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政策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做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等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与现代物流密切相关。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同样离不开相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生产、营销的一种组织管理技术和国民经济的一门新兴的复合性服务产业,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我国的现代物流虽然起步较晚,但已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
2、行;不少省市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宏观层面的推动工作也有实质性进展;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等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新兴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特别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还有待形成。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的分析和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的比较研究,提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一、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一)物流市场总量和结构分析1.物流市场总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万亿元(2002年将超过10万亿元),钢、
3、煤、粮等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商品零售总额3.76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5.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货物周转量超过4万亿吨公里,我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已经产生巨大的货物流量和货物价值量。然而,中国物流市场总规模以价值量计算究竟有多大,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也没有具体的测算方法得到公认。在摩根·斯坦利公司2001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有根据的测算方法。该报告称,中国2001年物流总规模为21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其依据有两条:一是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期相当,当时美国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二是中国由于
4、条块分割的管理,资源闲置的程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物流成本会更高,占GDP的比例应上调到20%,即相当于2150亿美元或1764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依据目前的条件,对中国的物流市场总规模做出这样量化的概念,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2.物流产业总规模物流市场总规模确定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物流产业的总规模,即专业化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规模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如果说市场总规模业界比较认可的话,那么产业规模的争议就比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办的物流难以核算,对第三方物流也有宽派和窄派不同的界定方法。宽派的观点认为,所谓第三方的概念是以物流承担主体来划分的,只要不是卖方也不是买方自己完成的物流,都可以算作
5、第三方物流,至于它是不是采用了现代物流技术,能不能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那是在管理和技术层面对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方法。窄派的观点是把第三方物流看作与现代物流相等同的概念,只提供单一环节物流服务的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不能算作第三方物流。本文采用宽派的观点,即我们所讲的第三方物流已经包括了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下面,我们利用投入产出表给出一个比较直观、简便易行的测算方法。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任何一个产业的总产出可以表示成为中间投入与最终使用两部分之和。根据上面的定义,在现行的统计体系中,物流产业应包含在运输、仓储和通讯行业之内,其总产出也应分为这样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中间投入为各部门服务的,
6、成为各部门最终产出(既包括了产品,也包括了服务)的服务成本的组成部分,但并不一定是全部物流成本,因为只有当其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其物流成本才恰好等同于物流产业对该部门的投入;第二部分是最终产出,即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如客运,居民的通讯等,这部分不应计入物流范畴。当然理论上的抽象与实际现象总是有距离的,例如我们不可能确定每个消费者的交通、通讯支出都是属于个人最终消费,事实上对于一些具体现象来说,属于最终消费还是属于中间投入是难以严格划分清楚的。但是理论上的抽象有助于进行统计加工,我们可以把运输、仓储和通讯部门总产出的中间投入部分视为物流服务并计为物流产业的GDP规模;把最终使用部
7、分视为客流服务,排除在物流产业总规模之外。按照以上方法来具体测算物流产业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资料,我国GDP为8.9万亿元,其中运输、仓储和通讯部门为4920亿元,占GDP总量的5.6%。然后,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运输、仓储和通讯部门总产出的中间投入部分约占79%。由此可推算出2000年第三方物流应占GDP的4.4%,即3885亿元,占全部物流市场的22%。这个结果比许多文献上给出的比例高出许多,主要原因是对第三方物流的界定宽窄差距造成的。国务院研究室陈文玲在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中提出,五年内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例应该提高到30%左右,表明当前
8、的比例应在20%左右。上述结果在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调查中可以得到某种验证,该报告中显示,生产企业中,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第三方代理的物流量占总物流量的比例大于60%的企业有44.3%,30%60%之间的企业有26.2%,在30%以下的企业有29.5%。商业企业各有50%的企业第三方代理比例在30%以下和60%以上。这说明平均起来看,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应该不会低于物流总规模的20%。3.对物流市场进行结构分析的意义物流市场总规模是一定的,而且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物流市场规模扩大的速度不可能快于GDP的增长。物流市场结构的调整,在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移,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
9、程。第三方物流(包括传统运输与仓储)大约占全部物流市场的五分之一,意味着企业内部物流的比重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变为外包物流,就给第三方物流市场带来五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企业物流外包的扩大,第三方物流的增长速度难以超过GDP的增长幅度。我们说,离开了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就谈不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国际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国际物流合同市场现状来看,工商企业剥离自办物流,采购物流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工商企业加强自身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导潮流。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
10、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二)企业结构分析我国目前还没有物流企业的分类划型标准,因此很难对物流企业做出数量上的界定。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对物流企业的理解,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传统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其中比较活跃的公司主要有“中字头”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包括中远、中外运、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以及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一些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的优点是:拥有较庞大的国有资产;一般来说,拥有本地化网络与用户资源。其缺点是:企业负担较重;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业务还局限于传统物流领域(仓储、运输)。第二类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物流
11、企业。例如:海尔物流、安得物流、安泰达物流公司等。其特点是:首先通过整合内部的物流业务,大大降低了本公司或集团物流成本,提升了本公司的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拓展为社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此类企业发展较快,大多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在行业(或专业)物流服务上具有较大优势。第三类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宝供、招商局物流、新科安达。他们是一种具有实力的民营或合资的市场参与者。这些公司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运输服务、管理系统甚至完整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合资公司通常比地方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四类是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如快步易捷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国公司或高端客户。他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与咨询服务,也
12、包括信息系统与技术服务。 第五类是大的跨国物流商,如马士基、APL,Exel等,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国公司,服务领域主要是进出口物流,目前很少公司试图作超越核心业务之外的专业服务。他们以更多的资本与技术优势、强大的海外网络和国际客户关系、服务的规范性与及时性,正在向中国的高端用户渗透,在业务范围和吸引中国高级人才等方面对其它类型服务商构成了威胁。(三)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分析1.物流基础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配套性、兼容性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看,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
13、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与地方运输系统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
14、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这种“重线路、轻结点”式的发展,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2.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系统功能不强我国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物流作业水平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工商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需求。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功能低下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
15、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无论软件水平、还是应用水平,还赶不上自己的客户工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与客户也不兼容。我国物流企业系统功能不强,仓储功能与运输功能缺少协调,长途运输与短途配送缺乏联系衔接,各种运输方式配合不力,不同物流服务很少结合,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一票到底”和“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很少。工商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时很少委托总包,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的系统功能不强、总包能力不够,导致综合性服务少、单一性服务多、单据准确率低、配送及时性差、货物缺损率高、物流结算麻烦。我国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
16、服务设施、服务规范、服务内容、服务营销、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综合物流服务设计、社会化物流服务与顾客工商企业供应链衔接、物流绩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与现代物流系统服务模式竞争的能力。3.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
17、比较低,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三是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
18、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四)劳动者素质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上个世纪80 年代在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如北京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等,曾设置了储运(物流)管理或物资管理系或专业。但最近几年,这些院校的物流专业却合并或撤消了。例如,北方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是1982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点,后又成为国内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但在1998年全国专业学科目录调整时,将其并入“管理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在
19、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仅有10所左右,仅占我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左右,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但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物流职业教育、资格培训更显落后。随着现代物流的兴起,国内物流人才极度短缺,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对物流高层管理人员需求增加,使得国内人才市场符合要求的物流管理人员,尤其是物流企业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目前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低素质,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也难以满足为客户工商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物流素质的物流管理和物
20、流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研究(一)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概况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近年来,随着物流内涵的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均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组织合理化是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共同特征。为了实现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目标,物流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政府或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质量的提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使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以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为代表。特别是美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美国
21、物流市场总规模接近1万亿美元,为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之多。在美国企业中,对物流的认识及物流的地位,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二战后,美国经济逐步繁荣,大批量的工业制成品需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国内外市场,同时要求运输同仓储、包装和销售等相关作业尽可能协调进行,以便加速物资流通和降低运销成本。这一经济发展形势,为美国物流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进入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打击,美国企业纷纷将生产地设在国外原料产地,或者在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就近组装,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物流业地区范围的扩大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美国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以及发达的多式联运,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进入80年代以后,美
22、国政府放松了对整个运输业的管制,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运输政策法规的调整又大大改善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及贸易受益匪浅。据统计,这一时期运输费用在商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7.2%。90年代是美国物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高效的供应链的建立,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下降并保持在10%左右,产品及时快速地到达市场的要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订单确认到货物发运,60年代需要30天,现在只要4872小时,而且,48小时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服务的基准时间,物流运作时间的缩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机会。从90
23、年代美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主要得益于稳定的经济增长、发达的信息技术、宽松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在这一时期,美国物流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如美国的鲁宾逊物流公司,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年运货100万批次,同1万多家汽车运输经营人、数百家海运经营人及美国主要铁路、航空公司建立了合同关系,在世界上设立了120多个办事处,凭借具有各种专长的管理队伍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手段,能向国内外企业提供快速便捷、优质高效、成本低廉的物流服务。美国其它著名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等公司的物流设施与业务范围也迅速发展和扩大。除美国外,日本及欧盟国家的物流也发展到了较高水
24、平。就这些国家物流成本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而言,日本为14%、英国为10.6%、法国为11.1%、意大利和荷兰均为11.3%、德国为13%、西班牙为11.5%,均低于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二)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从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看,物流业已进入成熟阶段,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1)物流服务的内涵将继续拓展最初的物流服务只解决运输问题,后来逐步地将装卸、搬运、仓储、保管乃至报关、通关、保险、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保税等业务统一进来,把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
25、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转让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2)物流服务过程在继续延伸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港口”、“门门”和“货架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可以将产品从生产线终端送到消费者手中。后来,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JIT)”和“零库存(ZI)”,以加速资金与物资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此外,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利用,对某些物资来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而使物流服务过程向消费后延伸。(3)专业化物
26、流服务不断壮大除上述物流发展趋势外,发达国家目前非常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但能够提供物流作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顾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美国西北大学对财富500强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69%的企业已经使用了第三方物流服务,75%的企业打算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4)供应链管理开始盛行供应链管理在欧洲较为盛行。如英国因采用新的综合物流观念强调总体战略目标,而不是某一环节如何先进,从而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欧美许多企业通过直接控制供应链,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据有关统计,199091年度,英国企业物流成本占总销售额的平均值由7.24%
27、大幅度降低到5.28%;而同期的德国为11%,美国和日本更高。目前,国际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正朝着全球采购、本地制造、全球分销的新型跨国公司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与国际跨国公司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国际物流企业也正寻求开展“一票到底”服务,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化、优质化的物流需求。(5)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外发达国家获得物流规模效益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在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枢纽结点上建设规模巨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例如,德国纽伦堡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达7平方公里。建设物流园区,有利于实现物流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挥物流园区综合物流优势和物流企业专业互补优势。二是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壮大规
28、模。据统计,1999年仅美国物流运输企业之间的并购就达23件,并购总金额6.25亿美元。德国邮政公司在最近两年并购欧洲地区物流企业达11家,现在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290亿美元的欧洲巨型物流企业。UPS在1999年11月宣布增资发行新股,收购美国和欧洲的物流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678期)。巨型物流企业的出现,带动物流产业向全球化方向加速发展。(6)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了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技术格局。今后物流技术
29、的发展方向将包括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射频标识技术、自动索引技术、搬运机器人、电子识别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及集成化技术等。(三)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达国家政府在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来源:走向世界 国外流通考察报告(上、下):(1)注重物流立法1993年,德国通过了联邦铁路线路改扩建法,规定了由国家投资联邦铁路的新线建设和改扩建费用。1998年,美国出台了21世纪运输平衡法,旨在改进安全状况、保护环境、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美国在80年代初期实施了“冰茶法案”,放松了对公路运输的管制,使公路运输自身的灵活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建
30、立了与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行业的协调发展关系,使物流发展赖以生存的综合运输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物流的运输效率。(2)制定统一规划德国政府1980年制定了在全国建设40个物流中心的规划,目前已有20多个建成并投入使用。30多年以前,日本东京的物流系统非常紊乱,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交通堵塞。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在城市外环线上规划了4个物流团地,并在用地和贷款方面提供政策优惠,使城市物流系统得到了改造提升。(3)政策引导1996年,日本通产省颁布了综合物流政策实施大纲,明确了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目标,并从放松规制、完善基础设施、物流系统升级、政府部门的协调促进机制、政府援助等角度制
31、定了相应的政策。1999年,日本政府又将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其经济再生战略之中。美国政府特别是其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引导政策,鼓励物流产业的发展。相关国家政府在高度重视物流业建设的同时,均在宏观或微观层面上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如利用税收、贷款等手段进行导向性扶持等。(4)投资倾斜发达国家政府对物流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专项税收收入和直接财政拨款。瑞典从1979年开始调整公路税收结构,通过收取可变公路税,特别是汽油和公里税,将公路运输造成的社会成本纳入税收核算体系。1998年英国政府发表的综合运输白皮书及2000年交通运输10年规划也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面。意大利隆巴蒂地区对米兰周边物流中
32、心的建设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5)财税扶持美国奥克兰市政府给予港口免税政策,港口把每年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用于设施建设,使奥克兰港成为太平洋沿岸最大的集装箱港。美国拉斯维加斯市允许仓储企业免交仓储税、纯利润所得税,加上便宜的地价,吸引了全美许多仓储运输公司来此设立中转仓库和中转站,使得该市成为美国西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6)调整政府管理体制荷兰政府运输部对分散的、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管理的政府职能进行调整,按照货运和客运的要求分别组建了货运管理司和客运管理司,并将不同运输方式鼓励的基础设施投资职能全部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司,便于政府按照物流发展的要求,统一制定
33、运输管理和基础设施投资政策。(7)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赋予协会在物流市场中进行协调、咨询、服务与沟通的职能,使协会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使行业协会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发挥协调和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荷兰政府通过荷兰国际配送协会,对在荷兰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面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贴息贷款。欧洲物流协会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合作,制定了多种物流行业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协会通过开发和制定物流教学和培训标准,形成了相应的物流从业资格制度,受到欧洲物流行业的欢迎和认可。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有1000多家会员,在全国许多城市设有分支机构,通过组织开展
34、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本国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8)着重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发达国家抓住政策导向、政府扶持、培育和建设物流市场的关键,通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开辟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中心、配载中心,鼓励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使其成为货主、车主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成为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者、运作者和高质量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引导工业、商业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突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意识,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按现代物流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并与主业进行有效分离,积极引导和培育物流服
35、务需求市场。(9)重视物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现代物流业是集先进的运输技术、信息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高技术人才等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积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在发展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通过建立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使人才成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我国物流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
36、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1)物流专业化差距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模式是一种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有资料显示,现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欧洲76%,美国58%,而我国仅有15%。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服务的执行主体商业企业的74%,工业企业的71%来自供货方;来自第三方的工业企业为21%,商业企业只有13%。在我国工商企业中,自给自足式服务相当普遍。53%的工业企业和70%的商业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59%的工业企业和80%的商业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679号)。我国物流企业规
37、模偏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从我们所掌握的26家上市物流企业来看,1999年度,这些企业全部物流服务收入总计还不到150亿美元,但是美国的UPS公司1家,早在199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125亿美元,日本的佐川急便1家1995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也达到了57亿美元。我国上市企业尚且如此,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差距更加明显。我国的物流企业不仅规模偏小,而大部分只能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很少几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够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200多家物流企业的调查,能够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
38、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本节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679期)。(2)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差距前文已经提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专业化方面的差距,在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的差距还有:一是效率低。2000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舍近求远、迂回运输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即便扣除其工业化水平较高、产品结构较轻的因素,我国在这方面
39、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环境,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
40、月左右。按照国际国内已有装备技术水平及运输组织技术,缩短物流时间的潜力很大。三是损耗大。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3)物流业管理方面的差距在物流业的跨部门和跨行业特征上,我国与物流业发达国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
41、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一是管理部门较多协调性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管理的环节多、管理的差异性大、执法的宽严尺度不一,加之协调性较差,使得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二是管理条块分割。目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三是管理层次较多,
42、地方保护严重。由于中央及地方、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物流业从业企业规模较小、地域化经营特点鲜明的顽症,均可以在地方保护中得到答案。四是管理规章政出多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物流业发展的统一的政策法规比较少见,但相关的领域分别出台了大量的各类管理法规。这些法规因受到前述管理部门较多、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重复和缺乏协调之处,加之执法主体多元化,是造成管理无序、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一)提高
43、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明确现代物流的产业定位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纵贯物品流通的全过程,横跨国民经济各产业,对各个行业实用性强,推动作用大。在所有物质生产、流通部门,推广使用现代物流,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作模式产生全局性影响,带来根本性变化。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各个行业企业,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作模式尤其重要。只有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才能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实际,积极推广使用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在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对独立的产业特征,要加快发展必须明确其产业定位。包括尽快制定各类物流企业的分类划型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在工商管理部门设立工商登记代
44、码;尽快建立物流企业的统计信息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使物流产业有一个口径统一的数量描述和指标参照系统;在财政和税务管理中把物流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业看待,以便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物流立法,在经济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现代物流的产业定位。(二)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从长远来看,应该明确一个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当前,应尽快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
45、,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三)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目前,我国大量的物流活动是由生产或商贸企业(第一方或第二方)完成的,也就是说非专业化的企业内部物流构成了物流活动的主体,第三方物流(即外包物流)的比重还不是很大。这是造成我国物流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改造和外包;另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例如: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
46、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要认真遵守WTO的规则和向成员国开放本国市场。在我国现代物流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尽快解决物流市场管制方式不适应WTO规则的问题,努力克服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并在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物流网络建设和发展、市场监管体系、税收体系等方面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环境,以便真正向国内外全面开放物流服务市场,并以开放的
47、方式促进我国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发育与成熟。物流产业的发展最终要靠市场供需双方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加以引导。一是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促进物流改造和外包,扩大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在我国的企业财务制度中只有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而没有物流总成本的概念。因此,企业不了解自身的物流潜力,也缺乏对于物流流程进行整合和业务外包的意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缺少库存的资金占压成本,缺少自建车队、自建仓库的成本,也缺少由于物流速度慢造成商品贬值甚至报废的损失计算。这样,我国企业实际上没有物流总成本的概念,无法与国际接轨。各发达国家在核算物流总成本的时候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我们应尽快
48、学习研究,建立我国企业物流总成本的概念。这样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核算,促进其通过加速资金周转和物流外包来降低物流总成本。这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市场需求环境。二是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现代物流强调整合,特别是强调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49、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四)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要适时调整运输价格和收费,均衡网络负载。现在,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费价格不尽协调,各运输网络的负载不均衡,特别是公路运输关卡多,收费高,负担重,有些高速公路因收费过高反而闲置。应通过价格调节,降低费用,促进使用先进设施,加快物流速度。二是为大型物流企业在地方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方便。应在经营范围、注册资金、交通管制、工商监管和财政税收等方面,与当地企业一视同仁,以便使他们尽快形成网络,发挥优势,占领市场。三是适当放松对大型物流企业的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内部调剂使用外汇,一定额度范围内变审批制为登记制。四是经过批准,为国内物流企业进口必须设备减免关税,减少相关配套费用,支持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五是根据各地情况,对物流企业在工商登记、建设用地、车辆运行、消防规范等方面给予便利。六是加强“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速度。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快捷验放系统”,提高通关效率。(五)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熔化和凝固(28课件)
- 信息披露与企业形象管理制度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
- 2024年杭州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2024年西宁道路运输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酒泉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2024年长沙道路运输客货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聊城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保过
- 2024年七台河驾校考试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北京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题模板
- 幼儿园游戏方案与案例-完整版PPT课件
- 幼儿教师礼仪修养(服饰篇)ppt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参考模板)
- 广州某排洪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清华大学弹性力学冯西桥FXQChapter本构关系
- bev tg2cae054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 霍兰德自我探索量表
- 提高零售客户卷烟经营毛利率
- 第07050501导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采购物资、外协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 第10章 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