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合理施肥: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株,以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产生影响)1.施肥的增产效应 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 (1)提高土壤养分含量(2)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良好的正效应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1)对外观品质的影响(2)对内在品质的影响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水果蔬菜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5.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施肥能提高作物的耐寒、耐旱和耐霜冻性能,其中磷和钾在减灾中作用更
2、大。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生影响)1.肥料的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施肥引起环境问题增加3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导致土壤污染。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引起大气污染引起食品污染引起地下水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为什么要研究合理施肥?1.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2.是改变我国施肥现状的需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施肥科学研究内容:1.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施,2肥技术研究 (1)某一作物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2)轮作前后茬分配;(3)施肥与其它因素的耦合技术。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试验研究 3.统计研究 4.化
3、学分析及其它分析研究4、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原意: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律的内涵: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2.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3.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4.田间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最小养分律的实践意义(1)施肥中一方面要注意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发现和补充最小养分(2)要注意不同肥料
4、之间的合理配合。最小养分律的不足及发展:(一)施肥与产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是有条件的,它只适合于土壤非常贫瘠和作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在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施肥的增产效果不是直线关系,而呈曲线关系,否则将会得出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错误结论。(二)最小养分律孤立地看待各个养分,忽视了养分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面。(三)最小养分律又延伸出了最适因子律和限制因子律5、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再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6、米氏学说(方程):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
5、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用数学式表达为:数字式 dy/dx=C(A-y);指数式y=A(1减去e的-cx次幂 ) y产量x施肥量A极限产量C常数(效应系数)数字式表明: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越低施入某种元素肥料增产效果越显著。米氏学说实质(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 (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米氏学说作用: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率。米氏学说的意义: 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
6、系,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了由经验施肥发展到定量施肥的施肥科学新纪元。7、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施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公式:施肥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中该养分利用率)养分平衡原则:一、通过施肥调控作物体内营养平衡:1.通过施肥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达到适宜的含量水平。2.通过施肥调作物体内不同养分的比例使之趋于平衡。二、通过施肥调控土壤养分平衡:1.通过施肥调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各种养分的比例使之满足作物需要2.通过施肥来修复土壤供肥的能力土壤施肥量确定的两种方法:1地力差减法2土壤有
7、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基础产量确定方法:1空白法2田间试验法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为基础产量1.空白法:以不施肥地块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特点:操作容易,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2.田间试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置包含五项不同的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特点:准确性高,但周期长,费工费时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内,进行肥料增产效应的研究,求算单位肥料
8、的增产量,然后由现产量推算各田块不施肥某种养分的基础产量。目标产量的确定方法:1以地定产法2以水定产法3前几年平均单产量以地定产法: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依存率=无肥区农作物产量/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以地定产法工作流程:田间多点试验(至少20个)-无肥、完全肥区两个处理-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计算每点的依存率-统计依存率(Dr)与无肥区产量(x)的关系得Dr=f(x)-得到y=f(x)以地定产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以水定产法: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养有效含水量
9、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以水定产法工作流程: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灌水量处理,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统计不同降雨量时水量效能指数前几年平均单产法:一般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几年平均单产法7、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估算土壤供肥量的一种方法。土壤供肥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施用量kg/hm2=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测值×2.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特点:与地力差减法相比具有时间短,简单快速和实用性强
10、的特点。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一)布置多点田间试验(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计算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每公顷农作物从P、NK、KP小区吸收某种养分数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 2.25) ×100(四)进行回归统计 8、土壤营养诊断因素(依据)1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强度因素是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一个量度,代表作物利用这种养分的难易2土壤养分供应数量因素:土壤养分供应不仅仅决定于强度因素,而且还决定于固相养分及其在固液相间的平衡,这种与液相养分处于平衡状态的养分,可因液相养分被植物吸收或因其他原因减少时,很快进入溶液。土壤营
11、养诊断方法:1幼苗法(K值法)K=B/A×100(K土壤供素程度B缺该素时幼苗生物量A完全养分时幼苗生物量)2田间肥效试验法3微生物法4化学分析法植物营养诊断依据:1作物体内养分的分布特性2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特点3作物体内养分再利用规律4土壤公费,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植物营养诊断方法:(1)形态诊断症状诊断长势长相诊断(2)化学诊断叶分析法组织速测法全量分析叶片营养诊断标准临界值法标准值法平衡指数法,其他诊断方法:酶学诊断,施肥诊断根外施肥诊断土壤施肥诊断,物理化学诊断离子选择性电极诊断电子探针诊断显微结构诊断t=k1-k2/根号下SE1+SE2(k1不施肥器官元素含量;SE1:k
12、1的取样差数标准差k2施肥器官某元素含量SE2:k2取样差数标准差;t越高,器官指示性越强,大岁数植物中叶片t值较高)(3)DRIS法(4)相对产量法9、DRIS法方法步骤:也叫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1)确定诊断标准通过大田或盆栽试验,获得大量的作物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资料,按产量高低,将叶片养分含量数据划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将叶片养分分析测定结果以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如N的百分比,N/P,N/K等分别计算高产组及低产组各养分表示形式平均数(X)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方差(S2)以低产组方差为大变量,高产组方差微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选出方差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方差比较大的作为重要参数,并把
13、高产组的这套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作为实际应用时的诊断标准。确定施肥次序图解法指数法。10、植株化学诊断的取样?化学诊断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与正常植株体内养分含量标准直接比较而做出丰缺判断的一种营养诊断方法。 适于诊断分析的叶片是进入生理成熟的新叶。适宜的取样时期是体内养分浓度与产量关系密切相关的时期。取样数量要有充分的代表性。t=k1-k2/根号下SE1+SE2(k1不施肥器官元素含量;SE1:k1的取样差数标准差k2施肥器官某元素含量SE2:k2取样差数标准差;t越高,器官指示性越强,大岁数植物中叶片t值较高所有植物养分含量测定都采用叶片作为取样器官。11、
14、营养诊断指标建立的方法?土壤(1)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2)养分供应的数量因素 植物(1)作物体内养分的分布特性(2)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特点(3)作物体内养分再利用规律(4)土壤供肥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12、相对产量:不施某种养分的产量占施足量该养分产量(最高产量)的百分率。相对产量=不施某种养分平均产量/施足量该养分平均产量×100。13、边际产量:增减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M=yx(M平均边际产量,x增减养分,y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14、边际代替率:两种养分的边际产量之比倒数的复制即dx1/dx2=-(y/x1)/(y/x2)。15、肥料效应:作物生长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
15、。16、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数量关系的函数式。17、S型肥料对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为y=b0+b1x+b2x2+b3x3适用条件: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当作物严重缺乏某种养分时,肥料效应呈“S”曲线形典型的肥料效应方程:b1>0,b2>0,b3<0S型肥料效应曲线特点特点:1土壤供肥量很低时,增施单位量肥料的增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直至转向点。2超过转向点后,增施单位量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产量按渐减率增加,直到最高产量点。3超过最高产量后,继续增加施肥量,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负效应。4无限量地增施肥料可能使产量下降为零。18、二元二次式肥
16、料效应函数y=b0+b1x1+b2x12+ b3x2+ b4x22+ b5x1x2式中:b1、b2为x1主效应系数;b3、b4为x2的主效应系数,b5为x1、x2的交互效应系数;b5>0为正效互作用,b5<0为负交互作用。函数有一极大值,效应曲面呈凸型,极大值的施肥量即为最高产量施肥量。19、效应方程中各效应系数对曲面的影响特点:当两种肥料的产量效应均符合报酬递减率时,效应曲面为一凸面形。当某一养分的增产效应显著时,则该养分的效应曲线将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效应曲面也必然沿该养分坐标轴的方向而急剧升高;当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时,则曲面顶部的斜率较大,当交互作用为负效应时,则曲面顶部
17、的比较平坦。20、利润率:投入单位量肥料成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21、边际成本:增投单位量肥料的成本。22、边际利润:增加单位肥量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23、经济最佳施肥量: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即dy/dx=Px/Py。24、最大利润率施肥量:x=-mb2±根号下(mb2)2-mb1b2Px/b2Px。25、施肥方式:土壤施肥,植物施肥,其他施肥方式:灌溉施肥,免耕施肥,机械化施肥与自动化施肥,飞机施肥,精准施肥。26、土壤施肥方式:撒施,条施,环施,穴施,和放射状施等。27、常用的追肥方式有:埋施,根外追肥,冲施, 撒施。28、植物施肥方
18、式:叶面施用,注射施用,打洞填埋,涂抹施肥和种子施肥(拌种法 、浸种法 、盖种肥 ),蘸秧根等。29、茬口:生茬,半熟茬,熟茬,休闲茬。茬口在土壤肥力特性:栽培某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病虫杂草感染的影响生茬:栽培过禾谷类作物、块茎类作物的茬口半熟茬:栽培过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作物的茬口熟茬:栽培过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的茬口,由于这类作物是作为绿肥而栽培,也称养地作物。休闲茬:一个特殊岔口,作为轮作中调节地地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在干旱缺肥的丘陵上应用,它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接纳雨水、对稳产和高产起到一定作用。30、保护地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特性:1土壤养分含量高2具有良好的土
19、壤结构3土壤微生物变化较大4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5土壤气体异常6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31、蔬菜营养特性:1蔬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强2蔬菜作物施肥量大3蔬菜作物喜硝态氮4蔬菜作物需钙硼钼较多。32、无公害蔬菜在肥料施用时应注意:1原则上只能使用农家肥和一些矿物肥料,但也可以限量使用一些限定的化肥肥料,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和过磷酸钙2禁止使用城市垃圾、生活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3严禁使用未经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禽粪便4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不可超过1:1,5对叶菜类蔬菜的追肥最后一次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培肥地力的途径为耕地
20、,施肥,灌溉,轮作,其中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33、有机肥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之间的矛盾;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可以调节土壤pH的变化和减轻一些有害元素的活性和危害。2.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34、化肥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 1.直接作用(1)氮肥(2)磷肥(3)钾肥2.间接作用 ,化肥的施用增加了作物产量,进而也扩大了农家肥和有机质的资源量,使归还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增加,从而起到培肥土壤的间接作用。35、有机肥对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1.有机肥为完全养分肥料
21、,其所含各种养分元素与化肥中的营养元素一样影响着作物产品的质量;2.通过改良培肥土壤从而影响作物特别是薯类作物以及花生、萝卜、胡萝卜等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3.有机肥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36、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统一关系: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糖用甜菜、菠菜);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禾谷类作物和饲料作物)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薯类作物)。37、肥料利用率概念,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
22、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肥料利用率影响因素作物种类、栽培技术、施肥技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肥料配合施用;2.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施肥;3.施肥措施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合;4.改进化肥剂型;5.改进施肥方法、施肥机具;6.作物营养性状遗传改良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1.可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2.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3.减少肥料生产和施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肥料利用率的测量方法 (1)示踪法 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记肥料施入土壤,到成熟期分析农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2)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
23、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顺养分含量。特点:田间差减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一般比示踪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高。38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意思: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 (一)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y=f(N,W,T
24、,G,L)各因素之间符合乘法法则。式中,y:相对产量; N:养分; W:水 T:温度; G:CO2浓度; L:光照。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实践意义: 1.重视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既要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需要; 2.重视施肥措施与环境因子和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实践意义 1.重视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既要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需要; 2.重视施肥措施与环境因子和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39、基肥:它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而对多年生作物,一般
25、把秋冬季施入的肥料称作基肥。施用基肥的目的:一是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为作物整个生育期生长提供养分条件。基肥的施用原则(1)数量要大;(2)肥效持久;(3)肥土、肥苗、土肥相融;(4)要有一定深度;(5)养分要完全。40、种肥: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施用种肥目的: 是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具体来说:供给幼苗养分特别是满足植株营养临界期时养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腐熟的有机肥料作种肥还有改善种子床和苗床物理性状的作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施用种肥原则:施用种肥时按照速效为主,品种和数量要严格的原则进行。对肥料种类要求: 以
26、腐熟的有机肥或速效性化肥为宜。对化学肥料的性状要求:选用化肥要注意肥料酸碱度要适宜,应对种子发芽无毒害作用。对用量及施用方式要求:种肥用量不宜过大,而且要注意施用方法,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具体用量由于作物、土壤、气候、肥料种类等差异而不同41、追肥:概念 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作追肥。目的 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42、确定施肥时期的最基本依据:(一)根据作物营养规律 1.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2.根据作物的产量水平(二)根据土壤的供肥特性1.当土壤养分释放快,供肥充足时,应当推迟施肥期,反之当土壤养分释放慢,供肥不足时应及时追肥。2.在土壤瘠薄,基肥不足
27、和作物生长瘦弱时,施肥期应适当提前。3.在土壤供肥良好、幼苗生长正常和肥料充足时,则应分期施肥,侧重施于最大效益期。(三)根据肥料的施用情况1.在肥料不充足时,一般应当将肥料集 中施在作物营养最大的效益期。2.肥料为缓效肥料时,早施。(四)根据其它农业措施的配合情况。43、灌溉施肥(Fertigation).概念 肥料随灌溉水施入田间的过程叫灌溉施肥。包括滴灌、渠灌和喷灌等。灌溉施肥的基本要求:应是水溶性化合物,主要是氮肥,少数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亦可灌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是水溶性或螯合态的化合物。对灌溉施肥的肥料浓度要求:灌溉施肥中氮肥浓度要控制,对于大多数作物适宜的氮肥浓度在0.3%左右,
28、最高不宜超过0.6%,在向无作物的土壤上施氮这一浓度甚至可以高一些。对灌溉水的要求:PH值不能高于7.5。PH高时会在管道中及滴头上形成钙、镁的碳酸盐和磷酸盐沉淀,且高PH会降低锌、铁、磷等对作物的有效性。PH值过低会伤害根系和导致土壤溶液中的铝、锰的浓度增加,对作物产生毒害。44、免耕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1)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不再搅动土壤。2)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防治土壤侵蚀。(3)用专用播种机在狭小的种床上进行播种,保证种子、肥料的量和在土壤中的位置。(4)灭草剂控制杂草。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免耕施肥:是由免耕
29、技术而产生的,即在免耕条件而进行的施肥。免耕施肥的特点:肥料施用在土壤表面,磷钾存留于耕层,氮在底层;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肥用量一次不可过大;免耕条件下氮肥肥效下降、钾肥肥料相当、磷肥肥效增加;45、精准施肥(Precision Fertilizer)(一)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概念: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杂草、产量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根据农艺的要求进行精确定位定量耕种、施肥、灌水、用药的农业技术。(二)精准施肥 概念:通过RS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取土壤信息,借助GIS支持的决策系统,采用装备有GPS的变量施肥机进行定位
30、定量施肥。 优点:这种施肥方法消除了传统上在同一块地里平均施肥的做法,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好的效益。(三)精准农业的实施流程:信息采集。决策支持系统。执行。46、保护地栽培:是指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防寒保温或遮光降温设备,人为创造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进行栽培的方法。也称为设施栽培,是大型现代化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等设施栽培的总称。保护地主要类型 (一)简易保护地设施型:指利用简易覆盖、风障、阳畦、温床设施进行保护地栽培的保护地类型。主要用于北方地区越冬作物(蔬菜)栽培和雨水较少的西北地区。(二)软化设施和遮阳设施型1.软化设施
31、型:指在遮光密闭、黑暗或半黑暗条件下,使作物(蔬菜)植株或部分生长组织软化的一种保护地类型,包括软化室和窖等。2.遮阳设施型:在作物的越夏栽培或育苗、分苗以及移栽后缓苗期管理中用遮档阳光各种设施进行栽培的保护地类型。常用的有草帘、稻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等。(三)地膜覆盖型指将质地极薄的塑料薄膜覆盖于地表或近地面表进行保护地栽培的一种保护地。可分为露地地膜覆盖和多层覆盖下的地膜覆盖。前者多用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产,后者主要用于瓜果蔬菜的生产,主要起到提温、保温、防旱和消灭杂草的作用。(四)塑料薄膜棚设施 塑料薄膜棚:指用竹、木、钢筋、水泥或管材等杆件作骨架,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一种保护地。
32、 分类:中小型塑料拱棚和大型塑料棚(简称塑料大棚)。 用途:主要用于春提早、秋延后及防雨栽培,或蔬菜幼苗栽培。(五)温室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分类:即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和玻璃钢温室。日光温室的开发面向多元化发展。例如养猪、养鸡、生产磨菇和栽培果树等综合利用。47、保护地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特性:1土壤养分含量高;2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3土壤微生物变化较大;4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温度:具有温室效应,有温度逆转快和与露地相比的日温差、季节温差变化较小的特点。湿度:空气湿度常处于或近于饱和状态。导致根系缺氧或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诱发与加重病害; 5土壤气体
33、异常保护地内空气的横向流动几乎为零,纵向流动也远不如露地活跃。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的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量施入氮肥及有机肥的分解,产生大量有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毒气体(氨毒害);6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一)盐分积累及危害严重 盐分的积累特点:主要是硝酸钙积累;以3-5月份最高;盐分障碍程度一般沙土>壤土>粘土;不同化肥的致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 硫酸铵> 硫酸钾。含氯化肥致盐能力强,应严格控制用量。 (二)土壤酸化趋势明显1、土壤酸化的原因:超量施用氮肥,在土壤中残留的大量氮素,经硝化作用形成硝酸,使土壤酸化。或施用生理酸性肥以及化学酸性肥料。 2、不同氮肥品种致酸能力:硫酸铵硝磷酸铵硝酸铵硝酸铵钙。49、保护地作物的需肥特点1保护地蔬菜养分吸收量,大多数蔬菜对氮、磷、钾、钙、镁吸,比露地栽培(对照区)有所增加。2、保护地蔬菜养分系数 地膜覆盖栽培,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常较露地蔬菜为低。说明一般蔬菜地膜覆盖栽培之后,能增产节肥,黄瓜最为明显。50、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百分数(二)折扣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12章 深度学习(生成对抗、残差、孪生)
- 202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提花绣毛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拖拉机用工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苏少版七上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茶艺培训学校招生合作合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贷款更名购房合同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 移动通信运营商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 DL∕T 5452-2012 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人工智能产业分类目录
- 新编建筑装饰设计收费标准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一年级下册写字表练字帖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书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