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_第1页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_第2页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_第3页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_第4页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3 3课时课时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回扣基础要点基础要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 、脾、淋巴结、扁桃体、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生成、等免疫细胞生成、 或或 的场所。的场所。骨髓骨髓胸腺胸腺成熟成熟集中分布集中分布吞噬细胞等吞噬细胞等淋巴淋巴细胞细胞 细胞(迁移到细胞(迁移到 中发育成熟)中发育成熟)B B细胞(在细胞(在 中发育成熟)中发育成熟)三者三者 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3.3.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 (由(由 细胞分泌)、淋巴细胞分泌)、淋巴 因子(由因

2、子(由 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上述三者中最重要的为免疫细胞。上述三者中最重要的为免疫细胞。2.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胸腺胸腺T T骨髓骨髓抗体抗体效应效应T T提醒提醒浆浆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免疫类型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形成 就有就有 接触病原体接触病原体等之后获得的等之后获得的特点特点无特异性无特异性有特异性有特异性种类种类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 免疫:利用免疫:利用抗体消灭细胞外抗体消灭细胞外的病原体的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体液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中的

3、和和 免疫:宿主免疫:宿主细胞被细胞被 裂解裂解生来生来后天后天体液体液皮肤、皮肤、黏膜黏膜杀菌物质杀菌物质吞吞噬细胞噬细胞细胞细胞效应效应T T细细胞胞 点拨点拨 (1 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 挥作用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吞噬处理抗原,吞噬 抗原抗原抗体的结合物。抗体的结合物。(2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 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

4、杀菌则为第 二道防线。二道防线。(3 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 , 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 如胃酸杀菌等。如胃酸杀菌等。 2.2.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比较比较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核心细胞核心细胞B B细胞细胞T T细胞细胞杀菌物质杀菌物质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增强免疫细胞活力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的各类淋巴因子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细胞(即靶

5、细胞)项目项目类型类型作用过程作用过程关系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深化拓展深化拓展1.1.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有何特点?记忆细胞的二次应答有何特点? 提示提示 (1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 分敏感,能分敏感,能“记住记住”入侵的抗原。入侵的抗原。 (2 2)二次免疫反应

6、)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 ,记忆细记忆细 胞比普通的胞比普通的B 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 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 ,也比初次反也比初次反 应烈应烈,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 4)坐标曲线图示)坐标曲线图示 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

7、2.2.根据哪些信息判断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根据哪些信息判断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 ? 提示提示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效应效应T 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 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茵、结核杆菌等。肿瘤细胞、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茵、结核杆菌等。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 毒素等。毒素等。 若出现吞噬细胞和若出现吞噬细胞和T T细胞细胞, ,则无法界定,因则无法界定,因 为两种免疫中都有。为两种免疫中都有。提醒提醒练一练练一练1.1.(20082008广东理基,广东理基,515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以

8、下免疫过程包含非 特异性免疫的是特异性免疫的是 ( )( ) A.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解析 B B、C C、D D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 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 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2.2.(20082008广东卷改编)广东卷改编)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 为为“裸鼠裸鼠”的

9、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 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 ) A.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解析解析 “裸鼠裸鼠”缺少胸腺因而缺少缺少胸腺因而缺少T T细胞,细胞免细胞,细胞免疫功能丧失,由于缺少疫功能丧失,由于缺少T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体液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仅保留了抗原直接刺激免疫功能下降,仅保留了抗原直接刺激B B细胞,由细胞,由B B细胞增

10、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一部分特异性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一部分特异性免疫,不可能保持正常。虽然不能进行细胞免疫,免疫,不可能保持正常。虽然不能进行细胞免疫,但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可由溶菌酶裂解,这是非特但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可由溶菌酶裂解,这是非特异性免疫。异性免疫。答案答案 B三、免疫疾病三、免疫疾病1.1.防卫不足防卫不足: :如如 , ,即即AIDSAIDS, 其病原体为其病原体为 ,主要攻击人体的,主要攻击人体的 细胞,使人细胞,使人 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HIVT T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本质:将自身结构

11、物质当作外来 进行攻击进行攻击实例:实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 1)自身自身 免疫病免疫病异物异物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2.2.防卫过度防卫过度 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2 2)过敏)过敏 反应反应概念概念: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特点: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 织严重损伤织严重损伤已免疫已免疫相同抗原相同抗原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提醒提醒

12、四、免疫学应用四、免疫学应用1.1.疫苗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免疫中相当于 ,其作用使机体产,其作用使机体产 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2.人工标记人工标记 检测追踪检测追踪 在机体中位在机体中位 置。置。3.3.免疫免疫 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抗原抗原抗体抗体抑制剂抑制剂抗原抗原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考点一考点一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1.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提醒提醒 (1 1)切除胸腺)切除胸腺T T细胞,记忆细胞,记忆T T和效应和效应 T 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

13、部分体液免疫。部分体液免疫。(2 2)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它免)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它免 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丧失, 但输入造血干细胞,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恢复。恢复。(3 3)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再 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并未恢复。2.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细胞名称来源来源功能功能吞噬细胞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

14、合体抗原结合体B B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记忆细胞T T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在胸腺中发育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 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巴因子浆细胞浆细胞B B细胞或记细胞或记忆细胞忆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抗体效应效应T T细胞细胞T T细胞或记细胞或记忆细胞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记忆细胞B B细胞或细胞或T T细细胞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细胞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1.B B细胞

15、与细胞与T T细胞的共性细胞的共性 B B细胞和细胞和T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 ,都增殖分化产生都增殖分化产生 两种细胞:两种细胞: 浆细胞(来源于浆细胞(来源于2 2种细胞)种细胞) 增殖增殖分化分化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效应T T细胞(来源于细胞(来源于2 2种细胞)种细胞) 增殖增殖分化分化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寿命长记忆细胞寿命长, ,若发现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若发现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 以快速增殖分化,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以快速增殖分化,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B B细胞细胞T T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分化分化增殖增殖分化分化2.2.三个唯一三个唯一: :唯一能

16、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B B 细胞、记忆细胞、记忆B B细胞都不能产生细胞都不能产生; ;唯一没有识别唯一没有识别功功 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 , 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其其 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对位训练对位训练1.1.(20082008海南卷,海南卷,131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甲、乙、丙三组小鼠不 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 功能,乙组和丙组丧

17、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 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 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 A.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 髓和胸腺均被破坏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 髓和胸腺均被破坏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 髓和胸腺均被破坏髓和胸腺均被破

18、坏 D.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 髓和胸腺均被破坏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解析 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进入胸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活性的T T细胞;在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继续发细胞;在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继续发育为育为B B细胞。如果胸腺被破坏,则小鼠不能产生细胞。如果胸腺被破坏,则小鼠不能产生T T细胞,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存在,添加造血干细细胞,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存在,添加造血干细胞,依然只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若破坏骨髓,胞,

19、依然只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若破坏骨髓,则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若输入造血干细胞,则则特异性免疫功能丧失,若输入造血干细胞,则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若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特异性免疫功能恢复;若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则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也只是恢复部分体液免疫则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也只是恢复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功能。答案答案 B2.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 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 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 斥起重要作用的是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20、 ( ) A.A.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B.B.T T细胞细胞 C.C.B B细胞细胞 D.D.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解析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 细胞。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细胞。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 发育来的。其过程是: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发育来的。其过程是: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 液进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液进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 T细胞。另一部分细胞。另一部分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 B细胞。由造血干细细胞。由造血干细 胞发育成的这胞发育成的这两类细胞两类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大部

21、分很快死亡,只有一部分随血液转移到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部一部分随血液转移到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部位,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当淋巴细胞受位,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应的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细胞效应效应T T细胞或浆细胞细胞或浆细胞, ,进而发挥免疫作用。进而发挥免疫作用。一只小鼠的皮肤对另一只鼠来讲属于抗原,当抗一只小鼠的皮肤对另一只鼠来讲属于抗原,当抗原物质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原物质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是因为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22、,是因为T T细细胞是在幼年动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胞是在幼年动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就抑制了就抑制了T T细胞的形成。细胞的形成。答案答案 B考点二考点二 抗原和抗体抗原和抗体特性特性表现表现抗原抗原异物性异物性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毒、花粉等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体外,也可来自也可来自体内体内大分子性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大于相对分子量大于1 1万的大分子物质万的大分子物质, ,如如蛋白质蛋白质, ,但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但当其水解为小

23、分子物质后, ,即丧失抗原性即丧失抗原性特异性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T细胞发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类型类型项目项目抗体抗体化学本质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又称抗毒素免疫球蛋白(又称抗毒素或凝集素)或凝集素)分布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和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外分泌液功能功能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灭抗原深化拓展深化拓展1.1.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 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24、用。2.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 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 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3.3.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 ,不能作为抗原。不能作为抗原。4.4.抗体属分泌蛋白抗体属分泌蛋白, ,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对位训练对位训练3.3.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

25、错误的 是是 ( ) A.A.抗毒素是抗体抗毒素是抗体 B.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 反应反应 解析解析 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抗毒素属于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抗毒素属于 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都能被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都能被 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 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如癌细胞、风湿性心脏病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如癌细胞、风湿性心脏病 等。等。C4.4.下列

26、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 应应 C.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 应应 D.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T细胞结合,发生细胞结合,发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D对位训练对位训练5.5.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1)图中)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中

27、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2 2)A A、B B的名称分别是的名称分别是 、 。(3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 通过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 后,人体主要是通过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其特点 是是 。解析解析 根据图解,根据图解,为人体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属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属于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属于体液免疫。

28、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 T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效应的效应T 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体液免疫通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发挥作用。在体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发挥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记忆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记忆细胞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记忆细胞就会细胞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答案 (1 1)

29、 (2 2)效应)效应T T细胞细胞 抗体抗体 (3 3) (4 4) (5 5) 反应快而强反应快而强考点四考点四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1.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比较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比较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功能功能过高过高过高过高过低过低发病发病机理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进入机体时, ,与与吸附在细胞表面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而引起抗原结构与正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面结构相似, ,抗体消灭抗原抗体消灭抗原时时, ,也消灭正也消灭正常细胞常细胞

30、人体免疫系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破坏而致失调病失调病 类型类型比较比较项目项目举例举例花粉、室内尘花粉、室内尘土、青霉素、土、青霉素、奎宁等引起的奎宁等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以炎、风湿性以及病、系统性及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艾滋病艾滋病2.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比较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比较比较内容比较内容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激发因素激发因素过敏原过敏原抗原抗原反应时机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触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抗原抗体分布抗体分布吸附在

31、某些细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胞的表面血清、组织液、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外分泌液反应结果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成细胞集团3.3.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由于遗传而 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疾病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和由于疾病和 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疾病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疾病 (1 1)类型)类型 含义含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 病毒(病毒(HIVHIV)引起)引起 致病机理致病机理攻击人体免

32、疫系统,特别是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 够侵入人体的够侵入人体的T T细胞,使细胞,使T T细胞大量死亡,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 则乘虚而入则乘虚而入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 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 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 病症病症HIVHIV潜伏期潜伏期2 2 1010年,患者一般两年年,患者一般两年 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 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续发热,夜

33、间盗汗,食欲不振, ,精神疲乏精神疲乏, , 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 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 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2 2)艾滋病)艾滋病(AIDSAIDS)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RNARNA 信息表达:信息表达: 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合成蛋白质的场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合成蛋白质的场 所在所在T T细胞的核糖体内细胞的核糖体内 变异类型多,突变频率高,因为变异类型多,突变频率高,因为RNARNA是是 单

34、链结构,不稳定,给研制疫苗带来单链结构,不稳定,给研制疫苗带来 困难困难 生活方式:寄生生活方式:寄生(3 3)艾滋病艾滋病 病毒(病毒(HIVHIV)解析解析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 T淋巴细胞,使人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在入;在HIVHIV侵入人体后的潜伏期内,由于免疫系统侵入人体后的潜伏期内,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暂时不会发病,但这时的作用,暂时不会发病,但这时HIVHIV的繁殖速度已的繁殖速度已非常快;根据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仅非常快;根据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仅仅是仅是

35、HIVHIV感染者中的一小部分。感染者中的一小部分。答案答案 C7.7.(高考改编题)(高考改编题)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 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 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 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 应应 B.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 C.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过敏反应

36、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D.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以保护自身以保护自身 解析解析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 它由它由B 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而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而B B细胞最终来源于细胞最终来源于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C对位训练对位训练6.6.(2008(2008广东生物广东生物,13),13)以下关于艾滋病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AIDS) 的叙述,错误的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IDS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

37、原因是其他病原体 感染感染 HIV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B细胞细胞 HIV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HIV复制能力较弱复制能力较弱 感染感染HIVHIV的人称为的人称为AIDS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患者,应尽快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AIDS的的 特效药特效药 A.A. B. B. C. C. D. D.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易错分析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图解辨析不清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图解辨析不清 (1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体液

38、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 B细胞、细胞、T 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T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 ,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 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纠正训练纠正训练1.1.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法中正确的是 ( ) A.A.细胞细胞为为B B细胞细胞 B.B.细胞细胞 均能识别抗原均能识别抗原 C.C.细胞细胞为靶细

39、胞为靶细胞 D.D.阶段阶段是是B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解析解析 体液免疫中体液免疫中, ,抗原被吞噬细胞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被处理后,被T T细胞细胞识别,识别,T T细胞再将相应的抗原传递给细胞再将相应的抗原传递给B B细细胞胞, ,B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体细胞的黏附。答案答案 A2.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

40、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 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 a、b b、c c细胞内蛋白质的细胞内蛋白质的 种类有所不同种类有所不同 B.B.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C.C.图中图中b b、c c、d d、e e依次为依次为T T细胞、细胞、B B细胞、记忆细胞、记忆 B B细胞、吞噬细胞细胞、吞噬细胞 D.D.Y 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 Y合成和分泌合成和分泌 有

41、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粒体粒体 解析解析 图中图中b b、c c、d d、e e依次为依次为T T细胞、细胞、B B细胞、细胞、 浆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 答案答案 C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1.1.通过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解识别”的考查,提升的考查,提升“鉴别材料中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鉴别材料中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的能力。典例分析典例分析1.1.下图是高

42、致病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下图是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 反应的图解反应的图解, ,图中图中AEAE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 图回答问题:图回答问题: (1 1)过程)过程是指病毒经过是指病毒经过 细胞的处理和传细胞的处理和传 递,特有抗原刺激递,特有抗原刺激T T细胞,经过细胞,经过过程形成过程形成B B: 细胞。细胞。(2 2)T T细胞成熟于细胞成熟于 ,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 有有 、传递抗原,、传递抗原, 等功能。等功能。(3 3)图中细胞)图中细胞A A在在T T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细胞传递的抗原刺激下, ,形成形成

43、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4 4)C C与与D D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识别、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的功能。(5 5)E E的最终消灭依赖于的最终消灭依赖于 的作用。的作用。解析解析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机体需通过细胞免疫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机体需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清除。病毒入侵后将其清除。病毒入侵后, ,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将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将特定抗原传递给特定抗原传递给T T细胞,细胞,T T细胞一方面分化为效应细胞一方面分化为效应T 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病原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另一方面可将抗原

44、传递给体失去寄生基础;另一方面可将抗原传递给B B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胞,参与体液免疫。答案答案 (1 1)吞噬)吞噬 效应效应T T (2 2)胸腺)胸腺 识别识别 增殖分化增殖分化 (3 3)浆细胞、记忆)浆细胞、记忆 (4 4)信息交流(传递)信息交流(传递)(5 5)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2.下图表示人体接种牛痘疫苗后下图表示人体接种牛痘疫苗后, ,体内免疫细胞的体内免疫细胞的 反应过程。据图回答(反应过程。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内填图中标号): (1 1)牛痘疫苗相当于图中)牛痘疫苗相当于图中 。(2 2)图中标号)图中标号表示表示 ;图示细胞的免疫;图示

45、细胞的免疫 反应称为反应称为 免疫。免疫。(3 3)图中标号)图中标号所示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所示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4 4)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当相同抗原再次侵S S入体内时,图中入体内时,图中 细胞将发挥作用,其特点是细胞将发挥作用,其特点是 。解析解析 题图中,题图中,为抗原,抗原与入侵细胞膜上为抗原,抗原与入侵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入侵细胞成为靶细胞。受体结合,入侵细胞成为靶细胞。是浆细胞,是浆细胞,是抗体,是抗体,是记忆细胞。牛痘疫苗属于抗原,是记忆细胞。牛痘疫苗属于抗原,该免疫过程有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当相同该免疫过程有抗体产生,属于体液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体内时,记忆细胞进行免疫

46、反应,抗原再次侵入体内时,记忆细胞进行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答案答案 (1 1) 抗原抗原 (2 2)抗原受体)抗原受体 体液(特异性)体液(特异性)(3 3)蛋白质)蛋白质 (4 4) 记忆记忆B B 反应快且强反应快且强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2.2.通过通过“两次应答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和两次应答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和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的综合考查,提升的综合考查,提升“能用文字、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的能力。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3.3.请根

47、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 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表示第一次感染表示第一次感染, , 表示第二次感染)表示第二次感染) ( )( )(2)(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 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 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 ) A. A.灭活抗原灭活抗原 B.B.抗体抗体 C.C.抗生素抗生素 D.D.抗病毒药物抗病

48、毒药物 (3 3)B B细胞和细胞和T 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识别 抗原。抗原。(4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 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不同。(5 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 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的是的是 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 细胞。细胞。(6 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

49、己异己”时,便会导致时,便会导致 病,这类疾病常病,这类疾病常 见的如见的如 。 A.A.乙肝乙肝 B.B.流感流感 C.C.艾滋病艾滋病 D.D.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解析 根据第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根据第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浓度高,可以确定为浓度高,可以确定为C C项。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项。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的一种防治微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

50、说的说的“打预防针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答案答案 (1 1)C C (2 2)A A (3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51、4 4)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Y 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 类和序列差异)类和序列差异) (5 5)吞噬)吞噬 效应效应T T 浆浆 (6 6)自身免疫)自身免疫 D D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产生的反应记录。 信息解读信息解读: :(1 1)疫苗起抗原作用,进体内主要)疫苗起抗原作用,进体内主要 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 间短,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间短,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2 2)同一种疫苗(如甲疫苗)追加第二剂,增加)同一种疫苗(

52、如甲疫苗)追加第二剂,增加 抗体不但时间短,而且数量多。抗体不但时间短,而且数量多。(3 3)第一次抗体主要来自于抗原刺激)第一次抗体主要来自于抗原刺激B B细胞增殖细胞增殖 分化产生的浆细胞,而第二次抗体主要来自于记分化产生的浆细胞,而第二次抗体主要来自于记 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 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当注入抗原X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A。若第。若第8 8天同时注射抗原天同时注射抗原Y Y和和X X,图中表示对

53、抗原,图中表示对抗原Y Y的抗体产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生量的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表示对抗原X 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曲线 , ,其特点是其特点是 , ,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细胞的作用。若第用。若第8 8天不注射抗原天不注射抗原X 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 X的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解析解析 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 X刺激后,刺激后,B B细胞增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大

54、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 X再次入侵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 B表示兔子对抗原表示兔子对抗原X 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 C表示对抗原表示对抗原Y Y的抗体产生量。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若在第8 8天不注射抗原天不注射抗原X X,则血液中,则血液中X X的抗体含量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 D所示的变化。所示的变化。答案答案 C B 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反应快,产生

55、的抗体多) 记忆记忆B DB D随堂过关检测随堂过关检测题组一题组一 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物质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物质1.1.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 叙述正确的是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图中细胞图中细胞A A是效应淋巴细胞是效应淋巴细胞 B.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解析解析 考查人体免疫。考查人体免疫。A 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并对病原

56、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 A细胞是白细胞是白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答案答案 D2.2.正常血清蛋白用电泳的方法,可以看到四个主正常血清蛋白用电泳的方法,可以看到四个主 要部分:血清白蛋白和要部分: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如球蛋白(如 下图)。抗体主要属于下图)。抗体主要属于 ( )( ) A. A.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 B.B.球蛋白球蛋白 C.C.球蛋白球蛋白 D.D.球蛋白球蛋白解析解析 已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抗体浓已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抗

57、体浓度远大于未免疫的动物。图中度远大于未免疫的动物。图中、球蛋白浓度球蛋白浓度在免疫与未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浓度一样,而在免疫与未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浓度一样,而球球蛋白浓度却在已免疫动物血清中特别高,这说明蛋白浓度却在已免疫动物血清中特别高,这说明抗体主要属于抗体主要属于球蛋白。球蛋白。答案答案 D题组二:免疫的应用题组二:免疫的应用3.3.(20082008海南卷,海南卷,1212)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 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 ) A.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C.小

58、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 多的抗体多的抗体 解析解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不是过敏原,不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病毒不是过敏原,不能引起 过敏反应;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 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从而分泌具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从而分泌具 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病毒结合;二次免疫会产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病毒结合;二次免疫会产 生更多的抗体。生更多的抗体。C4.4.(20082008北京理综,北京理综,2 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人被犬

59、咬伤后,为防止 狂犬病发生狂犬病发生, ,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 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A.刺激效应刺激效应T 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解析 用作疫苗的病毒都是经过特殊培养和技用作疫苗的病毒都是经过特殊培养和技 术处理的,它的活性比正常病毒低得多,当这术处理的,它的活性比正常

60、病毒低得多,当这 种疫苗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种疫苗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产 生大量抗体或记忆细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生大量抗体或记忆细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D题组三题组三 特异性免疫及应用特异性免疫及应用5.5.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 毒素的过程毒素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细胞细胞2 2、细胞、细胞3 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B.仅细胞仅细胞4 4中含有合成物质中含有合成物质a a的基因的基因 C.C.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