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 仿写类鉴赏仿写类鉴赏第二节第二节 比较类鉴赏比较类鉴赏第三节第三节 简答类鉴赏简答类鉴赏第四节第四节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 【范例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补全赏析。返回目录目录 过分水岭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惜别潺 一夜声。一夜声。 分水岭分水岭 宋黄公度宋黄公度 呜咽流泉万仞峰,呜咽流泉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依旧相逢沧海中。 唐宋诗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唐诗主情,宋诗重理。

2、上述两诗均以过分水岭为题材,温庭筠的诗纪行,寓情于景。写溪水一路陪伴诗人,三日同行,岭头夜宿,拂晓分别,溪水潺潺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诗人殷殷话别,依依难舍,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间友情的珍视。 黄公度的诗 1 1 1 。 这是仿写式古诗鉴赏的实例。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仿写对象的内容要点,以求仿写时要点到位,至于字数、句数、句式则不必求同。 经过分析,比较的角度有三个:返回目录目录 “温诗纪行,寓情于景”,这是对温诗的整体概括,既概括了内容(纪行),也概括了写法(寓情于景);“写溪水一路同陪伴诗人,依依难舍”,这是对诗的具体内容的解说,解说的方法近似于对诗的逐句串讲;“曲折地表

3、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间友情的珍视”,这是对诗所抒之情的概括,前面既然说“唐诗主情”“寓情于景”,结尾就应对诗中之情进行概括了。 据上分析,在答题时就要依次答出上面的三个要点,具体内容的组织则从被仿写内容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下面是本题的参考答案: 示例一:黄公度的诗咏志,寓理于景。写溪水突然遇到万仞高峰,从此伤心分别,各奔东西,谁知不多时又相逢在大海之中,表达了人生不应因暂时的离别而伤感,相信人生漫漫终有重逢之时的哲理。返回目录目录 示例二:黄公度的诗咏志,寓理于景。写溪水突然遇到万仞高峰,从此伤心分别,各奔东西,谁知不多时又相逢在大海之中,巧妙地表达了人生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悲伤,而要相信

4、厄运终会过去的哲理。 “示例二”概括性强些,是较好的仿写;“示例一”拘泥于诗,概括性弱些,但是符合要求的答案。 【方法总结】 仿写式古诗鉴赏发轫于湖南卷。但仿写是其形式,比较才是实质。因此,解答此类古诗鉴赏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两首诗的比较角度。比较的角度找准了,仿写起来能保证要点到位,至于表达稍微差点,不会影响得分。诗以言志,两首诗的比较无非是着眼于“言了何志”“何以言志”两个大返回目录目录的方面,前者指诗的情理,后者指诗的手法,明白了这个大方向,解题时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分析要点时宜粗不宜细,尤其不宜过细。分析得太细,仿写时思维受的约束必多,以致无从下手。或情理或写法,或概括或具体,或总写或分写

5、,从大的方面析其要点就可以了。 【巩固训练】 (见书P100P101)返回目录目录 【范例解析】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返回目录目录 这是典型的比较类古诗鉴赏题。“失”和“阔”各有其版本为据,说明两字各有各的妙处。命题人既然是问你觉得哪个字好,说明答案不是唯一的,你可以说“失”字好,也可以说“阔”字好,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

6、行。可从意境、音韵或心理感受等角度展开分析。 下面是这道题的参考答案: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 “阔”字更好。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返回目录目录 【方法总结】 考题开放,答案多元,这是比较类古诗鉴赏题的突出特点。此类试题旨在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考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考题给考生在内容和形式上以较大的发挥自由度,而且以开放性的评价鼓励考生发表独到的见解。考生无论喜欢哪个字、哪句诗

7、或哪首诗,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谈出各自的特点,均为符合要求。 【巩固训练】 (见书P101P102)返回目录目录 【范例解析】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分析。 这两道题一是鉴赏表现手法,一是鉴赏诗中重要词语。要解答好这两道题,关键是要从整体上理解诗的主旨。从诗题“移家别湖上亭”可知,返回目录目录诗人要离开湖上亭,搬往别处,据

8、此可推知诗旨应为抒发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那么,表现手法也好,重要词语也好,都是为了更好地抒发这种依恋之情。 下面是此题的参考答案: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样通过对物的传神描写,以物写人,间接地抒发了诗人的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返回目录目录 2. 阅读下面

9、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要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梦得,刘禹锡的字,开成三年(837),与白居易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均遭冷遇。二人同生于公元722年。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如何理解诗题中的“闲饮”一词。 (2)后两句体现了“约后期”,这一“约”表现了什么?返回目录目录 同样,要鉴赏本诗中“闲饮”“约”二词的词外之意,也应理解本诗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上一首诗从诗题得到提示,而这首诗则可从诗后的注释得到提示。命题人写上的这个注释,绝

10、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从第一个注释可知,刘禹锡和白居易当时都被贬到了洛阳,担任的都是闲职,都受到了冷遇。那么,他们两人一起喝酒,并且预约再饮,那就不是平常的饮酒了,而是内心痛苦无以排遣的表现,他们是在借酒浇愁,是在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明白了这一点,解答上面的两道题,就不会出大方面的错误了。 下面是此题的参考答案: (1)“闲饮”表面写诗人与好友豪饮、行酒令、听音乐时的闲情逸致,实际上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闲饮”二字透露了诗人寂寞而又无奈的心境。返回目录目录 (2)“约后期”既表明二人的深厚情谊,又包含着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因为借醉而陶然,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

11、方法总结】 这里所说的简答题,主要指的是对一首诗从局部到整体进行鉴赏的一类题目。一首诗是一个系统,诗的词句、意象、手法都是为了构建这个系统。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要的是读懂全诗,读懂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能够较快地解读一首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写作背景。这是读懂一首诗最快捷的突破口。诗人作诗大都是有感而发有情要抒,而感由事兴,情由事起。抓住了诗人写诗的特定背景,也就等于拿到了解读诗意的钥匙。那么,从哪里获取有关背景的内容呢?1. 看注释。注释往往交代诗人当时的经历。如教材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加的第一个注释就是诗人被贬到黄州的情况。读了这个注释我们返回目录目录

12、就容易理解诗人为什么那样羡慕周瑜的年轻有为了,他是在用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己的老而无成。 2. 看诗题。诗题可能隐含了写诗的时空对象。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诗题告诉我们,他这首诗是专写给时任宰相的张九龄的,顺着这一思路去读“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其求荐之意便不难读懂。 3. 看诗句。既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写诗,诗中就有 可能提及当时的一些人和事。姜夔的扬州慢中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诗句,就是写诗时的特定背景,是解读诗人“稷离”之悲的突破口。 4. 看诗人。1999年全国高考题用杜甫的漫成一首作鉴赏材料,没有提供任何背景内容。但我们可由杜甫之名想

13、其一生际遇:出长安到四川,过三峡游洞庭,饱经战乱之苦,一生漂泊流离。杜甫的诗大都离不了返回目录目录这一人生大背景。漫成一首表达了诗人对月夜宁静的喜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由此可知这便是一首漂泊者唱厌了的主题歌。 二、题材特征。根据古诗反映的内容可粗略地分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怀古诗。掌握每一类诗的大体特征,能够较快地解读古诗的思想感情。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咏山水田园,一般是抒发对田园山水的喜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官场政治的不满。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2. 写景诗。这类诗的主要特征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类诗歌

14、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3.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就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的物寄托的感情基本上是返回目录目录固定的,梅花往往是高洁的缩影,菊花一般是隐逸的象征,蜡烛则大多成了多情的化身。 4. 边塞诗。边塞诗一般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就其感情基调来说,有积极乐观的,有愁苦哀怨的。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5. 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

15、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6. 咏史诗。这类诗最明显的特征是怀古伤今,借古喻今。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巩固训练】 (见书P104P105)返回目录目录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题玉泉溪湘驿女子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你认为诗中哪一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试简析之。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醉:写出了秋色的浓艳。连缀起“红叶”和

16、“秋色”两词,将不可触摸的秋色,写得真切可感。 弹:写出了溪流声富有音乐感。以动写静。将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玉泉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早 梅齐 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与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用了“一枝”一词。试分析两诗中的“一枝”各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齐诗中的“一枝”,突出了“早”字,紧扣诗眼。叶诗中的“一枝”,以少总多,引发想象。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

17、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莺啼”本无所谓“乱”与不“乱”。而诗人偏言“乱啼”。为什么?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诗人身为逐客,远在异乡,满眼花尽叶落,春意转迷的景象。这一切加浓了宦情羁思。心意烦乱,辞因情发,故而听莺啼也乱。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杂 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有人认为诗中“一溪月”应改作“一轮月”。这样改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不好。“一轮月”只写到月,与“一树梨花”一样,是静态的。“一溪月”写月,也写到了“溪”,画面更丰富,

18、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捧手可掬,生动形象。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 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找出诗中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字,并对其加以简要分析。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秋”:表面:写时令。深层:写心情,愁。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作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返回目录目录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