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_第1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_第2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_第3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_第4页
届高考一轮复习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图13510 1 1玻璃砖对光线的作用玻璃砖对光线的作用 如图1351所示,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1)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2)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3)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2利用玻璃砖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原理 如图1352所示,要确定通过玻璃的折射光线,可通过插针法找出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这样就能求出折射光线OO和折射角r.再根据折射定律n ,则可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sinisinr图1352 3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原理 如图1353所示,灯丝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后变

2、成单色光,这时单缝S相当于一单色光源,S1、S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通过S1、S2后的单色光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图135312.xSSdxlld 相邻两条明条纹间距,与入射光波长 ,双缝 、 间距 及双缝与屏的距离 有关,其关系式为: 1. 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问题:利用玻璃砖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析:在纸上画aa和bb时要尽量准确地与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重合; 玻璃砖要轻拿轻放,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将玻璃砖当直尺画aa和bb; 实验时入射角i应在1575范围内取值若入射角i过小,折射角r更小,则

3、角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大;若入射角i过大,由P1、P2射入玻璃砖的光能量减少,且色散严重,透过玻璃砖观察到的P1、P2的虚像暗淡、模糊并且变粗,不利于准确插入P3、P4; 所插大头针应与纸面垂直,P1与P2、P3与P4间的距离要适当大些,这样可以减小确定光路时出现的误差; 实验中玻璃砖宽度所定的界面线aa和bb一旦画好后,切勿使玻璃砖移动,以免玻璃砖的真实界面与所画界面出现偏差,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力求精确 例例1: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

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 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1354所示)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试在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1与折射角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3)写出1、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 图1354 解析:(1)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

5、当的位置上插上P3,使得P3与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3和P2(或P1)的像,P3、P4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如图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点;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点;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于N,如图所示,连接ON;P1OD1,CON2. 1212sin 3.sin sin 3.sinnn答案:见解析 折射率为射:折率为: 点评:点评:利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都是通过插针描点找入射角和折射角进行的,所以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此过程认识不足 2. 2

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问题: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答:安装时,要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 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时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若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粘有灰尘,要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灯丝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例例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1355所示,则图1355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C

7、减小和之间的距离 D增大和之间的距离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1356甲所示为x1_mm,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5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为x2_mm.图1356 11D22.190mm2.193mm1 D2 2.190(2.1902.193)7.870(7.8697.871)lxlxdx 根据,可知增大 和 可使增大,故选 项 由甲图, ,均对 解析:答案: 均对 均对 1.(单选)测定玻璃砖折射率时,下列能减小实验误差的做法是( ) 玻璃砖的宽度宜大些 入射角应适当大些 大头针P1,P2及P3,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8、大头针P1,P2间的距离适当大些,P3,P4间的距离适当小些 A B C D A 2.(多选)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错;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D对 答案:BD3.(多

9、选)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做如下改动,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 A将遮光筒内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ABCCDx=ABlld 双缝发生干涉,而单缝发生衍射,故错;由知,改变双缝到屏的距离 仍能得清晰条纹,只不过条纹间距变化,故 正确;单缝与双缝之间距离对干涉无影响,故 正确;滤光片的作用是得到相干单色光,在单缝前还是在单、双缝之间不影响干涉,故 正确 : 解析答案: 4.(单选)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

10、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光路图如图1357,对此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为了减少测量误差,P1和P2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越大越好 C若P1、P2距离太大,通过玻璃砖会看不到它们的像 D若P1、P2连线与法线夹角太大,有可能在bb界面发生全反射 答案:A 实验中玻璃砖宽度所定的界面线aa和bb一旦画好后,切勿使玻璃砖移动,以免玻璃砖的真实界面与所画界面出现偏差,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力求精确 解析:(1)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上插上P

11、3,使得P3与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3和P2(或P1)的像,P3、P4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如图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点;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点;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于N,如图所示,连接ON;P1OD1,CON2. 2. 2.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问题: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答:安装时,要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 2.(多选)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