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教学公开课_第1页
乡愁教案教学公开课_第2页
乡愁教案教学公开课_第3页
乡愁教案教学公开课_第4页
乡愁教案教学公开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愁教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9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大陆和台湾长期分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是他诗歌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诗集有舟子悲歌蓝色的羽 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2、写作背景: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2、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余光中说:小时候我在学校读书,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事情就通过写信告诉母亲,于是"乡愁"就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结婚第二年,当我和妻子有了我们第一个女儿的时候,我就坐船去美国读书了,于是"乡愁"就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妻子在我的眼中仍旧是我的新娘

3、。后来,母亲去世了,埋在台 北近郊,"乡愁"就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最后很自然就想到对祖国的"乡愁",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我的乡 愁现在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自此多次往返于两岸。他在自己的诗文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时四十三年”“当我死时

4、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学习准备:1、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2、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一、设情景,导入新课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师: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我们同学们在校寄宿也会有想家的时候,由此而产生一种愁、一种痛,但是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

5、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三、作者简介(出示课件)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余光中先生,谁再来介绍一下你知道的余光中先生?四、诵读感知在导学案上有朗读指导,通过朗读指导你认为现代诗应该怎么读?(学生发言)学生自己读一遍,注音读出节奏、重音,体会诗人的情感。播放乡愁视频,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重音,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里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诗歌的感情基调,要表达这种情感我们要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语速来读?(出示课件:朗读指

6、导)指导:“啊”要读成“y” 这头、那头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对照课件,看看自己画出的停顿和重音是否正确。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学生齐读)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朗读师:第一次朗读,就能读出如此神韵,老师为你们骄傲。但还是想提醒大家:每一节诗的朗读情感应各有侧重,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节诗写小时候,应该轻松些;第二段写长大一些了;第三段写母亲去世,很悲伤;第四段写对国家的思念,很沉重。学生齐读全诗。五、品味乡愁: 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它们的顺序能够改变吗?为什么?不能,为什么?这首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不能颠倒,这是诗人

7、生命中不同的四个时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教师:那么这些词语说明诗歌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时间)教师:四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它们代表了诗人人生经历的四个阶段,暗含着诗人客居他乡而愁苦的一生。那么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学生:小时候(少年) 长大后(青年) 后 来(中年) 现 在(老年)想一想四个人生阶段各是因什么而愁? “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乡愁能让我们清晰可感呢?在这首诗中我们能读出作者表达的那些具体感情?师: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感情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生:母子离愁生:夫妻离别生:生死恨别生:骨肉

8、离恨师:还有一个问题,前三种愁与后一种愁有什么不同?生:前三种是对亲人的思念,后一种是对祖国的思念,感情升华了。师:诗人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恋,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联系在一起,感情达到了高潮。超越了一般的思乡愁绪。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作者使浓浓的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事物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语言委婉含蓄,深沉哀怨。同时,“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课堂练习“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浅浅的”改为“深深的”,好不好?为什么?(台湾人民虽与大陆分离,隔海相望,但在他们的心

9、里台湾与大陆不应是分离的,海水是阻隔不了两岸人民的。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才造成两岸的分离,用“浅浅”表达心中的怨恨。)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不乏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六、比较阅读: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简介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年赴台。她的好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诗中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有何表达效果?清远的笛;有月亮的夜晚;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将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真切形象,极富艺术感染力。此诗清丽而富有感染力,她抓住具有故乡特征

10、和故乡气息的“故乡的歌”和“故乡的面貌”,将它们融入美丽的月光和朦胧的雾气中,真切感人地表达了思乡的浓情。最后,诗人将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长青树,永远不老,永远铭记在诗人心中,可见,诗人的思乡的情感是多么浓烈而醇厚。(2)李广田的乡愁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吧/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吹 偶然间忆起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只是故园这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笛此诗抒情的角度十分独特,诗人用古城的静夜、故乡的明笛、家乡的歌吹和故园的小池塘、萧风中的芦与笛等意象,组成一幅明丽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眷念父母的深情,使乡愁具有一种强烈的

11、弥漫性和渗透感。读罢此诗,你的灵魂不得不与诗人的灵魂共鸣,勾起对家乡,对父母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七、拓展延伸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象触动了你的情思,引起了你无尽的乡愁。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写一首乡愁诗。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份快乐/我在幸福中/母亲在操劳中 长大点/乡愁是一种无知/我无忧无虑/母亲却牵肠挂肚 后来啊/乡愁是下份份忧伤/我在伤心/母亲在流泪 而现在/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感情/我在思念/父母在高兴结束语:1、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的诗人,把我又一次带入了思乡的愁绪。乡愁

12、是音乐中柔美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在深沉的思乡爱国情中结束今天的课。 2、诗人自己说:母亲不在了,再也听不到母亲呼唤的声音,也再回不到童年,余光中的乡愁是回不去的乡愁。周杰伦歌词中有说“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这种回不去的感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比如童年我们再回不去,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有很多地方再也回不去的,但是庆幸还好有这首乡愁,带我们回到那故乡,带我们重温过去的岁月,叫我们感动。我想请大家起立,再朗诵一下这首诗歌。课后反思: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

13、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诵读解读质疑欣赏拓展”。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1、激情朗读,深入主题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乡愁这首新格律诗节奏感很强,适宜学生的朗读。具体表现在:从诗的每一节来看,句

14、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出完美的结构。另外诗人采用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你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应用,既突出地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和脉络,从而增添了诗的旋律美,也增添了诗的节奏感。从各个小节来看,各节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添了诗的音韵美。本诗有结构美、旋律美、音韵美的同时,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因此在指导朗读中,给学生谈了三美后,把作者写诗的特有思想感情做了介绍:余光中先生写乡愁之情,不是抒写一般游子

15、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诗人回忆七十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屋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了乡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已是余光中先生的情结和内心读白。这样完美的形式,这样富有的思想感情,怎不能让学生们深入其中,兴致朗读呢?之后,教师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默读、单读和齐读,在不断的指导中,学生朗读的感情逐步投入,简直与余先生当时的心情融在了一起。2、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意象”一词在学生心中是难以理解

16、,在讲解中,我说意象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事物。如思乡一节,维系母子深情的纽带是小小的邮票,这邮票就是第一节的意象。学生在我介绍完后,迅速找出下面各节的意象,即思乡一节是邮票,思情一节是寄托思恋的船票,思亲一节是寻找母爱的坟墓,思国一节是骨肉分离的鸿沟海峡。之后,结合余先生的生活,讲解为什么以这些事物作为意象来写。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节想到了祖国大陆这个“最大的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有了“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一句。乡愁一诗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明朗、集中、强烈、无堆砌之嫌,而且更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全诗以时间为线,把四个意象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在构思上,以时间为顺序结构全篇,层层深入。在地点上,前三节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