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1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2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4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教案铜陵学院经济贸易系 方文革绪论一、本章的学习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二、教学安排 本章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相反,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主导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现在,任何有一点经济学基础的人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大致划分。然而,直到1930年代,经济学家才开始考虑如何进行这样的划分。1933年,著名的挪威经济学家鲁格纳·弗

2、里斯首次清楚地提出了这两个名词在现代意义上的概念。他这样写到:“微观分析方法是指对于大的经济体系中的某个经济单位在一般条件下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而宏观分析方法是指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分析”。凯恩斯也曾于1936年年提出了类似的概念:“经济学理论应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研究单个产业或公司在给定条件下的产出和利润的理论,另一部分是研究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理论”。但是这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学家都未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样的字眼。首次使用这两个名词的是一位在荷兰的统计研究所工作的不知名的经济学家,名叫彼得·沃尔夫。1941年,沃尔夫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微观经济学描述的是

3、关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大的群体(例如整个国家或整个社会阶层)相互间的关系”。在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去很远,然而十分有趣的是,从80年代开始,很多重要的文献则开始寻求一些方法来打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他们在研究理性并且信息灵通的消费者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何一起对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波动产生影响。二: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一些主要观点:(一)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1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2不存在非自愿失业。3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总之,古典经济

4、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萨伊法则;(2)利率灵活变动性;(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二)萨伊法则首先,我们用一个以物易物经济(barter economy)来理解萨伊法则。需求必然等于供给。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现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它还成立吗?面包商提供面包后获取一笔收入,他会用之购买其他商品,但他没有必要将全部收入用于购买,他可以储蓄一部分收入。因此,他的供给予就有可能会大于他的需求。对整个经济也是如

5、此。据此有些西方学者可能会认为,萨伊法则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不能成立。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意!他们争辩道: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利率可灵活变动的资金市场,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三)利率灵活变动性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利率的灵活变动性(interest rate flexibility,又译利率的伸缩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在他们看来,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如果在某一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有下降的倾向;储蓄小于投资,利率则有上升的趋势。正是利率的这种上下灵活变动的性质,使得信贷市场(credit market)处于均衡状态,即储蓄量等于

6、投资量,或曰市场出清。总之,他们认为,灵活变动的利率使得萨伊法则在有储蓄的货币经济中也能够成立。(四)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依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即便在较短的时期内利率的调整没能使得储蓄等于投资,其他市场中的价格,至少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上下灵活变动,也可以确保不会出现生产过度或生产不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随着需求下降,竞争性的商品生产者将降低其价格以避免出现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价格下降,依然有可能销售原来在高需求和高价格水平上抽销售的同样数量的商品。这实质上就是说,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商品供给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数量轴)的直线,当需求曲线向下方移动时,商品价格下跌,均衡产量不变!因此,灵活变动的价

7、格使得商品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因此,尽管企业的名义利润减少,但实际利润却未变。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格(利率)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少是接近于充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动性。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三: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背景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

8、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给古典经济学理论一次沉重的打击:古典经济学自身已经难以解释大萧条,难以自圆其说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代经济学宗师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简称为通论,1936年出版),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以至于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维,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古典主义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一)凯恩斯论萨伊法则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以下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

9、。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例如,储蓄对收入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投资对技术的变化、经济预期的变化、创新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灵敏。(二)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10、,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凯恩斯的通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非自愿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

11、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与古典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四: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一、宏观经济的目标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其第16版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了三大宏观经济目标:(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2)高就业、低失业;(3)稳定或温和的价格水平。但是,我们还能发现还其他章节部分发现国际收支或国际经济关系也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在其他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同样有类似的观点。(一)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ro

12、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其境内在一定的时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货和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它是指在现有市场工资水平上,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的一种状态,这通常隐含着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三)价格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大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最常用的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它度量的是普通城市消费者在购买一组固定物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以及医疗服务等)支出的变化情况。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即通货膨胀为负)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d

13、eflation)。另一个极端则是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它是指一年内物价水平上涨百分之一千或面分之一百万等等。(四)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二、宏观经济的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有关政策的总称。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简称政府购买,政府支出会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总支出,进而影响到一国GDP水平。税收政策从容不迫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其一,税收对人们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其二,政府对企业征税会影响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向。(二)货币政策宏观

14、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它是通过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等。(三)其他政策其他政策包括收入政策、价格管制等等五、本书的主要框架(略)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本章学习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和实际GDP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GDP和GDP的区别2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步骤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的几种表示方法三、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四个学时四

15、、教学内容第一节(略)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1中间产品2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涵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国土原则是指,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疏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要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国民原则是指,凡是本国公民(指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

16、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加上国外要素收入挣额(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减去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GNP=GD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或: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四、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经济的总体状态,但用它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成果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第一,GDP不有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第二,实际GDP不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第三,GDP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第四,国内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第五,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17、,这些GD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以下几项支出: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和净出口(X-M)。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私人国内总投资是用于购买新生产的资本货物(固定投资)和用于变动存货的总支出。家庭用于购买新的房屋被视为投资,包括在私人国内总投资之中,而它所提供的居

18、住服务则估算其租金计入个人消费支出之中。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净出口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如果在GDP中扣除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即折旧)则为国内生产净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写成:GDP=C+I+G+(X-M)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又称生产要素所得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工资、土地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利润相加而成。在收入法中主要包括这样几项:工资和其他补助项目、租金收入、净利息收入和公司利润,还有一项业主收入

19、。按收入法计算得到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3国民收入(NI)NI=NDP间接税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4个人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收入,即:D

20、I=PI个人所得税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S二、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S+(T-G)三、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储蓄投资横等式I= S+(T-G)+(M-X+K)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确定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缩减指数或折算指数=实际GDP=名义GDP÷GDP缩减指数或折算指数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又被称为充分就业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

21、到充分就业情况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实实在在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差便是GDP缺口。 三、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所指的GDP都是实际的GDP,并一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本章学习内容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6乘数理论7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及各种乘数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各种乘数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

22、收入的决定及变动3乘数理论三、学时安排本章安排8个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如何得以决定,要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分析开始,为此,我们先做出以下两个假定: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设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变动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又称为凯恩斯定律。二、 均衡产出1什

23、么是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用数学公式表示为:y=c+i2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产出。即E=y(E表示支出)。三、 投资等于储蓄E=y,也可以用i=s表示。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 消费函数1什么是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在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c(y)或c=a+by 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3平

24、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二、 储蓄函数1什么是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由于消费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那么储蓄则当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减。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s(y)或s=-a+(1-b)y2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3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三、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那么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25、,但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倾向。3平均消费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也等于1。四、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总和,但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税收政策3公式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率4其他第三节 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一、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y=c+i c=a+by由此可以得到y的数学表达式:y=

26、(a+i)/(1-b)二、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y-cs=-a+(1-b)y由此可以求得解:y=(a+i)/(1-b)第五节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第六节 乘数论一、什么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二、投资怎样转化为居民收入三、乘数大小由什么决定由于k=1/(1-MPC)=1/MPS因此,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一、 三部门经济及其横等式在有政府起作用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而从总收入看,则包括消费、储蓄和税收,这

27、里的税收,是指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因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c+i+g=c+s+t也就是i+g=s+t二、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三、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四、定量税和定价税条件下收入决定的比较第八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加入政府部门后,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因为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都会影响消费。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来求这些乘数。由于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y=c+i+g=a+b(y-T)+i+g 其中T为定量税这样,我们可

28、以得到均衡收入:y=(a+i+g-Bt)/(1-b)通个这个公式,可以求得上述几个乘数。一、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性支出变动的比率。Kg=1/1-b二、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我们先看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Kt=-b/1-b三、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因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Ktr=b/1-b注意

29、:这里可以看出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也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四、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Kb=1五、 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讨论的四种乘数,都假设一个变量的变动不会引起另一些变量的变动。例如,讨论政府支出乘数时,假设g的改变不会引起利率或消费行为的变动,但事实上,政府购买增加时,如果通过发行或出售公债筹集经费,则债券价格下降意味利率上升,这会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从而使总支出水平下降,因而使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大打折扣。平衡预算乘数为1,不只限于定量税而言,即使税收是比例

30、所得税,平衡预算成熟仍等于1,这是因为,当税收为比例所得虽即随收入而变动时,以上四个乘数的值都要变小。假定T=T0+ty那么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将分别等于:Kg=1/1-b(1-t)Kt=-b/1-b(1-t)Ktr=b/1-b(1-t)第九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当今的世界经济都是不同程度的开发经济,即与外国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进出口,即:y=c+i+g+nx其中nx=x-mm=m0+ry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通

31、过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Kg=1/1-b(1-t)+rKt=-b/1-b(1-t)+rKtr=b/1-b(1-t)+r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比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变得更小,原因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本章学习内容1投资如何决定2IS曲线3利率的决定4LM曲线5IS-LM分析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二、本章重点和难点1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的涵义2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涵义3用IS-LM曲线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三、本章学时安排本章计划安排8个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经济学中的投资,

32、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我们接下来的分析就是指这方面的投资。决定投资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一、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反映投资和利率数量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一般假定为:I=I0-hr h>0上式中,I为计划投资量,简称投资。I0为自主投资,即不依赖于利率变化的一个量,r代表实际利率(它等于名义利率除以价格水平),h为一大于零的参数,它可以反映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图 投资曲线根据马歇尔习惯,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投资支出。与纵轴的截距等于(I0/h),与横轴的截距等于I0。

33、投资曲线表明:利率高,投资少;利率低,投资多。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涵义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三、资本边际效率(MEC)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i)和利息率(r)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四、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五、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的因素: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预期2产品成本3投资税抵免六、风险与投资七、托宾的“q”理论第二节 IS曲线一、IS曲线及其推导已知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

34、衡条件为I=S,借助这一关系式,可推导出IS曲线。 IS曲线是这样一条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下面来看看IS曲线的推导现假定我们已知:S=-a+(1-b)YI=I0-hr上两式中的参数a、b、I0,和h均为已知的常数,这样就有惟一的一条储蓄曲线和唯一的一条投资曲线相对应,分别参见图5.6(a)和图5.6(c)。图5.6(b)是另一种形式的45º线图,在该45º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人I=S,45º线隐含着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现假定利率水平为r1,此时投资量为I1,它

35、由图5.6(c)中的投资的曲线所决定。经图(b)转置,对应于图(a)中的S1,此时满足I1=S1,并同时决定了Y1,因此,得到图(d )的A点,它表明了商品市场均衡时某一种国民收入Y和利率r之间的关系,IS曲线必定经过A点。图IS曲线的推导(I=S法)同理,当利率水平为r2,它决定了I2,当I2=S2时,决定了Y2点,从而得到图(d)中的B点,它也在IS曲线上,将A、B两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了一条线性的IS曲线。二、IS曲线的斜率由于前面有y=(a+e-dr)/(1-b)因此,可以将上式化为:r=(a+e)/d-(1/d-b/d)y其中(1-b)/d就是IS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影响其斜率大小的

36、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d),另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b)。三、IS曲线的移动1 投资需求变动2 储蓄函数变动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二、货币需求动机货币的需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越大。(名义)交易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的水平。特别地,所交换的所有货物和劳务的名义价值量愈大,完成这些交易所需的(名义)货币量也

37、愈大;反之,愈小。这也就是说,货币的(名义)交易需求与名义国民收入呈正比。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名义国民收入(y)等于价格水平(户)乘以实际国民收入(r),因此,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都会导致(名义)货币需求量的同向变化。2谨慎动机或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和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是两个有既联系又有差异的需求。前者是在确定条件下的需求,后者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需求,两者的相同之处便都是为了实现交易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正是由于它们这种关系,目前国外一些教科书将货币的需求仅仅分成两类,交易需求和投

38、机需求(又叫资产需求)。这里的交易需求是广义的,它包括了狭义的交易需求以及谨慎需求。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之和可以表示为:L1=L1(y)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可以表示为L2=L2(r)。三、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可货币也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爱好。四、货币需求函数L=L1+L2=ky-h

39、r如果用M、m、和P依次代表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则:m=M/P或M=Pm因此名义货币需求还应是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乘以价格指数,即:L=(ky-hr)P五、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 2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六、货币供求平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一、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是这样一条曲线,在该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货币市场是均衡的。货币市场均衡时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也就是m=L=ky-hr,因此:y=hr/k+m/k或r=ky/h-m/h下面来看看LM曲线的推导下图说明了LM曲线的推导过程。

40、图71 LM曲线推导(方法一)图(a)为广义交易需求曲线,图(c)为投机需求曲线,图(b)为货币供给曲线,并且有使货币需求量恒等于货币供给量的性能,图(d)为LM曲线。任意假定一国民收入水平Y2,图(a)便可确定L,在给定的(MPo)的情况下,为确保M/P0=L ,必有一个唯一的L,因此,有一利率水平r2与之对应,这样便可得到LM曲线上的A点,同理可得到B点,连接A、B两点便得到一条斜率为正的LM曲线。二、LM曲线的斜率由于r=ky/h-m/h,因此其斜率取决于k和h之值。当k为定值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小,LM曲线就越平坦。当h为定值时,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

41、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大,于是LM曲线越陡峭。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2古典区域3中间区域三、LM曲线的移动货币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都会使LM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1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2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方向相同的移动3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第五节 IS-LM曲线分析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把IS和LM曲线结合起来我们可得到下图,其共有四个区域:在第区域,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同时,总支出却小于总收入。产品生产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果经济偏离IS和LM曲线,表明该经济的商品市

42、场和货币市场失衡。通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调整,该经济在一定的时间内移向IS和LM曲线的交点E双重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每一象限利率和收入水平的调整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在第区域,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同时总支出也小于总收入。在第区域,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同时,总支出大于总收入。在第区域,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同时,总支出也大于总收入。下表总结了上述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和内容。表 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象限产 品 市 场货 币 市 场非均衡产量的调整方向非均衡利率的调整方向供给过度下降需求过度上升供给过度下降供给过度下降需求过度上升供给过度下降需求过度上升需求过度上升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第六

43、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一、基本框架二、数学表达1储蓄函数:s=s(y)2投资函数函数:i=i(r)3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i4货币需求函数:L=L1+L2=L1(y)+L2(r)5货币供给函数:M/P=m=m1+m26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根据1、2、3可得到IS曲线:y=(a+e-dr)/(1-b)或r=(a+e)/d-(1/d-b/d)y根据4、5、6可求得LM曲线:y=hr/k+m/k或r=ky/h-m/h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即可求得产品生产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本章学习内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财政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的效果4两种

44、政策的混合使用二、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1财政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2货币对应的几种情况,其如何影响国民收入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三、本章学时安排本章安排8个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大类:改变政府支出和改变(净)税收。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储备金率和贴现率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最常用的便是公开市场业务。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45、影响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财政政策(减少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上升增加减少增加财政政策(投资津贴)上升增加增加增加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下降增加增加增加表16-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我们将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来介绍政府支出政策对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我们在前面已知:增加政府支出G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1/1-b·G)个单位。但这个平移量仅仅考虑了商品市场的均衡,而忽略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如果两个市场的双重均衡需要同时考虑的话,即在ISLM模型的框架中,政府

46、支出的增加对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最后有什么影响呢?图16-1(b)可以说明上述问题。假定原政府支出水平对应着IS1曲线,国民经济的初始均衡点为E1,此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分别为r1和Y1。增加政府支出G之后,使得IS1曲线向右平移(1/1-b·G)个单位至IS2,在(r1,Y3)这一点上,商品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但货币市场却发生了失衡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增加政府支出后一定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一定又会导致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即L1)的增加。同时,又假定了货币供给量不变,因此,这势必导致货币的过度需求。从第7章中的分析可知,一旦出现货币

47、的过度需求,就会导致利率r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会进一步导致货币的资产城求(L2)的下降。一旦新的L0与新的L2之和恰好等于新的货币需求时,整个货币市场又重新恢复均衡。这样,整个经济从E1趋向于新的均衡点E2。因此,增加政府支出后,均衡利率从r1上升到r2,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从Y1上升到Y2。这样,两个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增加政府支出 G后,使得AE曲线从AE1变化到AE2(即向上平移G个单位);均衡的国民收入从Y1变化到Y3,均衡的国民收入增量这(1/1-b·G)= Y1Y3。这到目前为止,AENI模型解释了IS曲线向右平行了(1/1-b·G)个单位。但是,AENI模型的

48、不足的就是:它忽略利率的作用,因为它假定利率不变。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会导致投资的下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关于这一点,AENI模型就无法解释,而ISLM模型就可以解释。投资和国民收入分别减少了多少呢?从图(b)中可以看出,由于利率上升的效应,国民收入减少了Y3Y2。按投资乘数原理,所减少的投资量I(I<0)要符合下式1/1-b·I= Y3YI=(1-b)Y3Y2 <0因此,如果我们同时考虑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产量的增量仅为(Y3Y2)。这样的话,图(a)中的AE2和45º曲线的交点在双重市场均衡模型中就不

49、再是均衡点了。它必须从AE2下降至AE2(其垂直距离等于投资的减少I)。这样,图(a)和图(b)均实现了均衡。从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ENI模型夸大了政府支出乘数,因为它忽略了利率效应。图16-1所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一般性结论。即,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减少政府支出会降低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图16-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图(a)为AENI模型。如果增加政府开支G,总支出曲线从AE1向上平移G个单位至AE2,国民收入的增量等于Y1Y3,它等于(1/1-b·G)。这就会导致IS曲线从IS1向右平移(1/1-b·)个单位至IS2(见图(b)。但由于货币市场出现过

50、度需求,进而迫使利率从r1上升到r2,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下降。在图(a)中由于投资的下降导致AE2曲线下移至AE2。最后的匀衡点为E2点。这样,在ISLM模型中,增加政府开支,导致IS曲线右移,进而导致更高的利率和更大的产量。这就是ISLM模型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性结论。和政府支出政策一样,税收政策也将影响IS曲线的移动。增加税收Tx,使得IS曲线左移(b/1-b·Tx)个单位,从双重市场均衡角度看,它导致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减少税收会使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上升。上述讨论的仅仅是一般性结论。很显然,财政政策效力的大小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

51、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二、凯恩斯注意的极端情况如果LM曲线为一水平线,增加政府支出对产量的增加具有完全的效应,而对利率没有任何影响。图16-2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图a是为了复习第二篇AENI模型而绘制的。在利率不起作用的条件一,如果增加政府开支(G>0),那

52、么均衡的国民收入将增加YE=Y2-Y1。在ISLM模型中,当LM曲线不一水平线时,增加政府支出,尽管货币总需求增加,导致L1上升,但L2却会下降,进而利率不会改变。在利率r1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右移,导致完全相等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增量。因此,AENI模型和ISLM模型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论,据此,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十分有效。总之,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认为: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财政政策具有完全的效应。三、垂直的LM曲线:古典情形挤出效应如前所示,垂直的LM曲线是以古典的经常学为基础的,它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缺乏弹性,即无论利率如何变化,货币的资产需求始终不变。如果像古典经济学所言,

53、LM曲线为一条垂线,那么,增加政府支了(G)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b/1-b·G)个单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产出水平没有变化,仅仅是利率从r1上升到r2。参见图16-3(b)。如果增加政府支出都没有使国民收入发生影响,那么,一定有其他的支出相应地减少数派。一般认为,如果LM曲线为一垂线,增加政府支出使得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挤走了相等的私人投资。因此,国民收入便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增加政府支出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走私人投资的情形,被称作为“挤出效应”(crowsingout effect)。挤出效应是由利率的提高所致,一般都会发生。就是在图16-2中,也有部分的挤出效应。如果单纯从商品

54、市场上看,增加政府支出(G)后,国民收入的增加Y,它应该等于(b/1-b·G),即图16-2(b)中的(Y3-Y1=Y)。然而,由于利率从r1上升为r2,从而会挤走部分私人投资,从而使国民收入仅仅增加(Y2Y1)。图16-3 挤出效应先看图(b),当LM曲线为一垂线时,增加政府支出使得IS曲线从IS1上移至IS2,进而出现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因此,利率上升至r2,产量不变。究其原因,利率上升时完全挤走了私人投资。 再看图(a),增加政府支出,使得AE曲线上移至AE。由于利率上升会导致减少等量的投资,进而使得总支出曲线又从AE回到AE。这样,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但它却隐含着一个更高的利率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说,本来国民收入还应增长(),这一部分没有实现的国民收入增长额就是因为挤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