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手册魏秀业_第1页
子课题手册魏秀业_第2页
子课题手册魏秀业_第3页
子课题手册魏秀业_第4页
子课题手册魏秀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实施方案高段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子课题高段语文课学生不发言原因的研究实施方案 广坪八一中心小学 魏秀业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目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将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许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现今的小学课堂上,低段的课堂往往小手如林、学生积极踊跃,然而进入高段,课堂气氛明显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就那么几个。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很多教师对学生课堂发言

2、少而发愁,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越来越少,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为什么许多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似乎不升反降?为什么会出现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的怪现象呢?这个问题是我研究的重点,为了搞好这次研究,我计划分个阶段来完成。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10月)确定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的试卷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0年10月11月)观察法:通过听课,观察小学高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及师生互动情况(也可询问高段代课教师),了解高段学生是否肯积极举手发言。 调查法:a、问卷调查:设计

3、简练、清晰一目了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困惑,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B、与老师谈心、交流教师教学反思或直接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不发言的原因。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10年11月12月)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课题阶段性实施计划(请详细填写)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010 年 9 月 2010 年 10 月)准备调查阶段 广坪八一中心小学 魏秀业一、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针对课题,我准备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来研究。观察法:通过听课,观察小学高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及师生互动情况(也可询问高段代课教师),

4、了解高段学生是否肯积极举手发言。 调查法:问卷调查:设计简练、清晰一目了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困惑,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访谈法:与老师谈心、交流教师教学反思或直接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不发言的原因。二、制作问卷调查的试卷。第一阶段小结通过思考,与同事交流,确定了子课题高段学生课堂不发言原因的研究方法,即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明确了课题研究思路,制做了调查问卷,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备注(计划落实或修改情况)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阶段性实施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2010年 10 月 2010 年 11 月) 调查研究阶段观察法:

5、准备听徐永平老师与沈桂春老师的语文课,了解高段学生是否肯积极举手发言。 调查法:把制定好的问卷发到学生手中,调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困惑,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 访谈法:与老师谈心、 交流教师教学反思或直接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备注(计划落实或修改情况)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阶段性实施第二阶段调查小结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状况做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学生一到了五年级转变非常大,活跃的课堂气氛基本不存在了。当然通过各种调查活动也找到了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卑心理、胆怯心

6、理、羞涩心理、依赖心理、思维愚钝等方面的原因。其中自卑心理的占30%,胆怯心理的占10%,羞涩心理的占15%,依赖心理的占25%思维愚钝的占20%。第三阶段实施计划( 2010 年 11 月 2010 年 12 月)整理材料阶段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备注(计划落实或修改情况)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高段学生上课发言的调查分析及研究对策到了高年级,课堂气氛总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

7、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 本学期,我从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学生不敢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1、自卑心理有44%(老师,不是我不想举手,而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害怕别人笑话我说错了)自卑的学生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心理状态是消极的。他们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内向,不善于表达,做事拘谨,瞻前顾后,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自卑易使人离群、孤独、苦闷,失去自信心,甚至导致妒忌、沮丧、自欺欺人的不良情绪,产生自卑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

8、信心不足,没有表现欲望,甘愿做忠实的听众。2、羞涩心理有34%(老师,在同学面前说话我感到害怕:)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得不怎么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身心的过渡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3、依赖心理有28%(老师所提的问题太难了,反正老师会讲的,其他同学会说的,我听着好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决定。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点名请

9、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4、其他原因比如老师比较严厉以及老师不善于启发等。 二、对策1、平等和谐,激发言语动机。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当教师不管对错都能耐心倾听并积极鼓励时主动发言的占62%,可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平淡淡,使人感到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老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下一次发言的积极性。因此,教

10、师可以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你还想说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当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正确意见后说“我的想法和你一样”,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你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2、排除心理障碍克服羞涩、自卑心理,确立自信与信心。心理训练的要领在于根据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方法。如果出现自卑心理,可用以下方法做心理调节。(1)直接暗示 , 就是自己在心中为自己鼓励,增强自己的信心。(2)交叉比较,就是即承认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又认同自己的优点和强项。(3)宣泄情绪 、开放自我。 人到了

11、一定的年龄阶段,对于他人的关注度大大增强。经常认为别人都在注视自己,议论自己,一举手,一投足,都顾虑重重,随着年龄的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顾虑和恐慌也随之加重。其可行的办法之一是要学生宣泄情绪。理智宣泄、开放自我。如果自卑心理障碍一时不能很快克服,也不必急躁。可以用渐进训练的方法,先从容易的问题回答起,即使不显眼,也不要放过训练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此外,还可以实施强化训练法,要注意设法激发表现欲望。教师要注意训练时加以表扬鼓励,决不要因为暂时效果不佳,而让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负担。(4)克服从众、依赖心理 、培养独立与主动 首先要寻找导致从众、依赖的原因,是自己的懒

12、惰、不愿思考所造成的,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懒惰将使你一事无成。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请求别人帮忙。独立自主往往是在第一次失败了之后学来的,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还可以自制计划,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如第一周,每天举一次手;第二周,每天举两次手循序渐进,从而养成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当然,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坚持每堂课课前两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我要说”的主动交流欲望。 可附页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

13、究手册 课题鉴定课题实施记录活动主题:问卷调查参加人员:魏秀业活动时间:2010年11月内容及效果:1、内容:发放问卷调查表并调查汇总2、制定问卷调查表3、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4、调查汇总学生胆怯,怕说错了;对于在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会,所以不敢主动发言;羞涩心理,不好意思举手发言;依赖思想,反正有人回答。(以下不再重复,请按需自行复制)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附件课题实施记录活动主题:访谈汇总参加人员:魏秀业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18日内容及效果:2010年11月5日和五一班语文老师原勇交流了学生上课的发言状况。了解到五年级的学生上课不爱发言。但为了学生的学习有所发展,

14、有所进步,不管举手不举手的学生,老师都提问。11月8日,了解了六一班季亚梅同学上课发言的状况,此同学上课不爱发言,原因如下:怕说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正想回答时,别人又抢说了;不能及时思考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课题实施记录活动主题:课堂观摩汇总 参加人员:魏秀业活动时间:2010年12月内容及效果:1、内容:课堂观摩汇总2、课堂观摩汇总:2010年11月18日和11月20日分别听了五二班沈桂春老师和六二班徐永平老师的语文课,现就对所听的这两堂课的情况作一小节。沈老师的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课堂气温较融洽,注重课堂评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有

15、所增强。徐老师的课,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找准了学习的方向;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略读可得教学特点。但从学生的发言状况来看,学生主动发言的机率太低,本节课老师的提问共有十几次,积极主动发言的只有6人次,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观摩记录授课人(1)徐永平授课班级六二班授课时间教学主题千年梦远在今朝教学过程 一、视频展示“神五”成功发射的场景,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质疑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三、检查读书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的新词,开火车读。2、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3、小

16、组交流:你从哪些精彩的词句中感悟到了什么?4、各小组交流汇报5、再次播放“神五”成功发射的场景。激起同学发奋读书的愿望。四、拓展延伸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重要意义 。 板书设计古代 梦想飞天明代 万户失败近代 卫星发射成功现代 载人飞船升空教学观摩有感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找准了学习的方向;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略读课的教学特点。但从学生的发言状况来看,学生主动发言的机率太低,本节课老师的提问共有十几次,积极主动发言的只有6人次,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执教者:徐永平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

17、、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

18、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

19、字。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宁强县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 附件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者 沈桂冲明确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4分析第一个故事,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

20、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3检查预习。(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2)解词:(3),教师巡视、点拨。4质疑问难在书上画出5再读课文思考:(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

21、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理清脉络,概括段意。(3)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4)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

22、上大夫。)(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

23、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8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9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

24、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请同学们自学“渑池之会”。教师点拨。(四)总结(五)课堂练习简要复述“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的故事。问卷调查样表1.你学习语文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可多选) * 听不懂老师的讲课 ;说不出想说的内容 ;读课文有困难 ;不会写作文 2.你认为以下哪种形式对你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最有帮助(可多选)? * 多说 ;多听 ;多读 ;多写 3.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 * 不喜欢 ;没兴趣 ;一般 ;喜欢 4.你喜欢你的语文老师吗? *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5.语文老师上课用的主要是哪一种方式(可多选)? *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

25、助学习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6.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 发呆或开小差 ;以听老师讲为主 ;常处于思考感受中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7.上课时你能完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吗? * 完全理解 ;一般 ;不理解 8.你在课堂上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 * 有 ;偶尔 ;没有 9.你是否经常朗读课内、课外书籍? * 没有过 ;偶尔 ;经常 10.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若不能保证绝对正确,你能勇敢地起来回答吗?能,有时能,从不11. 课堂讨论时,你能积极参加吗?能,有时能,消极的能12. 课堂上老师表扬发言踊跃的同学时,你是怎么看待的很羡慕,不羡慕,无所谓13. 老师提出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