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知识点概述_第1页
公共行政学知识点概述_第2页
公共行政学知识点概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含义:静态行政组织结构,动态行政组织结构,生态行政组织环境,心态行政组 织意识。行政组织的要素:物质要素: 1.人员, 2.经费, 3.物质条件。 精神要素: 1.组织目标, 2.责权结构, 3.人际关系。行政组织的特征: 1.阶级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行政组织类型: 1.领导机关, 2.职能机关, 3.办公机关 ,4参谋咨询机关 ,5.派出机关 中国行政组织 : 纵向看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基层政府 .横向分工看 ,中央政府下设各部 (委 >,省级下属各厅 (局 >,县级下属各科 (局 >. 行政组

2、织结构的部门化基础 :1.按行政业务分工 ,2.按行政管理程序分工 ,3.按管理对象分工 ,4. 按地区分工 .行政组织的原则 :1. 服务原则 .2.目标原则 ,3.完整统一原则 ,4.精简原则 ,5.法治原则 行政组织的体制 :依据掌权决策人数的多少分为: 1,首长制, 2.委员会制依据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关系分为:1.集权制 ,2.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同一层级各部门隶属的领导不同分为:1.完整制 ,2.分离制欧美国家 :1.名誉市长制 (实权在市议会或委员会 ,市长是傀儡 >,2.市经理制 (市议会聘任市经理 执掌行政机构 >.非正式组织的界定及特征 :1.顺乎自然 ,2.与正

3、式组织相互依存 ,3.背景上具有共同性 ,4.形式上 具有不稳定性 ,5.以影响力来实现领导 ,6.团体压力 .非正式组织形成原因 :1.满足社交 ,2寻求理解和认同 ,3维护 ,争取和实现既得利益 ,4.人际关系 是维系非正式组织的基础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积极功能 :1. 内聚力功能 ,2.信息传播功能 ,3.调节功能 ,4.整合功能 ,5发泄渠 道功能 .消极功能 :1.不协调功能 ,2.传播谣言功能 ,3.株连功能 ,4.阻碍功能 . 非正式组织的运用 :1.了解和把握非正式组织的状况 ,2.认知非正式组织的有益性和有害性的 特点 ,3.协调好于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人际关系.行政领导

4、行政领导的特征 :1. 具有时代性 ,2.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 ,4.具有执行性 行政领导本质 :1.服务于国家行政的管理目标 ,保证国家行政活动能正确高效的进行.2.服务于人民 .3.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4.服务于行政机关的高速运转 .行政领导的作用 :1.行政领导在行政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2.行政领导决定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3. 行政领导推动行政活动的发展 .4.行政领导规范和控制行政行为 ,5.行政领导活动能提高 行政管理的适应性和行政效率 .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1.决策职能 ,2.组织职能 ,3.指挥职能 ,4.用人职能 ,5.协调职能 . 行政领导方式 : 按行政领导权

5、力运用和控制哦程度分为:1.集权式 ,2.分权式 ,3.放任式 .按行政领导决策指挥方式分为 :1.强制式 ,2.说服式,3.激励式 ,4.示范式. 按行政领导对人对工作的态度分为 :1.重事式 .2.重任式 ,3.人事并重式 . 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 :1.选举制 ,2.委任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 行政领导的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 :1.传统因素 ,2.职位因素 ,3.资历因素非权力性影响 :属于自然性的影响力和统御力 ,靠领导者自身的威信 ,自身品质 ,才能,知识 ,感情 ,以及以身作则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行政领导应有的素质 :1.政治素质 ,2.专业素质 ,3.文化素质 ,3.管

6、理素质 ,4.心理素质 ,5. 生理素质 . 行政领导群体结构: 1.知识结构, 2.年龄结构, 3.能力结构, 4.气质结构。 行政领导群体结构优化原则 :1.相互补充的原则 ,2.整体功能的原则 ,3. 相对稳定的原则 ,4.自我 调整的原则 .人事行政人事行政 :国家行政机关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凭借一系列法规 ,制度 ,措施,对国家行政活动中 形成的行政事务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组织,协调, 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人事行政的功能: 1.人事计划功能 ,2.人事组织功能 ,3.人事开发功能 ,4.人事保障功能 . 人事行政的意义: 1.人事行政在国家行政管理

7、中居于核心地位,2.人事行政是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 ,3.人事行政是开发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保障.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 :1.人事行政中出现政务官与业务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 ,对这两 种官员开始实行分类管理 ,2.由以恩赐官职制和分赃制为核心的瞻恩徇私式的人事行政 ,向以 人才主义和功绩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演化,3.从随意性 ,或然性很强的人治式人事行政 ,发展到系统化 ,规范化的法治式人事行政 ,4.人事行政范围日益扩大 ,5.在管理方法上 ,从非科学的经验 管理发展到崇尚理性的效率的科学管理,6.从只重视通才发展为通才和专才并重.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特征 :1.公平性

8、 ,2.公开性 ,3.超然性 ,4.适应性 . 西方公务员制的建立标志为 :1.常任职业公务员制的建立 ,2.公开测试 ,择优录用制度的建立 .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 :1.实行职业常任 ,2.公共权力依附于公务职位 ,3.贯彻功绩主 义原则 ,4.实行考绩考核制 ,5.对公务员进行统一管理 ,6.重视专业技术人才 ,7.政治中立 ,8.法规 健全 ,依法办事 .9. 讲究职业道德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法制管理原则, 2.公平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 3.功绩制 原则, 4.分类管理原则, 5.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制 中国国家公务员具有明显区别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

9、坚持看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2.坚持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 3.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职业性原则, 2.科学管理原则, 3.公开竞争与择优录用原则 。4.功绩原则。 5.正规化原则。 6.民主原则。 7.义务原则。品位分类:是指以行政人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以其职务或级别的高 低来分类确定其待遇的人事分类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阿根廷品位分类特点: 1.职类划分较为简单, 2.重视公务员的资格条件, 3.官职相对分离 品位分类的优点: 1.因

10、为职务划分简单,公务员的分类工作相对简便,易于实行。2.公务员的流动范围比较大,有利于全面培养公务员的素质,利于通才法展。3.强调教育水平,利于吸收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员,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全社会对教育工作 的重视。 4.强调年资,为公务员的升迁提供了经常性的机会和希望,有利于公务员制度的 稳定。 5.官职相对分离使公务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务员具有安全感。 品位分类的缺点: 1.分类不系统,不利于严格科学的管理。2.轻视专业人才,不利于行政业务专业化。 3.因为强调教育资历,限制了学历低能力高的人的晋升机会。4.强调年资,易造成吃大锅饭的现象。 5.以官阶定待遇,

11、无法实施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 职位分类: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资 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这就是职位分类。 < 最早美国)职位分类概念:职系:根据工作的业务性质,业务性质相同的 所有职位划分为一个职系职组: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的为职组职类:又叫职门,由工作性质相似的若干种职组构成职级:在工作性质相同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同一职系种按照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繁简难 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把职位划分为不同等级。职等:在不同职系中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相同的职位划分为同一等级。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

12、: 1.职位调查, 2.联系区分, 3.职位评价, 4.编制职级规范, 5. 职位归类。职位分类的特点: 1.规范化系统分类 , 2.职等和官等合一职位分类优点: 1.建立了规范化的人事管理系统, 2.职位分类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客观标准,3. 职位分类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则, 4.职位分类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5.职位分类有助 于合理定制人员, 6.职等与官等合一,使职位,责任同报酬挂钩,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职位分类的缺点: 1.职位分类是一个浩大繁琐的项目,消耗资源大,后续管理复杂。2.职位分类强调专才原则,从测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都贯彻专业化精神,使公务员的调转流 动受到限制,不利于人的

13、全面发展。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比较:1.职位分类以 “事为中心 ”,品位分类以 “人为中心 ”2职.位分类中 等级随职位而定,品位分类职位与品位等级分离。3.职位分类的工资差别与工作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则以品位定工资,同工不一定同酬。4. 职位分类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用原则,不经测试一般不得晋升。品位 分类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与测试基本无关,由下级升到上一级一般比较容易,上升幅 度一般较大。 5.职位分类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品位分类较为简便,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6.职位分类任何公务员都要经过调查评价,升迁调任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易于科学规 范管理

14、。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流动和调转限制严格,范围也比较窄。品位分类下公 务员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较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下 ,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经验色彩和主观色彩。人事行政分类发展趋势:严格的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已经不复存在,二者的界限也不是泾 渭分明,在实际人事制度中,是把二者结合使用,我国公务员制度吸取了职位分类和品位 分类的精华。首先,具有明显的品位分类特色,纵向划分了15个职级并实行职级工资制。起次吸收了职位分类的营养,其横向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是以职位及其相应的职责和任 职条件为核心分类的。所以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兼容型的。人事行政的 内容 : 录用:录

15、用时人事行政的初始环节,是工作人员进入国际机关的 “入口 ”。 以竞争为核心的人才录用原则为: 1.公开, 2.平等, 3.择优 考核:考核是指人事行政部门依据科学的原则和指标体系,对行政工作人员在管理活动中 表现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进行综合考察与审核的活动。考核内容:德,能,勤,绩。以考绩为主,因为工作业绩是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知识水 平,政治素质的综合反映,体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考核行政人员手段: 1.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平时与定期相结合 定期考核结果分为三等: 1.优秀, 2.称职, 3.不称职 奖惩:奖惩是指根据行政人员的工作行为和现实表现,依据法律法规对行政人员

16、进行奖励 或者惩罚的管理活动。奖惩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2.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3.公正原 则。 职位升降:人事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法律法规,根据行政人员的德才情况以及工作需要和 量才适用用原则,提高或者降低工作人员职务与级别的管理活动。职位晋升所具备的条件: 1.晋升职务必须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工 作能力和身体条件, 2.资格条件,满足担任职务所需要的学历和资历。培训:培训是指国家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 好训练的管理活动。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培训;管理才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智力训练 ,五

17、个方面交流:依据法律法规,将行政人员调出行政机关或在行政机关内部转换职务任职,以及将 其他机关单位的人员调入行政机关担任职务的管理活动。回避制度:是指为防止行政人员因某种亲情关系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甚至徇私枉法,而对其 任职和执行公务加以限制的制度。回避制度包括三方面: 1.职务回避,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同一行政首长的职 务或存在上下级关系,不得在另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检察,审计,人事,财务工 作。 2.公务回避: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3.地区回避,国家行政人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民族自 治地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除

18、外。工资三种职能: 1.经济职能, 2.社会职能, 3.激励职能 工资问题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比较平衡原则,定期加薪原则,物价补偿原则,法律 保障原则 <5大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工资实行职级工资制,其构成形式为职务工作,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 龄工资 4部分。福利: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行政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运用多种形式为工作人员的生活给予 的照顾和帮助。辞职:辞职是指根据行政工作人员本人意愿,依据法律规定,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离 开国家行政机关职务关系的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辞退: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管理权限内作出解 除行政工作人员全部职务的行为。

19、辞退是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权力。退休制度: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符合法定条件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离开工作岗 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以维持生活,安度晚年的管理制度。退休条件:男年满 60周岁,女年满 55周岁,或丧失工作能力的可退休。但男年满55 周岁,女年满 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 20年的,或满 30年的,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行政职能国家职能包括:行政职能,立法职能,司法职能。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表现和具体执行。 行政职能与其他国家职能有明显区别,表现为它有其自身的特性:1. 差异性, 2.共同性, 3.阶段性 行政职能的作用:1. 行政职能体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和方向,是国家行政活

20、动的前提和依据。2. 行政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依据。3. 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活动方式的依据。4. 行政职能是衡量行政效率的标准和依据。行政职能的内容:静态角度看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四部分)动态角度来看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 政府的基本职能 四大职能): 1.政治职能:阶级专政职能;军事保卫职能;社会治安职能 ;民主政治职能;国际交往职能。2. 经济职能 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计划指导职能;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1.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 2.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3.建立有效的经济运行秩序);宏观调控职能;服务职 能1. 为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基

21、础条件2.发展教育,培育人才 3.提供信息服务 4.建立社会主义保障体系);检查监督职能。3. 文化职能: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体育, 卫生的职能4. 社会职能:社会福利职能;社会救济职能;社会保险职能;环境保护职能;社会服务职 能。政府运行职能: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5.监督职能 行政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 1.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是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主导原因。2.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变化时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3.政府目标的变化时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趋势 论述): 1.政府职能内容

22、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2. 政府职能的作用范围变化,政府职能覆盖空间呈现由小到大的趋势。3. 政府职能作用领域的变化:政府职能作用的领域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 ,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4. 政府职能作用性质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政府职能从以保卫性,统治性的职能为主向 以管理性,服务性的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化。5. 政府职能作用程度的变化:政府职能作用的程度是指政府职能作用的深度和广度,政府 职能作用正从宏观与微观并重,即政府对社会,组织,个人的各方面事务无所不包,无所 不管,向以宏观调控为主,即政府只管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事务 方面转化

23、。6. 政府职能方式的变化: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由以人治为主,行政命令手 段为主向以法治为主,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重转化。行政职能 实现的方式 :直接方式 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以达到实现行政职能目的的方式):行政命令方式 特征: 1.权威性, 2.强制性, 3.直接性, 4.具体性, 5.垂直性, 6.无偿性 优点:维持行政系统的集中统一,便于充分发挥行政组织的管理功能,能比较灵活地处理 各种特殊问题缺点: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间接方式 不依靠行政权力而以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式,体现一个社会的 成熟程度): 1.法律方式:是指运用各种法

24、律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方式。行政管理的法律手段,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法律法令,又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法律方式同行政命令方式相比较,首先,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其次,法律方式还具 有规范性的特点。再次,法律方式具有稳定性特点。2. 经济方式:经济方式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管理的方式。 经济方式与其他管理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1.利益性, 2.平等性, 3.间接性。经济方式对政府实施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尤其是对经济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敏感性高。2.有效性强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两者相结合的原 则,

25、 3.民主讨论,沟通疏导的原则, 4.身教同言传相结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思想教育方式主要有: 1.灌输法, 2.激励法, 3.典型示范法行政决策行政决策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政策和法律为实现行政目标而作出的选 择决定过程,强调如下几个方面:1. 行政决策的适用范围限定在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2.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人员,特别是行政领导者。3. 行政决策行为及行政决策程序必须受法律约束。4. 并非所有行政人员作出所有决定额过程都属于行政决策,行政决策只是在为实现较重要 的行政目标时所进行的。行政决策自身特征 论述):1. 行政决策主体具有确定性。2. 行政决策具有强

26、制性。3. 行政决策具有整体性。4. 行政决策具有复杂性。1.范围不同 前者主要是国家行政机构职权范围内进行,2.主体不同 前者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后者主要3.层次不同 前者由高中低各级行政人员进行,后者在立法4.结果不同 行政决策的结果不仅包括各种原则性,政策5. 行政决策具有非盈利性。 行政决策与政策制定的主要区别: 后者涉及立法机关和政党活动), 是政党领袖和高级行政人员), 机关,行政机关的较高层进行), 性的规定,还包括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行动方案,或具体的行政措施,而政策 制定的结果主要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法律,法令,政治决议,政策规定等) 行政决策分类: 1.国家决策,

27、地方决策,基础决策2. 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3. 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 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5. 个人决策,集体决策6. 定性决策,定量决策7. 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8. 初始决策,反馈决策9. 执行性决策,行政性决策 行政决策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1. 行政决策时搞好行政管理的前提,2.行政决策时行政管理的关键环节,3.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的一般过程: 1.确定问题和目标要求, 2.拟定决策备择方案, 3.选择和决定决策的 方案, 4.修正完善决策方案 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 1.政策和法律因素, 2.问题性质, 3.外界压力, 4.信息来源, 5.个人 素质

28、, 6.决策体制, 7.决策手段, 8.决策时间 行政决策的原则:1. 体现政策原则, 2.一贯与稳定原则, 3.信息准确全面的原则, 4.系统原则, 5.择优原则, 6. 可行性原则, 7.时效原则, 8.动态性原则, 9.服务原则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相应的制度。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它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所 构成。其主要职能是统筹考虑决策目标,抉择决策方案,组织领导整个决策工作。中枢系统的决策方式有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两类。行政决策中枢具有三个主要特性: 1.具有最高权威性, 2.民主集中制, 3.承担全部责任。 行

29、政咨询系统:是决策核心的外脑,由多学科的专家集体充任,对行政组织系统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任务是以建议,答疑,提供备选方案等形式发挥辅助参谋工作。 决策咨询机构主要作用: 1.预测功能, 2.分析功能, 3.设计方案功能。 4.论证功能 1984年美国兰德公司的建立,是西方智囊团的先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系统,是以以下三方面决定:1.行政决策要求有专门机构负责掌握和处理信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要求有:<1 )准确; <2)及时; <3)全面; <4)适用; <5)经济。 2.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不可能抽出多少力量去搜 集,加工和贮

30、存信息。 3.当前出现的许多搜集,加工,存储信息的先进工具与操作即使, 也不可能要求咨询人员和决策者都去精通掌握,必须组织培训专门队伍。综上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建立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将 “谋”与“断 ”分开来,表现出了现代决策的基本特征。行政计划行政计划的特点: 1.行政计划的目的性, 2.行政计划的普遍性, 3.计划的超前性 <1.表现在 计划制度的超前性, 2.表现在同行行政活动其他功能之间关系上的超前性)行政计划的作用: 1.行政计划是行政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2.行政计划是行政执行实施的纲领。 3.行政计划能提供控制标准。 4.行政

31、计划能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使 行政活动取得最佳效益。行政计划由以下几个方面要素构成:1. 计划目标, 2.计划主体, 3.地理区域, 4.详细程度, 5.达成计划的手段, 6.计划期限, 7.权 力分布, 8.成本和收益行政计划: 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1. 中央计划, 2.地方计划, 3. 基础计划1. 指令性计划, 2.指导性计划1. 目标,政策,程序,规则,预算行政计划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 2.统筹兼顾的原则, 3.重点原则, 4.弹性原则, 5.瞻前顾后,综合平衡原则 ,6.群众性原则 制定行政计划的程序:1.调查研究, 2.科学预测, 3.

32、总体设计, 4.具体设计, 5.实施修正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 指令性计划一般实行 “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的程序;指导性计划则可实行 “自下而上,上下 结合 ”的程序。行政计划的技术方法: 1.综合平衡法, 2.规划 计划 预算系统, 3.行政计划评审技术, 4.关键路线法。 行政执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 活动的总和。行政执行的特点: 1.目标性, 2.实务性, 3.组织性, 4.时效性, 5.强制性 行政执行活动的作用: 1.行政执行时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保证。2.行政执行时行政活动中

33、最经常,最频繁的活动,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与败,是最普遍,最经常地活动。3.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各项行政工作的重要尺度。行政执行的原则: 1.忠实于决策的原则, 2.迅速有力的原则, 3.创新灵活的原则, 4.持之以 恒的原则, 5.计划安排的原则, 6.跟踪检查的原则行政执行的过程准备阶段: 1.计划准备, 2.组织准备, 3.思想准备, 4.物质技术准备, 5.活动准备 执行实施阶段:指挥,沟通,协调,控制等 行政执行总体评估基本步骤:首先对行政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其次对行政执行的情况 进行评定,最好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行政指挥:行政领导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去命令

34、,指导,动员, 调度下属从事某项活动的过程。行政指挥使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之一,是领导作用在行政 执行过程中的直接体现。行政指挥的作用: 1.高度统一的指挥能使行政目标迅速有效地实现。2. 有效的指挥可使行政执行活动从静态推向动态。3. 有效的指挥可以开发和充分利用行政资源。 行政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权威性, 2.具有运用权威的能力。 行政指挥的原则 简述): 1.指挥统一原则, 2.指挥明确的原则, 3.指挥坚定的原则, 4.指 挥适时的原则, 5.指挥灵活的原则 行政指挥的方式: 1.口头指挥, 2.书面指挥, 3.会议指挥 行政控制:行政领导或工作人员为保证行政执行活动与行政计划

35、相一致,通过一定手段纠 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控制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证, 2.行政控制是实现行政组织 目标的根本措施, 3.行政控制是改进行政工作的有效手段行政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2.即时控制与程序控制, 3.集中控制,分散控制 ,分层控制行政控制的前提:首先是控制计划 一是控制要以计划位依据,二是控制工作自身要有计 划地进行),其次,控制要有组织 一是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行政组织机构,二是控制职 能要与实施控制的部门和机构的责任与权限相配合)行政控制的原则:1. 行政控制的及时性原则, 2.行政控制的准确性原则,

36、 3.行政控制的适应性原则, 4.行政控 制的经济性原则, 5.行政控制的可操作性原则。行政控制的程序主要阶段: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效绩, 3.差异分析 顺差,逆差), 4. 纠正偏差 明确偏差性质和产生偏差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偏差采取不同的措施,确定实施 纠偏措施的负责部门和贯彻执行的方法步骤,按照纠偏方案中确定的纠偏措施,逐项贯彻 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加以监督检查)行政沟通行政沟通:行政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层级之间,人员之间借助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 想,观点,感情,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行政体系和谐有 序运转的过程。行政沟通的基本作用: 1.行政沟通

37、时提高行政效率的保证, 2.行政沟通时实现行政决策民主 化的有效途径, 3.行政沟通是医治官僚主义的良方。行政沟通的特点: 1.行政活动频繁,行政信息涌动,行动沟通扩大,2.横向结构加强,横向沟通增多, 3.行政沟通手段现代化行政沟通的功能: 1.收集功能, 2.维持功能, 3.革新功能, 4.监控功能, 5.协调功能 行政沟通构成的基本要素 五要素):1. 行政沟通的发动者, 2.行政沟通的内容, 3.行政沟通的媒体, 4.行政沟通的接受者, 5. 行政沟通的效果。行政管理的手段:1.检查 ,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计划,决议,命令,任务的落实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 检查了解。 2.调查 ,监督

38、对象发生某种问题或事故时,为及时掌握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而 进行的临时查询。 3.审查 ,书面监督检查方法,对监督对象的书面材料进行审阅,核对, 做出批准,许可等处理。 4.报告 ,常用手段。 5.考核,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通过对行政工 作人员的德能勤绩考察而实现行政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6.督导 ,为按预定进程和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督促和指导。7.批评 ,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决定,命令,指示,认为有违背法律政策或有错误时所提出的否定性意见。8.工作检评 ,依据工作计划和完成工作认为情况对监督对象所作的评定。9.行政奖惩 ,包括行政奖励和行政惩罚两个方面。行政监督

39、的方式 简答 ):1. 全面监督与特定监督相结合: 全面监督 涉及到被监督对象活动的一切方面; 特定监督 是针对行政机关某一方面的工作监督,只涉及被监督对象活动某一方面。2. 自我监督与专门监督相结合: 自我监督 是指按照行政机关自身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而产生的监督,自我监督分为纵向和横向监督两两种纵向:上级监督下级,横向:同级之间的监督。) 专门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机构在权限范围内对行政机 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的专业性行政监督。3.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事前监督 是指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开始和实施之前,对于活动的方案,决策,计划,措施,

40、手段等进 行监督审查,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事中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管理活动 过程中实施的监督,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失误。 事后监督 目的是总结经验 教训,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正办法。4. 积极性监督和消极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积极性监督 是指为促进完成某项任务,达到 某项目标而实施的监督, 消极性监督 是指为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而实施的监督。5. 经常行监督,定期性监督,不定期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经常性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对 监督对象实施的日常监督。 定期性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按照一定周期,对监督对象实施 的监督。 不定期性监督 是指为防止监督对象弄虚

41、作假而进行的突击性抽查或行政法律 规范明确规定的不定期性监督检查。6. 效能监督与廉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效能监督 是指监察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执行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的监督。 廉政监督 是指监督主体对行 政机关及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执行廉政制度,廉洁奉公所进行的监 督。行政监督系统 重点 ):行政监督系统包括: 行政内部监督系统 和行政外部监督系统 两个 子系统。内部监督系统:行政机关在国家行政系统内部实施的各种监督所组成的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 自我行政监督 和专门行政监督 两种形式。 自我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三种情况。 一

42、般监督 :自上而下 的监督 上级监督下级),自下而上的监督 下级监督上级),横向监督 平级之间监督)。职能监督 :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部门所实施的监督。主管监督 :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实施的监督。总结:自我行政监督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权威性的监督 ) 专门行政监督: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监督。分为 行政监督 和审计监察。行政监察 :我国政府中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是否坚持依法行政和廉洁奉公所实行的监督。特征 :1.行政监察由政府中履行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行政监

43、察机关实施。 2.行政监察范围广泛。 3.行政监察的对象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 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行政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行政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中主要行使以下职权:1.检查权, 2.调查权, 3.建议权, 4.行政处分权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设立在各级政府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 ,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否坚持依法办事和廉洁奉公所实施的监督。 特征 :1.审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执行审计监督的机关。2.审计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的经济活动实施的监督。 3.审计监督是综合经济监督。 4.审计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形式。 5.审计监督的目的是督促和

44、帮助财政,财务部门等财政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防 止违法犯罪,促进廉洁。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职权: 1.检查权, 2.调查权, 3.建议权。 4.通报权, 5.处理权 行政外部监督系统 :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 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督导的行政体系。组成有: 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 社会监督。立法监督 :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监督方式 : 1.行使审议权, 2.行使法规审查权, 3.行使撤销权, 4.行使罢免权, 5.行使视察,检查权, 6.行使调查权, 7.行使质询和 询问权。司法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途径对国家行政机

45、关及其人员的行政行为进 行监督和限制。政党监督:各个政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 :人民群众和各个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行为活 动过程的监督。监督渠道: 1.人民群众监督 人民群众个人基于政治责任感对行政机关进行 监督), 2.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的监督 人民政协,工会,共青团), 3.社会舆论监督 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实行广泛社会 监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其具有公开,及时,影响面广泛的特点) 4 .信访制度的监督 人民群众通过向各级国家机关写信或者要求面谈对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的 监督)行政文化行政文化 :

46、是行政活动所处的软环境,是行政人员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关于行 政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信仰,传统等的观念和规范体系。主要内涵 :1.行政文化是对客观行政管理现象的主观认识成果的高度概括。2.行政文化的主体是广泛的社会公众。 3.行政文化是一种带有社会共性的观念体系。主要特征 重点): 1.政治倾向性 首要特征), 2.历史时代性, 3.区域差异性, 4.区域差异 性, 5.相互渗透性, 6.发展的连续性。行政文化的 分类 : 依据行政文化的 发展阶段 :可分为 “心理型行政文化 ”, “和理论型行政文化 ”两种。 心理型行政文化 :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知觉,情感,态度,个性等的总和

47、,是对行政 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处于行政文化浅层。理论型行政文化 :也即行政理论,是对行政心理的提炼和升华,是对行政实践本质的一种 系统化的理性形式,处于行政文化的深层。依据行政文化的 表现形式 :可分为 “观念型行政文化 ”, “规范型行政文化 ”。 观念型行政文化 :对行政主体心理产生影响的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意识,行政思想 等的复合体,对管理对象产生内在约束作用。规范型行政文化 :对行政主体的行为和观念产生规范性影响作用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行 政原则,行政道德,行政传统,行政习惯等,起到较为直接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依据行政文化体系 内部的层次关系 :可分为 “主行政文

48、化 ”, “亚行政文化 ”。主行政文化 :社会总体行政文化,社会各个行种行政行为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遍意义的行政 观念。亚行政文化 :主行政文化下的,反映地域特色的行政文化主体差异的各种行政文化因素构 成的观念和规范体系,依据行政文化的 产生时间 :可分为 “传统行政文化 ”, “现代行政文化 ”。 传统行政文化 :古代行政管理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并延续发展流传下来的行政文化。 现代行政文化 :人们以各种科学知识为指导,对行政管理实践进行理性反思而形成的系统 的观念和规范体系。依据行政文化的 基本指向 不同:可以将行政文化分为 “理想型行政文化 ”, “现实型行政文化 ”。理想型行政文化 :是人们对

49、行政主体及其活动应该是什么所形成的观念和规范体系。 现实型行政文化 :行政管理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依据行政文化行为 主体 不同: “精英行政文化 ”,“大众行政文化 ”。 精英行政文化 :行政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对整个政府管理活动所起到决定性影响的管理 精英所持有的行政观念与行政规范体系。大众行政文化 :行政管理的执行者,参与者,接受者,旁观者对行政体系,行政活动所形 成的各种观念和规范体系。行政文化基本功能 简答):1. 目标导向功能:对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价值起到导向作用,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协调一致。2. 整合功能:使行政人员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使整个行政系统得到有机整合。3. 发展功能:对行政发展产生推动作用。4. 规范功能:对行政系统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5. 阻抑功能:行政文化同样具有阻碍和抑制等消极功能,一些陈旧落后的行政文化会阻 碍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行政效率。行政文化的基本构成:分为,行政心理,行政观念,行政规范。 行政心理:是行政文化的基础。行政观念:是行政心理基础上,人们对行政现象进行长期理性思考所形成的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