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二节唐文学繁荣的原因唐代文学繁荣有其文学自身发展与承传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影响。“文笔之分”,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目的、政教目的,追求审美意义。在诗歌方面,辞采声律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四声”、“八病”之说为格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散文方面,体裁多样,约有八十多种(应用文体占大部分)。唐吸取了骈体文形式上的优点,摈弃其辞藻华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端,进行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在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志怪和杂史杂传。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

2、,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我们还应该从外部来总结其原因。1、政治与文学:唐综合国力强,“汉唐盛世”。唐代政治结构与前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重要之一是确立了以皇族地主为中心、广泛包括亲贵功臣、门阀世族、庶族地主、富商、僧侣等地主阶级各阶层的品级联合统治。唐选拔官吏不同于魏晋南朝的 “九品中正制”重世袭、重门阀。唐有七大姓,但轻阀阅、重科举。通过科举,为下层士子参与政治开辟了道路,庶族地主崛起。唐朝科举、政治、文学关系紧密。唐科举对文学的影响:(1)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由于进士科的竞争异常激烈,并且唐天宝以后以诗赋取士已经成为固定的格局,

3、“它主要以文词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取”,因此文风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唐武后朝之后,文风日渐华靡。沈既济曾说:“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这样,逐渐形成了“缙绅之徒,用文章为耕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 的社会风气。(2)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严羽:“唐诗盛于我朝,以诗赋取士。”(3)“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文人士子们为了猎取功名,博得主考官的赏识,纷纷找各种关系拜谒权贵,向他们投诗献文。(4)提供创作素材。送人应试、贺人及第、慰人下第的诗极多。(参阅: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2

4、、经济与文学:经济发达,使综合国力增强,出现“开元盛世”。农业,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交租、服役、缴纳布帛以代替服役等)。手工业,丝绸和陶瓷都是中国的代表。中国贸易,“丝绸之路”。商业和城市,长安约百万人口,有108坊,西市和东市是繁华的商业区。洛阳,为东都。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交通,水路:黄河、长江、大运河;海路:广州日本和波斯(伊朗);陆路:长安辐射全国的交通网。“一骑红尘妃子笑。”“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经济发展,使人们有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力和条件。(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

5、、描写都市生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3)文人的商业意识增强。如“润笔”、陈子昂的“买名”;(4)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诗歌等创作,如浪漫、豪迈的风格。(5)市民文学开始出现,如传奇、词、变文等。3、文化与文学:唐文学的发展与文化的昌明、繁荣有这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影响、渗透的。(1)南北融合、东西一统的“大家族”文化。李氏有“胡夷血统”(陈寅恪),形成开放的文化。(2)科举及学校教育使得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3)史学、经学的发达。二十四史中,唐修了八史:梁、陈、南、北、晋、隋、北齐、北周史。另有刘知己史通。出现了王通、孔颍达这样的大儒和大经学家。史学对史传文学有影响,如段

6、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等。(4)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书法:楷书中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草书中有张旭、怀素。李白诗、张旭字、裴旻舞为“三绝”。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吴带当风”;韩干的马;王维的山水。敦煌壁画及佛像雕塑等。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诗中有画”、以画法入诗。苏轼: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音乐:古诗中很多是和乐歌唱的,如乐府,七绝被称作“声诗”。燕乐的发展产生了词。许多诗人的诗作与音乐有关: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舞蹈: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舞的,公孙大娘剑舞、霓裳羽衣舞。4、_与文学:唐代实行_自由的_政策,三教九流并行其道,除儒、释、道三教外,另有一

7、些异教,如景教、祆教、摩尼教等也传布。儒、释、道三教兼重的。如玄宗亲注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是证。儒理想政治。(1)以儒治国,建立封建的伦理秩序。孔颍达注五经正义,成为士人科举的必读书。文宗开成年间刻“开成石经”(12经,无孟子,石刻,两面刻字)道拨乱反正。(2)道教在唐朝向着长生、享乐方向发展。“国教”。释强调苦行,以求来世。(3)统治阶级多信佛,有三次大规模迎佛骨活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阿育王寺(塔)佛指骨舍利。韩愈写谏迎佛骨表被贬。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忍而解。”老庄思想与道教有所不同:老庄思想给文学艺术带来的是一种偏于含蓄冲淡、自然悠远的审美情趣,一种充分

8、净化了的纯净、和谐、安宁的自然意象群,一种以对内心体验的“表现”为主的艺术思维方式。道教给文学艺术带来的,乃是一种追求绚丽神奇的审美情趣,一种色彩缤纷、瑰玮怪诞的意象群,一种近乎沉浸于幻觉之中的热烈想象力。参阅: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5、军事与文学:唐代与边疆地区如突厥、吐谷浑、高丽、南昭、吐蕃时有战事,包括卫国和拓边两种。主要在西北东北这一线上。唐朝的尚武精神,统治者鼓励建立军功。士人关心边塞战争,如高适、岑参积极入幕,王维访边,产生了大量边塞诗。6、唐代士人生活与文学:寒士,地主阶级里面居于中下层的文士,包括不同门第和出身的人。他们多通过科举跻身庙堂,提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是文学的生产者,其思想、心态、生活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1)漫游:不同于宋儒,从书斋到考场到官场,唐人喜游历,如李白、杜甫。希望通过漫游播扬名声,求得举荐、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