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oY谷偃竹等十八个学案-_第1页
文与可画oY谷偃竹等十八个学案-_第2页
文与可画oY谷偃竹等十八个学案-_第3页
文与可画oY谷偃竹等十八个学案-_第4页
文与可画oY谷偃竹等十八个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36 2011 .4.1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三、德育目标: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难【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

2、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与可以书遗余( 近语士大夫( 萃( 寒梢( 笔砚( 斤斧何曾赦箨龙( 喷饭( 畴昔( 3.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二.分组展示:各小组按分工翻译串讲,教师适时点拨,突出各段重点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一词

3、多义、文言句式。(一重点掌握词语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4、而读书者与之5、余因而实之6、月落庭空影许长7、近语士大夫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2、月落庭空影许长3、废卷而哭失声4、吾将以为袜5、发函得诗6、而读书者与之7、以书遗余曰(三词类活用现象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5、初不自贵重(四虚词为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余为徐州4、而予以为有道者5、吾将以为袜乃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

4、之2、乃见其所欲画者其1、乃见其所欲画者2、岂独得其意3、而予亦悔其随之4、以追其所见5、其所以然6、岂独得其意然1、自视了然2、予不能然也3、然二百五十匹绢以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2、与可以书遗予曰3、吾将以为袜之1、竹之始生2、一寸之萌耳3、生而有之也4、临事忽丧之5、士大夫传之6、而读书者与之(五文言句式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足相蹑于其门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5、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6、吾将以为袜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10、轮扁,斫轮者也11

5、、岂复有竹乎:12、世岂有万尺竹哉?三.小结,整理学案,完成课本95页2.3题。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37 2011 .4.12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三、德育目标: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难【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一难句翻译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2、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

6、之,岂复有竹乎3、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4、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5、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6、袜材当萃于子矣。7、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二、梳理文章结构(请在文章中标出相应的层次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1层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第2层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第3层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更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1件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第2件书信往来各

7、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第3件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第三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三合作探究1、本文侧重于阐发“胸有成竹”、“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还是追述与文与可的深厚友谊?2、文章主旨写理还是写情?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中记叙了与文与可的哪些事件,分别说明了文与可的什么个性?4、文章第一节描绘了那幅画,其用意何在?5、文章题目既然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何作画经过描写甚少?文末作者借曹操与桥玄之事侧面反映了自己与文与可的亲密,这与文章主旨有何关联?二,分组展示,各组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集体讨论后,由一名代表讲解,并

8、由组长和组员负责答疑。三、问题探讨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四、感悟与思考通过阅读苏文,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启迪和教益?五、作业,完成课本95页第一题。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38 2011 .4.13国殇学案一.学习目的1.德育目标: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知识目标: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3.能力目标: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二.学习重点: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学习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四.学习

9、方法:自学,合作讨论五.时间:一课时六.学习过程:步骤一:自主学习,知人论世,复习屈原及楚辞的相关知识,画出要点并记忆。1.关于屈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除此,以

10、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

11、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2.关于楚辞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楚辞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

12、游下居涣父共25篇。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3.关于国殇它是九歌(共11篇中的一首。九歌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祭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为什么最后要祭到人鬼的国殇?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经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而楚败。(可参改“背景”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固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步骤二:学习国殇生字词及诵读知识,串解诗意。分组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组内同学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再齐读,要求放开音量,

13、大声朗读。生字词:国殇(shng被犀甲车错毂(g旌(jng旗蔽日躐(liè余行左骖(cn殪(yì挚(zhí四马援玉枹(fú天时怼(duì霾(mái(学习方法:1.给所有的生字词注音后解释含义,加以理解;指出通假字,如霾(同埋被(p同披反(同返等;朗读时除注意一些生字,也要弄懂文中常用字的含义,注意读法,如矢、行、既、惩;注意虚词“兮”“以”等的用法。2.熟读生字词后,逐个从字面上解释句子;3.同学讲解诵读规律,楚辞为七言,上四下三拍。此诗可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兮拖长声。也可细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注意每句的重读音。步骤三:在

14、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1.自主学习过程:A.自学诗歌。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B.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对这首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A.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把全诗分成几节?B.请概括本诗主旨。C.请自选角度(内容或形式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楚国将士的雄姿;视死如归的无畏和牺牲精神;悲壮浓烈的战场气氛;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作者的崇敬之情;诗歌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刚健质朴的诗歌风格3.分组展示,总结本诗要点及收获。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39 2011 .4.14

15、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二、学习重、难点:1、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三、学习时数:二课时。【预习学案】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赏析学案】(一学习第一段。问题一: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问题二: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烽火矶怎样的特点?问题三: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问题四: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二学习第二段。问题一:交代小孤山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

16、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问题三: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问题四: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三学习第三段。问题一: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二: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问题三: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问题四: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0 2011 .4.15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课堂练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二、学习重、难点:1、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

17、美的不同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一探究赏析: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2、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课堂练案】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jiC、潦缩(liáo D、岸如赪(ch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

18、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A、然(1杰然特起(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复以小艇游庙中(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之(1信造化之尤物(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4何功之有哉?(5之二虫又何知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而母立于兹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

19、与散文鉴赏 NO.41 2011 .4.16六国论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一词多义和句式。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二、【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将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2、知识准备(1三苏是、。(2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3、给下列加点字注

20、音(1弊在赂.(秦(2六国互丧.(3率.(赂秦耶(4小则获邑.(5思厥.(先祖父(6暴.(霜露(7暴.(秦之欲无厌(8草芥.(9与.(嬴.( 而不助五国(10洎.(牧以谗.(诛(11革灭殆.(尽(12胜负之数.( (13当.(与秦相较(14或未易量.( (15下咽.(16悲夫.(17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8日削.(月割(19苟.(以天下之大(20邯.(郸.( 4、文体文化常识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5、学习导航诵读全文思考: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课堂教学】一、诵读前三段,分组讨论下列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质疑并交流。(一通假字

2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二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今:父亲的父亲2、其实.百倍古: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3、六国互.丧:古:今:相互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今:连词5、至于.颠覆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三词的活用(1李牧连却.之(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小.则获邑,大.则得城。(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四特殊句式(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二、分组合作,研读文本,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从第一段,第二段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从哪两个方面阐述的?2、文章第三段论证了什么?运用

22、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三、课堂巩固练习(一将下面文言文译为现代汉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2 2011 .4.17六国论第二课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虚词、一词多义和句式。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3、了解史论中借古喻今的写法。【课堂教学】一、检查前三段掌握情况,回顾前三段内容二、诵读后三段,分组讨论下列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质疑并交流。(一通假字(1、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为国者无.使为积

23、威之所劫哉(二古今异义1.可谓智力.孤危(古: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2.后秦击赵者再.( 古:今:又一次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今:有叙述或虚构情节的事件4、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今:能力差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今: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三词的活用(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义.不赂秦。(四特殊句式(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三、分组合作,阅读文本,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第四段论证了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2、第三、四段的顺序能颠倒吗?通过论证作者的结论是什么?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

24、目的是什么?补充:写作背景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侵略,但是朝廷不敢坚决抵抗,采取妥协的办法,以财赂敌,求得苟安。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

25、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苏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四、课堂巩固练习(一将下面文言文译为现代汉语: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於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五、拓展延伸1、完成评价手册P43的课外阅读六国论并完成练习

26、。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3 2011 .4.18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抒情方式2.反衬手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

27、,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二、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三、诗歌内容分析: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4

28、、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这种心境?5、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总结诗歌1、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情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后一层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不得志、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深深感慨。2、在艺术技巧上有: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反衬、比喻、反语四、练习反馈.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

29、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五、对比拓展对比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旅夜书怀李白杜甫渡远荆门外,细草微风岸,来从楚国游。危樯独夜舟。山随平野尽,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月涌大江流。月下飞天镜,名岂文章著?云生结海楼。官应老病休。仍怜故乡水,飘飘何所以,万里送行舟。天地一沙鸥。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4 2011 .4.19燕歌行导学案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通过诵读,把握边塞诗的思想感情知识补充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

30、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预习要求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导学案中的除外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3、高适燕歌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

31、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作者简介: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

32、(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燕歌行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及相关诗句写在下面合作探究:一、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1、深入细致地分析燕歌行的思想感情2、试总结边塞诗的思想感情二、延伸:体会下面两部分边塞诗歌的感情第一部分: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军

33、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第二部分: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试总结两部分诗歌的不同三、作业:1、书面作业:结合本节课所讲,从材料中任选一首诗歌,或就自己喜欢的一首边塞诗展开简要的评析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5 2011 .4.20西门豹治邺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2.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虚实词。3. 理解西门豹为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及背

34、景2. 朗读全文,给下列划横线的生字注音。廷掾(行数十里乃没(缯绮縠衣(簪笔磬折(巫妪(二、疏通文意1.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指出疑难处交流并掌握重点词句。掌握疑难词语。女好者(娉取(衣缯单衣(弟子趣之(簪笔磬折(状河伯留客之久(溺其人民(即娉取(即发民(傍观者皆惊恐(民可以乐成(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理解掌握疑难句子翻译。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故事内容。(1复述故事内容(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2全文可分二个部分:

35、用小标题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三、深入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他向当地的长老调查了哪几件事?2.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造成怎么样的后果?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非常精彩,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门豹外松内紧,胸有成竹的揭穿了骗局,惩治了官巫,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加以分析。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方法链接“读、写、思”相结合,可小组结合注重参与的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

36、。将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潜能释放的自主性学习。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5.读课文圈划出疑难之处并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6.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与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三研读全文思考问题7.结合全文,你认为西门豹是这样的一个人?8.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四小结:本文通过西门豹在邺县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反映了战国初年处在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为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而对旧制度、旧习俗展开的尖锐的斗争。宣扬了无神论的思想。歌颂了西门豹在政治上的远见,在斗争中的智谋、

37、勇敢和治理邺县的历史功绩。四、课堂检测(一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复使一人趣之傍观者皆惊恐(二指出下面加点字古今异义。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古义:今义: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古义:今义:不能白事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NO.38 2011 .4.13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6 2011 .4.21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二、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诵读理解诗歌中蕴涵的诗人情怀三、德育目标:理解诗人豁达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学习重难点】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8、【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1、重要字音,词语琼筵(羽觞(秉(假(数(逆旅:旅舍,( 。浮生:人生(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 作长夜之游。阳春:( 的春天。大块:( 。假:( 。琼筵:比喻珍贵的(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 。2、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3、古今异义A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 。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B群季俊秀季:古义,( 。今义,季节4、词类活用A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诗歌B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幽雅的景致5、文言句式A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状语后置:阳春

39、召我以烟景正常语序为:(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7 2011 .4.22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二、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诵读理解诗歌中蕴涵的诗人情怀三、德育目标:理解诗人豁达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学习重难点】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1.李白:字( ,号( ; 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900首,素有“(”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

40、一跃而为卿相,实现“(”“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 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他的作品多用( 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 ”“我欲因之梦吴越,( ”等。2.写出李白诗中最能打动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静夜思:二.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2.谈谈你对李白在文中所流露了“及时行乐”这一

41、思想的看法。三、巩固测试选出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万物之逆旅(客舍B.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漂浮不定C.幽赏未已(幽幽地欣赏D.群季俊秀(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4.翻译下列句子。(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译文:(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译文:5.本篇通过记叙作者与诸从弟聚会之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 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但其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流露出作者少许( 的消极色彩。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48 2011 .4.23伶官传序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

42、、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 192字。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难【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

43、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一背景资料1.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2.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912年,

44、攻燕。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二熟悉课文,完成练习1.查字典、看注释,将课后练习第一题写在书本上。2.熟读课文,画出名句,把握作者观点。3.将课后统习第三、四题写在书上。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一自学反馈1.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再

45、思考:名句有哪些?观点是什么?2.正音和停顿。名句:。观点:依据:。3.检查订正练习三、四题4.组织朗读课文,齐读,分人分段读,分组读5.展示人范读(二文言基础归纳总结1.词类活用: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动词用法。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在夜间,用作,表时间。“东”,向东,用作、表动作,行为的趋向。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介词,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被天下(的人嘲笑”“智勇多困于所溺”“于”介词,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句意:“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

46、鉴赏 NO.49 2011 .4.24伶官传序第二课时学案一.自主学习,深入研究词句,探究文章的结构和风格。(一文言基础归纳总结1.词类活用: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灭亡。动词用法。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在夜间,用作,表时间。“东”,向东,用作、表动作,行为的趋向。2.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介词,表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被天下(的人嘲笑”“智勇多困于所溺”“于”介词,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句意:“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3.对称语、反问句、感叹句及其作用? 虽日天命满把损忧劳可以兴国祸

47、患常积于忽微岂非人事谦得益逸豫可以亡身智勇多困于所溺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呜呼!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二文章的结构和风格1.第一段提纲(参考:论点:盛衰之理,虽回天命,岂非人事(依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论证:.2.独立完成对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抓动词庄宗: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系、函、入、还、成功。列出结构提纲3、总结1.主旨:文章总结了的历史教训,阐明了_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2.论证方法:,。3.语言特色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宋代散文的风格特点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之唐代散

48、文,其叙事、说理、抒情结合更加有机,更适应政治斗争和实际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1.检查背诵2.分组展示自学成果三.比较阅读:伶官传序过秦论六国论1.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那么就这三篇文章的标题而言,如果站在史论的角度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2、这三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内在的联系?3.比较三篇文章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艺术特色。古义:今义: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 NO.50 2011 .4.2

49、5祭十二郎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理解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叙事和抒情结合的写法,从而领会此文散发出的浓浓悲情亲情真实的展示。3、指导学生饱含感情的诵读文章,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学习重难点: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2、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并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

50、:1、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应抓住一个“情”字,梳理层次脉络,强调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理解,从而学会在叙事中抒情。诵读法。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并延伸阅读。3、安排三课时。学习要点:1、初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和思想。2、研读第一部分(1-3段。学习过程:一、相关链接:(1在陈情表中,我们读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祭文。(2已经学过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来

51、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颇受褒扬的祭文样式祭十二郎文。二、解题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抒发悲伤情感,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

52、,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2、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它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

53、品中,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3、释题: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

54、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自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合作探究三、初读1、范读正音:闻汝丧(sàng 及长(zhng 不省(xng知道所怙(hù 兄殁(mò死亡南方省(xng坟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ng 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匆忙,急惊慌去万乘(shèng之公相殒(yn其生窆(bin葬时下棺入穴,即下棺入土不临其穴尚飨(xing汴(biàn:河南开封的别称飨(xing: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一说鬼神享

55、用祭品孥(nú:儿女。妻子和儿女嗣(sì:接续,继承。子孙,继承人敛(liàn:同“殓”,给死人穿衣入棺衔(xián:用嘴含,此文为“怀着”。祭十二郎文导学案2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和本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理解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叙事和抒情结合的写法,从而领会此文散发出的浓浓悲情亲情真实的展示。学习重难点: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2、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