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流体力学及其输送 1. 单元操作:物理化学变化的单个操作过程,如过滤、蒸馏、萃取。 2. 四个基本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过程速率。 3. 牛顿粘性定律: F=T A=U Adu/dy, (F :剪应力;A:面积; 卩: 粘度;du/dy : 速度梯度 ) 。 4. 两种流动形态:层流和湍流。流动形态的判据雷诺数 Re二dup /卩;层流一2000 过渡 4000湍流。当流体层流时,其平均速度是最大流速的 1/2 。 5. 连续性方程:A1u1=A2u2伯努力方程:gz+p/ p +1/2u2=C0 6. 流体阻力二沿程阻力+局部阻力;范宁公式:沿程压降: pf=入l p u

2、2/2d,沿程 阻力:Hf=A pf/ p g二入l u2/2dg(入:摩擦系数) ;层流时入=64/Re,湍流时入二F(Re, /d) , (管壁粗糙度);局部阻力hf= E u2/2g , ( E:局部阻力系数,情况不 同计算方法不同 ) 7. 流量计: 变压头流量计 (测速管、 孔板流量计、 文丘里流量计 );变截面流量计0 孔板流量计的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得到广泛的使用0其不足 之处在于局部阻力较大, 孔口边缘容易被流体腐蚀或磨损, 因此要定期进行校正, 同时流量较小时难以测定0 转子流量计的特点恒压差、变截面0 8. 离心泵主要参数:流量、压头、效率(容积效率 v:考

3、虑流量泄漏所造成的能量 损失;水力效率H考虑流动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机械效率m:考虑轴承、密 封填料和轮盘的摩擦损失。)、轴功率;工作点(提供与所需水头一致);安装高度(气 蚀现象,气蚀余量);泵的型号(泵口直径和扬程);气体输送机械:通风机、鼓风 机、压缩机、真空泵。 9. 常温下水的密度 1000kg/m3,标准状态下空气密度 1.29 kg/m3 1atm =101325Pa=101.3kPa=0.1013MPa=10.33mH20=760mmHg 离心泵的叶轮闭式效率最高,适用于输送洁净的液体。半闭式和幵式效率较低, 常用于输送浆料或悬浮液。 气缚现象:贮槽内的液体没有吸入泵内。汽蚀

4、现象:泵的安装位置太高,叶轮中 各处压强高于被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原因(安装高度太高被输送流体的 温度太高,液体蒸汽压过高;吸入管路阻力或压头损失太高)各种泵:耐腐蚀 泵:输送酸、碱及浓氨水等腐蚀性液体 12. 往复泵的流量调节 (1)正位移泵 流量只与泵的几何尺寸和转速有关,与管路特性无关,压头与流量无关, 受管路的承压能力所限制,这种特性称为正位移性,这种泵称为正位移泵。(1) 被测流体的压力 大气压 (2) 被测流体的压力 70MPa) 下工作。 ? 2. 容积式流体输送机械的特点 ? (1) 运动机构的尺寸确定后,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规律也就确定了,因此机械 转速改变对工作腔容积变化规律

5、不发生直接的影响, 故机械工作的稳定性较 好。 ? (2) 流体的吸入和排出是靠工作腔容积变化,与流体性质关系不大,故容易 达到较高的压力。 ? (3) 容积式机械结构复杂,易于损坏的零件多。而且往复质量的惯性力限制 了机械转速的提高。 此外,流体吸入和排出是间歇的, 容易引起液柱及管道 的振动。 16. 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称为压缩性。 、非均相机械分离 1. 颗粒的沉降:层流沉降速度Vt=( pp - P )gdp2/18 u, ( pp - P:颗粒与流体密度 差,流体粘度);重力沉降(沉降室,H/v=L/u,多层;增稠器,以得到稠浆为 目的的沉淀);离心沉降(旋风分离器)。

6、2. 过滤: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常用,助滤剂增加滤饼刚性和空隙率 );分类:压 滤、离心过滤,间歇、连续;滤速的康采尼方程: u=( p/L u ) 3/5a2(1 - )2, (滤饼空隙率;a:颗粒比表面积;L:层厚)。 3. 过滤介质:过滤过程所用的多孔性介质称为过滤介质,过滤介质应具有下列特 性:多孔性、孔径大小适宜、耐腐蚀、耐热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4. 助滤剂:若滤浆中所含固体颗粒很小,或者所形成的滤饼孔道很小,又若滤饼 可压缩,随着过滤进行,滤饼受压变形,都使过滤阻力很大而导致过滤困难。可 r d 2( q q) 采用助滤剂以改善滤饼的结构,增强其刚性。常用的助滤剂有:硅藻土、纤

7、维粉 末、活性炭、石棉等 5.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 恒速过滤 qq 恒压过滤 V2 2VVe KA2 6. 过滤设备:板框压滤机(间歇操作,构造简单,过滤面积大而占地省,过滤压 力高(可达1.5MPa左右),便于用耐腐蚀性材料制造,便于洗涤。它的缺点是装 卸、清洗劳动强度较大。 )、叶滤机(叶滤机也是间歇操作设备,具有过滤推动力大、单位地面所容纳的过 滤面积大、滤饼洗涤较充分等优点。其生产能力比板框压滤机大,而且机械化程 度高,劳动力较省, 密闭过滤, 操作环境较好。 其缺点是构造较复杂、 造价较高。)、 厢式压滤机、转筒真空过滤机(操作连续、自动) 7. 自由沉降 : 单个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过

8、程称。干扰沉降:若颗粒数量较多,相互 间距离较近,则颗粒沉降时相互间会干扰,称为干扰沉降。 8. 影响因素: 当颗粒浓度增加, 沉降速度减少。 容器的壁和底面, 沉降速度减少。 非球形的沉降速度小于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 9. 流态化是一种使固体颗粒通过与流体接触而转变成类似于流体状态的操作。 分 三个阶段: (1) 固定床阶段: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表观速度 u 较低,使颗粒空隙中 流体的真实速度u1小于颗粒的沉降速度ut,则颗粒基本上保持静止不动, 颗粒层 为固定床。流化床阶段 :在一定的表观速度下,颗粒床层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将不 再膨胀,此时颗粒悬浮于流体中,床层有一个明显的上界面,与沸腾水的表

9、面相 似,这种床层称为流化床。 (散式流态化,聚式流态化) 。 (3) 颗粒输送阶段:如果 继续提高流体的表观速度 u,使真实速度u1大于颗粒的沉降速度ut,则颗粒将被 气流所带走,此时床层上界面消失,这种状态称为气力输送。 10. 气力输送的优点 (1) 系统封闭,避免物料飞扬,减少物料损失,改善劳动条件。 (2) 输送管路不限制,即使在无法铺设道路或安装输送机械的地方,使用气力输 送更加方便。 ( 3)设备紧凑,易于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操作,便于同连续化工生产相衔接。 4)在气力输送过程中可同时进行粉料的干燥、粉碎、冷却、加料等操作。 三、传热 1. 传热方式:热传导 ( 傅立叶定律 ) 、

10、对流传热 (牛顿冷却定律 )、辐射传热 (四次方 定律 ) ;热交换方式:间壁式传热、混合式传热、蓄热体传热 ( 对蓄热体的周期性 加热、冷却 ) 。 2傅立叶定律:dQ=-入dA , (Q:热传导速率;A:等温面积;入:比例系数; : 温度梯度 ) ; 入与温度的关系:入二入0(1+at) , (a :温度系数)。 3. 不同情况下的热传导:单层平壁:Q=(t1-t2)/b/(CmA)二 温差/热阻,(b :壁厚; Cm=(入 1 -入 2)/2); 多层平壁:Q=(t1- tn+1)/ bi /(入 iA);单层圆筒:Q=(t1- t2)/b/( 入 Am), (A: 圆筒侧面积, C=

11、(A2-A1)/ln(A2/A1) ; 多层圆筒:Q=2% L(t1 -t n+1)/ 1/ 入 i ln(ri+1/ri) 。 4. 对流传热类型:强制对流传热 ( 外加机械能 ) 、自然对流传热、 ( 温差导致 ) 、蒸 汽冷凝传热 ( 冷壁 ) 、液体沸腾传热 (热壁 ) ,前两者无相变,后两者有相变;牛顿 冷却定律:dQ=hdAt , ( t 0; h:传热系数)。 5. 吸收率A+反射率R+透射率D=1;黑体A=1,镜体R=1,透热体D=1,灰体A+R=1 总辐射能E=E入d入,(E入:单色辐射能;入:波长 ); 四次方定律:E=C(T/100)4= C0(T/100)4 , (C:

12、灰体辐射常数;C0:黑体辐射常 数;二C/C0:发射率或黑度); 两物体辐射传热:Q1-2二C1-2 A(T1/100)4 -(T2/100)4 , ( :角系数;A:辐射 面积; C1-2=1/(1/C1)+(1/C2)-(1/C0) 6. 总传热速率方程:dQ=Kmd, (dQ :微元传热速率;Km总传热系数;A:传热面 积); 1/K=1/h1+bA1/入Am+A1/h2A2 (hi , h2:热、冷流体表面传热系数 )。 7. 换热器:夹套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8. (1 )强化传热 为了使物料满足所要求的操作温度进行的加热或冷却,希望热 量以所期望的速率

13、进行传递; ( 2)削弱传热 :为了使物料或设备减少热量散失,而对管道或设备进行保温或 保冷。 9. 热传导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 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又称导热。 10. 对流传热:对流仅发生于流体中,它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流体各部分之 12. 传热的基本方式 :沸(腾1传)热 热大传容器导沸(腾 2)对流传热热对流 ( 3)辐射传热 管内沸腾 有相变 冷凝传热 管外冷凝 13. 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冷凝和传冷热 凝管传内冷热凝的强化 流体物性: 冷凝液 、 、 潜热r T 温差:液膜层流流动时, t=ts - tW , 不凝气体

14、:不 凝气体的存在会导致 (1%不凝气可使 60%,所以应该定期排放 蒸汽流速与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导致强的制热对流传热无相变 自然对流传热 11.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对流传热 混合对流传热 流向(u10m/s):蒸汽与液膜同向时 u ;反向时u ;u时(无论方 向)0因此蒸汽进口一般设在换热器上部, 以避免蒸汽与液膜逆向流动使 。 蒸 汽过热:包括冷却和冷凝两个过程。 冷凝面的形状和位置:以减少冷凝液膜的 厚度并 作为目的。垂直板或管:可幵纵向沟槽;水平管束:可采用错列。 1K/m或1C /m时,单位时间通过单 0为固体在0C 时的导热系数,k为温度系数,1/ C ,对大多数金属材料

15、为负值, 对大多数非金属 固体材料为正值。 15. 在物体边界上,传热边界条件可分为以下三类:(1)已知物体边界壁面的温度, L 称为第一类边界条件;(2)已知物体边界壁面的热通量值,称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已知物体壁面处的对流传热条件,称为第三类边界条件。 努塞尔数越大,对流传热的传热强度也越大。它反映了固体壁面处的无因次温度 梯度的大小。 雷诺准数(Rey nold ), Re :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雷诺数小,表示流 Cp _ 体的粘性力起控制作用,抑制流层的扰动,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流体中流体微团 的扰动加剧,壁面处的温度梯度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增大。 流体的动量传递能力与热量传递能力的14

16、.导热系数 的1 物理意义:表示温度梯度为 位面16. 准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努塞尔准数 ( 为L的流体层内的热传导之比。 Nusselt ),Nu : 对流传热与厚度 普朗动量 格拉晓夫准数(Grashof), Gr : 浮升力与粘性力之比 它反映了由于流体中温度差引起密度差所导致的浮升力对对流传热的影响。它在 自然对流中的作用与强制对流中雷诺数的作用相当。 17.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有膜状冷凝和珠状冷凝两种 18. 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及强化途径: 液体的性质: 温差: 操作压强: 加热面: 19. 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 波的形式

17、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 20. 热辐射二反射+吸收+穿透 (黑体,白体,透热体,灰体) 21. 物体的黑度:指同温度下物体与黑体辐射能力之比。 Eo oT C0(云) 有关。 0黑体辐射常数,=5.67 X 10-8W/(m2 .K4); 希霍夫定律: C 黑体辐射系数,=5.67W/(m2 .K4) 落到表面Aj上的由表面A发出的辐射能 ij 由表面 Ai发出的总辐射能 角系数 23.气体的热辐射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仅与自身特性 22.斯蒂芬一波尔茨曼定律 3 2 g tL gL3 t 2 E1 Eb (1)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2)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 个容积内进行

18、24传热三步:(1)热流体以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 (2)热量以热 传导方式由间壁的热侧面传到冷侧面; (3)冷流体以对流传热方式将间壁传来的 热量带走。 25. 热量衡算方程反映了冷、热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根据能 量守恒原理,在传热过程中,若忽略热损失,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 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 热量衡算方程 26. 传热过程的平均温差计算:恒温差传热,变温差传热 27. 按照冷、热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方向,流体之间作垂直交叉的流动,称为错流; 如一流体只沿一个方向流动,而另一流体反复地折流,使两侧流体间并流和逆流 交替出现,这种情况称为简单折流。 28.

19、不同流动排布型式的比较:进出口温度条件相同时,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并 流的平均温差最小,对于其他的流动排布型式,其平均温差介于两者之间。在实 际的换热器中应尽量采用逆流流动,而避免并流流动。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仍 采用并流流动,以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需要。采用折流和其他复杂流动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传热系数,然而其代价是减小了平均传热温差。 29. 换热器传热效率e的定义为实际传热速率 Q与理论上可能的最大传热速率Q max Qa: 之比 四、质量传递基础 1. 质量传递(简称传质)是指物质从一处向另一处转移,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 质两类,前者发生在同一个相内,后者则涉及不同的两相。 2. (1)气

20、(汽)液系统:吸收:混合气体中可溶组分由气相传递到液相溶剂中 的过程。解吸:为吸收的逆过程。 蒸馏:不同物质在气液两相间的相互转移。 气体增 ( 减)湿:湿分由液相 (气相) 向气相(液相)转移。 (2)液- 液系统:萃取:溶质由一液相转入另一液相。这是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 另一不相溶的液相物质,使原混合物组分在两液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 ( 3)气(汽)液系统:吸收:混合气体中可溶组分由气相传递到液相溶剂中的 过程。解吸:为吸收的逆过程。 蒸馏:不同物质在气液两相间的相互转移。 气体增 ( 减)湿:湿分由液相 (气相) 向气相(液相)转移。 ( 4)气固系统:干燥:加入热量使液体气化,从固体的表

21、面或内部转入气相。 吸附:物质由气相趋附于固体表面(主要是多孔性固体的内表面) ,吸附平衡是过 程进行的极限。 3. 费可定律:实验表明,在二元混合物(A+B中,组分的扩散通量与其浓度梯度 成正比,这个关系称为费克( Fick )定律。 4. 化学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整个相内均匀发生的反应,称为均相反应;另 一类则是局限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反应, 它可以是在相的内部, 也可以在边界上, 称为非均相反应。 5. 对流传质通常指运动流体与固体壁面(或两股直接接触的流体之间)间的质 量传递,是相际传质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 传质设备中流体的流动形态多为湍流。 6. 传质过程应用的设备有多种类型,其

22、主要功能是给传质的两相(或多相)提 供良好的接触机会,包括增大相界面面积和增强湍动强度,主要有填料塔和板式 塔。 7. 板式塔:有害因素: 空间上的反向流动: 泡沫夹带(增大板间距) 、气泡夹带(增 大降液管长度) ;空间上的不均匀流动:气体,液体。如何提高效率: 1合理选 择塔板孔径和开口率造成适宜气液接触状态 2设置倾斜的进气装置 塔板压降: 塔板上下对应位置的压力差 (新型:泡罩塔板、 浮阀塔板、 筛孔塔板、 舌型塔板、网型塔板、垂直塔板) 8. 填料塔:主要特性数据:比表面积、孔隙率、添填料的几何形状(拉西环、鲍 尔环、矩鞍型填料、阶梯环添料) 9. 填料塔操作范围小,对液体负荷变化敏

23、感;不易处理易聚合或含有固体悬浮物 的物料;反应过程中需要冷却时,填料塔复杂,有侧线出料时,填料塔不如板式 塔方便;板式塔设计简便安全;填料塔小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起泡物系、腐 蚀性物系、 热敏性物系, 填料塔更合适; 填料塔压降比板式塔小, 真空操作方便。 五、气体吸收 1. 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利用个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同理, NA=D(cA,1-cA,2)c/zcB,m 0 而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液体中的组分称为吸 收质或溶质;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 溶有溶质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或简称溶液;派出的气体称

24、为吸收尾气。 (分物理吸收 煤气脱苯,化学吸收二氧化碳碳酸钾) 2.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的主要分离方法,化工生产。中它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应 用:1.化工产品2.分离气体混合物3.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4. 气体净化(原 料气的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5 .生化工程。一个完整地吸收分离过程一般包 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3. 溶剂的选择: (1)溶剂应对气体中被分离组分有较大溶解度; (2)溶剂对其他 组分的溶解度要小( 3)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温度变化敏感( 4)容积蒸汽压 低,减少回收时的损失 (5)溶剂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6)溶剂有较低的粘度 (7) 溶剂价廉, 无腐蚀性、 无毒不易燃。

25、吸收率 n = (mA除/mA 进)X 100%- (y1 -y2) /y1 X 100% (y1 ,y2:进塔和出塔混合气中 A的摩尔分数)。 4.稀溶液中亨利定律:c*A=HpA (c*A :溶解度;H:溶解度系数;pA:气相分 压);p*A=ExA, (xA :液相中溶质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y*=mx,(平衡常数m=E/p); E=p s/HMs, ( p s, Ms:纯溶剂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5. 费克定律:jA二-DABdcA/dz , (jA :扩散速率;DAB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 系数;dcA/dz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 等分子扩散速率: NA=jA=

26、D(pA,1-pA,2)/RTz ;单向扩散: NA=D(pA,1-pA,2)p/RTz pB,m, (p/pB,m :漂流因子, pB,m= (pB,2-pB,1)/ln(pB,2/pB,1) ,即对数平均值 ); 6. 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qn(L)/qn(V)=(y1-y2)/(x1-x2) , (qn(V) : 二元混合气摩 尔流量; qn(L) :液相摩尔流量; x ,y :任意一截面液气相摩尔流量 ) ; 最 小 液 气 比 qn(L)/qn(V)min=(y1-y2)/(x*1-x2),qn(L)/qn(V)= (1.1 2.0) qn(L)/qn(V)min ; 低 浓 度 时

27、 填 料 塔 高 度 h=qn(V) dy/(y-y*)/KyaS=qn(L) dx/(x*-x)/KxaS二NOGHOG二NOLHOL, (K:传质系数;S:塔截面积;a:单位体积 填料有效接触面积; NOG= dy/(y-y*)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HOG =qn(V)/KyaS: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 ; 相 平 衡 线 为 直 线 时 : NOG=ln(1- S)(y1 -mx2)/(y2- mx2)+S/(1 -S), NOL=ln(1-A)(y1-mx2)/(y2-mx2)+A/(1-A) , ( 吸收因数: A=1/S= qm(V)/mqm(V)。 7. 填料塔:液体上进下出

28、,气体下进上出,其中设有液体在分布器,可使其均匀 分布于填料表面,塔顶可按转除末器。填料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气液两相接触并 进行传热、传质的塔设备,可用于吸收(解吸) 、精馏和萃取等分离过程。填料塔 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阻力小和便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塔 直径较小地情形及处理有腐蚀性的物料或要求压强较小的真空蒸馏系统,此外, 对于某些液气比较大的蒸馏或吸收操作,也宜采用填料塔。 (气液逆流流动,增加 传质推动力) 表征填料特性的主要参数有: 1 比表面积; 2 空隙度; 3 单位堆体积内的 填料数目 n; 4 堆积密度; 5 干填料因子及填料因子; 6 机械强度及化学稳 定性 8

29、. 六、蒸馏 1. 蒸馏分类:操作方式:连续蒸馏、间歇蒸馏;对分离的要求:简单蒸馏、平衡 蒸馏( 闪蒸 ) 、精馏、特殊精馏(精馏还包括水蒸气精馏、间歇精馏、恒沸精馏、 萃取精馏、反应精馏) ;压力:常压蒸馏、加压蒸馏、减压蒸馏;组分:双组分蒸 馏和多组分蒸馏 ( 精馏) ,常用精馏塔。精馏,加压提高蒸汽冷凝温度,降压降低 沸点温度。 2. 双组分溶液气液相平衡:液态泡点方程: xA=p-pB(t)/pA(t)-pB(t) , (xA: 液态组分A的摩尔分数;p (t):压强关于温度的函数); 气态露点方程:yA二pA/p二pA(t)/p X p -pB(t)/pA(t)-pB(t) ; 平衡

30、常数KA=yA/xA ,理想溶液:KA=p A/p,即组分饱和蒸气压和总压之比; 挥发度:u A二pA/xA,相对挥发度:a AB二u A/ u B,最终可导出气液平衡方程: y= a x/1+(a -1)x; 气液平衡相图: p-x 图( 等温 ) 、t-x(y) 图( 等压 ) 、x-y 图。 3. 平衡蒸馏:qn(F) , xF加热至泡点以上tF,减压气化,温度达到平衡温度 te , 两相平衡 qn(D) , yD 和 qn(W), xW; 物料衡算: yD=qxW/(q-1)-xF/(q-1) , (液化率: q=qn(W)/qn(F) ; 热量衡算:tF=te+(1- q) 丫 /C

31、p,m, (Cp,m :原液的摩尔定压热容;丫:原液的摩尔 气化潜热 ) ; 平衡关系: yD=a xW/1+( a -1)xW 。 4. 简单蒸馏:持续加热至釜液组成和馏出液组成达到规定时停止; 关系式:lnn(F)/n(W)二ln(xF/xW)- a ln(1 -xF)/(1- xW)/( a -1); 总物料衡算: n(F)=n(W)+n(D) ;易挥发组分衡算: n(F)xF =n(W)xW+n(D)xD ; 推出: xD= n(F)xF-n(W)xW/n(F)-n(W) 。 5. 精馏:多次部分气化部分冷凝 (连续、间歇 ) ,泡点不同采取不同的压力操作, 塔板数从上至下记; 塔顶易

32、挥发组分回收率:n D=qn(D)xD/qn(F)xF X 100% 釜中不易挥发组分回收率:n W二qn(W)(1 -xW)/qn(F)(1- xF) X 100% 精馏段总物料衡算: qn(V)=qn(D)+qn(L) ; 精馏段易 挥 发 组分衡算: qn(V)yn+1=qn(D)xD+qn(L)xn ; (V:各层上升蒸汽量; D塔顶馏出液量;L:各板 下降的液量;yn+1 :第n+1块板上升的蒸汽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xn :第n 块板下降的液体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Rxn/(R+1) +xD/(R+1) ,(回流比 R= qn(L)/qn(

33、D) ; 提馏段总物料衡算: qn(L)=qn(V)+qn(W) ; 提馏段易挥发组分衡算: qn(L )x m=qn(V )y m+1 +qn(W)xW; (W:釜液量),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 m+1二 qn(L )x m/qn(V )-qn(W)xW/qn(V ) ; 总的物料衡算:qn(F)+qn(V )+qn(L)二qn(V)+qn(L ),乘上各焓值 Hx即为热量 衡算, qn(V)=qn(V )+(1 -q)qn(F) , (精馏进料热状态参数 q=(HV-HF)/(HV-HL) , 即单位原料液变为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与单位原料液潜热之比 进料方程:y=qx/(q-1)-xF/(

34、q-1) ;理论塔板的计算逐板法和图解法,回流比 R增 大 理 论 塔 板 数 减 小 , 解 析 法 : 全 回 流 理 论 塔 板 数 Nmin=lgxD(1-xw)/xw(1-xD)/lgam-1 ,(am :全塔平均挥发度); 最小回流比 Rmin=(xD-yq)/(yq-xq) ,(xq,yq:进料时),R实=(1.1 2.0) Rmin; 全塔效率ET为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 间歇精馏:分批精馏,一次进料待釜液达到指定组成后,放出残液,再次加料, 用于分离量少而纯度要求高的物料,每批精馏气化物质的量 n(V )= (R+1)n(D) , 所需时间 T =n(V)/qn(V);

35、 特殊精馏:恒沸精馏 (加第三组分,形成新的低恒沸物,增大相对挥发度 ) 、萃取 精馏( 加第三组分,增大相对挥发度 ) 、加盐萃取精馏、分子蒸馏 ( 针对高分子量、 高沸点、高粘度、热稳定性极差的有机物 ) 。 6. 根据溶液的蒸汽压偏离拉乌尔定律的方向,一般可将非理想溶液分成两大类: 1、正偏差溶液,2、负偏差溶液 7. 精馏回流中,下降也体重的轻组分向气相传递,上升正其中的重组分向液相传 递,塔下半部分完成了重组分的提浓,叫做提馏段。完整的精馏塔包括精馏段和 提馏段。增加回流量,提高了上升蒸汽的量,但增加了能耗,突出最小回流比, 回流比是塔顶回流量比塔顶产品量的比值。 板式塔加料位置在第

36、五块板效率最高。 只有提馏段没有精馏段的叫回收塔。 8. 加入第三组分和原溶液中的某一组份形成最低恒沸物,以新恒沸物的形式从塔 顶蒸出叫做恒); 沸蒸馏(糠醛 - 水),若加入的第三组分仅改变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叫做萃取精馏(乙醇 - 水)。恒沸精馏的挟带剂要符合能与混合组分钟至少一个形 成最低恒沸物,新形成的恒沸物要便于分离,恒沸物中挟带剂的含量要少。萃取 精馏添加剂要选择性高、挥发性小,与原溶液可以很好的互溶。相比较,萃取精 馏添加剂的选择范围广,不用形成汽化物从塔顶蒸出能耗少,但其需要连续不断 的加入,不能用于间歇精馏。 9. 多组分精馏,获得 n 个产物需要 n+1 个塔。 五、吸收

37、1. 吸收剂的要求: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易于再生、不易挥 发、粘度低、无腐蚀性、无毒不易燃、价低,吸收率n =(mA除/mA 进)X 100%- (y1-y2)/y1 X 100% (y1 ,y2:进塔和出塔混合气中 A的摩尔分数)。 2. 稀溶液中亨利定律:c*A=HpA (c*A :溶解度;H:溶解度系数;pA:气相分压); p*A=ExA, (xA :液相中溶质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y*二mx,(平衡常数m=E/p); E=p s/HMs, ( p s, Ms:纯溶剂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六、干燥 1. 绝对湿度3 =0.622pV/(p -pV) , (pV :

38、水蒸汽分压);相对湿度 = pV/pS, (pS : 水蒸汽饱和分压);湿焓l=lg+ 3 lv , (lg :绝干空气的焓;lv :水蒸汽的焓)o 2. 物料的干基湿含量 X=m水/m绝干,是基湿含量 宀=口水/m总X 100% w =X/(1+X); 物料分类:非吸湿毛细孔物料、吸湿多孔物料和胶体无孔物料;物料与水分:总 水分、平衡水分、自由水分、非结合水分、结合水分。 3. 干燥过程物料衡算: qm,c(X1- X2)=qm,L(32- 3 1)=qm,W, (qm,c :绝对干料的质 量流量;qm,L:绝干空气质量流量;qm,W干料蒸发出水分的质量流量),即湿物 料减少水分等于干空气中增加的水分; 热量衡算:q=qD+qP二qm,L(l2-IO)+qm,c(l 2-1 l)+qL , (qD :单位时间干燥器热 量;qP:单位时间预热气热量;qL:单位时间热损失;I2 :出干燥器的空气的焓; IO :进预热器的空气的焓; I 2, I 1:进出干燥器物料的焓 ), qD=qm,L(I1-IO) =qm,L(1.01+1.88 3 0) (t1 -t0) , qD=qm,L(I2- I1)+qm,c(l 2 -I 1)+qL ; 干燥器热效率:n 二qd/qPX 100% (qd=q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