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发电技术_第1页
土壤发电技术_第2页
土壤发电技术_第3页
土壤发电技术_第4页
土壤发电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Q/NJXX-QR-GY-05-2009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作者 王小旭 王亚南 姜 硕 专业 光伏发电应用与技术(智能环境信息技术) 研究室 材料研究室 课题 土 壤 发 电 美 景 钟 指导教师 郭 萍 完成时间: 2013年1月5日 土壤发电美景钟研究 王小旭 王亚南 姜 硕摘要: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能源日益枯竭,人们开始寻找新能源、新技术、新领域来改变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这其中包括土壤发电技术。 土壤发电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能源与环境的问题,但此技术尚未成熟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本次研究性课题从三个方面对土壤发电工艺做出了比较与分析,以提高对土壤

2、发电工艺更深的了解与学习。三个方面分别是:电极的距离对土壤发电的影响;溶液介质对土壤发电的影响;电极材料对土壤发电的影响。 关键字:土壤发电 电极的距离 溶液介质 电极材料 检测 对比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传统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这就带来了一系列能源的耗尽和环境污染问题。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环保、绿色”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土壤发电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把土壤中介质转换成电能的新技术,对于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国外一些专家研究和开发土壤发电技术已取得叫大进展。土壤发电作为一种优越的新能源而受到 广泛的重视并具有较大发展潜

3、力。我国土壤发电技术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我国有很大发展前景。本课题旨在对土壤发电技术做初步的资料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性实验的对比分析找到有利于土壤发电的因素。2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原电池的发电原理:锌是活泼金属,易失电子,因此是原电池的负极,同为正极当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到铜电极时,从而产生电流。整个过程中,在锌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铜上是还原反应。3.实验测试3.1电极的距离对土壤发电的影响3.1 .1时间:2013年10-12月 3.1.2 设计方案 电极距离对土壤发电电流会产生影响,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测试:一是增大电极距离来观察电流的变化,二是将电极串联后和未串联电极比较来观察

4、电流的变化:第一组,电极距离10cm 第二组,电极距离15cm 第三组,电极距离20cm第四组,三个电极串联3.1.2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1个纸盒, 长30cm 宽25cm、导线, 0.5cm 、土壤 、直尺 锌片、铜片2、 实验准备:三个平行试验,一个串联对比试验。在纸盒中加入 500毫升土壤 ,用100毫升的自来水浸润,最终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3.1.3实验步骤1. 做模板: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接入电流表,铜锌片插入土壤中。2.测试电极距离对电流大小的影响实验典型数据如下: 表1:电极距离10cm时间(t/min)电流大小(mA)电压大小(V)备注06.2实验中向烧杯中吹口气,发

5、现示数不变53.9103.6202.7302.5电流测试结束302.50.5电压基本不变402.40.4小结:在电极距离为10cm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表2:电极距离15cm时间电流大小(mA)电压大小(V)备注03.4 5 2.82.615:102.215:202.1电流测试结束15: 202.10.4电压基本不变15:302.00.35小结:在电极距离为15cm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表3:电极距离20cm时间电流大小(mA)电压大小(v)备注15: 202.5 15:25 215:3

6、51.915:502.215: 502.10.4电压基本不变16:002.00.37小结:在电极距离为20cm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表4:三个电极串联时间电流大小(mA)电压大小(V)备注15: 507 15:555.615:57516:034.816:204.6电流测试结束16: 204.70.6电压基本不变16:304.60.52小结: 三个电极串联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3.1.4实验结论对电极距离的前三组测试,实验得出:电极距离较小时土壤发电较为理想,产生的电流值较其他两组大,并且

7、示数较稳定。四组实验对比,电极材料串联产生的电流值最大。可进一步实验研究。3.2 溶液介质对土壤发电的影响3.2.1测试时间:2013.10月12月 天气:阴 3.2.2 1、设计方案: 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溶液,从而改变了土壤的原来状态,依次来测试这会对电流有影响。 2、 材料选择: 1、土壤 (即为当地土壤,适合青草或其他植物生长即可) 2、咖啡 茶叶水 奶茶 (想土壤中加入的物质一定要为生活常见物)3.2.3实验步骤1、取4个500mL烧杯,分别标记A B C D2、向4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土壤300 mL3、向4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使其湿润4、A烧杯做空白试验 B烧杯加入了茶叶水 C烧杯

8、加入50ML咖啡 D烧杯加入50ML茶叶水5、以铜,锌为电极,取面积相同的两块,与导线连接。6、将电极材料依次插进的烧杯中(电极材料与土壤接触面积相同)7、用电流表记录下不同时刻的电流值8、带电流稳定后记录下不同时刻的电流值 3.2.4数据记录时间(t:min)A(空白)B(茶)C(咖啡)D(奶茶)06.611.418.215.410 4.46.44.84.8304.04.84.24.0603.64.63.83.6稳定电压V0.75121.5小结:A组7分钟后电流值在4毫安处波动较大,之后略有下降后又回升。在4.4毫安处开始慢慢下降,不再有波动。B组: 下降缓慢,无任何波C组: 初始瞬间电流值

9、很大,但会立即下降,经过45分钟后降至6.2毫安,开始缓慢下降,降至4,4毫安时稳定D组: 初始值为15.4毫安,然后迅速下降,1分钟后降至8.0毫安后缓慢下降3.2.5实验结论1、三种溶液加入土壤后都或多或少的会影响电流值的大小,都会使电流偏大2、每种溶液加入后,初始电流都很大,然后随着时间的变化,电流在减小在1小时后,空白实验从3、三种溶液对土壤电流值大小影响程度依次是: 茶 > 奶茶 > 咖啡3.3 电极材料对土壤发电的影响3.3.1时间:2012年1012月 3.3.2方案设计实验组别 第一组,电极材料为铜和锌; 第二组,电极材料为铜和铁; 第三组,电极材料为铁和锌。3.3

10、.3实验用品1、实验电极材料:锌片、铁钉、铜片2、实验仪器:3个烧杯,500mL、玻璃棒、导线、土壤 3.3.4实验步骤:1、做模板:三个平行试验,在三个烧杯中均加入400毫升土壤 ,用 100毫升的自来水浸润,最终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2、连接导线3、典型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数据第一组 正极:铜 负极:锌时间(t/min)电流大小(mA)电压大小(伏特)备注06.4实验中向烧杯中吹口气,发现示数不变55.0104.25203.9333.45电流测试结束00.5150.4100.4150.38说明电压较稳定,结束本组实验小结:在电极距离铜锌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

11、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第二组 正极:铜 负极:铁时间(t/min)电流大小(毫安)电压大小(伏特)备注01.1由观察来看,示数将在0.8毫安左右波动,不会有太大变化至此,电流测试结束50.8100.8200.81300.8100.39110.21160.21220.2电压测试结束,示数变化并不大 小结:在电极铜铁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第三组 正极:铁 负极:锌 时间(t/min)电流大小(毫安)电压大小(伏特)备注02将电极材料接好后,开始示数有较小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进行,示数呈持续减小的趋势,且推测,电流的大小可能会降至零22.231.881.2181.0230.8380.6430.5至此,电流测试结束00.12100.1电压值较稳定,结束实验小结:在电极铁锌时电流随时间二递减,递减幅度由大到小。30分钟左右时电流相对稳定,变化不大。3.3.5实验结论: 对电极材料的三组测试,最终得出:铜、锌构成原电池用于土壤发电较为理想,产生的电流、电压值较其他两组大,并且示数较稳定,可用于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