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考现代生物制药技术一、 名词概念二、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基因工程第三章 微生物工程第四章 细胞工程第五章 酶工程第六章 细胞因子三、重点问题1重组DNA技术通常包括2载体的基本条件3可作为载体的有4选择裂解细菌的方法取决于:5选择裂解细胞的一般准则:6噬菌体作为克隆载体的特点是:7科斯质粒的特点是:8M13载体的优点9T4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10DNA连接反应中的注意事项:11受体细胞一般具有的性能:12DNA分子转化机理:13基因表达的三个基本条件:14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的方法:15配制工业发酵培养基的一般要求:16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7工业微生物筛选一般要求:18工业微生物
2、常用的分离筛选途径:19单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20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特点:21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22工业微生物表面培养法的优缺点:23工业发酵中提高发酵液的溶氧水平的措施:24影响微生物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25微生物工程产品主要类型: 26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27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性:28种质保存意义:29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预处理方法:30植物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30制备原生质常用酶31测定植物原生质体活力的方法:32植物细胞分化培养基与原生质体培养基的差别:33植物细胞融合的特点:34筛选植物杂种细胞的方法;35动物细胞培养包括:36二倍体细胞特征:37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促融因
3、素:38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过程:39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融合过程:40杂种动物细胞筛选系统及方法:41动物杂种细胞遗传表现型:42MCAb的基本特性:43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44无血清培养基分类45微载体培养的优点:46利用有限稀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47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48深冻植物细胞复苏后测其生命活力与存活率的三种方法:49动物细胞固定化培养的优点:50中空纤维培养器优点:511961年,醇学委员会将酶分成六类:52固定化醇的优点:53固定化选用的载体或基质需符合的条件:54共价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55选择固定化方法时的注意事项:56天然酶固定化后话力下降的原因:57包埋
4、法制备固定化醇的具体方法:58. 固定化酶反应器:59固定化酶的形状:60细胞固定化技术61固定化细胞及其特点:62终止酶反应的方法:63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优点:64自分泌效应:65细胞因子发生作用的过程:66细胞因子的四大系别:67IL-4的生物学活性:68IL-4的生物学活性:69IL-9的功能的主要表现:70TNF与一般化疗药品相比,其不同点是:71干扰素的主要作用:72人类国种CST:73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作用:74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75细胞因子受体的信息传递途径:76用于制备细胞因子的培养细胞标准十分严格,对这些细胞的要求包括:77干扰素的基本特性:78真核基因在原
5、核细胞中获得表达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79IL-2的生物学作用:80集落刺激因子的功能:81三种检测重组基因工程CSF的方法(1)生物学检测法;82TNF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83细胞因子共有特性:84细胞因子的受体,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功能分类:85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制备的基本步骤:86干扰素的生物功能本质87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制备方法:88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方法89CSFs制检的一般步骤:90红细胞生成素的测定方法:91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学活性:92IL-13的作用:93基因工程重组细胞因子的制备质控:94细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法:95干扰素的定义及含义:96人淋巴细胞几2的制备产物检定方法:97L
6、AK细胞的杀肿瘤细胞作用:98集落刺激因子的功能:99CCSF和GMCSF的异同点:100CSFs三种检测方法的特点:101TNF的炎症活性:102EP0的生物体外测定吉林大学现代生物制药技术)一、名词概念1.生物工程:应用生物科学的理论、方法,按照人们设计的蓝图,改良加工生物或用生物及其制备物作为加工原料,以提供所需生物制品为人类社会服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2.第一代生物过程:以非纯科微生物自然发酵工艺为标志的生物技术。3.第二代生物过程:以纯种微生物发酵工艺为标志的生物技术。4.第三代生物过程:以基因工程诞生为标志的生物技术。5.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
7、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惨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寄生的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及服务的技术。6.分子克隆:在分子水上按照人们设计的蓝图对基因进行人工操作的技术。7.载体: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即载体。8.质粒:在细菌细胞内作为与宿主染色体有别的复制子而进行复制,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能恒定地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独立遗传因子。9.科斯质粒:一种由人工构建的含有噬菌体粘性末端及质粒复制子的杂种质粒。10基因文库: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制备成克隆细胞系,这一组克隆的总体(无性繁殖系)叫该生物的基因文库。11.酶促合成法:以某一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
8、用逆转录酶合成其互补DNA,再进而合成双链DNA的方法。12.体外重组:就是将目的DNA分子与载体DNA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成重组DNA分子。13.感受态:就是细菌吸收转化因子(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生理状态。14.转化:就是将携带某种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引入宿主细胞;通过DNA之间同源重组作用,获得具有新遗传信息并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15.转导:通过噬菌体或病毒的感染作用将一个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过程。16.基因表达:指结构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转录、翻译以及所有加工过程。17微细胞:是某些细菌的突变株在生长期间产生的一类微小的圆形的无核细胞,它具细胞壁及细胞膜、核糖体
9、及能量产生系统,但不含有染色体DNA。18.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包被的抗原。19.HGH:是人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是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KD,可促进人及动物的生长。20.微生物工程:在应用微生物中,所有通过微生物培养而生产的对人类有益的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技术。21.微生物:指一切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22.病毒: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营独立生活的微生物。23.培养基: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产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混合物。24.碳源:凡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25.氮源:是指构
10、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的氮素营养物质。26.生长因素:指某些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27.防腐:一种抑菌作用,使物体内外的微生物暂还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28消毒: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29.灭菌:用物理或化学因子,使存在于物体内外的所有生活微生物,永久性地丧失其生活力,包括最耐热的牙孢。30.死亡:对微生物而言,不可逆地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即使再放到合适的环境中也不再繁殖。31.干热灭菌:指在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与温度有关的化学反应速度增加,使微生物的致死率迅速增高的过程。32.自然选育:根据菌种自发突变而进行的菌
11、种筛选的过程。33诱变育种:指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使细胞内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微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根据育种的目的要求,挑选出有价值的变异菌株的技术。34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指用人工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得到所需的外源基因,然后把这个外源基因连在载体DNA上,并引入受体细胞,从而可使受体细胞获得外源基因的遗传信息,并进行正常的复制,表达和遗传。36.分批补料培养法:在分批式操作基础上,不全部取出反应系,剩余部分重新补充新的营养 成分,再按分批式操作的方式进行的培养方法。37种子制备:指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孢子或菌体转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大量繁殖成菌丝或菌体的过程。38植物
12、细胞工程:根据生物学原理及工程学原理定向改革植物细胞遗传性,利用植物细胞为人类生产名贵药品提供服务的技术。39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供给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令离体植物细胞生长繁殖的方法。40悬浮培养法:游离植物细胞悬浮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41平板培养法:分散的植物细胞接种于含薄层固体培养基器车皿内培养的方法。42细胞突变:指遗传物质在一级结构上发生永久而能遗传的变化。43直接筛选法:利用选择条件下细胞突变体可优先生长的新表型或感观上可测定的差异进行选择的方法。44复苏:深冻冷藏细胞经化冻再培养的过程。45植物原生质体:除去纤维素外壁且具有生活力的裸体植物细胞。46植物细
13、胞融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令两上或两上以上植物细胞合并成一个多核细胞的过程。47遗传互补筛选法:利用每一亲本贡献一个功能正常等位基因,纠正另一亲本的缺陷,令杂种细胞表现正常功能的原理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48微室培养法:此为悬浮单细胞接种于凹玻片或玻璃环与盖玻片组成的微室内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方法。49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50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利用原生质体对培养基成分要求与反应的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的方法称为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51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在人工控制下高密度大量培养有益植物细胞即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52半连续培养法:在
14、反应器中投料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和新鲜培养液进行交换的掊养方法,称为半连续培养法。53动物细胞工程:根据细胞生物学及工程学原理定向改造动物细胞遗传性、创造新物种,通过工程化为人类提供名贵药品服务的技术,称为动物细胞工程。5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工供给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使离体动物细胞或组织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55细胞块培养法:将动物组织切成直径12mm小块,进行培养的方法,称为组织块培养法。56细胞单层培养法:动物组织块经销化分散成单个细胞或细胞团块后,粘附于培养容器表面培养成新生细胞单层的培养法,称为细胞单层培养法。57单细胞分离培养:动物组织
15、分散后,将其单个细胞培养成纯系细胞集群的技术,称之为单胞分离培养。58确立细胞株:正常细胞在移植继代过程中,有些细胞增殖力突增强,在特定条件下可无限繁殖,与初代细胞相比,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病毒敏感生,抗原性及染色体结构均发生变化,具有致癌性,这些细胞称为确立细胞株。59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外力作用下,令两上或两上以上异源细胞合并为一个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60核体:细胞核连同其外表薄层细胞质构成的颗粒称为核体。61胞质体: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胞质体。62微核杂种细胞:按完整细胞之间的融合方式,将微核与另一完整细胞融合,使后者获得另一种细胞中的若干个染色体,所获融合子称
16、为微核杂种细胞。63抗药性筛选系统:利用生物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差异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64营养缺陷型细胞: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有机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细胞。65营养互补选择法:利用两种亲本细胞营养互补作用原理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称为营养互补选择法。66杂交瘤技术:骨髓瘤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融合制备杂种细胞的方法为杂交瘤技术。67杂合瘤:骨髓瘤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融合制备的杂种细胞称为杂合瘤。68微载体培养法:将细胞吸附于微载体表面的培养方法。69酶工程:应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化为人类生产有用产品及提供有益服备的技术为本酶工程。70酶:生物体内
17、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质称为酶。71固定比酶: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称为固定化醇。72固定化细胞:被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73载体结合法:将细胞悬浮液直接与水不溶性毂体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74包埋法:将细胞定位于凝胶网格内的技术称为包埋法。75偶联效率:偶联固定化反应过程中载体结合蛋白质的能力称为偶联效率。QQ:80623535676酶活力:醇类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力。77酶比活:指每毫克酶蛋白所表现的活力。78固定化反应的酶活力回收串:固定醇所显示的活力与加入偶联液中酶总活力的比值称为固定化反应的酶活力回收率。79酶试剂盒;将酶、反应试剂、稳定剂、激活
18、剂,填充剂、及缓冲剂等配成检测用的混合制剂称酶试剂盒。80细胞因子:是人类或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因子,是可溶性物质,是一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81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和介导作用的因子。82.IL-3:即白细胞介素3,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各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和维持肥大细胞的增殖,增殖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的活性,促进NX细胞杀伤实体瘤的活性。83.IL-10:由TH2细胞产生,能抑制TH1细胞合成因子的能力,是一种糖蛋白。84.IL-12: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分子量为75
19、KD的糖蛋白,其主要作有得促进PHA活化的PBMC增殖以及亚适剂量IL-2协同促进作用。85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分泌能产生细胞素,使肿瘤细胞溶解的因子。86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87集落刺激因子:CSF为一组糖蛋白物质,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自然产生,有刺激红细胞系以外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88超诱导:是指细胞在某种大分子合成抑制物的适当作用,诱生蛋白合成增加的现象。89生物反应调节剂:是生物体体内的某些细胞和某些分子,它们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制,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0、因素。二、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发现发酵过程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的人是巴斯德。2在现代生物过程中,基因工程是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的主导性技术。3现代生物工程根据操作对象及目的,可分为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4细胞融合是改造生物遗传性的重要途径。5原始生物工程以非纯种微生物自然发酵工艺为标志。6近代生物工程是采用纯种微生物的发酵工艺。第二章 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是在发现细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重级及DNA顺序分析获笪成功基础发展和成熟的。2DNA顺序分析技术,为基因结构分析,基因图谱制备及基因合成提供了重要分析手段。3基因工程最大特点是打破生物种属界限,进行种属内外基因重组,遗传信
21、息交换和转移。4基因工程技术也称重组DNA或分子克隆。6重组DNA技术通常包括:载体的选择和制备,目的基因的分离纯化。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重组体的转化、重组克隆的筛选、基因表达与产物纯化。7质粒是指能在细胞内寄生和复制的复制子。8质粒的复制不受宿主染色体控制。9质粒为双链闭鸽不状DNA分子。10质粒可分为自身传递性质粒。11雄性大肠杆菌表面的性纤毛是一种接合质粒形成的表面物质。12根据质粒在细胞中拷贝数的不同,可把质粒分为松驰型质粒和严紧型质粒。13严紧质粒大多为具有自身传递能力的大质粒。14分子量较大,自身传递上严紧型质粒的特点。15分子量较小,不具自身传递性是松驰型质粒的特点。16基因工
22、程中使用的质粒都是松驰型质粒。17松驰型质粒可被氯霉素扩增。18细菌收获可通过离心进行。19细菌裂争可采用:非离子型或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碱处理及加热处理。20噬菌体长约48.5kb。21野生型噬菌体为双链线形分子,具有12个碱基的粘性末端,进入大肠杆菌之后可以互补成环。22噬菌体既可溶菌生长,又可溶源生长。23噬菌体适于克隆大片段DNA及组建原核基因文库。24科期质粒是一种人工质粒。25科斯质粒是克隆大片段DNA及组建真核基因文库的有效手段。26M13噬菌体是一种单链DNA噬菌体。27M13噬菌体只能感染雄性大肠肝菌。28M13噬菌体形成浑浊斑。29汞离子可以特异地与dA、dT结合。30
23、目前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离法,构建基因文库法,酶促合法及化学合成法。31构建基因文库法主要应用于原核生物。32酶促合成法主要应用于真核生物。33酶促合成法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得到该目的基因的mRNA。34化学合成法必须已知该基因的核长苷酸顺序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35DNA连接酶可催化DNA连接酶可催化DNA链的5,-磷酸基与另一条DNA链的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36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以DAN为辅因子。37T4DNA连接酶以ATP为辅因子。38T4DNA可以催化DNA-DNA,DNA-RNA,RNA-RNA,双链DNA的粘末端或钝端连接。39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只能催化DNA双链的
24、单链缺口和带粘性末端的双链DNA。40TDT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41DNA连接酶的最适温度是370C。42连接反应温度应介于催化反应与末端粘合之间。43根据受体系统不同,基因工程可分为微生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44关于感受态本质的假说包括局部原生质体化假说及酶受体假说。45大肠杆菌感受的制备方法包括Hanahan法,氯化钙法及电转化法。46局限性转导只能转导宿主染色体上少数基因。47普遍性转导可转导宿主染色体上任何基因。48-半乳糖基因插入失活法的重组质粒产生白色菌落。49不带-半糖苷酶活性蛋白的菌落中央也可出现淡蓝色斑点。50动植物病毒也可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51目的基
25、因重组克隆的筛选方法包括:根据重组体表型筛选,重组体结构分析法,检测目的基因法及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的法。52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以操纵子形式进行。53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因此表达过程中的转录与翻译往往同时进行。54原核生物的mRNA在翻译完毕之后,随即被水解掉。55真核生物转录成不均-RNA之后,还需加工,如去掉内含子,修饰,加工5,末端和3,末端。56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是指外源基因在某一种细胞中的表达活动。57大肠杆菌,酵母与哺乳动物细胞三大基因表达体系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工业性生产的核心。58基因表达合成功能蛋白的基本条件是依赖于基因的有效转录,mRNA正确的转译和转译后的加工。59
26、阅读框架是由起始密码子决定的。60用于保证目的基因处于正确的阅读框架中的方法有:选用适当的酶切位点;用人工接头调节阅读框架;构建一组适合不同阅读框架的载体。61基因的表达受到启动子等调控元件的控制。62基因的高效表达必须依赖一个强的启动子。63适当的启动子,只能保证目的基因的正确转录,而并不能保证基因的完全正确表达。64对已知功能的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以采用蛋白质电泳,免疫扩散和凝集,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等方法。65对未知目的基因功能的表达产物的检测方法是在携带有重组体分子的细胞中寻找新合成的蛋白质。66应用大细胞系统检测基因表达时,主要是利用质粒或载体扩增的途径。67微细胞不含有染色体DNA
27、。68.HbsAg是指乙肝表面抗原。69HGH是指人生长激素。70HGH可以治疗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第三章 微生物工程1发酵工程包括天然微生物培养过程和人工控制培养过程两种方法。2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3常用工业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和病毒。4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细菌为杆菌。5螺旋菌根据其弯曲情况不同可分了孤菌及螺旋菌。6细菌大小一般为1m之间。7放线菌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8放线菌最大的经济价值是产生抗生素。9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为芽殖。10霉菌为多细胞真核生物。11病毒的复制包括吸附、浸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五个阶段。1
28、2培养基的组成菌体生长繁殖、产物生物合成、产品的分离精制以及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13培养基的原材料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产因子等五大类。14碳源在微生物细胞内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结构物质,供给能源及为次生代谢提供原料。15氮源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合成细胞原生质、生活活性物质、细胞结构物质和某谢代谢产物的原料。16无机盐的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某些生产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等。17水常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18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代谢反应,作为反应的价质,提供氢、氧元素;参与物质运输;传递热量,调节体温。19培养基中
29、的生长因素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酶的重要组成成分。20化学物质来菌只适用于局部空间或某些器械消毒。21用于辐射灭菌的射线有X射线,射线和紫外线。22紫外线杀菌最有效波长为2537oA。23干热灭菌主要用于器械、溶器的灭菌。24湿热灭菌是直接采用蒸汽灭菌。25工业微生物选育的目的是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26工业微生物选育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技术。27诱变育种的诱变因素主要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类。28诱变育种整个过程就是诱变和筛选的重复。29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称为工程菌。30斜面低温保藏微生物菌种是利用低温短期保存菌种方法。3
30、1液体石蜡封存法保存菌种不适用于能利用石蜡的微生物。32砂士管保存菌种的方法仅适用于产孢子的放线菌、霉菌以及产芽孢的细菌。33冷冻干燥保存法适用于各种菌种的保存。34超低温保藏菌种的方法有表面培养法、深层培养法、透析法和萃取培养法。35工业微生物细菌的培养方法有表面培养法、深层培养法、透析法和萃取培养法。36微生物细胞的液体表面培养方法都是气体在基质表面上进行交换。37液体表面培养法的优点就是简单易行,投资少及适用于小型生产。38液体深层培养法又可分为需氧深层培养和厌氧深层培养。39深层透气培养是在纯种条件下,强制通入无菌空气到密团发酵罐中进行培养的方式。40在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大致有四
31、个阶段:迟滞期;对数生长期;平衡期;死亡期。41连续培养法的优点是设备利用率高,缺点是易于染菌。42碳源丰富造成的生理酸性营养环境不利于放线菌孢子形成。43一般情况下,干燥和限制营养可直接或间接诱导放线菌孢子形成。44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麦米、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45细菌的斜面基多采用碳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46微生物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溶解氧、培养时间、泡沫、CO2、菌浓及产物浓度等有关。47微生物培养的温度应略低于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48大多数细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放线菌喜微碱性,而酵母菌和霉菌则喜酸性。49发酵液的需氧量,受菌体浓度,基质的种类和浓
32、度以及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50供融合用的亲株要求性能稳定并带有遗传标记,采用的遗传标记一般为营养缺陷型和抗生素抗性等遗传性状。51细菌和放线菌主要采用溶菌酶制备原生质体。52对于酵母菌和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则一般采用蜗牛酶和纤维素酶。53高渗培养基称为原生质体稳定液。54一般原生质体融合选用40006000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较好。55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主要有菌种的特性,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再生培养基成份,再生培养条件等。56酵母原生质体融合主要分为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的选择。57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中相关培养基为SI培养基,GPYG培养基,P3培养基,PWP液,P培养基R培养基,
33、R2培养基及R3培养基。58R2、R3培养基属于放线菌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597,8-二甲基-10-(D-1,-核糖基)异咯嗪即维生素B260氢化可的松属于糖皮质激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等。第四章 细胞工程1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及其原生质体的培养,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及次生代谢物的生产。2植物培养细胞无锚地依赖性及接触抑制性。3植物细胞生长的最适pH通常为5.86.0。4植物细胞实验室培养法是悬浮、微室、平板、看护、悬滴及单花粉等多种培养方式。5悬浮培养特点是培养过程中,细胞总数不断增加,一定时间后产量达最高点,生长趋于停止。6植物细胞接种浓度通常为2.5×1
34、045.0×104细胞/毫升。7植物细胞单细胞培养技术有平板培养法,微室培养法、看护培养法等。8微室培养法的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分裂繁殖及分化全过程,胞质环流规律及线粒体生长与分裂活动,亦可进行连续观察原生质体融合,细胞壁再生及融合后细胞分裂活动,同时可进行显微摄像。9看护培养法培养时间较微室培养长。10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异位、碱基顺序转换、颠换及移码所引起。11植物细胞培养物易发生自发突变,其突变频率在10-710-6之间。12人工诱发植物细胞突变的化学因素主要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抗生素等。13筛选植物突变细胞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些药物高产细胞株或某些物质转化的
35、高产酶细胞株。14筛选细胞突变体主要依据细胞表型变化。15自离体植物细胞培养物中筛选细胞突变体的方法有直接选择法,间接选择法及绿岛法。16植物细胞培养物处于无组织无器官分化的分散状态时许多重要基因并不表达。17目前已建立植物细胞种质保存法有:干燥保存法,液体石蜡覆盖法,低温保存法,低压低氧保存法及超低温深冻保存法。18超低温深冻保存法系将植物种质于-1960C的液氮中保存。19常用的冻冻保护剂有DMSO,甘油,PEG,葡萄糖、山梨糖及蔗糖。20为提高存活力,冻存材料应选用抗寒力强的幼龄培养细胞。21对于种子、花粉、球茎等高度脱水材料可以采用快速降温的冻存。22对于不耐寒植物细胞需采用慢速冰冻法
36、。23对于木本植物冬芽冻存物需于00C慢速化冻。24深冻细胞活力及存活率测定的方法有再培养法、二醋酸荧光素染色法及氯化三笨四氮唑还原法。25再培养法是检查细胞活力的根本方法。26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的材料应用较多的是叶片,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细胞。27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其次为半纤维素,果胶质及蛋白质。28植物原生质体制备时的脱壁酶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斗纤维素酶,蜗牛酶及崩溃酶。29纤维素酶使用时的pH值为5.4。30果胶酶最适pH值为5.8。31纤维素酶及果胶酶混合使用的pH值为5.45.6之间。32脱壁酶液采用0.45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33纯化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有离心法、飘浮法、界
37、面法及滴洗法。34植物原生质体活力测定方法有:根据形态特征判断其活力,活体染色法及光染料活体染色法。35大多数植物原生质培养13day,即再生新细胞壁。36大多数植物原生质体通常在12周内发生第一次分裂。37诱导生根的培养基含有低浓度生长素,而不含有分裂素。38植物细胞融合实质是其原生质体融合。39PEG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时,关键是PEG作用时间。40PEG诱导植物细胞融时,PEG规格和纯度影响结果。41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目的在于通过规模培养,获得细胞,初级及次级代谢产物,为药品、食品及化工行为提供服务。42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设备有浆式搅拌罐,多孔板式搅拌罐、卡普兰式螺旋浆搅拌罐及空气提升式培
38、养罐。43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工受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性别选择、细胞融合等。44原代动物培养细胞一般繁殖50代即退化死亡。45动物细胞所需营养要求高,其碳源不可为无机物。46开发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促进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47动物细胞培养基是培养动物器官,组织及细胞的营养液体,只有维持液及生长液之分。48动物细胞培养基的维持液含低浓度或不含小牛血清,生长液含4%20%的小牛血清。49以组织块为材料的培养方法叫组织块培养法。50细胞培养包括细胞及细胞团块单层培养及单细胞克隆培养。51细胞培养又分初代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及确立细胞株培养。52人皮肤细胞分散较难,适宜于用组织块
39、培养法培养。53人皮肤细胞分散较难,适宜于组织块培养法培养。54组织块培养法又分为血浆凝固培养法,胶原固着培养法及无基质固着培养法。55动物细胞培养条件一般为37,5CO2。56小牛血清可以保护动物细胞免受胰酶的消化。57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入CO2以维持培养基的pH值。58正常组织原代单层细胞不能无限期繁殖。59微量板细胞克隆法是分离混杂细胞的优良方法。60微量板细胞克隆法是可以用于建立纯细胞系,检查细胞遗性的一致性,分离细胞变种,评价药物及毒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筛选淋巴细胞杂交瘤及基因工程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于病毒学研究。61二倍体细胞培养寿命是用群体倍数(PD)表示,如二倍体细胞培养后,
40、其总数增加一倍时,即称为1个PD。62影响二倍体细胞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分种率,继代寿命及pH值等。63二倍体细胞保留着原位组织正常的细胞性状,并已用于生产疫苗,尿激酶及干扰素等药物,也用于细胞遗传学,细胞分化及衰老研究,以及药物毒性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64传代细胞不具有锚地依赖性,接角抑制性及群体效应酬,丧失了组织分化组力及脏器物异性,仅具有种属特异性。65动物细胞种质保存的形式有组织性,细胞悬浮物及细胞单层培养物等。66动物细胞种质保存方法有常温,低温及超低温冰冻法3种。67超低温法是保存种质细胞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68甘油使用浓度一般为5-20。69DMSO使用浓度一般为5-12.5。70
41、目前改变膜蛋白分布状态及膜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的因素有病毒,PEG,电场力及离心力。71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电脉冲作用使细胞融合的过程谓之电场诱导融合作用。72完整细胞间融合是扩大生物变异的有效手段。73两种完整细胞融合时,所转移的遗传物质有整套染色体组,核外DNA及胞质因子等。74完整细胞间的融合是扩大生物变异的有效手段。75在细胞融合时,完整细胞一方相当于一个微型反应器。76影响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促融剂、细胞性质、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离子种类。77两种亲本细胞融合混合物至少含有双核或多核异型融合子,双核或多核同型亲本融合子及亲本五种类型细胞。78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性能优良的杂种细胞。79杂种
42、动物细胞筛选系统及方法有HAT选择系统,抗药性筛选系统,互补选择法,原位杂交法及基因探针选择法。80HAT是含有效黄嘌呤、氨基喋呤及胞腺嘧啶核苷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81HPRT即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82控制杂种细胞遗传表现型的作用机制从表现上可分为互补作用,激活作用,消失作用及激活与消失作用。83杂种细有生物学特性实质上是通过基因重组与表达调控实现的。84免疫反应是机体对自己和异已物质的种种识别反应。85免疫反应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86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87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88骨髓瘤细胞应选择不分泌瘤蛋白,体外能无限繁殖和连续移植继代培养者,且为HPRT-或T
43、K-的亲本。90单克隆抗体生产分法分体外法及体内法两种。91大规模培养技术系指人工条件下高度大量培养有用动物细胞生产珍贵药品的技术。92无血清培养基的优点是:可用于培养不同种类的细胞及含血清培基中不能生长细胞,可用于杂种细胞,基因工程细胞及突变体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93细胞悬浮培养法适用于培养确立细胞株、杂交瘤细胞、肿瘤细胞、血液细胞及淋巴细胞。94细胞固定化方法有吸附和包埋法。95微载体培养优点在于兼有固定化培养与悬浮培养的双重特点。95动物细胞生长缓慢,又具有锚地依赖依。96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剂是一川丝氨酸蛋白酶。97抗乙型肝炎表现抗原单克隆抗体是专一性识别HbsAg的单一抗体。98体
44、外法生产单克隆抗体是使杂交瘤细胞在人工反应器内大规模培养并表达相应抗体。99体内法生产克隆抗体是利用生物体为细胞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的方法。100检出分泌特异抗体细胞后,应即时进行克隆化筛选与鉴定,以免非必需细胞过分生长。QQ:806235356第五章 酶工程1酶工程主要是研究酶在工业、瞄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2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3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子修饰,酶和细胞固定化酶反应器。4酶在一定条件下仅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而不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点。5酶工程的核心内容是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6判断酶固定化方法优劣的指标是酶偶联效率及固定
45、化酶活力。7定化酶偶联效率的测定方法有残留法和水解法。81972年,国际酶学委员会提出新的酶活单位,称为Katal单位。9固定化醇活力的测定方法有分批测定法和连续测定法。10管状固定化酶称为酶管。11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的表示方法为半衰期。12当醇固定化后,对于高分子底物的括性明显下降,13固定化酶体外应用主要是床式反应器。14编号为EC3231的酶是水解酶。15利用固定化黄色短扦菌可以生产L-苹果酸。16包埋法固定酶可利用的载体是硅胶等。17交联法可用于制备固定化酶,戊醛不能作为交联剂。18制备固定化酶的交联法中,常用的交联剂有已主酰更胺二甲酯、1,5 - 二氟 - 2,4 - 二硝基苯,双重
46、氮联苯胺 - 2,2 - 二磺酸。19在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中,加入比活1500Uhi的酶液50mi,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缓冲掖洗脱,得到活力为50Umi的醇缓冲液400mi,则偶联效率为733。20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单位指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能转化ltamo底物的酶量。21国际单位U与Klual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kata=6x1107u。22在固定化酶的过程中,测固定化酶总活力为I0 000U,在固定化前加入酶的总活力为20 000U,现在上清液余酶itd力为2000U,则固定化酶的相对活力为556。23用分批法测定固定化醇活力,若攒拌过快会导致醇活力变大。24酶珠、酶块、醇片都
47、属于颗粒状固定化酶。25天冬氨酸酶包埋时,在延胡常酸铵存在下可获得高活力固定化天冬氨酸酶。26大多数天然酶经固定化后对蛋白酶耐受力有所提高原因是空间位阻。27当酶固定化后对于高分子底物的恬性变小。28酶固定化后其反应最适pH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9用聚丙酰胺包埋的转化酶,其Vmax较天然酶小10%30SOD属于消炎酶类。31可治疗肿瘤的醇有L天冬酰胺酶、谷氮酰胺酶、羧基肽酶、L-精氨酸酶等。32现在固定化酶的物理形状有酶膜、醇臂、酵纤维、散震、颗粒状等。33用分批测定法测固定化酶活力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有搅拌速度、撮蔼建度、反应器形状、反应液数量等。34测定固定化酶活力l-f注明反应温度
48、、固定化酶的干燥条件、用于固定化的原始酶比活等。35用共价结合法固定酶时,常用载体有纤维素、淀粉、尼龙等。36用载体结合法固定酶的特点是撮作筒单,不影响醇活性辉。37利用酶分子上的氨基、羧基、酚基、咪唑基基团可以进行共价结合。38交联法制备固定化酶包括交联酶法、酶与辅助蛋白交联法、吸附交联法及载体交联法。39固定化细胞的特点有:(1)无需进行酶的分离纯化;(2)固定化过程醇回收率高;(3)细胞内辅因子可以自生、再生;(4)可催化一系列反应;(5)抗污染能力强。40过氧化氢酶可以来源于细菌、霉菌、红血球等。4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酶括性的调控机制复杂等。42从
49、动物体及微生物发酵物中提8的酶称为第一代酶。43固定化酶称为第二代酶。44固定化生长态细胞、多酶体系及固定化辅酶称为第三代酶。45酶作为一种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46吸附法制备固定酶时,酶与载体间结合力不强,酶易于脱落。47天然酶使用后通常不回收,不能连续使用。48共价结合法制备固定化酶的缺点是操作复杂。49包埋的固定化酶只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及小分子产物的转化反应,不适用于催化大分子底物或产物的反应。50固定化酶相对恬力与单位载体上偶联酶量有关,偶联量少,相对活力高。51在酶活力测定过程中,为确保可比性,必须控制反应条件的一致性。52天然酶经固定化后即成固定化酶,其催化
50、体系由均相反应转变为非均相反应。53大多数天然酶经固定化后对蛋白酶的耐受力增高。54多孔玻璃珠共价结合的葡萄糖异构酶最适温度与游离酶样。55细胞固定化后其最适温度通常与游离细胞相同。56大多数天然酶固定化后其Y,与天然酶相同或接近。57天然酶固定化后其乙值均发生变化,有的变化很小,有的增加很多,但均不会变小。58固定化的PH酶活性曲线与游离酶相比,或保持相同的钟罩形,或变得更陡,或变得更平坦。59固定化酶半衰期达到一个月以上时,即具有工业应用价值。60固定化酶的底物专一性有所改变。61界面聚合法包埋酶属化学制备法,而界面沉降法则属于简单的物理方法。62固定化生长态细胞通常用包埋法。63迄今从生
51、物界发现的酶的种类有3,000多种。64细胞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及共价结合法。65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时,每克无机载体吸附的蛋白质量为大于1mg。第六章 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的有效浓度常10-1010-14mol/L之间。2细胞因子网络的中心成份是IL-1。3细胞因子网络的关键成份是IL-6。4IL-1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于激活T或B淋巴细胞。5IL-3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6淋巴细胞生成素I是指IL-7。7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是指IL-10。8IL-12是由B淋巴细胞分沁的。9TNF是指肿瘤坏死因子。10TNF抗肿瘤的重要机理之一是直接的细胞毒作用。11IFN是指干扰素。12EP
52、O的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13能诱导有关生物细胞产生IFN的一类物持统称干扰素诱生剂。14干扰素效价的国际单位数与蛋白含量的毫克数之比即活性。15低浓度的干扰素基本没疗效的原因是IFN不易进入组织间液。16干扰素的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17把干扰素直接导入“靶灶”内即所谓的聚射。1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糖蛋白。19CSF中唯一一种没有种间特异性的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EPO为稳定的耐热蛋白,800C不变性。21rhEPO用于治疗CRF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患者的血压升高。22LT即淋巴细胞毒素。23TNFR是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4细胞因子所构成的网络的中心成份是IL-1。25根据等电点
53、的不同将IL-1分为、型。26联合化化疗中,TNF与IFN-可发挥显著协同作用。27IFNa主要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生。28IFNa可抑制细胞生长,能常使细胞停止于细胞周期中的GI期。29集落刺激因子的缩写是CSF。30红细胞生成素来源于肾脏。31血氧含量低,心肌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均能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而垂体功能低下本身并不能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32刺激红细胞生成纯洁生长的关键因素是机体的缺氧。33目前检测白介素最敏感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式34干扰素属于蛋白类。352-5A合成酶、蛋白酶磷酸二脂酶等均属于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而糖基化酶则与干扰素无关。36干扰素中,纯
54、化后最稳定的是IFNa。37干扰素的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中。38白介素-2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刺激细胞增生。39酵母属于真核生物,大肠肝菌,放线菌及兰细菌等属于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单细胞生物。40NK细胞对射线照射最为敏感。41CTL细胞对射线照射最为敏感。42B细胞具有表面球蛋白,而T细胞、NK细胞,K细胞的表面则不具有表面球蛋白。44TNF对蛋白酶最为敏感。45具有生物活性的肿瘤坏死因子为三聚体构型。46细胞因子使用的最终效应部位在细胞的细胞核内。47细胞因子多为单链分子,其基因多由多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但其基因均为单拷贝。48IL-5对细胞的作用包括增强B细胞的功能,促进活性B细胞分泌,并可诱导B细胞表达IL-2受体。49IL-8可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T细胞等。50IFN的蛋的产物包括IFN-,IFN-及IFN-y。51IFN-在成纤维细胞中诱生。52IFN也可诱生IFN。53TNF也可诱生IFN。54IFN可抑制病素的生活周期的许多阶段,包括病毒的吸附和脱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协助收购合同范例
- 作家助手签约标准合同范本
- 兼职短期有效合同范本
- 加盟协议英文合同范本
- 单位借款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剧本买卖合同范本
- 单位超市采购合同范本
- 个人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单位厨师劳务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开挖合同范本
- SCI期刊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人本位医疗培训课件
- 《供应链管理》课程整体设计
- 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风险管控清单
-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 申论范文:社区微治理 共建美好家园
- 高等工程热力学教案课件
- 2023年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PPT(第3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招标控制价编制研究文献综述(论文)48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