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学必备知识点总结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 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2、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3、教育的发展 夏代有了学校的萌芽。 西周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主要内容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 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
2、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教会教育的“三科”是文法、修辞法、辩证法。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 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论教学原则:启发性、因材施教、巩固性原则;学、思、行相结合。 5、学记: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教育的社会功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 教学思想:启发教学;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重道;教学相长; 6
3、、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 童进行分阶段教育。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提出泛智教育理论,认为应该“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适应自然界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8、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提出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教育的两个基本目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认为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
4、法”;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指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五步探究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0、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
5、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4、学校文化可以分成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5、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 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苏格拉底、卢梭、霍尔等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
6、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 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二因素论(辐合论):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分为两类: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 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6、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7、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
7、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 个体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育目的与制度1、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 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 向和核心。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的 评价等,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
8、教育工作的归宿。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 高度发展。代表人物:孟子、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 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 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代表人物:孔子、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纳托 普、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等。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5、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
9、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广义的教育制度 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8、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9、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10、中国的学制沿革 我国在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就初步产生了古代学制的雏形。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开始了中国近代学制改革。1902 年的“壬寅学制”:我国颁布的第
10、一个近代学制,但并未实施。1904 年的“癸卯学制”:中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1912 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1922 年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11、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2、义务教育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13、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理念是“活到老,学到老”,最 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学生与教师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11、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创造 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2、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职业形象包括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道德形象是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文化形 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6、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7、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
12、生学习的对象。8、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 教师威信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9、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10、教师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指教育 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文化 知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11、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
13、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 研究能力。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学学科知识。 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 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 13、教育关系(工作关系)是师生现实关系的体现,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 这一关系。14、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与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 作用,强调
14、教师的权威作用。儿童中心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 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15、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16、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课程1、课程的含义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 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
15、“施工蓝图”,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现代课程包括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2、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3、社会、知识、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4、课程的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
16、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 主义教育家杜威。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赫 钦斯的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主张课 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 5、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 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 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6、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 直接来源,典型的
17、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7、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学校 教育的基础。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 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 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 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将课
18、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品,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 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 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8、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 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依据课程目标。 9、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1)整体性原则;(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原则10、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真正的课程是教师 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1
19、1、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 20 世纪 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该评价原理可概 括为七个步骤或阶段,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教学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 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掌握和运
20、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 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4、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5、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重点在 说明学习过程。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 与高效性;(3
21、)有领导的认识;(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7、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案例分析】(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形式教育注重能力
22、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8、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也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 以下五个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 目的在于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教学原则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正确和灵 活运
23、用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0、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们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3、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 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1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 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 识能力。直观教学的种类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12、启发性原则是指
24、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 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启发性原则的代表观点: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助产术(产婆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 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1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 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25、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15、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 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它是教学的教育性规 律的反映。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16、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 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 方法。教学方法有目的性和双边性两大特性
26、。 17、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 的教学方法思想。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 18、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 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 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 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 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 19、演示法是指教师
27、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 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 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片、电影、录像的演示。德育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 体规格和要求,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 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3、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
28、的要素构成,这是德育的 基本结构。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 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德育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案例分析题】(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 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规律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
29、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5、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 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6、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
30、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论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思想和行 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 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 征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提出的“视 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在教育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9、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 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10、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 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 缺乏一定的行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的纪律约束。 11、在德育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限公司招聘给排水工程师设计人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湖北恩施分公司招聘1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金华市金东区部分区属国企业招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西桂林兴安县事业单位招聘4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青川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拟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江安县事业单位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常州事业单位招聘16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达州市事业单位招聘(19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凉山州金阳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政治 含答案
- 电力行业电力调度培训
- 【MOOC】气排球-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全力以赴备战期末-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备战期末考试主题班会课件
- 《庆澳门回归盼祖国统一》主题班会教案
- 物流公司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2篇)
- 《视频拍摄与制作:短视频 商品视频 直播视频(第2版)》-课程标准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 2024年-2025年《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洗衣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培训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