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_第1页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_第2页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_第3页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_第4页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四 最小平方反褶积实验题目:已知两个地震模型,反射系数已给出。Re1为厚层模型,Re2为薄层模型,时间域采样间隔dt=1ms.要求用50Hz雷克子波先分别生成两个模型的合成地震道,然后根据最小平方反褶积的原理编写脉冲反褶积程序,并将反褶积后的结果与已知模型比较。可以对模型添加不同水平的随机噪声,检验其对反褶积算法的影响。实验内容:把延续几十至l00ms的地震子波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为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这就是反滤波所要完成的工作。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地震子波压缩成尖脉冲,使实际的地震记录变成反射系数序列。假设地震记录为 (11)其中为有

2、效信号,为干扰波。首先假设不存在干扰波,即: (12)对两边求傅氏变换,则得到频率域的地震记录表示式: (13)式中,、和分别为地震频谱、子波频谱和反射系数的频谱。显然: (14)如果令: (15)则有: (16)再对(16)式做反傅氏变换至时间域,就可得到: (17)式中,为的时间函数。根据(17)式知: (18)因为为地震子波,而和之间又存在着频谱互为倒数的关系(即),由此可知,如已知地震子波,利用数学方法求出,再利用(17)式让反子波与地震记录做褶积,就可以求出反射系数序列,即 (19)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达到把地震子波压缩成尖脉冲,从而达到提高地震记录纵向分辨能力的目的。脉冲反褶积的

3、基本思想在于设计一个滤波算子,用它把已知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是最佳接近的输出。若将地震子波作为反滤波的输入,期望输出则为尖脉冲。若设计另一滤波器输入信号是某滤波器的输出,而期望输出是该滤波器的输入,则按此思想求得的滤波因子即称为脉冲反滤波因子,用它进行的滤波就是脉冲反滤波,即脉冲反褶积。先假设期望输出为窄脉冲,在子波已知的情况下,设待求的反滤波因子起始时刻为,延续长度为。即当已知输入地震子波时,实际输出为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平方和为 (110)要使Q为最小,数学上就是求Q的极值问题,即求满足 (111)的滤波因子。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函数,而为地震子波与

4、期望输出的互相关函数,故(111)式可写为 (112)此方程系数矩阵即为拖布利兹矩阵。若期望输出是脉冲,则互相关为 (113)基本方程(112)变为 (114)一般情况下,地震子波为未知的,为在未知子波的情况下求出反滤波因子,必须对地震子波及反射系数序列加上一定的假设条件,他们包括:A.假设反射系数序列是随机的白噪序列,即其自相关为 (115)B.假设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根据假设A,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可以用地震记录的自相关代替。根据假设B,可知地震子波的Z变换的零点全部在单位圆外,也即反滤波因子的Z变换的分母多项式的零点全在单位圆外,故是稳定的、物理可实现的。因此,自由项变为。又因必为物理可实

5、现的,故,。令,则基本方程变为 (116) 这就是脉冲反褶积的基本方程,其系数矩阵中各元素可直接由地震记录求得。求出的反滤波因子仅与相差常数倍,不影响压缩子波、提高分辨率的反滤波作用。当求取了反褶积因子后,令其与地震记录进行褶积运算,即,则即为经过脉冲反褶积之后输出地新的地震记录。源程序:fm=50;r=3;n=200;dt=0.001;t=0:1:n-1*dt;w=exp(-(2*pi*fm/r*t).2).*sin(2*pi*fm.*t);figure(1),plot(t,w,'k')title('wavelet')R1=load('D:studyr

6、e1-2.txt');R2=load('D:studyre2-2.txt');A1=conv(w,R1);A2=conv(w,R2);figure(2),plot(A1,'k'),hold onfigure(3),plot(A2,'r'),hold offy1=xcorr(w);y1=y1(floor(length(y1)+1)/2):floor(length(y1)+1)/2)+length(w)-1);y2=xcorr(w);y2=y2(floor(length(y2)+1)/2):floor(length(y2)+1)/2)+len

7、gth(w)-1);y1=syme(y1);y2=syme(y2);d1=1,zeros(1,floor(length(w)-1);d2=1,zeros(1,floor(length(w)-1);a1=LDLt(y1,d1);a2=LDLt(y2,d2);record1=conv(a1,A1);record2=conv(a2,A2);figure(4),plot(record1,'k'),hold onfigure(5),plot(record2,'r'),hold off运行程序得图:地震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厚层模型、薄层模型)反褶积得到的反射系数与模型比较(厚

8、层、薄层)利用合成地震记录自相关构造Toeplitz矩阵进行反褶积运算,得到的反射系数与模型比较:(厚层、薄层)在模型上添加白噪,使更符合地震记录自相关前提条件,进行反褶积运算自上而下:添加噪声(0.001*randn(size(R)、(0.01*randn(size(R)、(0.1*randn(size(R)噪声较小(0.001)时,地震记录自相关得到的反射系数含有较多的毛刺,后面的部分甚至掩盖了模型中的反射系数;中间的图(0.1),后面的几个主要反射系数在计算结果上的体现,幅度要比毛刺大,辨别程度比上图高;而当白噪添加较多时,实际上全是白噪声(掩盖了R1)计算得到的反射系数与模型相差不大。地震记录添加噪声对反褶积结果的影响:噪声程度较小时,就已经影响到了反射系数的计算,但大体还能够反应部分反射系数的信息;而噪声程度较大时,计算得到的反射系数已经完全不能反映模型的情况。结论分析:反射系数与白噪相差较大时,用地震记录自相关代替子波自相关进行反褶积运算,得到的反射系数误差较大。厚层模型更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