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_第1页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_第2页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_第3页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_第4页
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生物学(生态学与动物行为)-试卷4( 总分: 64.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 解析:2. 下面哪一条关于生态系统进化趋势的描述是错误的 ?_(分数: 2.00 )A. 能量利用效率提高,使生物量/初级生产量逐步上升B. 复杂性逐步下降,生态关系简单化VC. 占据的空间逐步扩展D. 物种问竞争逐渐加剧、物种寿命缩短、绝灭速率和形成速率提高 解析:3.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_ 。(分数: 2.00 )A. 北方针叶林B. 温带落叶林C. 温带草

2、原D. 热带雨林V解析:4.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_。(分数: 2.00 )A. 沉水植物阶段B.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C. 沼泽植物阶段D. 富营养化阶段V解析:5. 大气层高空的臭氧层对人类起最重要的作用 _ 。(分数: 2.00 )A. 吸收红外线B. 供应 O2C. 吸收紫外线VD. 消毒灭菌解析:6. 人的习惯性行为 ( 例:午睡习惯 )是_。(分数: 2.00 )A. 后天性行为VB. 本能C. 印记行为D. 条件反射解析:7. 短时间内可传递大量信息,只在较短、无遮挡的距离内有效的通讯方式是 (分数: 2.00 )A. 视觉通讯VB. 听觉通讯C. 化学通讯D. 触觉通讯解析

3、:8. 下列哪一项属于动物的领域行为 ?_(分数: 2.00 )A. 山羚羊通过战斗产生领头羚羊B. 尺蠖的“丈量式”运动C. 野牛每隔 20 天左右要沿着一定路径排粪便V2.00 )D. 金钱豹把食物藏起来解析:9. 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他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解决当前新问题的能力称作 _ 。(分数: 2.00 )A. 习惯化B. 印随学习C. 联系学习D. 洞察学习V解析:10.在孵卵时期,卡拉鹦鹉总是打斗不赢紫鹦鹉而弃巢飞去,其原因是 _ 。(分数: 2.00 )A. 卡拉鹦鹉个体小VB. 卡拉鹦鹉在孵卵时期体力不够C. 已经形成卡拉鹦鹉的一种遗传机制D. 季节变化导致食物不足解析:11.

4、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人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_。(分数: 2.00 )A. 日照强度B. 水分VC. 日照长度D. 气候解析:1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_。(分数: 2.00 )A. 竹节虫的体色和乌鸦的聚众呜叫VB. 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呜叫C. 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D. 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解析:二、 简答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3.温度作为一个生态因子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在各种生态因子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影响动物

5、的新陈代谢过程, 因而也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数量与分布。动物生存的生命温度幅度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一般动物生 命活动的低限为冰冻,高限约为45C,最适温度在 2025C。但在不活动期或休眠期的动物,则可忍受很低的温度,甚至达到液态空气 ( 约一 190)的温度,但对高温的耐受度是十分有限的。脊椎动物中,爬行 类能耐受 45C,鸟类可耐受 4648C,而哺乳类一般在 42C以上就有生命危险。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体内的生理过程 随之加速。昆虫必须在发育的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

6、 变温动物的寿命也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动物寿命比较长,温度升高,平均寿命缩短。其原因在于温度升高,生长发育加快,较快地完成生活史的各阶段。对于常温动物,则只有在最适 温度条件下寿命较长。)解析:14.(厦门大学,2003)说明以下现象产生的原因:同种生物中,南方的个体的体型总比北方的个体小,如华 南虎的体型比东北虎小,南方人比北方人个子小。(厦门大学,1999)东北虎的体形大于华南虎,而且前者的耳朵相对较小。(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温度对动物形态的影响表现为寒带动物体大端部小,热带动物体小端部大。生活在 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

7、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 散热量相对较少。另外,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岀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解析:15.(厦门大学,2004)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 e.coli 移人 4 ml 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7C培养 24h,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培养于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大约每 30 分钟就会分裂一次。(1) 一个细菌在 30 min后就会增加为 2 个细菌(21),60 分钟后就增加为 4 个细菌(22)90 分钟后就增加为 8

8、 个细菌(23)依此类推,t 代之后,细菌数量 N=24,24 小时将完成 48 个世代。呈 I 型增长曲线解析:16.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试预测该种群增长的前景,为什么?假如不加以人为的干扰,羊群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在环境负荷量的影响下,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 型。呈逻辑斯蒂增长,dN/dt=rN(1 N/K),N 一种生物进入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建立和种群增长,增长过 程“j”型和“S型或呈现两者间的过渡型。以后由于各种因子的影响,种群可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的波动;也可能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即种群平衡。在

9、特定条件下,种群还会岀现骤然的数量激增,即 种群暴发,随后是大崩溃。但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岀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退,甚 至导致该种群的灭亡。)解析:17.(云南大学,2000)举例说明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热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如下:(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 万 5 千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9 000 种。在 1 . 5 公顷样地内,乔木常达 200 种左右。

10、这些乔木异常高大,常达4655 m,最高达 92 m但胸径并不太粗,树干细长,而且少分枝(23 级)。除乔木外,热带雨林中还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2)群落结构复杂。森林群落垂直向上通常可划分岀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湿地植被等层次,各种动物 也和植物种群的配置一样,选择适宜的环境占据着一定空间的不同位置。)解析:18.(厦门大学, 2003) 加拿大山猫以野兔为食,它们之间如何维持波动的平衡关系?(分数:2.00 )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经常保持平衡的关系。加拿大山猫以野兔为食,捕食者 能得到大量食物时,繁殖加快,数目增加,而被捕食者数目就会越来越少。反过来捕食者

11、又会因食物不足 而数目逐渐减少,被捕食者的数目又会逐渐上升。所以两者的关系总是维持一个波动的平衡状态。 ) 解析:19.( 青岛海洋大学, 2001)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2 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和转化,遵守物质不灭定律,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可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1) 生物个体, 在这个层次上生物个体吸取营养物质建造自身, 经过代谢活动又把物质排出体外, 经过分解 者的作用归还于环境; (2) 生态系统层次, 在初级生产者的代谢基础上, 通过各级消费者

12、和分解者把营养物 质归还环境之中, 故称为生物小循环或营养物质循环; (3) 生物圈层次, 物质在整个生物圈各圈层之间的循 环,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它始于 生产者的初级生产, 止于还原者功能的完成, 整个过程包括着能量形态的转变, 能量的转移、 利用和耗散。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服从热力学定律,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能量最终转化为热而散失。食物 链各环节上的能量的转化效率称生态效率,约为10。 )解析:20.( 云南大学, 2000) 简要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 (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一起运行;能量的固定、储 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以含碳有机物中化学能 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 统的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能量在流经生 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的。 )解析:2

14、1.( 厦门大学, 2003) 试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为: (1)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 CO2。(2) 绿色植 物合成碳有机物通过食物链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体内。 (3) 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 CO2放回大 气中。 (4) 动物的排泄物、动植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利用,分解后产生的 O2返回大气。 (5) 人类燃烧化石燃 料,使 CO2大量地进入大气,从而使贮存于地层中的碳加入到碳循环中。 ) 解析:22. 什么

15、是“温室效应” ?试从国际合作和具体的技术措施两方面论述如问防治。 (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 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再加上人类乱砍滥伐,使森林等植被面积大幅度萎缩,打破了 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CO2的含量迅速增加。这样,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人地面,而 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物质所吸收, 从而引起大气变暖的效应, 即“温室效应”。大气中的 CO2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除 CO2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 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

16、,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CO2为主,约占 60以上。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际社会制定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CO2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 CO2排放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改进能源结构,除了化石燃料以外,非化石能源 方面以水能资源和核能资源开发最为广泛。二是提高能源效率。提倡植树种草,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 高森林覆盖面积,增强对 CO2的吸收能力,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23. 两三百年来,大气中的 CO2含量逐渐上升,试 (1)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 说明这种现象持续下 去对生物界 ( 包括人类 ) 可能产生的

17、影响。(分数: 2.00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 从工业革命开始,越来越多的 CO2通过燃烧矿物燃料、从事农业开垦、砍伐并 焚烧森林而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 CO2浓度逐渐升高。目前世界所排放的 CO2的一半以上被海洋吸收, 但海洋吸收碳的容量是有限的,今后海洋吸收 CO2的比例将逐渐减少。而且由于气候变暖,海洋表层水的 温度亦将增高,其吸收 CO2的能力势必减弱,故今后大气中 CO2的浓度将增加更快。另外,由于社会经 济和技术等原因, 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在短期内不可能有重大改变, 燃煤所排放的 CO2也 不可能减少, 随着这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燃烧量还将逐渐增加

18、。 与此现象相适应的是世界平均气温升高, 导致温室效应。 (2) 温室效应对生物圈和人类社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科学家预测, 今后大气中 CO2增 加一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1. 54. 5C。由于气温升高,会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对沿海发达城市构成威胁。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碱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生产;江河下游的环境进一步 恶化;气候带北移,湿润区和干旱区将重新配制。荒漠将扩大,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早涝灾害 严重,雨量将增加 7%11%,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解析: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3) 试述什么是生物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它们之

19、间的关系如何 ? (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种群 (population) 是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同种个体构成的一个繁殖单位,它们的全部 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元, 它可通过新生个体的不断补充而得以延续、 发展, 因此种群又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各种生物的种群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 个具有独特成分、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即为群落。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称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具自组能力和自我调控 功能的生态学功能单位。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场所统称

20、为生物圈,它是一切生态系统的总和。)解析:2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哪几类?举例论述。(分数: 2.00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根据主要蓄库不同,物质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 (1) 水循环:主要蓄库在水圈。水 循环是水分子从水体和陆地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到大气,然后遇冷凝结,以雨、雪等形式又回到地球表面的 运动。水循环是地球上太阳能所推动的各种循环中的一个中心循环。(2) 气体循环:气体循环的主要蓄库是大气圈,其次是水圈。参加这类循环的元素相对地具有扩散性强、流动性大和容易混合的特点。所以循 环的周期相对较短,很少出现元素的过分聚集或短缺现象,具有明显的全球循环性质和比较完善的循环系 统。属

21、于气体循环的物质主要有 C、H O N 等。下面以氮为例作一简介:氮是构成生物有机体最基本的元 素之一,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的氮含量约占 79%,但游离的分子氮不能被第一性生产者直接 利用。固氮细菌和某些蓝藻,以及闪电和工业生产都可把分子氮转化为氨或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用于合成 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进入食物链。动植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经氨化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氨,或氨再经过亚 硝酸盐而形成硝酸盐被植物所利用。另一部分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转变为分子氮返回大气中。还有一部分 硝酸盐随水流进入海洋或以生物遗体形式保存在沉积岩中。(3) 沉积物循环: 属于沉积型循环的营养元素主要有 P、S、I、K、N

22、a Ca 等。它们的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圈。保存在沉积岩中的这些元素只有当地壳 抬升变为陆地后,才有可能因岩石风化、侵蚀和人工采矿等形式释放出来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因此,循 环周期很长。但是保留在土壤中的元素能较快地被吸收利用。以磷为代表叙述其循环过程如下:磷是构成 生物有机体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磷的主要来源是磷酸盐类岩石和含磷的沉积物。它们通过风化和采矿进入 水循环,变成可溶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利用,进入食物链。以后各类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被分解者微生物 所分解,把其中的有机体转化为无机形式的可溶性磷酸盐,接着其中的一部分再次被植物利用,纳入食物 链进行循环;另一部分随水流进人海洋,长期保存在沉积

23、岩中,结束循环。)解析:26.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1) 生态系统的组成核心是生物群落; (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空间结构;(3) 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物流与能流过程实现的;(4) 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复杂的动态平 衡特征;(5)生态系统表现明显的时间特征,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6) 生态系统 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7)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多样性成正比。 )解析:27. 为什么将热带森林喻为地球的物种基因库 ?

24、(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热带森林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最优越的环境条件。食物资源丰富、环境常年恒定, 使热带森林中的动物组成异常繁盛。其单位面积上种的丰富度是温带地区的几百倍。此外热带森林还有许 多的特有科、属、种;因此有人将热带森林喻为地球的物种基因库。 )解析:28. 简述生态平衡主要特征。(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 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相对的稳定以 及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3) 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来干扰下, 通过调节能恢复原初的稳定 状态 (微扰平衡 )。(4) 生态平衡是动态

25、的和相对的平衡。 ) 解析:29. 叙述鸟类繁殖季节占区的生物学意义。 (分数: 2.00 )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 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飞行能力较弱 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 (2) 调节营巢地区 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3) 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 雏等活动的干扰; (4) 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 解析:30.( 青岛海洋大学, 2000) 从适应性的角度探讨生物迁徙、占据领地和变态的意义。 (分数: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