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_第1页
伶官传序教案_第2页
伶官传序教案_第3页
伶官传序教案_第4页
伶官传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伶官传序>>教案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E、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 课时。 教学要点:一 导入: 

2、0;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一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的六国论,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二、释题: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3、。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三、作者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为后唐庄宗所嬖幸并导致败政乱国的史实。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因此,

4、他除了记叙史实之外,还常常以“论”、“序”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本篇便是伶官传前的序论。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人。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5、60;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史传。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

6、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令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四、时代背景介绍。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

7、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五、 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六、 讲析课文:第一段 (一)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答 本文是一篇史

8、论。 问: 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 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答: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问: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三)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重点:原,推究. 所以,表的原因. (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 ?提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

9、是全文的中心论点.问: 课文最关键的词语是什么?(参考:盛衰得失。古文观止在第一段结束有这样的评注“盛衰得失四字,是一篇的关键”)(四) 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 (五)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

10、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第二三段(一)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60;(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二)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强调“兴”“亡”使动用法。)忧

12、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三)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 盛,装着,动词。 (四)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五)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三

13、段的前两个大句子,和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如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扬一抑的写法。读出语气,一赞一叹。)(六)由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在感叹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

14、迹,而皆自于人欤?”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句是反问句,意思与字面相反,意为“不是 得之难而失之易”。重点句是第二句,意为“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回应论点。 此句用了正反对比。此句为对句,又用了正反对比,句式工整,读之有节奏感。抑- -或者。 本 动词,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七)小结:作者采用对比论证(极盛与极衰)和例证法(李存勖的成败)。第四段(一)学生齐读第四段,明确: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于:被

15、动。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七、总结(一)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第1段立论,2、3段论证,第4段承上小结,引出教训。全文用一个“矢”字作线索。晋王以三矢赐庄宗庄宗藏之于庙用兵前:请其矢负(矢)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一个“矢”字,把关于后唐所以得天下的许多史实联贯起来。(

16、二)文章如何通过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惶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 “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17、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三)讨论: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伶官传序>>为何不写伶官?明确:伶官的情况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实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 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

18、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 总结: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明确:本文语言感情充沛,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等)。多用对称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岂欤?抑欤?)又恰当运用虚词(虽岂非;方其及;岂抑;夫岂,等等)。文字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五)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

19、价?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戒,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

20、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六)总结“兴亡规律”。 即是“规律”,就要用事实来检验它看是否正确:(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项羽: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可见,一个人的兴亡、得失、成败,与天命神灵无关,关键在自己,事在人为。这也是“兴亡规律”带给我们的启示,希望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背景材料1此三者,吾遗恨也。 庄宗李存勖的父亲

21、李克用,与后梁朱温、燕刘仁恭父子、契丹阿保机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李克用的父亲原名朱邪赤心,世统领沙陀部落。唐懿宗时,庞勋起义,朱邪赤心统领骑兵帮助唐王朝镇压了起义军,因而受封代北行营节度使并赐名李国昌。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李克用又率其部属追击屠杀起义军,受封河东节度使,后进爵晋王。 公元885年,李克用同起义军叛将朱温等相约合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朱温假意置酒宴请,夜里却纵火烧上源驿,企图杀害李克用。适逢倾盆大雨,将大火熄灭,李克用由诗人郭景铢相救,得以缒城逃出,双方从此结怨。朱温窃取农民起义果实,于公元907年废唐称帝,各地势大力强的藩镇也纷纷称王称帝,开始了中国历史

22、上一个纷扰割据的时期五代十国。在你争我夺的血战中,双方结怨越来越深。 刘仁恭原是幽州李可举的部属。李死后,其子匡威、匡俦相互残杀,刘仁恭趁机拥兵攻打幽州。兵败之后,刘仁恭投奔晋王李克用,常“道燕之虚实,陈可取之谋”,受到宠信。后来李克用攻打罗弘信,求兵于刘仁恭,刘不但不给,反而杀了晋王的亲信燕留得,反目成仇。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于公元911年称帝,自号大燕皇帝。 李克用一度与契丹阿保机关系密切。公元905年,阿保机极盛时期,统领30万军,应李克用邀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后来,阿保机却背约归梁。 因此,五代史阙文有这样的记载,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

23、,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我志,死无憾矣。” 2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后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决心报仇。天祜十年(913),李存勖攻幽州,“以组系仁恭、守光,号令而人,是日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皇陵(即李克用陵墓),然后斩之”。至此李克用的燕仇已报。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李存勖兵破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见大势已去,“召控鹤都将皇甫麟谓之曰: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令落仇人之手!麟举刀将自刎,帝持之,因相对大恸”。于是皇甫麟杀了朱友贞,然后自杀。庄宗闻之,“诏河南尹张全义收葬之,其首藏于太庙”。李克用的梁王之恨又除。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公元926年,枢密使崇韬和他的女婿、庄宗异母弟存义相继被杀,加上其他天灾人祸,一时谣传四起,人心浮动。兵土皇甫晖当时奉命戍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心怀不满,便趁机纠众杀部将杨仁最,裹胁裨将赵在礼为乱。这次兵变发生于夜间,故云“夜呼”。庄宗之祸,自皇甫晖一夫夜呼而起。 魏州兵变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先拒不发兵,后又单骑逃逸,乱兵因得以很快据有邺城。庄宗闻变,派宋州节度使元行钦招抚不成,又遣诸军大集于邺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