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1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2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3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4页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4课时。课程导入1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

2、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第一节 管理活动1、 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2、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3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第二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1、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2、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2) 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3) 马萨

3、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 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5) 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3、 管理理论的形成(1) 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2)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3) 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行为科学(4) 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5) 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 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7) 全面质量管理:20C 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4、 20C 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 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

4、力的组织。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2) 精益思想(3) 业务流程再造(4) 核心能力理论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管理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重点: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教学难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第1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1

5、、 伦理与道德的含义: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2、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第二节 集中相关的价值观1、 功利主义价值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 权利至上价值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3、 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4、 社会契约价值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行为5、 推己及人道德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 道德管理的特征: 包

6、括7个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第4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 设定工作目标5.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7.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5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1 企业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四类组织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家庭,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比较。2 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3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硬符

7、合道德规范;(3) 社区福利投资;(4) 社会慈善事业;(5)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进入全球化的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全球化经营中的领导风格。教学重点: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及组织模式选择。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全球化和当地化,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第1节

8、 全球化内涵1、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从不同层面定义和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1) 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质检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2) 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外国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3) 产业层面上,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4) 企业层面上,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张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

9、、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的交流程度。第二节 全球化与管理者1、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1)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1 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等。2 经济和技术环境: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3 文化环境:霍夫斯泰德的反映各国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几个指标,包括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2) 全球化管理的任务环境1 供应商: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

10、品质量。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2 销售商:企业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3 顾客:全球化对顾客需求的影响主要有两类,一是客户的喜好越来越相似,而是因为各国文化以及消费者的口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4 竞争对手:不论跨国经营还是当地化经营,亲情号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5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而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管理者来说,不仅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以及供求关系,而且应该关注东道国的工会、雇员协会和其他层次上的雇员

11、组织,以及这些组织的具体作用。2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研究认为,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1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1) 出口 1 间接出口: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以达到市场进入与扩张的经营目的。2 直接出口:企业绕开中间商直接和海外需求者联系,以实现对海外目标市场的进入与扩张。其贸易对象可以是海外中间商、分销商,也可以是最终消费者。(2) 非股权安排1 特许: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2

12、 合同制造:企业利用目标市场国厂商现有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定产品的方式。它和许可贸易的区别在于,该企业仍保留有合同制造产品的营销权和售后服务权。3 管理合同: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所取得的管理权限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也可能是全面的。(3) 国际直接投资1 合资进入: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实体的经营方式。共同投资、共拥股权、共负盈亏、风险共担。2 独资进入:指企业一句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投资者拥有企业的全部股权,因而可以享有企业全

13、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并独立承担企业经营的全部责任和风险。3 新建进入:指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行为。它要求跨国企业在投资时必须从选择厂址开始,进行企业的基本建设,购置安装设备、招聘员工,直至企业正式投入生产。4 购并进入:指国际企业通过收购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的股份或购买企业产权,以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其基本点是以占有被购并企业的股份份额,获得被购并企业的控股权,从而达到对购并企业的实际控制。2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1) 全球化的压力:产品需求的同质性,使得降低成本成为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这迫使公司进行集中化生产;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

14、手的出现时产生全球化压力的另一个要素。(2) 当地化的压力:国际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多个国家销售,公司必须考虑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需求。不同国家的政策导向、市场需求; 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不同国家的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 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如地方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等。3 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1) 多国组织模式:虽然行使最终控制权,但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子公司有自己的制造、销售、研发和人事职能。(2) 国际组织模式: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给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子公司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概念上依赖母公司,需要母公司大量的协调和控制。(3) 全球组织模式:由母公司集中决策

15、,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适合于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产品向全世界销售。(4) 跨国组织模式: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的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专业。也成为一体化网络,强调了人、财、物、信息在跨国间的流动。3 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著名领导学家罗伯特豪斯领导的GLOBE项目研究发现了22个通用的领导特性,被认为是杰出的领导风格,分别是:积极地、可靠地、具有管理技巧的、公正、双赢的问题解决者、鼓励、聪明、果断、见多识广、有效的谈判者、远见、未雨绸缪、动机激发者、

16、善于沟通、精益求精、信心建造者、城市、充满活力、协调者、团队建造者、激励下属、可信赖的;8个糟糕的领导特性:无情的、不合群的、易怒的、孤独者、自我中心的、含糊的、不合作的、独裁的。4 全球化经营的管理控制(1) 管理控制系统的制定逻辑(2) 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目的: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重点:对信息的评估;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使用及反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教学难点:信息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资源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

17、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计划课时:2课时。课程导入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1、 信息的定义(1) 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如报表、帐册和图纸等。(2) 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3)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4)2、 对信息的评估 (1)有形成本:是指可被精确数量化的成本。如硬件和软件的成本。(2)无形成本:是指很难或不能被精确量化的成本。如因业绩下降而使信誉受损、员工的士气不振等。(3)有形收益:如销售额上升、存货成本下降等。(4)无形收益:如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士气大振以及更好的顾客服务等。

18、3、 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精确时间敏感性范围清楚例外报告简洁有序当前详细媒介频繁相关第2节 信息管理工作1、 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1) 明确采集的目的(2) 界定采集的范围(3) 选择信息源2、 信息的加工: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1) 鉴别(2) 筛选(3) 排序(4) 初步激活(5) 编写3、 信息的储存: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1) 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2) 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

19、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3) 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的维护,是信息及时得到更新。4、 信息的传播: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1) 目的更加具体(2) 控制更加严密(3) 时效更加显著5、信息的利用:指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作一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如果不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如果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6、 信息的反馈:指对信息

20、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1) 反馈信息真实、准确(2) 信息传递迅速、及时(3) 控制措施适当、有效第3节 信息化管理1 信息系统的要素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基本任务: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 基本内容: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2)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21、, MRP) 由于60年代的MRP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无法满足,或者因原料不足而无法满足。而且也缺乏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执行MRP时要用生产通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通知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 把能力需求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 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3)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anu

22、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和信息流。于是, 在1980年代,人们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而记为MRPII。 MRPII的最大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继集成。其一,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想物料管理延伸,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帐务和档案管理等;其二,扩展到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其三,向前又扩展到销售业务管理。因此,不能仅从

23、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含义。4、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80年代MRPII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计划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1) 功能介绍:超越MRP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24、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omputer aided design engineering, CADE),面向对象设计技术(object-oriented design, OOD);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al query language, 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25、, EDI)。 (2) 功能特点: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管理企业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 ERP与MRP、MRPII: 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资源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大;计划闭环的形成。 但这种发展均没有

26、突破两个局限:资源均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尽管从物料资源扩展到制造资源;功能上以优先级计划以及需求和能力平衡的计划为核心,基本上是结构化决策。 ERP的发展突破了这两个局限:ERP中的资源计划已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都看作是受控对象被集成进来,因此,ERP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 时间被作为资源计划的一部分,且当作最关键的资源被考虑,这是ERP对资源内涵的另一个扩展。(4) ERP革命性表现在五个方面:由层级文件到关系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RDBMS);由字符界面到图形用户介面(graphical u

27、ser interface, GUI);由主机系统到客户机/服务器;由刚性结构到弹性结构(指模块功能配置方面);由反应式功能到能动式功能。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第5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第6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决策理论和方法,了解决策前沿理论及发展动向,要求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计划与目标管理理论,要求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本章教学重点: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教学难点:决策理论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

28、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计划课时:6课时。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3、思考题完成情况教学组织过程:引言(由案例引入管理决策问题)世界闻名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1979年9月亏损达到7亿美元之巨,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原因是当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到来时,克莱斯勒公司仍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造成汽车大量积压。该公司聘任福特公司总经理艾科卡主持工作后,由于公司果断采取向政府申请贷款、解雇数万名工人和产品改型换代等重大决策,终于使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关系到组织和

29、事业的兴衰存亡,因此,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决策科学,掌握决策理论、决策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之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正确的可行的决策。第一节 决策基本理论1. 以决策理论的发展阶段为主线条,利用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穿插问题讨论及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问题讨论: (1)古典决策理论对指导实际决策活动的局限性?(2)决策过程中如何克服理性限制?2. 主要以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为依据,利用分析、论证的教学方法为主,穿插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3.通过举例分析决策程序中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决策方法1.分析讨论定性决策方法及应用原则、适用范围2.利用论证、

30、推理、例题等手段,学习线性规划方法和量本利分析法以解决确定型决策问题;学习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以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学习利用三个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准则解决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重点学习决策树方法。3. 教材P70例题4-1掌握、教材P72例4-2、教材P73例4-3学习、理解掌握。第三节 计划与目标管理教学环节:教学思路:1.计划的概念:首先让学生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计划的概念与类型。2.计划的编制:通过理解计划编制的逻辑框图掌握计划的编制过程。3.计划的实施:通过自学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掌握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案例分析、思考与作业题1. 组织案例讨论:将

3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围绕案例分析题(见讲稿)展开讨论;组长将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并在全班范围内阐述观点;教师最后综合、评价。2.通过思考题(见讲稿)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一环节作为作业完成。3.计划与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完成思考题7、8两题。第四章 组织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组织及组织机构、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明确和熟悉组织功能和设计的内容,把握组织变革与创新的趋势,提高学生的组织设计和解决组织问题的应用能力。教学要求:明确阐述组织制能地位、组织基本类型、适用性和权变观念、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组织问

32、题和组织工作的理解,把握组织原理的精神实质。让学生深入实际,到各类组织中去认识不同类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的差异性,熟悉与组织的内容,了解当今现实生活中组织的现状;在讲解组织理论时,必须要引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组织理论的内涵与精神。教学形式与手段:1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组织模型;3给出复习思考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4情景教学,组织学生到一个组织当中去实地考察其组织机构设置; 5模拟教学,让学生根据一个组织的实际情况去重新进行组织设计。 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1回顾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增强学生对组织职能内容、地位的认识;2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

33、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类型,通过对典型组织的介绍,引出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根据当今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导出组织结构的新类型和发展趋势;3介绍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创新,作为重点精讲设计、变革、创新的原理、内容、程序,尤其是学习型组织。不仅要运用案例教学,还要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一个企业中去调查其组织状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对该企业的组织变革进行设计;4当所有知识点的内容讲述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去分析组织问题,解决组织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组织设计与变革教学考核:(1)课堂提问;(2)案例分析报告;(

34、3)思考题;(4)模拟设计报告教学课时:6学时教学过程的组织: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结构 1、 利用5分钟时间,回顾管理职能及组织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 2、 先提问“什么是组织?”,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组织的认识,进而引出组织的概念及组织的特征、要素,简单介绍组织职能的内容,强调本章主要介绍静态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3、 由人的结构导入组织结构,详细分析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常规类型的内容、优点与缺点及适应对象,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最新结构模型及发展趋势。这部分为重点内容; 4、 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模型,加深对各类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节 组织设计 1、 本节作

35、为本章的重点; 2、 通过对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现状分析,总结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提出组织设计的目的、内容及任务; 3、 通过对一个案例的介绍,提炼出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讲解每一个原则时都要讲述该原则的哲理及原则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在讲解影响组织设计因素时,除了介绍常规因素外,还要介绍国外最新的组织设计理论的观点; 4、 之后详细介绍组织的部门设计、层次设计、职能与职务设计等主要设计内容,着重讲解设计的原理、内容、程序与要求,举例分析当今社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组织设计的最新动态; 5、 提供素材,让学生对一个企业的组织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

36、三节 组织变革 1、 首先介绍“公司再造理论”,进而详细分析组织变革的动因,提出组织变革的目标,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组织变革?”; 2、 然后,围绕着“如何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组织目标”这个主题来展开讲述组织变革的类型、内容、程序与管理,重点讲述程序与管理,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变革?”“如何变革?”; 3、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变革社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出组织变革将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压力、冲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消除组织变革中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艰难性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并掌握解决这些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方法; 4、 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讲

37、述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特征和建设; 5、 布置案例分析题 6、 最后5分钟对全章进行总结,提出下一章的学习要求和本章的复习要求。 第四节 案例分析 案例:鸿运公司的组织结构(见管理学案例选集第1718页) 提示:1、鸿运公司是一个多种经营的大公司; 2、现正在考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3、公司在发展中遇到新的问题,主要是组织上的问题; 4、在公司如何发展、怎样解决新问题上,公司内部的认识不一致。 问题:1、你认为案例中那一种观点较合理?为什么? 2、你认为作为公司总经理的赵弘应该怎样制定公司的进

38、一步发展战略?如何进行组织变革来改变公司的现状? 组织:1分组讨论,时间为40分钟。每10人为一个讨论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讨论稿与同学一起讨论,由小组长负责召集与记录,并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在集中讨论中发言;2集中讨论,时间为20分钟。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将本小组讨论的情况和主要观点在大会上进行交流;3自由讨论,时间为20分钟。同学们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4归纳与总结,时间为10分钟。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双重性?2一 般组织的机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与创新类型各有哪些?每种类型的特点及其适应对象是什么?4组织设计必须要遵循那些原则?为

39、什么?5影响组织设计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如何设计一个组织的部门和层级?7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变革?怎样进行组织变革?8想想当代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9何谓“学习型组织”?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附录:参考书目 1、许庆瑞:管理学第四、五、六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2、周三多:管理学第八、十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美马丁.J.坎农 : 管理学概论第三、九、十、十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2月第1版 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三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8月第1版 5、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6月第1版第五

40、章 领导 教学目的:明确领导本质、内容、领导理论;领导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了解领导艺术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基本的领导艺术。教学要求:明确领导权力与本质,阐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重点介绍领导的一般理论与有效领导的要求,阐明领导艺术的本质,了解管理中的主要领导艺术。并结合实际探讨领导理论的应用问题。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从领导的含义与本质的阐述入手,介绍领导权力及其特征,分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面介绍领导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最后讲述领导艺术的本质,介绍管理中的主要领导艺术。教

41、学形式:课堂理论讲解为主、穿插现实问题讨论(包括实习过程了解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本质与领导理论、领导艺术特点及主要领导艺术为教学重点,领导本质及领导理论是本章的难点。计划课时:6学时。学习质量评价: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第一节 领 导 本 质 与 内 容 1、 先从动词属性和名词属性两个方面介绍对领导的一般理解,然后介绍国内外一些著名管理学家对领导所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领导的本质,再通过几个实例的剖析,最终提出对领导本质的理解。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

42、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 2、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引出有关领导权力的内容,简单介绍职权的含义和特性,然后通过学生对“权力等于影响力是否正确”这个问题的辩论启发学生思考权力与影响力的关系,再后给出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 3、“领导与管理是一回事吗?”引出问题,说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在说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介绍领导的内容,并通过几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再后一般介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等。第二节 领 导 理 论 1、 从总体上简单介绍领导理论体系及其构成,即(1)特性理论;

43、(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2、 通过提问“你认为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性格、品质?”介绍领导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3、 提问:“领导特性理论有何局限性?”,归纳评判;在评判领导特性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重点介绍领导行为二维构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重点介绍菲德勒权变模型和路径目标理论。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以“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为问题,总结领导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简单介绍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第三节 领 导 艺 术 1、 通过几个事例引出领导艺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介绍领导艺术的特点、分类。

44、2、 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领导艺术(用人和用权艺术、决策艺术、人际关系艺术),并简单介绍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第四节 案 例 分 析 采用分组讨论,每小组812人;小组讨论45分钟,班级集体讨论35分钟;最后由老师给出总结。 附录一:本章思考题 1领导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2领导工作是动态的管理工作过程,如何理解?3什么是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职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力?4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5领导行为的理论模式有几种类型?各类理论的特点是什么?6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7如何理解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有那些?附录二

45、:本章参考书目 1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吴培良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2有效的管理者,P·F·德鲁克著,工人出版社,1989年。3管理学,许庆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日本的管理艺术,巴斯克 艾索思合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六章 激励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教学要求:阐明激励的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

46、的应用。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探讨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激励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外,针对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激励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本章主要内容,激励的含义及功能,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基本形式;激励中对人的认识(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例);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本章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本章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计划课时:8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2

47、、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3 、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第一节 激励概述 1、 从分析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与人的潜能的发挥的关系入手,启发同学思考与此相联系的深层次问题,并分析这种现象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引入激励的概念,阐述激励的管理学意义。2、 从理论上探讨激励的心理机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对此做深入的分析,加深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准确地把握激励的心理机制。如图示:人类行为模式图 (1)举一管理实例,师生共同探讨搞好激励应遵循的原则,即物质利益原则、公平原则、差异化原则、经济性原则。(2)简单介绍激励的主要形式,常见的有:理想、目标激励,组织制度和榜样激励,物质利益和荣誉激励,培训

48、、信息和改善环境。第二节 激励理论 1、 视同学回顾管理学的发展简史,尤其是关于“行为科学阶段”的主要学说、观点及其代表人物。2、 从总体上介绍本节所涉及的主要激励理论,既包括激励中对人的认识,又包括西方占主导地位激励理论流派。3、 用提问的形式探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引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和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重点介绍“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的观点,以及有关这些人性假设的理论总结,如:“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等。4、 通过对不同的人的需求结构的分析,得出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进而引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介绍其理论观点,采

49、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分析该理论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缺陷,评价其在管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5、 介绍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着重解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功能,并列举管理中常见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以及如何运用之。6、 简单介绍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和阿德佛的需要理论,并说明它们与上述两个理论构成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型激励理论。7、 先从总体上分析和评价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优缺点,并指出解决激励问题的其它思路,即不光从需要的满足上去分析和解决激励问题,还应该从人的心理感受过程的角度去理解激励,引出过程型激励理论。8、 具体介绍期望理论(伏隆)、公平理论(亚当斯)、波特劳勒模式等过程型激励理论,详细分析期望理论

50、和公平理论的理论价值、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及运用该理论应注意的问题。9、 介绍行为改造型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斯金纳)、归因理论(凯利)等。从概念上明确区分不同强化类型的含义,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境实施相应的强化;指出归因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采取正确的归因倾向的心理学意义和实践意义。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激励理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初步学会运用 激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主要激励问题,同时,联系到本课的其它相关内容(如人本原理),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激励问题。案例选取:文字资料、录相短片或实地收集资料。组织形式:分组无首领讨论,68人一组

51、,当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并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课程论文。课时分配:3课时。 说 明:案例资料(文字资料)见本课的“案例”部分。附一: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激励?激励的本质及心理机制是什么?2、请评价和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公平理论给管理实践带来哪些启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公平?4、从总体上评价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5、谈谈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激励问题及如何解决。附二:本章参考书目 1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第1版2 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3 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英 E.C.Ey

52、re 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第2版5 美 哈罗德.孔茨等 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46 徐国华 赵平 管理学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第1版7 英 JOE TIDD 创新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第1版8 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9.5第2版9 美 劳伦斯.S.克雷曼 人力资源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9第1版第七章 控制教学目的:明确控制职能地位,熟悉控制的类型与过程,了解控制的原则和要求。教学要求:阐明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重点介绍控制类型与过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深刻领会控制基本原则与原理的实质,理解控制

53、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失控现象,分析社会失控现象发生的原因,制定解决失控的措施;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控制的各类模型。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回顾引出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从大自然的控制现象与社会上的各种失控现状引出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接着用一个典型企业的控制案例介绍,进入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原则与要求、控制的一般方法的系统教学,其中重点讲述控制类型与控制程序、控制原则与要求,对控制的含义、作用、方法作一般性介绍,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内容精讲时应用案例教学法,从控制案例中引出控制的原理。教学重点:控制类型与程序、原则教学方法:1、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2、通过认识实习调查工商企业的控制过程、类型、方法应用的现状;3、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计划课时:4学时教学考核: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报告;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