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试验指导书_第1页
安全心理试验指导书_第2页
安全心理试验指导书_第3页
安全心理试验指导书_第4页
安全心理试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心理实验指导书编制:高翠翠2010年10月实验一两点阈测量一、实验目的:学会运用触觉计进行两点阈测量的方法二、实验简介: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被试刚刚能分辨出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身体各部位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两点阈较低,如手指尖的两点阈1-3mm手心的两点阈为8-12mrg而前臂38.5mm大小腿45-47mm.根据实验,正确判断为两点的次数百分数与两个受刺激点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常呈肩形曲线,在25%-75%判断为两点的这一段往往是一条直线。所以,可以根据直线关系,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出两点阈。1 、计算法:x=xi+(x2-xi)(y-yi)/(y2-y1)其中,x1、x2

2、、y1、y2为实验结果,y1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小于50%勺百分数,其相应的刺激为x1;y2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大于50%勺百分数,其相应的刺激为x2。y为所求的感觉到两点的百分数,即50%x是其相应的刺激值,即两点阈。2 、作图法:(1)用S-P图求两点阈:作法是刺激为x轴,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百分数(P)为y轴;用5对数据在坐标上确定5个点,顺次将其连为一条曲线即S-P图;然后从y轴50%t引出x轴的平行线与曲线相交于(x、y)点,再通过交点作y轴的平行线与x轴相交于(x)点,这一点的读数即为50烟感觉到两点的刺激量,也就是所求的两点阈。(2)用s-z图求两点阈极其标准差:由于测定两点阈总结果

3、的肩形曲线与正态分布的积累曲线接近,因此可以将P值(感觉到两点的百分数)转换为z值(在正态分布中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每一数值与平均数之差),在x轴上与z=0相对应的数值即为平均数,与z=±1相对应的数值即为总结果的标准差。步骤:a、查pz转换表(正态分布表),将实验结果的P值(即各刺激感觉为两点地百分数)转换为z值,P<0.50时z为负值。b、以刺激为x轴,z值为y轴画出S-z图。c、从y轴上z=0时引出x轴的平行线与直线相交,再通过此交点作y轴的平行线与x轴相交,此交点为所有结果的平均数,即两点阈。d、从y轴上z=±1的两点各做x轴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曲线上的两点,再从

4、这两个交点分别作与y轴的平行的线与x轴相交,x轴上这两个交点就是总结果的分布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是所测两点阈准确度的指标,标准差越小,所测得的两点阈越可靠。三、实验仪器:触觉计,遮眼罩。四、实验程序:1 、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2 、主试练习给刺激的方法:要使触觉计的两个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的手心上,并且两脚加到皮肤上的压力要相等,时间要保持2s,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要5so给被试指导语:"当我喊预备以后,你就注意自己的手心。如果你清楚地感觉到接触你手心皮肤的是两点的话,你就报告说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两个分开的点,或者感觉到是一个变长

5、了的椭圆的点,就报告说一点。要在手心受到刺激后马上报告,并且在整个实验中判断两点的标准要前后保持一致。”3、确定刺激范围: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上下各试5次,找出被试既不是100%判断为两点,也不是100%fe判断为一点的刺激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选出间隔相等的5个刺激:最大的刺激约为90麻被判断为两点,最小的刺激约为10麻被判断为两点。然后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表1)。5个刺激各试20次,共100次。刺激顺序参考表1152113222121142115142144431115113335243211444455314511234545443332424252345234545

6、3332225223555353355顺序刺激(mm反应(1或2点)1至1004、按排定的顺序进行测定,并将被试报告的结果记到事先准备好的表内。每测25次休息2min。五、实验结果:1、分别计算各被试对每个刺激报告为两点的次数百分数,将结果填入下表:N:次数;P:感觉到两点的百分数;Z:在正态分布中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每一数值与平均数之差两点刺激的距离(mm反应为两点的NPz2、用计算法求出两点阈3、作S-P图求两点阈4、作S-Z图求两点阈和标准差实验二闪光融合频率测量、实验目的:学会闪光融合频率计测量闪光融合频率的方法二、实验简介: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刺激会产生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叫光的闪烁。随着闪

7、光的频率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逐渐消失,最后变成一个稳定的光,这叫光的融合。感到光融合时闪光的最低频率和感到光闪烁时闪光的最高频率的平均数叫做融合临界频率(criticalfusionfrequency),或闪烁临界频率(criticalflickerfrequency),有时也叫做闪烁融合的临界点(criticalflickerfusion)简称为cff,单位是Hz。cff反映了眼睛对光刺激在时间上变化的分辨能力,cff越高,表明时间的视觉敏度越高。人眼的cff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闪光的强度、闪光正(亮)负(暗)时相的差异闪光刺激视网膜的部位和面积、闪光的色调、闪光出现的背景和眼的适应情况,以

8、及一些非视觉的因素,如年龄、练习、注意程度和疲劳等。三、实验仪器:闪烁仪。仪器呈现闪光刺激,闪光的频率在4060H范围内分档调节,亮点光强度分7档。闪光面积为2度视角。闪光的色调有五种:红、黄、蓝、绿、白四、实验程序:1、给被试如下指导语:“这是一个有关闪烁现象的实验。实验的仪器是闪烁仪,双眼靠近这个仪器的观察窗,即可看到里边有一个一亮一暗的光。你用右手轻按仪器暗箱右侧的红色调频旋钮,光闪烁的速度逐渐加快。当闪光的闪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看起来就不闪了。当轻按绿色按钮时,闪光的闪速就会减慢。原来看起来不闪的光,在闪速减慢到一定程度时,看起来又会闪了。你的任务是,当看到闪光时就按动旋钮,按到刚刚感

9、到不闪的地方;当你看到一个不闪的光就减慢闪速,直到刚刚感到闪光时停止。每次调好后要告诉我。按动按钮时要稳,尽量接到刚刚感到闪或不闪的地方,如果按过了头,也可以再往回调,要准确,每次判断闪和不闪的标准也要一致。整个实验要做两次,先调到不闪,再调到闪算一次。”为了让被试学习掌握刚刚感到不闪和刚刚感到闪的标准,闪与不闪各做两次后再进行正式实验。2、按事先安排的顺序进行实验,选取较大的四个光强,每种光强按上下下上的顺序做四次;选取四种光的色调,每种光的色调也分别做四次。记下每次被试感到闪与不闪时的频率(Hz五、实验结果:1、分别计算每个被试在每一种光强和每种光色调下四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即为c

10、ff0并将结果填如下表:光强11/21/41/8cff(Hz)光的颜色红黄绿蓝2、从结果得出闪光融合频率受光强和光色调影响的规律。实验三:盲点的测试一、实验目的测定左右眼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及大小,学习有关的计算方法二、实验简介当我们用一只眼注视物体时,在单眼视野中会有一个看不见任何物体的小区域,这是因为在这个区域内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正好落在盲点上了。盲点是视神经离开眼球的地方,在那里没有视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不能感受外界光刺激,因此把它叫做盲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可以由视野计测定,也可以用自制的图片来测定。盲点的大小和它在视网膜上与中央凹的距离都可以用长度单位(mm或视角单位(。

11、)来表示。在图3-3中,A、B分别代表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当它们在远处并用左眼注视A时,可以同时看见A和B。这时A在视网膜上的投影(a)正好落在中央凹处,B的投影(b)在中央凹的鼻侧;当AB向近移到AiBi位置时,刚刚看不见B,这时B的投影落在盲点离中央凹的近侧bi处,abi的距离用视角Bi表示;在AB逐渐从AiB向AB移动的过程中,一直看不见B,这时b都落在盲点上;当AB移到A2B2位置,又刚刚看到B时,B的投影落在盲点离中央凹的远侧(b2)处,ab2的距离用视角B2表示。因此,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就在鼻侧距中央凹bib2之间,它的水平直径为(B2-Bi)。视角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12、B=dX57.3D式中,D代表眼节点O与观察物的垂直距离(即O与注视点的距离),d代表注视点与观察物的距离。'BAD图3i测定左眼盲点位置的示意图因为人眼节点与视网膜的距离平均约为17mm则盲点与中央凹的长度距离(d)可用卜列公式计算:d'=i70/57.3(mm)前人测定的结果,左右眼的盲点均处于视网膜的鼻侧距中央凹处中心约15-200之间盲点呈竖立椭圆形,水平直径为5.50,垂直直径为7.5°,它的中心比中央凹的中心要低1.5°,如图32所示。一般情况下,人们没有盲点的体验,这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双眼观察,同一在两眼视网膜上投影的位置时相应的,而盲

13、点的位置则是对称的。所以当外界物体投射在一只眼的盲点上而不能被这只眼看见时,可以为另一只眼看到,而且日常观察中眼球是经常转动的。因此,在日常视觉中人们不会感觉到盲点的存在。图3一2左眼盲点位置示意图A:中央凹,直径=0.5mm2,只有锥体细胞;B:中央窝,直径=1.5mm,约5°主要是锥体细胞,有少数棒体细胞;C:黄斑,直径=35mm约10°,有锥体和棒体细胞;D:黄斑以外,主要是棒体细胞,锥体细胞极少;E:盲点,水平直径=1.6mm5.5°,垂直直径02.2mm,7.5°,没有锥体和棒体细胞。三、实验方法被试:主试和被试可以是同一个人。仪器:14X8c

14、m的白卡片,30cm长的直尺,圆规,钢笔,单眼遮掩罩。程序:1 、制作测定盲点的图片。在白卡片的水平中线上画“X”和耍”使二者相距6cm(d),并通过“画两个直径为2cm的相切圆,然后用钢笔将“”描大到直径为3mm勺点。2 、用最小变化法的变式测量刚刚看见和刚刚看不见3mmK的距离(D):(1)戴上单眼罩,遮住右眼,用左眼观察。(2)用手将图片举在左眼前约40cm的地方,使“X”在右边,并对准左眼。这时用左眼前约40cm的地方,使“X”在右边,并对准左眼。这时用左眼注视“X”,还可看见图片另一端的点和相切圆。(3)将图片沿水平线慢慢从远向近移动,同时要保持左眼注视“X”,并注意被观察的圆点。当

15、刚刚发觉看不见该圆点时(即两相切圆的地方有一缺口)立刻停止移动图片,用另一只手拿直尺量这时图片与左眼的距离(mm,加7mm(眼角膜与节点距离)后,再记入卜表中。图片移动力向从远到近(A)从近倒远(B)D左眼1XVD=2VXD>=右眼1XD=2VXD2=表中“X”为刚刚看不见,为刚刚看见了。(4)继续向近移动图片,到刚刚看见时,用同法量距离并作记录。(5)将图片从距离眼8cm处开始向远处移动,用同法测得另两个D的数值。(6)换用右眼观察,将图片转180。,使“X”对准右眼,用上述相同的程序测得4个D的数值。(7)分别计算两眼在刚刚看见圆点时的较远和较近的距离阈限。即D和D2结果1、根据测定

16、的D和。计算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B(°)和mm填入下表中。与中央凹的关系近侧3imm远侧32(°)mm左眼右眼2、分别计算左右眼盲点的水平直径,填入表中水平直径(02-01)0mm左眼右眼思考题1、根据你所测定的左右眼的盲点的大小,在据节点50cm距离上,有一个多大的范围我们看不见?2、如何测定盲点的垂直直径的大小?试验四知觉实验(一)速度知觉实验一、实验目的演示速度知觉的个体差异,学习测量速度知觉准确性的方法二、实验方法被试:教室内自愿当被试的学生二人。三、实验仪器速度知觉测量仪:一个亮点按一定速度从左向右移动,前一段距离被试可以看到,后一段距离被试看不见光点,最后到终点时

17、又可看到了。当亮点开始移动时电钟走动,亮点走过一定距离后消失,被试估计亮点到达终点时按反应键。最后显示亮点实际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和被试估计的时间。四、实验程序1、让一名被试坐在仪器前1m处,用优势手拿好电键,主试给指导语:“当我喊预备时,你就注意看左边将会出现一个亮点,它按一定的速度向右移动,你要注意观察它的速度。这个亮点按这个速度走一定距离后就消失了。你虽然看不到这个亮点了,但它仍在按原来的速度向右移动着,移动到了终点处它又会出现。要求你估计它什么时候正好到达终点就按一下键。不要等你见到终点处出现亮点时再按,那就晚了。你要想象亮点在消失后仍按原来的速度在幕后向右移动,你觉得它该到终点时就

18、按键。”根据显示的两个时间,说明一个是亮点实际速度,另一个是被试的估计,二者的差就是速度知觉的误差,误差越小,速度知觉的准确性越高。2、换一个被试,用同法做,比较两个被试的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差异3、让一个被试连续做10次,每次结果都写在纸上。观察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否因练习而提高。(二)深度知觉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深度知觉现象;学习使用深度知觉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时的差异。二、实验仪器和材料BDH104A电动深度知觉仪;可移动转椅;单眼罩;记录纸。三、实验程序1、被试坐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一根立柱为标准刺激,距

19、离被试两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3、正式实验时,先由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由调整,直至被试人为两根立柱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填入下表中: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到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机安排。5、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20次单眼观察。次数远-.近近年远远.近近远12345678910平均数四、实验结果及处理1、计算双眼和单眼2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数。2、计算在双眼观察情况

20、下深度知觉阈限的视角差。其计算公式(以弧秒计算)为:B=(a-X)/Y(Y-X)*206265(秒)其中B为视角差;a为观察者两眼间的距离;X为视差距离,即为判断误差(平均数);Y为观察距离,即为被试距标准刺激的距离。3、根据全体被试双眼和单眼误差的平均数,用t检验的方法,检验双眼和单眼辨别远近的能力是否有显著差异。五、问题即讨论1、深度知觉阈限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2、双眼和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原因何在?3、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三)大小恒常性知觉实验一、实验目的1、演示视知觉的特性-大小恒常性,加深对它的理解。2、比较单、双眼观察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程度。3、学

21、习测定大小恒常性的方法。二、实验仪器和材料大小恒常性测量仪两台;单眼眼罩;米尺。三、实验程序1、摆放好大小恒常性测量仪,其距被试的距离为6米左右。用支架呈现一个面积固定的三角形,定为标准刺激。2、要求被试注视,观察标准刺激的大小。在距被试明视距离25厘米处(偏左或偏右些,以免遮挡前面的标准刺激),摆放好另一台大小恒常性测量仪,被试可以调整(通过转动旋钮上面)三角形面积的大小,这一可变大小的三角形为变异刺激。3、被试在看过标准刺激后,再看近旁的三角形,经过比较,转动旋钮,缓慢调整,直到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时为止。主试记下变异刺激的高度,按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变异刺激,顺序为tJfJ,共做4次。4、再

22、依上述顺序,测定标准刺激距被试4米处、2米处的变异刺激的高度并记录。5、休息几分钟,用单眼眼罩罩4±只眼,用单眼观察比较3中不同距离下三角面积的大小,顺序同前。四、结果及其处理1、把实验结果汇成下表:知觉到的大小(R)R的平均数实际大小A透视的大小S2、计算各种观察条件下的大小恒常性系数(KB),其公式如下:KB=(R-S)/(A-S)A为实际的大小(标准刺激的高);R为知觉到的大小(变异刺激的高),即被试自己调整的三角形的高;s为透视的大小(完全没有恒常性的结果,s可以按下列公式求出:s=Ad/q);D为被试与标准刺激之间的距离;d为被试与变异刺激之间的距离。五、问题和讨论1、大小

23、恒常性的含义是什么?2、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如何?试画图说明。3、比较双眼观察和单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四)动觉方位辨别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动觉的准确度。2、比较被动的动觉和自动的动觉有何差异。二、实验材料动作方位辨别仪;遮眼罩。三、实验程序1、实验准备:主试把动作方位辨别仪平放在桌子上,底边与桌边平行。被试坐在桌边,把左肘放在圆心上,让中指对准零度(后面每次测定前的准备姿势均这样)。让被试观察动作方位辨别仪上0°-180。的位置,然后戴上眼罩。2、被动的动觉的测定:主试用被试左肘作轴,拿住他的左腕,转动到他的左中指所指任一度数的地方,然后让被试报告移动了多少度,记下报

24、告的度数,不要把结果告诉被试。按同法做完10个位置,每个位置做2次,共做20次。表:被动动觉的实验结果记录次数123456789111121314151617181920移动度数报告度数误差的绝对值3、自动的动觉的测定:被试把左腕置于00处,根据主试安排的程序和要求,逐一转到主试所要求的度数。按同法做20次,主试每次记下被试转动停止后中指所指的度数。表:自动动觉的实验结果记录次数123456789111121314151617181920移动度数报告度数误差的绝对值四、实验结果分别统计自动动觉和被动动觉10个位置的平均误差并计算相对误差。其计算公式如下:相对误差=平均误差/移动度数根据相对误差

25、的大小,比较说明被动动觉与主动动觉有何不同。五、问题及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影响动觉定位的因素。2、说明被动动觉与主动动觉有何不同。3、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动觉与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有什么关系(五)错觉实验一、实验目的运用缪勒错觉仪测量人的视错觉现象,学会测量视错觉的方法,探索视错觉现象的基本规则。二、实验仪器与材料BDQ1-BD-II-113型错觉实验仪三、实验程序1、将错觉仪置于被试前方30cm处,被试端坐,目光平视仪器。2、控制照明条件,一般要求在日光或日光灯照度在150500LUX范围内进行。3、主试告诉被试指导语:“请你调节、比较、带有箭尾的线段与有箭头的线段的长度,一定凭感觉判断,使

26、其相等。4、让被试向左或向右调比较刺激,调到主观感觉上认为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为止。5、错觉仪按30°、45°、600三种角度,采取ABBAt平衡,三人一小组。为控制练习误差、空间误差、动作误差,就其中一人的实验设计如下:标准刺激夹角:30045060060045°30°标准刺激位置:左右右左左右右左左右右左每个被试共作12次。四、实验结果1、分别计算出不同夹角的刺激的错觉量,找出错觉量随刺激夹角大小而变化的规五、讨论1、视错党现象的测量中的变量是否得到很好控制。2、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试验五注意实验(一)注意分配实验、实验目的1、验证被试同时做两件

27、事的可能性。2、测定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二、实验仪器与材料注意分配试验仪。仪器可呈现两类刺激:一类是声音刺激,分高、中、低3种;一类是光刺激,由8个灯泡组成。三、实验程序1、实验准备(1)将注意分配试验仪在桌上放好,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2)检测仪器:设置工作方式开关W为6,再按复位键,分别按3个声音键,让被试仔细分辨3种不同音高的声音并记满;分别按压8个灯光键,对应的灯泡亮。按启动键,操作指示灯亮。至此,表示仪器正常,可进行实验。2、正式实验(1)主试将时间设置开关“T”设置为1,将工作方式开关“W设置为1,显示方式开关“D”设置为1。告诉被试:“当你听到高、中、低3个声音

28、时,请用你左手的无名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按高、中、低3个声音键。反应越快越好。”然后,按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工作指示灯亮时,声音键停止发声,表示测试时间到。(2)主试将时间设置开关“T”设置为1,将工作方式开关“W设置为3,显示方式开关“D”设置为3。告诉被试:“当你看到灯光亮时,请用你右手的食指分别按灯光键。反应越快越好。”然后,按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工作指示灯亮时,灯光键停止发光,表示测试时间到。(3)主试将时间设置开关T”仍设置为1,将工作方式开关“W设置为5,显示方式开关“D”设置为5。告诉被试:“这次要测量你的注意分配能力。你要一边听声音,一边看灯光。当你听到高、中、低3个声音时,请用

29、你左手的无名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按高、中、低3个声音键,同时用你的右手食指尽快按压灯光键。要两边兼顾,反应越快越好。然后,按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声光全无、工作指示灯灭时,表示测试时间到,一组实验结束。(4)记录被试的测试结果。将显示方式开关“D置于7、8、9三个位置,分别记录注意分配值Q各种操作的正确反应次数和错误反应次数,填入下表:止确反应次数错误反应次数注意分配值Q单纯声首单纯灯光声音以T光四、实验结果及处理1、根据被试的实验结果,计算其注意分配值QQ=.S2/Si?F2/Fi式中:S为被试对单纯声刺激的正确反应次数;S2为被试对声、光两种刺激同时出现时对声刺激的正确反应次数;Fi为被试对单

30、纯光刺激的正确反应此时;F2为被试对声、光两种刺激同时出现时对光刺激的正确反应次数。当Q<0.50时,说明没有注意分配;当Q=1.0时,说明被试有完全的注意分配;当Q值在0.501.0时,说明被试有部分注意分配;Q值越大,注意分配能力越强。2、比较不同被试的注意分配值Q五、问题及讨论1、要熟练地同时做两件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注意分配能力有无个别差异?3、在实践中有哪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4、你能提出其他的方法来测量注意分配能力吗?(二)注意优先实验一、实验目的演示在感知同时呈现的视、听刺激时的注意优先现象,掌握复合器的设计思想二、实验方法被试:全班学生仪器:复合器三、实验程

31、序1、主试按“实验设定”的个位与十位拨码开关上的“+”或“-”按键,设定声刺激的位置。使指针走到某一刻度(如60度)时铃响,但不要让被试知道。然后对被试讲指导语。“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注意的实验。我喊预备你们就集中注意观察;光刺激点按一定速度顺时针转动。光刺激转动共六周,前三周为示范段,声刺激不呈现。当光旋转进入第四周之后铃声刺激将出现。铃声要响三次,如果你第一次没注意,要赶紧集中注意观察下一次的。注意观察,当你听到铃声响时指针指在几度的地方。把观察结果写在纸上,不要说出声来,也不要给别人看你的观察结果。你只按自己当时的判断,铃响时指针在几度就记几度。不要管别人的结果是什么”等被试都明白之后,主试

32、喊预备口令后2秒开动指针开关。让指针转了6圈后停止。2、等被试写完记录后主试又对被试说:“下面还要做一遍,这遍的做法有一点不同,那就是要求你们观察指针走到什么地方时铃才响。当我喊预备时你们就要集中注意看指针的走动,看它走到什么地方铃声才响。指针将连续转3圈。观察后请将你观察的结果写下来:指针指到多少度时铃声才响。”操作同上。3、等被试都做完记录后,告诉他们,实际指针在某一刻度(如60度的位置)时铃声响。请每个人都看看自己两次判断的结果有何不同,是少于还是多于此刻度(60度)?四、实验结果1、将全部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判断结果统计在下表中:注思指向铃声(听觉)指针(视觉)高估(大于60度)低估(小

33、于60度)2、说明注意指向和高估、低估的关系。(三)注意稳定性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被试的注意的稳定性。2、比较在安静的和有干扰的环境下的注意的稳定性。、实验仪器和材料注意稳定测试仪、计数器、秒表、数码纸、电子节拍器等。三、实验程序1、主试熟悉主营稳定性测试仪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如何进行。要求被试在一定时间内,用笔试扎“零”。扎的成绩用计数器记录,所用时间由秒表记录。2、测定被试在安静环境下注意的稳定性。(1)正式实验前,主试将数码纸放于测试板的正确位置上,用压板压好。将计数器和测试笔与测试板连接好,给计数器输入程序开机,并准备好秒表待用。(2)被试坐在实验桌前,面对测试板,手持测试笔。主试告

34、诉被试:“请你把这张数码纸上的零全部消掉,要求做得又快又准。”主试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开动秒表。(3)当被试一做完,主试立即停住秒表,记下所用时间、正确消掉的“零”的个数以及漏消的数。休息2分钟。3、测定被试在干扰条件下注意的稳定性。除了在实验中自始至终开放电子节拍器外,其余过程完全同2。4、更换其他被试,重复上述程序。四、实验结果及处理比较被试在安静和有干扰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正确消掉的“零”的个数以及漏消的数和消错的数,看有无差异。五、问题与讨论1、比较在安静和有干扰的条件下被试的主营稳定性有无差异。分析说明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2、不同被试的注意稳定性有无差异?3、在什么条件下人的注意才能保持长时间稳定不变?试验六学习曲线一、实验目的演示动作学习的过程,学习使用触棒迷宫的方法二、实验方法被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