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教案_第1页
《鲧禹治水》教案_第2页
《鲧禹治水》教案_第3页
《鲧禹治水》教案_第4页
《鲧禹治水》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

2、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

3、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4、0;  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

5、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    )  旺(    )  壤(    )  汤(

6、60;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

7、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8、160;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9、60;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

10、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注

11、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理论,交涉;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鲧治水的方法。    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12、60;   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鲧治水的结果。    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13、 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14、60;   2看拼音。写词语。    dà  y     x  rng     wng  yáng    gn  tàng    hàn  liú  ji  bèi   (    )    (

15、0;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禹(    )  旺(    )&#

16、160;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4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

17、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教学过程  

18、60;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

19、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6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

20、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出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觉悟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大小几百条河流,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使水有水道,陆有大路,老百姓都回到自己家乡,重建家园,男耕女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时,大禹才回到嵩山和亲人团聚。涂山氏一手搀着老婆婆,一手拉着小夏启,迎接大禹,乡亲们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

21、禹这位治水英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

22、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

23、,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

24、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理解“挖槊开山,疏通柯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25、60; 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