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录音新闻》教案5篇_第1页
2018-2019年《录音新闻》教案5篇_第2页
2018-2019年《录音新闻》教案5篇_第3页
2018-2019年《录音新闻》教案5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录音新闻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了解这一内容, 可以激发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 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 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 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2、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 (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 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 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朗读课文1、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

3、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3、学生评析。4、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 风平浪静, 阳光灿烂, 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 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 4)、各位听众, 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 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 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 欢呼雀跃。三、辨一辨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在哪里?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导语: 在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是个引子,交代通讯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四、理清思路,把握内容: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2、介绍了解火箭发射过程。3、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4、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

5、什么启发?5、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 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五、体会新闻的特点。1、画出表示时间的句词,并分析作用。2、课文除时间语言准确外,还有许多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它们对录音新闻有什么作用。 (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六、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七、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 ”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八、布置作业: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

6、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录音新闻教学重点一、参试人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二、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三、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课时一第一步:朗读课文,疏通文字,整理字词。、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翱锚泊顷铎纬雀悫轨屏、形似字注音组词瞄荧踪倾协锚萦综顷胁、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栽参调泊第二步:了解书下注释,解释下面词语出:课文中是“播放”的意思。混播:指各种声音的混合录音的播放。呼啸:硕大:扶摇直上:沉寂:雀跃:小资料:录音广播稿的特色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它是由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广播稿能更真实、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丰富的新闻内容

7、,与众不同的稿件特色,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第三步:、请与第一篇通讯作比较,谈谈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提示:可以从布局形式、语言特色口语、书面语比较分析)、社会实践:借助媒体辨别一般通讯与录音通讯的区别作业:练习册一、二、三;课时二第一步: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理清结构,概括部分大意。、录音新闻一文中,广播稿的题目、整篇文章报道记叙了、理清结构,概括部分大意、阅读段,分析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话这段话有几层,概括层意、录音新闻一文最大的特色是以时间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合理安排顺序,使事件的报道条理清楚()阅读第三段,概括

8、段意,找出船队进入海区,印入人们眼帘的情境中,表示时间的语言标志() 阅读至段, 了解运载火箭水下发射前准备情况, 指出表明时间的语言标志性的词语()你还能再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小结一下,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好处()辨认()和()两部分在报道时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二步:完成课本二题课时三第一步:完成练习册第五题第二步;完成课本第三题,并做诵读脚本录音新闻镇江三中林莉学习目标:一、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形式,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二、通过模拟播音锻炼具有播音员感情、形式的朗读。三、培养祖国荣誉感。教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一、通过收音机听2-3 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二、朗读课文,准备模

9、拟播音。重点难点:一、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二、文中描写性语句有什么作用?三、如何根据所播送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语气语调?学习思路:收听广播新闻, 了解了解录音新闻的形式; 结合课文, 比较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学习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通过模拟播音,锻炼具有播音员感情、形式的朗读。学法指导:收听广播新闻,小组合作讨论,模拟播音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2、组织交流、评价,学生发表见解。二、通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明确 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个引子,交代通讯员和新

10、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四、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句词,讨论分析:1、填表完成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 间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情况一小时准备发射时间已经临近还有两分钟还有一分钟一声令下顷刻间发射以后2、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 明确 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 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 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 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 ,“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 ,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 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 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 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这样安排,使事件的发展十分清楚

11、,便于听众的收听。五录音新闻的语言特点。1、简介录音新闻的语言特点。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 更具体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 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录音内容的说明。2、课文除时间语言准确外,还有许多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它们对录音新闻有什么作用。 参考 作为录音新闻,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事件是它的主要特点。由于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的结合,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 如火箭出水升空时的呼啸声,和生动的文字描述相结合,使听众如临其境,效果十

12、分理想。3、讨论:形象准确的语言对于写文章有什么好处?(学生各抒己见。)五、播音指导1、结合课文,谈谈如何根据所播送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语气语调? 明确 语气语调应根据所报道的内容来确定。 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快。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应有一种激动兴奋。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2、师生讨论“探究练习”第三题。 参考 ( 1)这个句子是描写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 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语速也不宜快。(2)这个句子描写运载火箭出水升空的过

13、程。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令人激动兴奋,朗读时应充满激动之情,但语速也不宜很快,以表现其“过程”,但末两个分句应加快,以体现其速度。(3)这句话,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向听众说明要报道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表达,语调应该平稳, “实况”的定语部分应该说得慢一点,重一点,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4)这一句是向听众叙述直升机进行照相测量的情况,带有欣喜之情,语调应该平稳,涪速不宜快,“已经”“精度”播音时应读重一点。(5)这一句叙述测量船上人们的反应,表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欣喜的感情比上一句强烈,语速应稍快,有节奏,语调高亢。六、模拟播音1、学生以课文或者课外播音稿为基础进行模拟播音。2、小组推荐交流

14、,并互评。课后学习:采访家人或者老师、 同学,以及校园内的文学团体, 并根据录音整理成录音新闻稿件。附: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 第 l 至 7 段) ,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第一层 ( 第 l 段) ,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广播时有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第二层 ( 第 2 至 4 段) ,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 ( 第 5 至 7 段,含第 5 段前括号中的内容 ) ,写火箭的发射。第二部分 ( 第 8 至 15 段) ,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第一层 ( 第 8、9 段) ,交代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二层 ( 第 10 至 12 段) ,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第三层 (

15、 第 13 段) ,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 ( 第 14、 15 段 ) ,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第三部分 ( 第 16 段) ,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这一部分,主要是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录音。 他的讲话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发射很成功; 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针, 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文章主题: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录音新闻教案5作者 :加入日期: 06-05-28录音新闻教案教学设想1

16、、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2、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团结协助、 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17、学习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 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展示目标三、展示预习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2、学生自学效果交流(出示投影) 。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 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

18、,欢呼雀跃。四、朗读课文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 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3、学生评析。五、探究练习(投影)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

19、这里进行。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处理方法: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六、理清思路,把握内容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投影)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3、在火箭发射成功

20、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七、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 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 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 十分准确、十分形象。2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八、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 ”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九、布置作业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录音新闻

21、教案教学目标: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教学重点: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难点: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教学过程:一 . 模拟播音,导入新课

22、: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二 .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模拟播音;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1、注音:参()数经纬() 停泊()运载() 气氛()2、填字: Shùn 间 沉 jì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提示:我国

23、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间为序。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17 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8 15 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16 段, 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五、赏析课文第一部:、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大家赏评。、试给第一部分层次。小组讨论,分出层次:第一层(§ 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第二层(§ 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 5-7)写火箭的发射。、讨论探究题1、第二段用12 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

24、的情感、语调、语速?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4、第五、六段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气质?讨论探究题答案提示:“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等词语 使条理清楚。 “像一条大鲸鱼” ;具体、准确、形象。 熟练而有信心。 、重点分析第7 段小组阅读、讨论: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提示: 1、时空顺序。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2、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翻腾的壮观景象。后一句写火箭腾空直上的壮观景象。

25、比喻恰当、形象。 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提示: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趋兴奋4、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六、布置课外活动1、今晚收看央视7: 35焦点访谈,注意揣摩主持人播音的情感、语速、语调。2、各人把课文再模拟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第二课时一、复习过渡:理清脉络: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17 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8 15 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16 段, 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2、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26、3、进一步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三、分析课文第二部:1、试给第二部分层次:第一层( 8、 9)过渡段,总介下文。第二层( 10-11)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第三层( 13)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 14、 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2、探究: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提示:“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播放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 3、播放“汽笛声” 、“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烘托严肃的气氛。 四、讨论第三部讲话的含义: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提示三句话的关键词: “很成功”, “独立自主、团结奋战” , “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本文的特点:(

27、一 )、写作特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二 )、语言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第 8-15 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六、语言训练:1、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 10 段和 14、 15 段。注意找准感觉。2、结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模拟现场报道星期一早晨本校升国旗仪式的场面。七、布置课后活动(供选择)1、模拟记者现场报道的口吻,采写一则短新闻。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课文为主要材料,举行模拟现场报道竞赛。二十录音新闻教案晋煤集团古矿中学段婷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录音新

28、闻的形式与其他新闻的异同。2、了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盛况。二、能力培养: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体验点:培养祖国的荣誉感,学习参试人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斗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教具准备:收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 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 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 来

29、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二、课前热身:1、给下列字注音:翱硕大悫顷刻停泊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3、深入赏析课文,从描写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口语与书面语结合入手。三、合作探究:互动一:朗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教师明确: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互动二: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互动三:再次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教师明确: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引子,交代通迅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互动四:通过比较,了解录音新闻特点的知识。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