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和种类。2、 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3、 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重点难点】形象鉴赏规律的归纳和答题方法的掌握。【复习方法】以典型试题为范例,结合练习;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包括诗中直接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中隐含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由一个或多个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二、诗歌形
2、象的有关概念1、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2、意象孤月为例孤:暗含诗人孤独的情感虚写 月:具体物象 实写 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是“意”虚写与“象”实写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3、意境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下
3、列问题。江 汉 杜 甫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三、 诗歌形象的鉴赏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鉴 赏 指 导具体要求 (1)把握
4、形象的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2、【题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
5、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2答题模式: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特点面:概括/点:抓关键词什么形象(塑造了一个的形象)借助形象所抒发的感情心声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的情感 3课堂练习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 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1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6、 2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此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
7、,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标准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常见人物形象举隅略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参考答案】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
8、清高孤傲的形象。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士子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简要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
9、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象、人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景中情。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1、 高考题提问方式为抒发情感,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中描写出意象的什么特点?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
10、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题的思维切入点1找出所写的景物;2体会单个意象的特征;3概括出诗歌中景物的共同特征;4体会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3、【题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1、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所写景物概括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4、景物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点拨】月落乌啼昏暗凄凉霜天寒夜冷清迷茫幽寂清冷羁旅之愁江枫渔火反衬幽暗、孤独山寺钟声反衬寂寥、落寞4、 小结【答题步骤】找出意象 体会各个意象
11、的内涵 概括意象共同的特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问题】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诗中的感情基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5、课堂练习15、6、 实题演练西 楼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
12、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诗的一二句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等意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伟力;三四句写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这首诗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2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
13、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3请分析本诗情和景的关系。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参考答案】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4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
14、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问:颈联、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 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一幅白水青峰,水田平亮如镜,美丽自然的田园画面;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步骤一画面明净清新,一 动一静,人景和谐。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对农事的关注。步骤三三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物象人物 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即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慨。1、高考题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通过写某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如何借某物来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结合诗中所写的某物形象
15、,评说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思想境界。2、解题的思维切入点1找出诗中所写的主要物象;2体会物象的特征,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明确物与志的“契合点”;4概括诗人之“志”。3、【题例】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问:诗人借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问:诗人借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1诗中的主要物象是什么? 2诗中的“竹”有什么精神?3诗人品格与竹的精神有什么相似之处?4诗人之“志”是什么?(2)诗人的品格与“竹”的特点有何相似之处?(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点拨】破 岩千 磨 万击 环境恶劣 东西南北风 表现了诗人不畏
16、艰险、不怕打击的刚烈坚韧的精神咬定立根 顽强坚劲 坚挺任尔4、小结【答题步骤】 4、小结【答题步骤】明确诗中的主要物象 体会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的内涵 点明物与志的契合点 明确诗人的“志”【注意问题】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品质、感情等。二是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5、课堂练习15、实题演练早 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写了“早梅”。【参考答案】“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即“
17、远”,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 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西陆:秋天。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参考答案】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无人信其高洁。步骤一诗人以蝉自比,步骤二 表现了高洁的情怀。步骤三四、课堂总结诗歌形象鉴赏,首
18、先要明确答题思路,其次要掌握答题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内容补充:如何把握意象的特征四、课堂总结把握诗歌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钥匙,缘景入情,因物体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如何具体鉴赏诗歌的意象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状态。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意象的特征。2、解读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
19、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意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3、了解中华民族中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
20、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4、重视对抒情主体自身形象的分析。 没有哪种文学形式能够像诗这样让人看到作者的自身形象,甚至看到作者跳动的心。在诗中,抒情主体或多愁善感或豪放豁达,或意志坚强或隐忍无为,或积极用世或避世消极,或漠视权贵或关爱民生等等,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体的形象,进而把握其情感流动的脉搏,才能准确地入境体情,会意思理。 总之,诗歌鉴赏不是翻译,也不是对原诗词进行再创造。它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选点-表达”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
21、古典诗歌的意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六、 强化练习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练习2: 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
22、,言之成理亦可。练习3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衬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答复后面的问题。日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
23、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思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练习5雨 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比照、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练习6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答复下列问题。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代理采购合同范本
-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创新创业基础教程 课件 模块三 创业团队组建
- 不跪的中国人课件
- 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2025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钢琴(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核心素养评估卷有答案
- 2025-2030中国浮吊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918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船舶英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2023-练习版
- 2025年中国景泰蓝摆件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公共关系学电子教案
- 王者荣耀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杭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真题2024
- 高速公路消防知识
- 地下混凝土水池蓄水试验方案2024040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