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_第1页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_第2页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_第3页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_第4页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始仓U新(OriginalInnovations)本质特点原始创新则是指独立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有观点认为,原始创新是指无创新"(metainnovation),即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创新,由元创新将会带出其它科技创新;也有人打比方,认为原始创新就像是一只老母鸡”,由它下出许多蛋,孵出大量小鸡来。这只老母鸡”便是原始创新,它所

2、生出的小鸡都是衍生创新”。在原始创新、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中,原始创新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影响因素与一般的科技创新不同,原始性创新具有其独特内涵的影响因素,我们将之分为内外两类因素。内在因素有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团队协作、原创技巧、科研兴趣,外在因素包括创新氛围、激励机制(包括经费支持、合理的立项审查和成果评价体系、待遇等政策体系及相应制度)等。原始积累基础研究是创新的过程,更是历史的积累过程,正如科学学原创始人贝尔纳所认为的,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基础研究强调科学积累,即一种链”的概念,因为基础研究正是在这种链”状的渐进积累基础上的一种飞跃,一种变革。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积累是原创

3、的前提,但积累并不必然产生原创。科学积累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科学能力基础的积累。由国家现有的科学人才、研究经费、图书情报、仪器设备等有形因素和科学体制、科研管理、科研环境等无形因素综合形成,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创新能力起着基本的制约作用,体现了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2)基础研究人才的积累。指合理的数量及结构基础研究人才链”状积累。因为科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往往不能由一个或几个杰出的科学家去实现,而必须依靠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3)学术传统的积累。学术需要传统,它可以使年轻人知道哪个问题值得研究,哪个方面有发展前途,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但学术传统不是一两年,甚至10年20年就

4、可以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学术传统可以是区域性的,也可以是某个机构所特有的,例如:波敦点效应指的就是科学家所处的机构不同造成科研成果产出和承认的差异。据统计,在百年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中,世界排名前5名的研究型大学的获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的37%。因此,在创新研究中应该强化创新基地的名牌效应。(4)学术思想或知识的积累。任何原创性的思想都是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每个科研人员都必定在自己的科研生涯中,以某种方式与以往的学术思想或知识发生联系,或是接受它,或是抵御它no(5)个体的积累。包括科研人员个人经验或经历的积累,如参与较高层次的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与高精尖

5、的科学家共事等,也包括个人家族知识基因的遗传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接代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有原创性贡献的科学家的天赋”,体现在他们对前辈的价值理念、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以及思维习惯的潜移默化的继承上?。核心人物科技创新群体能否做出一流的业绩,不能苛求这个群体全是一流人才,但这个群体一定需要一两个、两三个核心人物(或称学术权威)的领导。核心人物必须是科学成就卓越、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他善于正确把握科学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他能引导群体内的科研人员进入学科的最前沿并迅速、有效地积累他们的学术优势。核心人物是影响一个国家基础研究队伍整体实力的重要制约因素,他们本

6、身的学术水平决定了创新群体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创造的学术传统能影响和培养未来杰出科学家,从而形成的核心人物为中心的科学家人才链”。创新气氛创新氛围亦可称创新文化。原始创新特别注重人员、物质、制度、人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组合,需要一种自由宽松并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创新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创新文化。这种文化鼓励科学上的冒险、创新、竞争并容忍失败,因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强烈的锐意进取、拼搏探索的意识,满怀创造欲望与激情,能够承受在精神、智力和体力上的极大付出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和心理压力;需要创新者具有一种襟怀,置个人于某个创新组织之中,依靠个人与集体的共

7、同智慧,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与价值追求;需要为创新者的大量聚集营造氛围,例如各国科研组织、教学单位、企业机构广泛采纳的午后咖啡漫谈会”,需要为创新者提供跨学科自由、宽松的学术思想交流、碰撞以及竞争和合作兼容的环境,学术思想的交流是获取科学研究最新资料的重要方法,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激励机制为扶持、激励基础研究循着其应有的轨迹循序渐进,抑制创新研究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风气,创新研究的科技政策和相应制度,应符合基础研究的特点要求。(1)经费问题。经费是基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经费充足,并且使投入呈现持续稳定状态,才能真正达到增强创新原动力,增加技术储备和提高竞争力的目的。据200

8、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费用16%,OECD成员国中,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均在22%以上,而我国仅有5.3%o(2)收入分配制度和鼓励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要给创新者应有的待遇,支持他们做眼下做不出东西,但从长远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给创新者营造坚持下去的环境,奢望一个创新者出于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接受低收入来长期保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热情,是不切实际的。需要建立与创新活动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通过考核其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来核算报酬I;对于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人员,按研究开发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定比例直接计量而得,科技人员的股份比例不低

9、于技术股份的2/3。而且,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创新者在利益分配上要特别予以倾斜。在职称评定方面,要注重成果质量,如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有较高的正引用次数,并且得到国际科技界的承认;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发明专利、技术秘密和许可证及其经济效益。要杜绝以数量取胜、论资排辈,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条件。(3)项目审查和成果评价系统。项目审查要基于本国的优势和特色、国际科学前沿、国家发展目标以及科学资源投入能力等多种因素,优先资助对于科学自身发展和国家目标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前沿、大科学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并以此带动自由探索式的小科学研究(包括非共识项目)以及传统学科的改

10、造,实现科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科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时强化基础研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尖子人才,使其尽快脱颖而出。成果评价系统要区分科学研究的特征、目标。基础研究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其成果有时间滞后的特点,评价时需注重其对科学界的影响,通常指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包括重大技术创新、实验方法和仪器的重大发明等,具有应用前景,常常要看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我们要注意科学技术的影响是跨时空的,而且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其增长状况往往取决于多种变数,如市场状况、劳动力节约、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除此之外,对二者的评价还要考虑对年轻

11、科学家的培养、对科研组织和体制发展的贡献,是否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等等。团队协作当今和历史上任何一项成功的创新成果无一例外需要集体协作配合,更准确地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规模扩大和纵深发展,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绝非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资源所能实现。人才的素质水平和成本、研究的成本和风险、科研设施的高精密化、科学信息的市场化等,要求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交流进行多边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共享的动态合作机制,使不同学科、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学术思想的科学家之间进行思想撞击,产生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因此,团队协作至关重要。探究诺贝尔奖的历史,获奖项目中有1/3以上存在着学科交叉现象,并且呈上升趋势。在我们调研过

12、程中,原创人员也谈及团队精神及团队协作对科研的重要性。但考虑到我国体制和知识产权的因素,团队组建一般在机构内部成员中组建,或是以核心技术单位为中心,组成创新集群。原创技巧原始性创新成功与否,也有其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根据调查和检索的结果,我们归纳以下几条规则:(1)善于发现已有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勇于挑战传统理论;(2)独具创意的实验和对实验事实敏锐的观察;(3)在良好的科学基础上的前沿性、交叉性研究;(4)对已有知识的科学整理与发掘;(5)重要科学发现直接用于技术领域;(6)理论成果的应用形成全新技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研究;(7)利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索或对理论预言进行检

13、验;(8)运用众多基础研究理论解决重大技术创新中的难题;(9)利用数据与计算机手段创造出过去技术原理的实现条件。科研兴趣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满足原创人员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科研创新的最大动力来自兴趣。只有兴趣盎然,原创人员才会潜下心去搜集、研究、分析数据和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才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实验,即使屡屡失败也乐在其中。有时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原创人员去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演化机理原始性创新始于问题,孕于积累。通过国家科学能力基础、基础研究人才、学术传统、个体经验、知识基因的遗传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科学积累,核心人物凭借自己的学术造诣,正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为创新群体做出适合

14、时宜的战略选择。但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都要寻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最佳结合点。在创新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始性创新研究的特点,如长期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成果的时间滞后性等,为创新研究注入强动力,从物质、精神方面为创新者消除后顾之忧,为创新研究营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采取扶持政策和相应制度,克服学术研究中的急躁风气,使创新者静心于钻研之中,在创新研究过程中,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尽可能缩短与生产实践的距离,要利于成果转化。当然应用基础研究所固有的商业应用前景,也是创新研究的强动力之一,同时,要注意团队协作,没有创新集群,创新活动就不可能延续并取得成功。而对于创新者而言,原创技巧

15、的掌握是突破原创瓶颈的法宝,而科研兴趣是维持创新者的可持续创新力。原创项目在原始积累、核心人物的战略选择等激发因子的作用下产生,在符合原创特点的强动力(如核心人物、创新文化、激励机制、原创技工5、科研兴趣、团队协作等)的支撑下运作。如果成功,则首先要进行成果的保护,如申请专利等,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果原创失败,则应探明失败的原因是在源头还是在创新过程,如果是创新过程,则需要重新进行创新研究,直至成功;如果是项目选择失误,则应重新从原始积累中探求符合自身资源条件的项目。原创演化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成果评价,这时要注意区别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因为二者特点不同,因此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它们的独

16、特性,并注意评价的公正性,不能浮于形式,也不能论资排辈,要确确实实体现其绩效。因为创新者如果感到评价体系符合创新活动性质,体现了他们的真正付出,则会激励创新者再次加入艰辛而枯燥的原创活动中,否则他们会融人追逐短期商业利润的一般研发活动中,长此以往,原创活动将陷入荒芜状态,并最终导致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衰退。原始性创新是在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创新文化、激励机制、原创技巧、科研兴趣以及团队协作等七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从其特性分析,原始性创新演化机理又蕴含着不同于一般创新研究的特征演化小机理。激发因子原始性创新源于原始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原创,积累是多层次、多含义的。第一,需要社会的整体科

17、学能力较高,一个国家现有科学人才、研究经费、图书情报、仪器设备、科学机制、科研管理和科研环境等具有良好的基础;第二,基础研究人才要有积累,而且呈链状”延续下来;第三,学术传统要有历史积淀,以便迅速把握学科动向;第四,学术思想或知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第五,创新个体素质高,沿袭前辈的价值观念、治学态度、研究方法和思维习惯,也积累个人与优秀科学家交往的经历。如美国雄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移居美国所形成的学术传统等是长期积累、积淀的结果,是美国盛产诺贝尔奖得主的关键因素。要激发原始性创新,单有原始积累还不够,还需要核心人物具有世界眼光,富于战略思维,选好目标,当然原创

18、目标要服从国家长远目标。核心人物本身要具备良好的科学造诣,享有国际威望,并具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带好自己的创新群体。有了科学积累、核心人物的战略选择和领导能力,再加上对创新氛围、激励机制以及评价系统的期望度,应用基础研究还有较好的商业前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构成了原始创新的激发因子。强动力原创的过程艰辛而漫长,要使创新者永葆激情,坚持下去,必须给创新研究注入强有力的动力,并且各个注入元素都要符合原创的特征和规律。第一,一定要有核心人物带领创新群体一往无前地向前走。核心人物自己的学术水平要高,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率作用,对创新人员的吸引和凝聚作用,能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和造就众多的未来杰出科学家。第二,

19、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文化氛围,提升创新者冲刺世界难题的信心和勇气,宽容创新失败;创造条件让不同领域的创新者进行经常性的启发和讨论,以激发创新的激情和思想,等等。第三,要有很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科研经费、待遇、立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创新者创造坚持下去的条件,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原创投入方面,除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外,企业也要逐渐加大投入,并力争成为投资主体,至少应成为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主力;在待遇问题上,要使待遇与创新者的价值和创新付出相符,基础研究人员以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核算报酬,应用基础研究人员以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提成;在个人成长问题上,职称的评定以实际绩效为基础,并向有突出贡献的顶尖青年

20、人才倾斜,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只求数量的形式审查,让青年创新人才茁壮成长;立项、评价系统要适应原创特点,国家要资助符合国家目标的科学前沿、大科学研究、交叉学科领域,也要资助非共识项目、自由探索项目等。基础研究评价要有时滞性,并主要考查对科学界的贡献,应用基础研究要考察经济效益、发明专利数等。除此之外,还要评价对培养年轻科学家、对组织本身发展的贡献。第四,原始性创新也讲究技巧、方法,因此,创新者要深知原创技巧,在原创过程中,寻找规律性突破口,避免或少走弯路。第五,科研兴趣是创新者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的最大动力,我们称之为可持续创新力。这种内在的、自发的力量具有长久性,而且源源不绝。因此,一项原始性创新

21、研究能否坚持下去,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者自身是否对科研创新具备浓厚的兴趣。第六,团体协作在现今愈来愈成为原创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跨学科的交叉性创新群体力量的形成,是应对现时原刨项目既交叉综合又日益扩大化的特点,解决人才素质和成本不均、研究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的有效办法。同时,原始性创新是探索性的,无固定程序可循,因此,要让不同的学术思想相互撞击、互相启发,才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合理人才结构的团体协作不仅具有规模效应,也许还会加快原创的进程。三大特征原始创新成果通常具备三大特征。首创性需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突破性需要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带动性需要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

22、重大牵引作用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将引发企业竞争态势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上则有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竞争格局的重新形成。美国创新原始创新是指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原始性创新活动。原始创新成果通常具备三大特征。一是首创性,研究开发成果前所未有。二是突破性,在原理、技术、方法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实现重大变革。三是带动性,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同时,对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带来重大变革。原始创新与基础研究存在密切关系,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与投入是重大原始创新的保障。就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是维持美国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根本

23、。研究概况从基础研究体系构成主体看,美国基础研究机构由大学、联邦实验室、产业及非营利性机构组成。其中,大学和联邦实验室是美国基础研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获得联邦政府资助最多的机构。从R&D经费投入额来看,1953至2003年间全国的基础研究投入额从4.60亿美元上升到了541.03亿美元,增长了117倍,相对增幅在三大类研发活动中为最高。进入21世纪后,虽然技术开发投入出现下降,应用研究投入增长速度也明显减缓,但2000至2003年间,基础研究投入仍然从423.67亿美元快速增长到了541.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6.9%。从基础研究投入在研发投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看,1953年仅为

24、8.9%,之后逐年扩大,到2003年已经达到了19.1%o这一比例的扩大,反映了基础研究在研发活动中地位的提高。长期以来,美国产业界是R&D经费的主要支出者,这与美国企业是创新主体密切相关。但是就基础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而言,联邦政府是最主要的支持者,占据总经费的一半以上。虽然美国大学和联邦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美国产业界从事基础研究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大约有4%左右的产业R&D经费用于基础研究。产业界从事基础研究对于产业共性技术发展和某些领域的原始创新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原始创新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论文产出。美国是基础研究投入最大的国

25、家,同时也是论文产出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论文的影响力也高居榜首。一个国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多少可以从某方面反映一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根据历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统计,从1985到2005年的20年间,共5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有34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居住,占64%;47位化学奖得主中有28位为美国人或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占59.6%;生理学或医学奖的46位获奖者中,有28位美国人,占46%;33位经济学奖得主中,有23.5位美国人(其中一人为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占71.2%。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无疑高居全球榜首。研究政策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基

26、础研究的作用不容忽视,从美国基础研究对美国的作用看,基础研究的投资具有倍数增大效应;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近30年来经济上的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所培育的智力资本和知识增长,美国企业专利所引的参考文献70%来源于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基础研究。美国基础研究提升了本国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美国良好的基础研究政策体系。归纳起来,美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基础研究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基础研究投入。美国政府认为,基础研究是对未来的投资,是美国技术创新成果的源泉,是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的基础。虽然美国基础研究资助多元化,但联邦政府始终是支持基础研究的主体,为基础研究提供长

27、期稳定的支持。同时还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带动社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2)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政府各部门设立各种特别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如美国海军设立的青年研究员计划”,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总统青年研究奖”,这些计划的最大特点是其经费不列入国家科学基金会年度预算,而由国会直接拨款。政府还努力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建立了国家技术大学,让科技人员能轮流接受再教育。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美国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将全世界几百万的优秀人才吸引到美国来:一是长期执行有效的移民政策,每年至少为吸收国外各类人才保留14万名入籍名额;二是灵活的H-1B签证计划;三是尽量创造出较之其他国家更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28、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加上各种学术大师云集,营造出吸引人的大环境。(3)促进联邦实验室和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联邦实验室和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在大学设立工业一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大学兴建了25个工程研究中心;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农业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大学兴建与本身任务相适应的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中心。(4)形成良好的遴选基础研究计划和项目的机制。基础研究的资金分配坚持由同行优绩评议”,并通过有效组织和管理实现人才、思想和工具(设施、仪器设备等)的有机结合;把是否有利于智力资本的积累和是否有利

29、于建立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作为遴选基础研究项目的主要标准不足成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的原始性创新总体能力水平如此低下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当然与文化传统、工业基础及经济水平等基本因素密不可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特别是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本文重点对后者做些粗浅分析。原始性概述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熊彼特提出的,用以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的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供应来源;实现新工业组织。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人们对创新”的认识也不断创新,特别是经济学研究了创新与失业、与经济周期关系,使创新更具有了活力,形成了

30、创新系统。创新发展理论的实践,使一个区域,使国家,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发展理论的实践也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原始性创新对一个区域,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鉴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人们的创新活动已形成了创新价值链,我们把创新价值源头的创新称为原始性创新,它与一般性创新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始性创新必须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重大突破,这就意味着,原始性创新不仅应有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或新的方法生成,而且,还会产生一条新的知识链,一门新的学科,甚至当把这种新的知识物化后,很可能还会产生一种新的产品,形成一种新的产业,以致有可能引起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真真切切地

31、起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由此不难理解,原始性创新的验证度之大、耗时、耗力、耗财之巨,是一般性创新无法比拟的。上个世纪是力学和相对论这类基础科学的原始性创新及半导体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这类应用技术的原始性创新的经历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原始性创新需要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更需要促进创新的教育、科研、经济体制和机制。成因分析创新文化成因分析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创新过程及管理中所创新和形成的创新精神财富和创新物质形态的总和。它包含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的制度与规范,创新的物质文化环境等等,其中,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组织创新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组织成员产生影响,触发

32、创意形成创新活动。创新文化是由创新环境、创新价值观、创新的英雄人物、创新文化礼仪及创新文化网络等五大要系构成,创新文化可分成四个层次,即表层的创新物质文化、创新行为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和创新精神文化。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思想之博大精深举世闻名,对人类创新的贡献也举世瞩目。但由于建社会及外侵战乱等历史原因和创新管理的问题使我国的创新文化建设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创新的价值取向,创新物质环境、创新英雄的涌现、创新成果与美、日等比较都还存在差距。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创新文化提供的丰富财富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创新的制度有待完善,人们创新潜力和个性还有待开发,创新的管理有待强化,还应从创新的政

33、策、体制、人文精神、物质环境、服务支持体系等方面培育使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创新成果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教育体制成因分析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作为创新主体的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动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作支撑,科学的思维方法作武器,合理的知识结构作储备,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保障,才有可能在原始性创新中有所作为。然而,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下的应试教育模式,恰恰在这很关键的诸多方面欠账太多,可以说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深远,至今尚还未完全消除。如众所周知,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应试教育模式,其最大的缺憾在于它只关注对学生的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

34、升、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其结果是,很多科技工作者走出校园后,看似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其间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缺少人文内涵,他就不可能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也不可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而只会满足做个普通劳动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又如何会形成伟大的目的和抱负、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呢?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科技工作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素质的缺失,特别是当他缺少足够的胆识和信心,不敢冒险,不敢竞争,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要其在难度极大的原始性创新中有所作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传统应试教育对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忽视,其后果更是相当严重的,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特别强化对已有专业知识的灌输,而这些成熟的知识又都是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编织起来的,所以,专业知识越丰富者,所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的机会也就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思维,即思维定势。其后果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相比之下,与原始性创新密不可分的非逻辑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灵感思维等却明显不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当他遇到原始性创新科技难题时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的根本原因之一。还应提及的是,我国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