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_第1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_第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_第3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_第4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导 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经济学产生的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产生劳动经济学产生于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1925 年,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劳动经济学的问世。:劳动经济学的问世。劳动经济学是伴随着劳动市场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从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来看,工业革命后,产生了雇佣劳动,以及在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力供给、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等劳动经济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雇佣劳动所产生的诸如工资、

2、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市场上的各类问题不断涌现,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埃利理查德1886 年出版了美国劳工运动一书,他分析了工会在劳动市场、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的作用,开创了对劳动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劳动市场日趋成熟。1925 年出版了布卢姆的劳动经济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本正式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该书开始系统涉及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工资、劳资关系、劳工运动、劳动立法等主要内容的分析。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和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失业形势,引发了经济

3、学家对宏观劳动问题的深入思考。1936 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 也是宏观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产生了对劳动市场分析和研究的需求,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劳动经济学家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述。一种定义是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人的行为的特征。如1931 年,朱通九在所著的劳动经济 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伊兰伯格和史密斯教授在2000 年最新版的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指出:“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

4、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还有一种定义则强调,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劳动经济学分析和设法探讨个人作为劳动力的经济活动。正如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着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一样,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另外还存在着特别强调劳动力的市场特征或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相关的一些定义。如1997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经济学辞典,将劳动经济学表达为: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它涉及到影响劳动力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及有关雇用、劳动力流动

5、、移民和退休年龄等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大卫桑普斯福特在其主编的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指出,“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在中国,近年来对劳动经济学大都借用国外的定义。不过也有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他们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 “研究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一产出机理” , “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 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投入决策”的学问。总体而言,尽管上述各种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方面都离不开劳动力的供求,离不开劳动力的市场,离不开劳动者的行为,以及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成本、收益和

6、价格,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大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学者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二、简洁表述:劳动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第三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主要分析方法: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二、实证经济学1、采用方法:根据数学模型(函数或坐标上的几何图形)、表格或历史事实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2、采用方法的原因:源于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定:资源的稀缺性;人是理性的。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任何抉择都要付出成本,又因为人是理性的,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

7、。他们会收集资料,制作图表,建立函数,或根据 历史事实,来说明人们的行为 “是什么”。3、缺陷:只是告诉我们实际的状态,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状态是否合理。三、规范经济学1 采用方法: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应该是什么”。2 采用方法的原因: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是促进自愿的、互惠的交易。3缺陷: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采用的价值标准往往不一致。第四节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劳动经济学为什么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的问题,或者说, 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的必要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劳动经济学问题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劳动经济学所研

8、究的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 劳动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关系要求我们给予独立的研究。复习思考题1 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谈谈你对学习劳动经济学价值的认识。2 如何理解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两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弹性等概念及完全竞争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教学重点企业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一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 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

9、行为。2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是一一种派生需求。所谓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所引起的需求。即劳动需求依赖于或 派生于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是一种联合需求。所谓联合需求,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并不是独立的,劳动 只有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生产人们所需的物品。(3)在多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将引起劳动需求的变动。3 .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呈反向关系。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宏观因素:社会生产规模、经济结构状况、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经济体制(如计划经 济和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安排(如最

10、低劳动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等。微观因素:企业目标、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企业的管理水平、时 间长短等。第二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需求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短期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1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l)和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内劳动的收益、成本和利润(4)(6)(9)(10)(11)LQPTRWVCFCTC兀MPPlVMP l143125551024122103305105151561831534551552025515418354520525293952036052553030266213635305352813注:表中L为劳动量

11、;Q为产量;P为产量价格;TR为总收益;W为工资率;VC为可变成本;FC为固定成本;TC为总成本;兀为总利润;MPPl为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 VMPl 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 MPPl)开始是上升的,然后下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 l)等于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 mppl)与其销售价格(P) 的乘积。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亦称边际劳动成本)等于平均劳动成本。2 .短期中企业最佳劳动需求量的决定:在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量必须符合:雇佣劳动总量的最VMP l)正好等于企业增加雇用的最后那个后那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单位劳

12、动所付出的工资:即 VMP l=W3 .短期内,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VMPl曲线处于递减阶段的部分。(b)13 / 75图2-1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长期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1 .产出效应一一又称规模效应。是指仅由于工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导致劳动 需求的变化,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表现出来。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变动与工资率的 变动成反向变动。2 .替代效应一一是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仅由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劳动需求的变化。替代效应也使得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变动与工资率的变动成反向变动。3 .综合效应。综合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变动将同时引起短期的产出效应和长期的 替代效应,企业

13、对劳动的长期需求将增加或减少的更多。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特点:由于工资率的变动将同时引起短期的产出效应和长期的替代效应,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更富有弹性。L LiL2劳动图2-2长期劳动需求曲线4 .其他影响长期劳动需求的因素。产品需求。由于产品需求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因而,劳动需求在长期更富 有弹性。劳动与资本的相互作用。当工资率下降,资本价格既定,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扩大产量。因此,长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将比短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更为强烈。技术。当劳动的价格相对于资本下降了,人们将致力于寻求能够节约使用资本的技 术,从

14、而增加对劳动的使用。因而,长期对工资下降的反映将超过短期。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一)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短期劳动需求。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表LQP(4)TR=P X QMRP l= dTR/dL(6)MR= TR/AQMPPl= Q/A LMRP l= MPPlXMR(9)W1472828742852106603232/663253155751535155418472-3-13-35520360-12-62-125621242-18-181-1851.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销售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2.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对劳动需求曲线不是由劳动边

15、际产品价值曲线来表示,图2-3非完全竞争企业的 MRP l曲线与劳动的需求曲线3 .企业投入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可定义为总收益的变化 (4TR)与劳动的变化(L)的比率。4 .企业投入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实际上等于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这两个数值的乘积,即 MRPl=MPPlxMR5 .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 量必须符合:雇佣劳动总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收益恰好等于企业增加雇佣的最后那个单 位劳动所付出的工资。非完全竞争企6 .完全竞争与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不同之处:业劳动的需求小于完全竞争企业,弹性更小

16、。图2-4完全竞争企业和非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二)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1 .在长期情况下,工资率的上升或下降将同时产生三种效应:第一,产出效应;第二,替代效应;第三,利润最大化效应。三种效应会导致长期劳动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减少或增 加的更多。2 .结论: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更富有弹性。这是由于工 资率变动导致的三种效应所致。O Li Li L2图2-5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长期的劳动需求 (三)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1 .假定某个劳动市场只有一个企业。2 .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3 .其雇佣劳动的边际成本超

17、过工资率。4,垄断企业决定雇佣量的原则:MRPl=MWC l=MFC l5 .垄断企业在边际收益产品大于工资率的某一点将停止雇佣。6 .结论:垄断企业的工资率低于边际收益产品;垄断企业的雇佣量低于竞争性企业;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不存在劳动需求曲线,只存在劳动需求点。三、市场劳动需求曲线1 .市场劳动需求曲线不能将所有雇用某种类型劳动的这类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横向加 总得到。因为有一个加总效应在起作用。2 .当工资率下降或上升时,所有企业增加或减少劳动雇佣的加总效应会使得产品价格(a)单个企业(b)市场图2-7市场劳动需求曲线的形成3 .市场劳动需求曲线要比简单地将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加总而得到

18、的曲线更加陡 峭,弹性更小。四、劳动的需求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一般有大于 1、等于1、小于1三种情形。劳动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1 .产品的需求弹性。2 .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3 .其他投入要素的替代性。4 .其他投入要素的供给弹性复习思考题1 .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中企业最佳劳动需求量怎样决定?2 .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3 .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 量必须符合什么原则?4 .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企业劳动需求有什么影响?5 .市场劳动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6 .劳动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教学

19、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等基本概念,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模型,个人及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教学重点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4 课时劳动力供给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力参与率一、 劳动力范畴分类1 劳动力: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1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包含以下几个概念:劳动力、非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2 在中国, 对劳动力范

20、畴的统计分类目前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逐步参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分类,建立适应中国劳动市场发展状况的劳动力统计体系。在实际统计中一般使用以下几个概念: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见书75 页。二、劳动力参与率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比例。2男性的参与率曲线呈倒U 形。3对妇女而言,在每个年龄组中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要低于男性。4在工业化国家里,妇女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越来越和男性的相类似,并且也明显地向男性的参与率水平靠近。* 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一、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

21、供给总量的增加。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因此,如果一国人口中男性比例过高就会形成较高的劳动供给。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产生的,这一点将在第三节做出阐述。经济周期波动对劳

22、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增加。当经济处于萧条时,劳动 需求水平下降,导致劳动供给减少。三、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劳动制度一国的劳动制度中一般都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这些制度安排对劳动供给具有 很大的影响。工资制度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体制因素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劳动供给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劳动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一种方法是集中研究不同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愿意工作的时间,即建立一条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此外,也可以从一个人是否愿意提供市场劳 动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即劳动力参与率的问题。我们在本节着重利用一个简单

23、模型考察人们 怎样决定工作多少时间,以推导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市场劳动供给曲线。一、劳动和闲暇1 .劳动者一天的时间除了维持生命而不能挪作他用的部分外,其它部分则在闲暇和 劳动(即工作)之间分配。2 .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劳动则可以带来收入,而通过收入购买商品用于消费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效用。因此,就实质而言,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选择不同的闲暇和劳动收入,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1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2 .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 点的轨迹。0612182

24、4每天闲暇时间111每天工作时间24181260图31个人无差异曲线3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负斜率。第二,凸向原点。第三,一个人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图32 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第四,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第五,不同的人,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a)工作狂热者”(b)闲暇热衷者图形33两种无差异曲线的比较4.偏好差异产生的原因:第一,个人性格的差异。第二,人们所从事工作类型的差异。第三,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三、预算线1预算线一一又称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的工资率条件下,一个人可能获得的闲 暇和收入的各种组合。0612182

25、4每天闲暇时间11111每天工作时间24181260图3-4不同的预算线2.预算线特征: 第一,负斜率。第二,其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第三,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第四,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纵轴平行向上移动。四、均衡的工作时数1 .劳动者工作多少时间为宜,要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共同决定。2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点,能使劳动者效用最大化。因为,在该点,两 条线的斜率相等,即 MRS=W。因而,该点是劳动者最理想的工作决策点。处于该点的工作 时数即是均衡的工作时数。06121824每天闲暇时间1111每天工作时间24181260图3 5 均衡的工作时数五、

26、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 W)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 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 H)的比例。收入效应= W0w3.工资率变动对工作时间的影响:由于工资率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 代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对工作时间的影响是相反的,因此,工资率变动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七、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闲Rg工作图36工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八、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小时总劳动供给OO(a)个人1(b)个人2(c)市场小时 O图37两个人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九、企业劳动供给曲线水平曲线。W0W1O人数图3-8不同市场工资率下的企业某一职业供给 十、个人劳动供给

27、曲线 向后弯曲的曲线。 收入/天W4W3W2w6121824每天闲暇小时241812每天工作小时图 3-78W5W4W3W2Wi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S0S16工作小时18*第四节幼儿抚育、上下班和工作的固定成本本节从前面前面讨论的静态劳动力供给模型推广到包括工作成本的模型。这些成本通常包括货币和时间两个方面。 例如,上下班的交通既包括时间支出,也包括诸如公共交通的车票或自己汽车费用的货币支出。同样,工作的父母除了支付孩子的保育的费用外,还要花时间接送小孩。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将分别分析工作的货币和时间成本的影响,并视这些成本是固定 的,即假设不随个人实际工作时间的多少而变化。一、工作的固

28、定货币成本首先分析工作的固定货币成本情况。图310表示的是个人的几条无差异曲线。这个人的收入为aTo如果根本不工作,那么将位于a点,效用为Ui;如果工作,我们假设每个时期的固定成本是 ab。预算的起点是b点,而不是a点。OL2T闲暇时间图3-10存在工作的固定货币成本下情况下的工作闲暇选择在图3-10中,需要多高的工资率才能吸引这个人参加工作呢?并且在这种工资下,这个人将会工作多少时间呢?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工资率。如果围绕b点移动预算约束线,我们最后得到一个与表示这个人根本不工作时的效用水平Ui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C点)。在C点,这个人得到的工资率等于预算线bd斜率的绝对值。工作 T L2

29、小时,这时与他不工作时没有差异。这个工资的任何下降,将会导致个人退出劳动大军。因为不论工作 多少时间,也无法达到效用水平Ui。因此,bd斜率所表示的工资率是这个人的保留工资,即愿意工作的最低工资。因此,这种固定成本模型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非全日制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也不会太少。在固定工作时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得到的工资接近自己所要求的最低工资;且工作很少的个人,就效用而言,还不如根本不工作好。如果固定成本增加到到图3 10中的ae,那么最少工作时间和保留工资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于预算约束线从图中的e点开始,并与Ui相切,预算约束线ef的斜率大于bd,工作固定成本的增加势必引起潜在工 人

30、保留工资的提高。同样,可以看到,预算线 ef与无差异曲线 Ui的切点是点B。由于B在 C的左端,意味着与固定成本为ab的情况相比,工人将延长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当固定成本是ab 时,工作固定成本的提高是如何影响那些能够挣足够多的钱而不会选择退出劳动力的工人呢?例如,假定固定成本为ab 的工人的工资如图3-i0 中预算线bg 所示,那么这些工人将位于点 A,且因此可实现效用水平 U2。因为在曲线U2上的点优于曲线 Ui,显然,他们宁愿工作而不是退出劳动力队伍。然而,如果工作的固定成本从ab增加到ae,工资不变,那么与这些工人有关的预算线变成ef。现在他们只能获得效用水平Ui,与不工作时获得的

31、效用水平相等。如果他们继续工作,将希望工作更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成本的增加将引起收入效应)。然而,这样工人可能决定不工作,退出劳动力队伍,因为工作的固定货币成本的上升将他们的保留工资提高到与实际工资相等的那一点。因此,固定工作成本的提高,势必增加一些人的工作时间,但也会使另一些工人退出劳动力队伍;相反工作成本的下降(如补贴通勤费和幼儿保育费),将减少一些工人的工作时间, 但也会吸引另一些工人进入劳动力队伍。总的来说,这种政策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净影响是模糊的,需要进行经验估计来确定净效应的方向。二、工作的固定时间成本其次,我们分析工作固定时间成本的情况。这种成本也许与上下班或接送日托的

32、小孩有关。 在图 3 ii 中, 一个人的非劳动收入是aT。 如果这个人根本不工作,效用水平是Ui。现在假设这个人工作,他的固定时间成本是ab。此时,每天可用于工作或闲暇的最长时间不再是T,而是一因此,如果这个人工作,预算约束线开始b点,斜率是负工资率。如果这条预算线是bc,这个人将处于 A点,工作TiLi小时。如果工资率降低,那么预算线将围绕b点运动,变得比bc平缓;如果预算线是 bh,则在 D 点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工作Ti L 2小时。不过,在这一点,这个人的效用等于不工作时的效用水平,所以, 他处于工作或不工作无差异的状态。任何工资的降低显然会使这个人退出劳动力队伍,因为那时效用水平U

33、i 不再能通过工作达到。因此,这个人只要工作,他的工作时间将不会低于TiL2小时。由此可见,固定的工作时间成本,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很少看到周工作时间很少的个人。现在假设由于上下班的交通变得更加拥挤,某人工作的固定时间成本从ab增加到ad,原预算线bc变为de,他将选择B点,工作时间是 T2L3小时,闲暇时间是 L3小时。只要 假定闲暇和收入都是标准商品,那么工作和闲暇时间都将因工作时间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工作时间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引起工作时间的进一步减少。事实上,如图3 ii 所示, 如果时间成本是af,那么个人将选择在 C点,工作T3 L4小时,效用水平是 Ui。因为这正好等 于 a 点的效

34、用水平,因此, 任何固定的工作时间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导致这个人退出劳动力队伍。相反,假设其余情况相同,这个模型表明,任何工作时间成本减少的因素,都将 会导致工作时间的增加。例如,如果企业为其雇员的孩子提供与别的地方同等质量的日托, 且收费相同,这将减少雇员的工作时间成本(接送日托小孩子将更加方便),且将增加雇员在现工资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工作时间。图311存在工作时间成本情况下的工作/闲暇选择三、影响货币和时间成本的政策综合我们从上述固定的货币和时间成本模型中获得的结论,可以分析同时影响两者的政策变化。例如,昂贵的大型公共交通系统(用提高车票价格筹集资金)的采用,在减少上下 班时间成本的同时,

35、增加了上下班的货币成本。第一种变化,使现有劳动力参与者希望的工 作时间增加,并倾向于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后一种变化,也将会增加现有劳动力之中的工人 的平均工作时间,但倾向于减少劳动力参与率。因此,尽管已在劳动力之中的工人平均工作时间趋向增加,但是,这些变化对于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预先是不确定的。复习思考题1 .什么样是劳动力参与率?2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其具体内容如何?3 .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什么特征?4 .什么是预算线?预算线有什么特征?5 .劳动者工作多少时间的决策由什么决定?6 .工资率变动对工作时间有什么影响?7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分别是什么?17

36、/ 75第四章家庭劳动供给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闲暇模型的不足、交叉替代弹性、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动态的劳动供给模型。教学重点劳动闲暇模型的不足。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 课时一、劳动闲暇模型的不足第三章中介绍的劳动闲暇模型只是简单的劳动供给模型,劳动闲暇模型至少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存在着不足。首先,劳动闲暇模型略去了家庭背景,事实上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中联合做出的。第二,劳动闲暇模型的第二个不足就是,该模型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人们在时间的使用上除了劳动和闲暇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换句话说,人们将时间应用于三个不同的用途:市场工作

37、、非市场或家庭工作、闲暇。本章将劳动闲暇模型进行扩展。二、交叉替代弹性1 我们假定一个家庭只由丈夫和妻子构成。最初丈夫在市场上全日制地工作,而妻子在家里做家务。并假定由于经济增长妻子可能在市场上工作的工资率上升。当市场工资上升到超过妻子的保留工资时,她可能离开家庭寻找就业机会。2 妻子工资的提高对其工作时数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它依赖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强弱。3 在家庭联合劳动供给模型中,妻子工资的提高对丈夫的劳动供给产生负的收入效应。这一结论反过来对于妻子也成立。4 妻子工资的增加也导致对其丈夫劳动供给的交叉替代效应。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 的工资率变化所

38、引起的家庭成员j 的工作时数的变化。交叉替代弹性= Hj/AWi交叉替代效应的符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保持收入不变,妻子工资的上升,导致其通过替代效应而工作更多时间。如果妻子和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是替代的,即当妻子工作时丈夫工作更少,例如丈夫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做饭和打扫卫生,这将会导致负的替代效应。然而, 也有可能的是妻子的市场工作时间与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是互补的,例如当妻子在市场工作更多时间丈夫也是如此的情况。在互补的情况下,交叉替代效应为正。三、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如何模拟家庭可以采用的不同决策过程,什么影响每个过程的结果,是经济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的问题。迄今建立的有关已婚夫妇决策的正式模型(

39、均建立在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 分为三个主要类别,最简单的模型是将单一决策者的假设扩展到已婚夫妇,或者假定他们有着相同的偏好或假定一个人进行所有决策(但使这一过程中其他人的效用也最大化)。第二类模型假定家庭成员在进行家庭决策时进行谈判( “合作博弈”) ,每个人都拥有影响谈判的资源和“威胁点”。最后,有些模型假定家庭成员相互独立地决策使自己效用最大化,但每个人进行决策时要考虑其他人的可能行为和反应( “非合作博弈”) 。四、动态的劳动供给模型1 劳动者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市场劳动供给也不相同。2 从终生市场变化率的情况看,通常劳动者在青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的市场生产率水平低于其中年阶段。因此

40、,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典型的倒U 型。3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考察一个人的时间配置,也有助于解释1824 岁年龄之间的年轻人中市场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现象。对于这些人来说,较少的市场工作时间支出很少与闲暇有关,它反映了从市场工作到教育和培训投资即所谓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配置。4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是在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早期,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一个人年轻, 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第二, 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复习思考题1 劳动闲暇模型有什么不足?2什么是交叉替代弹性?3简述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模式。4人们实际工资率的

41、生命周期模式呈什么型?79 / 75第五章人力资本投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教育投资与在职培训的分析、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与问题。教学重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一、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1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 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2 .人力资本具有五个特征: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与内容1 .凡是

42、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 都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2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 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1 .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2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开始迅速发展。西奥多舒尔茨、加里贝 克尔和雅各布明塞尔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杰出代表。四、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有两种方法可以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1.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差额。PVB1(1 r)1B2(1 r)2Bt(1 r)tPVCC1(1 r)tC2

43、(1 r)2Cn(1 r)nPV PVC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则应该是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PV PVC 0,或者 PV PVC1.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如果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部收益率超过了其他投资的报酬率,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 是有利可图的。首先,通过使收益的现值与成本的现值相等求出内部收益率r ,然后再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它投资报酬率 s相比较。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数量不同的两种情况:一是个人之间的边际成本不同而导致的人力资本投资数量不同。二是个人之间的同一单位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不同而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数量不同。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分析一、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主

44、体是个人,所以我们在分析其成本与收益时,并没有考虑社会的投资与收益。成本1 货币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2非货币成本即心理成本。由于非货币成本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很难进行量化,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省略对非货币成本的分析。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就是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非经济收益包括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的广泛等。由于非经济收益很难准确地计量,我们同样将省去对它的分析。模型分析2 模型。2大学教育需求的四条推论:目光短浅者比目光远大者上大学的可能性小(贴现率高,而需求的现值低)

45、。其他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反之, 总成本上升,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收入差别扩大,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多数大学生是年轻人。二、教育是一项有益的投资吗教育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投资吗1美国学者研究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其他类的投资收益率大体在同一范围内。2在评估教育的收益时,一些因素可能会使得收益被高估或低估。高估偏差那些越精明、越勤奋和动力越强的人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正规学校教育;这些人即使是没有比其他人接受更多的正规学校教育,他们的生产率也仍然有可能比其他人要高,从而得到更高的平均工资。在能力指标是不可观察或者不

46、可衡量的时候,研究者们往往将与上大学有关系的所有 工资报酬差别都归结为是否上大学本身,而没有将其中的一部分差别归结为能力的差别。低估偏差首先,上大学的有些收益并不必然表现在较高的生产率上,而是表现在对人的行为、历史以及人所存在的哲学基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上。其次,许多关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未能将雇员的福利包括进来;他们所衡量的仅仅是货币工资报酬,而不是所有的劳动报酬。这是因为,随着雇员货币工资报酬的上升,作为其劳动报酬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雇员福利往往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 如果在估算教育的收益率时忽视了雇员福利部分,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低估偏差的出现。再次,有些与上大学有关的工作收益是以心理收益或

47、非货币收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事经营管理职位或专业职位方面的工作,可能比从事那些典型的受教育较少者经常从事的日常性工作要更为有趣和更为令人高兴。选择性偏差一个决定上大学然后去做一名管理人员的人之所以不会在高中阶段就终止学业去当一名技师,部分原因在于他或她缺乏做技师的才能;因此,此人因做一名技师而有可能获得的收入比那些自愿成为技师而不去上大学的人所获得的收入要少。同理,那些上大学的人可能是具有管理性工作中挣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更强的人,即使那些高中毕业就终止学业的人完成了获得管理职位所必须的大学教育,那么他们所能够挣得的收入可能仍然不及前者。教育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吗存在着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教育会

48、提高工人的生产率。另一种解释是,教育制度为 社会提供了一种根据个人的(既定)能力来对人进行分类的筛选机制。后一种观点的一种极端情况是,将教育制度看成是 发现哪些人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一种手段,亚不县二种理化交剪 者的生产率的手段。 wktuwvMnjwwrfwrwwwwwMnjvw信号模型一位准备雇用工人的雇主实际上永远不可能完全搞清楚任何一位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在很多时候,常常是某位雇主已经雇用一位工人很长时间了,但他对这位工人的生产率可能仍然是不完全确定的。雇主所能够观察到的是他们认为与生产率之间存在某 种联系的某些标记,比如年龄、经验、教育程度,以及其他一些个人特征。其中的有些标记 是不可改

49、变的,比如年龄,而另外一些标记,比如正规的教育程度,则是可以由劳动者本人去争取获得的。这些能够被个人争取获得的标记就可以被称为信号。下面的分析所集中讨论的就是正规教育的信号功能。现在让我们假设厂商想要雇用新雇员来从事某些专门的工作,并且厂商知道当前存在 着比例大体相同的两大类求职者。一类求职者具有比方说我们所定义的“2”这种生产率,另外一类求职者具有“ 1”这种生产率。此外,我们还假设这些人的生产率水平是不可改变的(即生产率不能通过教育或培训而有所改变),并且雇主事先并不能区分出这些求职者分别来自哪一类群体。如果厂商不能做这种区分,那么他们就被迫假设所有的求职者都具有“平均”的生产率水平,即假

50、设每一位求职者都具有 1.5的生产率(支付给他们的工资也都是 1.5)。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每一位工人都将得到根据平均生产率水平所确定的报酬,而任 何一家厂商如果能够设计出一种方案(以很小的成本或零成本)来对这两类求职者进行区分, 那么,这家厂商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利润。当工资等于1.5的时候,生产率等于1的工人所得到的报酬就高于他们应得的报酬。如果厂商能够发现这些求职者,那么无论是通过不录用他们,还是通过把他们安排到低工资的工作岗位上,企业都能够很明显地提高自己的利润。这样,如果劳动者为获得企业所要求的正规学校教育而付出的成本真的是反映他们的在职生产 率的一种信号的话(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真的是有联

51、系的),那么把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作为一种雇用标准的企业就可以从中获利,即使教育本身并不能提高生产率。为了描述教育的这种信号作用是如何被运用的,我们假设雇主倾向于认为那些在高中 毕业后至少受过 e*年继续教育的求职者是生产率为2的人,而那些在高中毕业之后接受继续教育不足e*年的人是生产率较低者。那么,在这样一种信念的支撑下,雇主将会拒绝向 高中后接受教育年限不足e*的工人提供任何工资高于 1的工作,同时,那些接受继续教育年限至少为e*工人则会发现,雇主之间的竞争最终会将他们的工资提高到2的水平。高中毕业以后是否完成了e*年以上的继续教育这一特征是不是真能够在两种求职群体之间造成某种差别呢?-如果

52、工人在高空空业之后为达到额处的教宜年限而付一出一的成本与他们的在职生产率是负相关的话,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2 工资oe*高中毕业之后的受教育年限获得教育信号为工人所带来利益接受学校教育的成本自身是很大的,而且对于不同的个人来说, 成本的差别也是很大的。特别重要的是,教育的心理成本很可能是与一个人的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的:那些能够很容易完成学习的人能够以一种比其他人更为便宜的成本达到同样的教育水平(在本例中就是指 e*年的高中后教育)。如果(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达到相应教育水平的人同时 也是在工作中更有生产率的人,那么,雇主在雇用人员时对求职者的教育信号提出要求就是有用的。为了理解成本在信号显示中的作用,请参见下图。下图是对上图中的报酬结构按照终身工资报酬现值所进行的重新表述(工资水平为1的人的终身工资报酬贴现总值为PVEi,工资水平为2的人的终身工资报酬贴现总值为PVE2)。如果我们把C作为生产率较低者平均每年的教育成本,把C/2作为生产率较高者平均每年的教育成本,那么,它对工人的教育选择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就很容易看到了。工人所选择的正规学校教育水平将会是能够使他们的终身贴现工资报酬和他们的总教育成本之间的差额达到最大的那一点。对于那些每年的教育成本为C的人来说,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