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_第1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_第2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_第3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_第4页
《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比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 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 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 其原因却很少接触。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 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水,作为第三章学习内容的知识承载物,它是自然界广泛存在, 学生能经常感触的物质。与水有关的自然、实验现象为学生所熟悉。 在进行分子、原子抽象的概念、原理性教学,我试图以在自然界司空 见惯的水变化的现象和简单、趣味的实验作为串联知识,带动研究的

2、 主要线索,学生在分析熟悉的水蒸发、天下雨、下冰雹、糖在水中“消 失”、水电解等物理和化学变化时,大脑思维直接与客观存在的事实 和现象反复、充分地接触,积极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看得见的宏观现 象获得启发下,通过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理解化学想象的本 质,宏观与微观环环相联,物质的微粒观被学生“确认”,顺理成章 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增添一个“心眼”去看微观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给学生在今后理解化学问题带来无 穷的便利。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想: 将一个个明确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发展点 “溶解”于实际之中,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分子

3、、原子、物质微粒性、微粒运动性、微粒可分和不可分性等裸露的化学知识包装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的化学问题,所设置的有真实背景,纵向独立,横向递进的驱动性问题:不解之谜一一水为什么会“跑”,趣味实验“清水”映红桃花,研究性课题汽车加水也奔驰等,来推进学习,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活动。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STS三条内容线索拧成一股,学生解释着人类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回答着各种现实的化学问题。不断从生活到化学,从化

4、学到自然界,从现实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从丰富的实际中“结晶”出来,建构着学生科学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能力体系,体现化学素质教学的建构观。二、教案:分子和原授课陈冬课题学校 东营市育才学校子人 梅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 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 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教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学过程与方法:目一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标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

5、式, 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 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 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 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发展目标: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观。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 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教学方实验启发式与

6、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仪器药仪器:锥形瓶、烧杯、注射器、集气瓶、量筒、烧杯、小型喷雾器、胶头滴管等。药品:氨水、水、醋酸(酸醋)、酚醐、品红、方糖、酒精等。其他教学用具:黄豆、芝麻、酚醐染过的小花、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设疑激思,发现问题;启发诱导,确立主题进入情景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人类在认识世界,利用物质的 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疑 惑,如:牛顿发现苹果总是向 下坠落,拉瓦锡发现红磷燃烧 后总有部分气体剩余.。正 是科学家没有放过这每一个 小小的疑惑,不断地思索和探求,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更清 楚、更透彻地认识世界。小明和小丽和同学们一样,在 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遇到不解 之谜,我们

7、怎么去面对困惑 呢?flash动画小明和小丽的不 解之谜1、“ 1 + 1=2”是一个永恒不变 的等式?一杯水 + 一块糖 =?2、夏日缘何飘“雪” ?炎炎夏日,忽然风起云涌,雨 点、冰粒从天而降3、水“跑”哪儿去了?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 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发现问题水会“跑”会“结” ?水有三态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肉眼看从与教学内容有 内在关系,内涵明 晰,外延宽广的素 材中,抽取有启发 性的情节,提出富 于思考性、激发想 象力的化学话题, 激起学生寻求变 化本质和内在原 因的欲望。引领学水蒸发、电解水后液态水无踪 无影地“跑” 了。提出研究主题

8、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 界,却依然难以看透物质内部 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 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 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相信换 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 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 多不解之谜。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 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不透的物质内部 隐藏有无穷的奥 秘。生从五彩缤纷的 宏观世界步入充 满神奇色彩的微 观世界。布下的悬 念为进一步研究 物质的微粒性,分 子的可分性埋下 了一条线索。学生置身于特定 文化背景的学习 情景中,被新鲜、 生动的实验所吸 引,获得情感的激 发,顺利切入主

9、题 内容的学习。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 有酚醐的棉花变红。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 风”吹开了 “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 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 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 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 水、酚酗:、品红等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 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醐变红,但 氨水并没有与酚醐接触呀?激趣:氨有“无影脚”,“跑” 到棉花上?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播放氨分子在从水中向空 气扩散的微观过程)边听、边看、边疑:是“清水”?是“棉 花”?各人通过实验验 证假设。活动可能 性预测:* 棉花沾水* 棉花沾酚醐*

10、 沾有酚醐的棉球移近氨水* 棉花沾品红* 验证氨水使酚醐变红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讨 不拘一格,按照一 定的思路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学生 的想法可能是多 种多样的,让他们 充分回味实验,解 惑释疑。该环节通 过有趣的开放性 实验和问题思考、 讨论、争论达到思 想的碰撞,激发新 思维。通过物质及 其变化的宏观现 象与微观本质的 联系,促成形象思 维向抽象思维的 转变,培养良好的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 粒子一一分子、原子构成。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 的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 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 的真实存在。论交流,寻找“清 水”映红桃花答 案得出结论:氨水、 酚醐等物质

11、中有 肉眼看不见的极 其微小的粒子,这 些粒子能运动。微 粒聚集在一起构 成看得见、摸得着 的宏观物质。微观想象能力和 抽象思维能力。开 放的问题设计使 学生能用多种多 样的方法达到目 的,重在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参 与意识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 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 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推论一:分子的特性想象、理解:分子采用生动的比喻,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一滴水中约有1.67 X 1021个水分子有多小,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运用新知识,解析 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可以通过想 象、类比等方式, 理解化学本质。能 信服地承认微粒

12、的客观存在,深刻 地认识微粒的客 观性状。通过实验与研究,认识了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一“逐步引导,抽丝 剥蚕”的方法将学 习推向深入,使“分子存在,并不 断运动”的抽象、 枯燥知识化为生 动形象的画面,使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 X10-26 kg类比说明:人们常以“捡了芝 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 物质的如芝麻之小。可是在微 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 分子比拟的,芝麻由无数个细 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 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 构成。50万到100万分子一 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 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知识迁移应用问题讨论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一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原

13、子不断运动,所以水会“跑”走。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为什么?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 花的香味?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 的疑惑。推论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 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 度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 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 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 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分组实验、观察、一杯水 + 一块糖 =?100 mL 水+ 100 mL 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交流、解析,探究微粒间有间隔从“ 50 mL i杯黄将研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 是运动”方法 和程序,贯穿于 “物质微粒性等”豆+ 50 mL

14、一杯 芝麻”实验中,芝 麻钻到黄豆的真 实情景里获得启 发,理解微粒间也 有间隙。物质溶解、扩散都与物质的这一微粒特征有关。教材知识内容学 习始终,引导学生 自觉地运用这些 方法和程序通过 实验与观察、思考 与讨论自主学习, 在掌握知识的同 时,提高自己的思 维能力和探究能 力。在组织学生开 展探究活动时,又 适时地进行具体指导,使每个探究 活动的教育价值 得到充分的发挥。吗?A组实验:100 mL 水+100 mL 酒精50 mL 一杯黄豆 + 50 mL 杯芝麻B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 入质量相当的高镒酸钾(或品 红),观察现象。C组实验: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 氮气体的集气

15、瓶,上面一个盛 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 璃片,观察现象。D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 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从自然、生活到学 科知识,再将学科 知识应用到解析 实际问题中,了解 研究身边的物质 及化学现象对人 类生活产生的影 响,使学生始终保 持对自然界的好 奇,领略自然现象 中的美妙与和谐, 同时加深了对知 识的理解,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突 破了教学的第一 难点。将栓塞慢慢推入。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 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 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 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 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推论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 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较大, 固态、液态物

16、质的粒子间隔比 较小。知识迁移应用 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 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 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 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 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 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 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 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 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 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 的微观变化推论四: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在教师引导下思 考分析。第一种情形:物质

17、没变,分子本身没变。第二种情形:物质 变了,分子本身也 变了。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当学生形成分子 运动特征的认识 后,教学的关键 是:使学生的思维 从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相互对比 的角度深入到微 观领域,从分子本 身是否变化来认 识、区别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这不 仅使学生对这两 种变化的认识有 所深化和发展,而 且便于得出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解和领悟巩固、深化反复从flash动画 模拟水分解的微 观变化领会分子 的“分与合”,做 出物质变化过程 中的微粒变化的图示,的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建立起分 子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学 习的难点,学生难 以进行自主探究, 因此,通过联系新 旧知识,提出问 题,并借助计算机 辅助教学,给予学 生直观的印象。让 学生“看见”分子 再分就不是原来 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就随之 发生了变化。突破 教学的又一个难 点O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巩固与提升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 用氢气(H2)和氧气(。2)在 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 水(H2。),试用图示表述其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 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一一氢气(H2)、氧气(。2)、水(H2。)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 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 中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