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课件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课件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课件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课件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下册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课程标准】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单元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清单: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阅读教材P81-82页,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请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并结合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阅读教材P83页,找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周恩来在会议期间所起的重要作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1.新中国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

3、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2.外交环境外交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1.越南民主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2.印度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3.瑞典王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4.丹麦王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5.缅甸联邦7.波兰人民共和国16.瑞士联邦8.蒙古人民共和国17.芬兰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4、(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2.外交环境外交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打破美国封锁打破美国封锁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互相尊重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平等互利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周恩来总理与吴努4.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

5、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材料一:俄罗斯和平与和解联合会主席卡梅沙诺夫表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说:“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材料二: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材料三:1954年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

6、如果接受上诉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该成为和平的障碍或者冲突,有关各国中每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相处并互相友好。这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有助于创造和平的气氛。 中国外交史5.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研读问题探究 因为它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为实现不

7、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因此,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万隆会议的背景 材料一:1955年4月,万隆。来自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成员,共同走在从豪曼饭店到独立大厦的路上。虽然他们对祖国和世界的未来抱有不同梦想,但他们心中清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召开、讨论与亚非各国相关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沉默的大多数”,将要发出长期以来埋藏在心底的声音,以不同于殖民者的方式去赢得尊严和繁荣。 材料二:

8、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矛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思考:新中国为何要参加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议?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破坏亚非国家的团结,削弱亚非国家的影响力,从而分别控制亚非

9、各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2.2.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中国遇到的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西方封锁包围中国的大背景下,参加万隆会议的29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6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多数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个别与会国家还对中国抱有敌意。万隆会议由印尼、缅甸等五国倡导,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以反帝反殖民为主旨的国际会议。尽管这是一次没有西方列强参加的会议,但是,冷战思维的影响同样弥漫此间,会议上出现了针

10、对中国的不和谐声音。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加强与亚非国家

11、的团结合作【想一想】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实质:国家不分社会制度,应撇开分歧求共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实质:国家不分社会制度,应撇开分歧求共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2.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2.2.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历史将永远铭记。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

12、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在对各项议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会议形成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友谊的万隆精神。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国际舆论盛赞,万隆会议使“亚非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感”,“是亚洲和非洲的胜利”。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区域,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课堂小结第16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13、策,具体阐述包括( )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A.B.C.D.2.目前,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朝鲜B.苏联 C.美国D.印度基础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 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4. 9.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

14、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抗美援朝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A.B. C.D. 随堂训练第16课6. “我们在亚非会议中的总的方针应该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条件。”由此可知,我国参加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促进亚非各国团结,为我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15、D推动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8.“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促进会议成功召开而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随堂训练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

16、和平发展道路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打破了外交孤立,与苏联等国建交;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加强了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周恩来总理以巨大的个人魅力、高超的外交智慧和战略家的高瞻远瞩,让新中国的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今后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交基础。历史回望:第五单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深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17、社会会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国外共缔结过近1200个条约,基于“弱国无外交”这一基本丛林法则,这些条约基本都是不平等条约,涉及对中国的割地、赔款、租界、驻兵、关税、法权、传教权.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探究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探究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1.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探究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探究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2.外交环境外交环境(1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 家建立了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1949(2)1949年年12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的首次出访。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

19、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2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 7、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8 8、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10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1111、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1212、印度共和国

20、、印度共和国1313、瑞典王国、瑞典王国1414、丹麦王国、丹麦王国1515、缅甸联邦、缅甸联邦1616、瑞士联邦、瑞士联邦1717、芬兰共和国、芬兰共和国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个国家9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按时间先后按时间先后) )(2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3.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

21、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首次提出:首次提出: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知识链接4.4.内容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5.5.发展发展 1954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中缅两国关系的基

22、本原则。6.6.影响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知识链接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1.背景:背景

23、: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探究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探究点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2.万隆会议万隆会议(1 1)召开:)召开:1955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年,印度尼西亚万隆(2 2)地位:)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亚非会议(3 3)结果:)结果:周恩来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24、成功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 4)意义:)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我们是由我们对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殖民主义的共同厌恶联合起来的。我我们是由我们对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殖民主义的共同厌恶联合起来的。我们是由对种族主义的共同厌恶联合起来的。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们是由对种族主义的共同厌恶联合起来的。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同决心联合起来的。同决心联合起来的。 -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 :让新的亚洲和新的非洲让新的亚洲和新的非洲诞生吧诞生吧(1955(1955年年4 4月月1818日日 ) )知识链接 如果你是周

25、恩如果你是周恩来,如何化解来,如何化解危机呢?危机呢?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回答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回答:周恩来提出了什么

26、理念周恩来提出了什么理念?亚非国家的亚非国家的“同同” 和异和异”有哪些有哪些?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我们的会议应该”。 周恩来周恩来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历史遭遇相同:历史遭遇相同:面临问题相同:面临问题相同:周总理当机立断,把原来准备的发言以书面形式散发,针对会议出现的情况,在大会上作了一个补充发言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3.万隆会议的影响万隆会议的影响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9551955年出席年出席万隆会议万隆会议1954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