核内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着丝点位置等总称为染色体组型。(3)联合复合体:是减数分裂前期,同缘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一种永久性特殊结构,与染色体配对交换及分离有密切关系。(4)平衡致死:同一对染色体上具有2个及其以上的隐性致死基因,但它们彼此位于不同的基因座位,并均处于异质型,故致死基因处于平衡状态,不表现致死作用,个体得以存活。当其中的任何一个基因达到纯合,即产生致死作用。(5)单体/单倍体:二倍体生物其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只有其中一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可表示为:2n-10/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6)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

38、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的。/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二、简答题:1、减数分裂的特点和重要意义为何?答: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减数分裂(meiosis)又叫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细胞成熟时,形成配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其特点是: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n表示)只有原来母细胞(以2n表示)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分裂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其中包括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的配对(pairing)、交换(crossingover)

39、W分离等,经过减数分裂的雌雄配子(n)受精结合后,又恢复到分裂前的染色体数目(2n),这就保证了一个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同时,通过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recombination),又导致了变异的发生,所以,减数分裂在生物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哪些主要类型?各自的细胞学特征和遗传效应主要有哪些?答:缺失:缺失是指染色体断裂之后,某一区段带有的基因丢失。由于染色体的缺失,则位于此区段上的基因也随之丢失,从而引起一系列遗传效应:首先是致死效应;其次,缺失对交换率有明显的影响,如果中间缺失,则位于缺失部位两侧的基因之间的距离将明显地靠近,因此,其交换

40、率将比正常者明显减少;第三,缺失可以导致伪显性现象的出现;第四,缺失还可以使染色体在配对过程中形态上发生某些变化。重复:重复与缺失相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一区段,从而存在重复的基因,重复可以是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节段的转移,而且这种重复节段可以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不同部位。重复也可以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节段的转移,此时,重复的节段彼此独立地分离。重复的遗传效应较缺失为小,一般来讲,重复节段的长度与生活力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重复节段愈长,生活力降低愈显著,重复节段太长也会造成致死。倒位: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连同它带有的基因顺序发生180。的倒转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倒位的产生是由于在一条染色体

41、上如有两处同时断裂,则形成不带末端的断片,此断片倒转180。后,再融合于原染色体上。倒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由于倒位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使连锁和交换发生改变。易位: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变异,如果这种转移是单方面的,称为单向易位,如果双方交换了某些区段,称相互易位。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相同部分的紧密配对,而经常形成多价染色体;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诸如十字形、8字形、O形、方形等染色体图像。易位杂合体由于染色体不规则的配对和分离,造成染色体的缺失、重复以及非整倍体形成,从而导致易位个体不育或生活力降低,但二倍体生物的纯合易位则很少引起形态学和生活力

42、的明显变化。3、染色体数目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怎样表示?类型及名称公式染色体组构成整倍体单倍体x(ABCD)二倍体2x2(ABCD)三倍体3x3(ABCD)同源四倍体4x4(ABCD)异源四倍体4x2(ABCD)2(A'BC'D')非整倍体单体2n-1(ABCD)(ABC-)双单体2n-1-1(ABCD)(AB-)三体2n+1(ABCD)(ABCD)(A)四体2n+2(1)(ABCD)(ABCD)(A)(A)双三体2n+1+1(ABCD)(ABCD)(B)(B)缺体2n-2(1)(ABC-)(ABC-)4、迄今主要有哪些家蚕限性系统?答:(1)卵色限性系统(多种)(2)

43、斑纹限性系统(多种)(3)茧色(血色)限性系统(4)伴性蚁色限性系统(需要学生能写出具体种类及其表示法)三、叙述题简述家蚕单性生殖的概念、种类、机理与方法。答案要点:(1)概念、种类: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雄核发育(2)机理:孤雌生殖发生机理、雄核发育发生机理(3)诱导方法:人工孤雌生殖方法、雄核发育诱导方法第五章发生遗传学一、解释名词:(1) 拟等位基因:位于某一染色体上相临近位置的基因,具基因座构成复合座位,基因间可以发生交换,区别于真正的等位基因,这些基因相类似,性质相近。如家蚕的E群基因。(2) E群基因极性现象:E群基因的作用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同基因作用方向不完全相同,同一基因作用强弱

44、因蚕体背面、腹面而不同。不同体节基因作用的强弱也不相同。(3) 孤雌生殖:雌性细胞未经受精而直接发育成个体的生殖现象。(4)雄核发育:进入卵内的精核不和卵核结合,而是两个精核结合发生成个体,称之为雄核发育。二、简答题:1、长岛的家蚕皮肤移植试验结果说明基因作用与细胞质的关系为何?答:长岛的家蚕皮肤移植试验结果说明基因作用与细胞质有一定的关系,细胞质对基因作用的表现有一定影响作用,家蚕的斑纹、体色都是发生初期真皮细胞分化时,以及在以后发育阶段中,由有关基因和细胞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基因是主导作用,而细胞质有影响作用。2、家蚕E群基因有那些特点?答:家蚕E群基因有30余个,属于拟等位基因,它们是控

45、制幼虫斑纹、附属肢、体节发育的基因。(1)这些突变导致斑纹、附属肢增加或缺少,体节畸形等形态表型;(2)基因作用在胚胎发育早期可以发现,致死,气管、神经索、生殖腺异常等;(3)E基因的作用具有极性现象(方向性):不同基因作用方向不完全相同,同一基因的作用强弱因蚕体背面、腹面而不同,不同体节基因作用的强弱也不同。3、家蚕嵌合体的种类有那些?答:嵌合体有体细胞形态性状嵌合体和性嵌合体。体细胞形态性状嵌合体有体色、斑纹左右对半规则的半身嵌合体,也有蚕体某一部分不规则嵌合和轻微嵌合,还有斑块式的镶嵌嵌合体。性嵌合体又称雌雄嵌合体,雌雄生殖器官以及第二性征等混存于一个个体或半侧雄半侧雌。4、嵌合体的形成

46、机制有那些?答:(1)染色体畸变。(2)受精及发生异常:主要有极体与精核结合,第1极体与第2极体结合,两个精核结合,卵核、精核、极体结合;除了这些异常结合外,还有正常的精核、卵核结合的受精核,这样,当正常的受精核和异常的受精核同时存在时,就形成各种类型的嵌合体。5、简述家蚕遗传致死的种类与家蚕致死基因种类。答:家蚕致死基因的种类复杂,数量繁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致死基因。显性致死基因纯合体和杂合体均表现致死作用,而隐性致死基因只有纯合体才表现致死作用。致死基因还可以分为完全致死基因和不完全致死基因;伴性致死基因和非伴性致死基因;有些致死基因伴有某些形态特征,有些致死基因不伴有

47、形态特征,致死只是遗传引起的生理致死,个体不死亡就很难知道致死基因的存在。6、家蚕孤雌生殖发生机理。答:(1)非减数分裂型刚产下的卵,卵核正处在第I成熟分裂中期,用热水处理未受精的蚕卵,破坏了减数分裂第I成熟分裂中期的纺锤体,但第二次均等分裂是正常的,结果形成未经减数的原核。原核分裂成卵裂核,发育成二倍体蚕。因为这些原核都是ZW型的,所以孤雌生殖都是雌蚕。如果两个未经减数的原核相互结合,即发育为四倍体雌蚕。(2)减数分裂型自然发生的孤雌生殖,其第I,第R两次成熟分裂都正常进行,第一次卵裂后两个分裂球融合,发育成二倍体个体。孤雌生殖的平胚胎有两种类型,ZZ,WW,前者全是雄蚕,部分能孵化,后者死

48、亡。7、单性生殖在家蚕遗传育种中有何利用?答:(1)饲养雄蚕。利用雄核发育,使两个只有Z染色体的精核结合,形成具有ZZ染色体的雄性个体(2)淘汰雄蚕有害隐性基因减数分裂型孤雌生殖得到的雄蚕使纯合体,隐性基因得以表现,淘汰有害隐性基因,保存有利基因。(3)获得真杂种核固定杂种优势通过两个不同的纯系杂交,可配制真杂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第六章同工酶遗传叙述题:家蚕同工酶遗传研究进展与同工酶遗传在经济性状选择上的意义。答案要点:(1) 说明家蚕几种同工酶遗传分析的一般结果(结合教材并望查阅引用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2) 家蚕各种同工酶遗传及活性高低与品种特性、经济性相关,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参考指标

49、(集合具体酶类进行)。第七章分子遗传及遗传工程简答题:1、蚕基因克隆研究已取得哪些主要成果?答案提示:本内容为教材扩展内容,请查阅最近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答。(主要包括:家蚕丝蛋白基因、家蚕抗性相关基因、家蚕性别控制基因、家蚕胚胎发育相关功能基因、家蚕蛹变态相关功能基因、家蚕细胞凋亡基因等的克隆研究成果。)2、简述丝蛋白基因的结构。答:丝蛋白基因可分为丝心蛋白H链基因、丝心蛋白L链基因和丝胶蛋白基因。(1)H链基因属第25连锁群,其大小约为16-17kb,在基因5有66bp的外显子,然后是1kb的内含子和15kb的外显子。(2)丝心蛋白L链基因属第14连锁群,与H链基因在后部丝腺细胞中完全

50、同步表达,在同一细胞内,转录相同分子数的mRNA合成相同分子数的丝心蛋白H链和L链,两者1:1结合,构成丝心蛋白。同丝心蛋白H链基因一样,在每单倍基因组中,只存在1份L链基因。L链基因在后部丝腺特异地转录,合成含约1100个核甘酸的mRNA对L链基因5'端周围约1500个碱基顺序所作的分析表明,TATA盒在-32-28位。在+1-280的5,侧翼上流区域,发现多处与H链基因相同或相似的“高度同源顺序”,并且L链基因和H链基因的转录相当一致,推测这两个基因的5,侧翼可能存在类似的启动子。L链基因自5端转录起始位点开始,中间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3)丝胶基因约为12kb。其中包括4个

51、内含子,总长约9.8kb,5个外显子总长2255bp。在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界处可能是前体mRN的剪辑信号。从5,端起,第一个外显子含90bp,第二个含30bp,第三个含1300bp,第四个含78bp,第五个含757bp。从碱基顺序看,所翻译的氨基酸以丝氨酸含量最高。并且在第五个外显子中发现114bp的重复顺序。在丝胶蛋白基因5,端上流碱基序列中,在-30-24处发现TATA盒结构(TATAAA汽顺序和位置与H链基因相同,在-90前后有CAATt结构,这是真核细胞有RNA®合酶II转录的II型基因的共同序列。3、家蚕转基因研究获得了怎样的进展?答案要点:(1)构建了家蚕转基因研究基础技

52、术体系;(2)基于Pigyybac转座子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家蚕转基因载体;(3)一些有重要价值外源基因在家蚕中成功表达。如日本的人原胶蛋白III转基因家蚕研究,等;(4)利用转基因家蚕研究基因功能取得重要进展。4、查阅DNA态性分析在蚕业研究中应用的最新文献,写出4000-5000字的综述。答案要点:主要阐明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等)在家蚕遗传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中的研究、运用概况,并简要说明对于家蚕遗传育种研究的深远意义。第八章数量遗传一、解释名词:(1)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支配,其表现特点是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 遗传力:亦

53、称为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3) 广义遗传力: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4) 狭义遗传力:加性方差所占表型方差的比例。(5) 遗传距离:遗传距离就是根据数量遗传学理论,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生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数值上的分析,在选择有显著遗传差异的数量性状的基础上,利用入选各个性状基因型值的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品种的各个主成分值,即主成分向量;这些向量间的几何距离,就称为对应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二、简答题: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有何区别?答: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而质量性状表现为不连续变异;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支配,而质量由单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支配;

54、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质量性状不然。2、在广义遗传力的估算中,利用两纯种亲本的杂交Fi代表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的根据是什么?答:由于不分离世代Pi、P2、Fi的基因型是一致的,基因型方差理论上都是零。假定基因型不受环境影响,则表现型方差都是由环境影响而引起,都等于环境方差。3、家蚕数量性状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同胞分析法。同胞分析法估算狭义遗传力,用的是一种巢式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2)亲子回归法。用子代平均值对亲代的回归来估算遗传力有两种方法:一是子代均值对中亲值的回归,二是子代均值对一亲的回归。(3)亲子相关法。用亲子回归法估算遗传力,由于上下处于不同的环

55、境,若某个世代遭遇异常环境,便会使这个势道的变异增大,从而使前后世代的变异不等。(4)回交法。这种方法使利用一F2代合两个回交一代的资料估算狭义遗传力。4、性状间的相关可划分为哪两类?相关的遗传原因有哪些?答:性状间的相关可分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两部分。原因有:(1)相关的遗传原因主要使基因的多效性,连锁虽然也是造成相关的原因,但由于交换和重组的关系,它造成的相关是暂时的。(2)环境相关是由于两性状受向他条件的影响发生的,它也是所有可变的环境因素的总效应。三、计算题:浙江农业大学蚕种组,1980年春季在同一环境下饲养67(P1)、石33(P2)、(67X石33)F1、(67X石33)F2,结茧后随机抽取50粒调查各项性状,并计算方差。其中蛹体重的方差为:VP1=11089,VP2=3284,VF1=9926,VF2=19313请计算蛹体重的广义遗传力。答:hB2(%)=Vf2-(0.25Vpi+0.5Vfi+0.25Vp2)-Vf2)乂100=19313-(0.25X11089+0.5X9926+0.25X3284)+19313X100=55.7%第九章实用性状的遗传一、解释名词:(1)实用性状:与实用经济性能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性状,如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